第十一章 营养与肥胖
人卫第七版 营养与肥胖ppt课件

3.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 主要是指排除由遗传性、
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 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 累,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
11
一、营养与肥胖的关系
肥胖的根本原因: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机体
的能量消耗,从而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 存,最终导致肥胖。
人体测量法(anthropometry) 物理测量法(physicometry) 化学测量法 (chemometry)
-
3
1.人体测量法
身高(body height) 体重(body weight) 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臀围(hip circumference) 肢体的围度(limbs circumference) 皮褶厚度(skinfold)等
expenditure 3. individual behavior
Sources: Rockefeller Researchers Clone Gene for Obesity. December 1, 1994. Availab-le at: /home.asp?show=all.
13
Underwood A, Adler J, Hand K, Ulick J. What You Don’t Know About Fat. Newsweek. 2004;144:40-47.
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
1. societal factors 2. food intake and energy
High fat
Gene(+)
营养与肥胖

营养与肥胖作者:周俊华张明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不合理的膳食营养及没有规律的饮食,使得肥胖人群有上升的趋势,肥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实践证明,保证合理营养素供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身体代谢,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是减轻或防治肥胖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肥胖;营养;防治;膳食结构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群也在不断地增加,伴随而生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随处可闻。
当今肥胖不再是生活好的标志,而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流行病。
如何判断人的肥胖程度?什么原因导致人的肥胖?通过何种方式来预防人的肥胖?已成为人们渴望健康、健美的主要话题。
1肥胖的定义及诊断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了维持身体正常机能所需,表现为体重增加。
判断肥胖的方法很多,如标准体重法、体脂含量法、体脂分布法等。
1.1身体质量指数(BMI)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
计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2(m2)。
通常BMI大于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大于28为肥胖的界限。
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BMI在18.5-23.9之间为体重正常。
1.2用腰围来测定腹部脂肪的分布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中国人肥胖症界限标准。
1.3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指数=(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体重指数10%以下偏瘦,10%左右正常,10-20%超重,大于20%为肥胖。
2肥胖的原因肥胖病的病因较多,有的患者可能是单一的原因,有的可能有几种因素同时存在。
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种。
2.1遗传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儿女;父母体重正常的,其子女肥胖的几率约为10%,而父母中有一人或两人均肥胖者,其子女患肥胖的几率分别可增至50%和80%。
肥胖病与营养PPT课件

营养干预在肥胖病治疗中的作用
控制能量摄入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饮食量 和频率等措施,控制能量摄入,
达到减肥目的。
提高代谢率
适度的运动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 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有
助于减轻体重和预防肥胖病。
心理干预
肥胖病的危害
总结词
肥胖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骨关节炎等。肥胖病还可能导致心理问 题,如自卑、抑郁等。
详细描述
肥胖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肥胖病 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 次,肥胖病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等多 种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病还会增加关节负担,导 致骨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此外,肥胖病还可能对心 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 此,预防和治疗肥胖病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选择健康的食物
选择健康的食物是实现控制总热 量摄入和营养均衡的关键。应优 先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
低糖分的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 鱼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减少高 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品的摄
入。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尽量采用 蒸、煮、烤等低油烹饪方式,避
免油炸和煎炒。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01
02
03
04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是肥胖病营 养管理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增 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骑自行车等。
同时,可适当增加力量训练, 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
率。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营养与肥胖-ppt课件

2、体质指数(BMI)
体重(kg) 公式: BMI(kg/m2)=———————— [身高(m)]
2
标准: BMI小于18.5 体重不足 18.5-24.9 正常 25-27.9 超重 28-29.9 Ⅰ度肥胖 30-39.9 Ⅱ度肥胖 大于40 Ⅲ度肥胖
近几年国外学者多主张使用BMI,认为BMI更能反 映体脂增加的百分含量,可用于衡量肥胖程度,但不一定适 用于判定人体发育水平。
果表明,肥胖儿童检出率为0.91%,1996年为2%。10年内增加了 100%以上。
大大量观察证实,许多成人肥胖始于童年。学龄前期肥 胖儿童到成人时发生肥胖的危险是非肥胖儿童的20-26倍,学龄 期儿童则为3.9-5.6倍。
第五节 肥胖的防治
一、科学饮食 (一)总能量(日)
成人中轻度肥胖摄入能量为15-20kcal/kg,占正常人 70%;重度肥胖占50%左右。 (二)三大营养素生热比
(5)习惯
食欲
胰高
2、进食比例不当 (1) “三高三低” (2)饱和脂肪酸摄入多 3、进食行为偏差 (1)零食过多 (2)进食过快 (3)进食次数过少(特殊动力作用耗能少。) (4)夜间进食(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度高。) 4、饮酒过多:产热、抑制脂肪分解。 (三)产热障碍 一般认为,与棕色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四)运动减少 一方面能量消耗减少,另一方面因其胰岛素分泌增加。 (有人说,“汤”、“糖”、“躺”、“烫”导致肥 胖。)
农村青壮年超重率分别为6.1%、7.5%、8.4%; 近些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婴幼儿肥胖率为16%,14岁肥胖
率为7-10%; 日本1988年中小学生肥胖率为8-11%; 芬兰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10%; 香港1995年调查显示,3-18岁肥胖率为10.8%; 1986年中国八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结
《营养不良与肥胖》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营养不良和肥胖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因此需要综合 考虑两者的治疗措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和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的实施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 状况和生活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结论
重视营养不良与肥胖问题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相互作用
营养不良和肥胖可能相互影响,形成 恶性循环。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肥胖, 而肥胖又可能引发营养不良,进一步 加剧肥胖问题。
针对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干预措施需要 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 整,以实现全面健康改善。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导致营 养不良和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营 养不良和肥胖的重要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 坐立不动,减少饮酒和吸烟等 不良习惯。
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严重的肥胖患者,可以考 虑寻求医疗帮助,如药物治疗
、手术等。
03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关系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肥胖
长期营养不足可能导致代谢率 下降,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 从而更容易积累脂肪,导致肥 胖。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失 调,影响身体对食物的代谢和 能量消耗,进而引发肥胖。
04
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预防与治疗
营养不良的预防与治疗
营养不良的预防
提供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 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鼓励母乳喂养 ,提供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
营养不良的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营养不良,采取 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调整饮食结构,提供 特殊营养补充剂等。
营养与肥胖(北京大学教授演讲, 限量版)ppt课件

300
200
1000Biblioteka 滥用药物交通事故枪击
酗酒
感染性疾病
饮食和活动 方式: 肥胖
吸烟
Data from McGinnis JM, Foege WH. JAMA 1993; 270: 2207
肥胖与营养
2018/11/14
6
超重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根据1990年代以来我国13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总计 约24万成人的数据汇总分析结果表明:
2
体重不正常有哪些危害?
生长发育障碍(未成年人)
劳动力下降 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良(贫血、PEM等)
骨质疏松
女性月经紊乱 某些肿瘤(乳腺癌等)
体重过低
<18.5
低(但其他疾病危险因素增加)
超重
肥胖
24.0 ~ 27.9
≥28.0
增加(腰围正常)
高(腰围正常)
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
2018/11/14
10
超重与肥胖造成的心理影响
离群索居 神经官能症(背痛、肋间神经痛等) 性生活质量下降 自信心不足、自卑 抑郁 焦躁 厌食症 。。。。。。
肥胖与营养
2018/11/14
11
超重与肥胖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1990年美国用于肥胖的总医疗花费估计为688亿美 元;2000年上升为约1170亿美元 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合计211.1亿元人民 币,占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3.2% 和3.7%
中心型肥胖的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 也称为“向心性”或“腹部”肥胖,中心型肥胖对 代谢影响很大,是多种慢性病的独立、重要危险因 素 外周性肥胖脂肪堆积以外周,尤其臀、股部为主
营养与肥胖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三)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一、概述
1.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儿童肥胖可向成年期延续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
肥胖
心理行为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生长发育
2. 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 ——慢性病独立危险因素
呼吸系 统疾病
消化系 统疾病
慢性病
肥胖
骨关节 疾病
精神心 理问题
其他疾 病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28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一、概述
2. 物理测量法:是根据物理学原理测量人体成分,进而推算体脂含量的方法:全身电传导、 生物电阻抗分析、双能x线吸收、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扫描 3. 化学测量法:依据中性脂肪不结合水和电解质,因此机体的组织成分可用无脂的成分为 基础来计算。化学测定法包括:稀释法、40K计数法、尿肌酐测定法
4、腰围和腰臀比:WHO建议采用腰围和腰臀比,并且规定男性腰围≥102cm、女 性≥88cm作为上身性肥胖的标准;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作为上身性肥胖的标 准。我国提出男性≥90cm、女性腰围≥85cm为成人中心型肥胖。
成人上身性肥胖的判定标准
标准 WHO
我国
腰围 腰臀比 腰围
男性 ≥102cm
第一节 营养与肥胖
一、概述
(二)肥胖的诊断方法
1. 人体测量法(anthropometry):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和皮褶厚度等
参数的测量。
① 身高标准体重法: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
重(kg)*100%
判断标准:肥胖度≥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
《营养与肥胖》

营养与肥胖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高,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饮食、营养上的问题。
其中,肥胖的趋势逐日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肥胖-减肥的烦恼,而青少年中这一情况也是日益加重。
这些都使得如何控制合理饮食与安排膳食结构既是对个人身体健康发展中凸显重要,也是关系着国民整体健康与国家未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要更加注意合理膳食和营养均衡。
关键词:肥胖健康营养膳食一、正确认识“肥胖”,科学诊断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贮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它也可说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1] 我们对肥胖的判定不该是根据我们常规认知的体型相对性而粗略去评判一个人是否肥胖,毕竟科学的诊断是有一定的参照标准的。
根据学习“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我们了解到标准体重的计算法,既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其中实际体重是标准体重±10%为正常,±10%~20%为超重或瘦弱,±20%为肥胖或极瘦弱。
除了我们可以进行简易的个人判断,在学校体检中一般也会根据此计算法对学生的是否是正常体重进行判断并提出建议的。
而对于肥胖诊断除了这个简单的诊断,还有一些更为科学的方法,具体如下: 1、人体测量法(BMI):根据身高、体重可进行体重质量指数计算为BMI=体重(kg)/身高(m)2,其中BMI值在18.5~23.9为正常,BMI值≥24为超重, BMI值≥28可诊断为肥胖。
2、腰围(WC):判断标准:男性>94cm 女性>80cm3、臀腰比 (WHR) ①测量方法臀部最隆起的部位测得的身体水平周径为臀围,腰围与臀围之比称腰臀比。
②评价标准男性>0.9或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但其分界值随年龄、性别、人种不同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与肥胖
一、肥胖的概念
人体内脂肪组织过多称为肥胖。若男 子超过20%,女子超过30%即为肥胖。
正常水平:男子12-18%,女子20-25%
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轻度 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 度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身高体重指数 (BMI)。 BMI= 体重(千克)/身高2(米2) 正常标准为:18.5-24.9; 25-29.9为轻度肥 胖; 30.0-40.0为中度肥胖; 40以上为重度 肥胖. 要注意运动员的“假性肥胖”与普通人的 “隐性肥胖”。 可通过皮褶厚度法、生物电导法等方法来 测定体脂%。
下身肥胖型: gynoid obesity也 稱為西洋梨型, 較常見於女性。
肥胖對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影響
(一)饮食减肥法
基本内容:限制饮食热量,调整膳食 结构与改变膳食习惯。 1.限制膳食热量 成年人每日最低摄入热能为900千卡。 控制膳食热量减肥一般在1200千卡以上。 每周减体重范围:0.5-1.0千克
2.调整膳食结构 采用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脂肪的 膳食。 蛋白质占18-20%,脂肪30-35%,糖40-50%。 须保证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食物纤维对减肥有帮助作用。 3.减肥食品的主要成分要求 (1)产热量低 (2)营养物质丰富 (3)增加不易消化吸收成分比例
二、肥胖的种类
1.单纯性肥胖 (1)体质性肥胖
这种肥胖用饮食控制方法减肥难以见效。
(2)获得性肥胖
在成年后才发生的肥胖。 用饮食控制方法减肥较易见效。
2.继发性肥胖 由于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 病,肥胖只是其重要症状之一,同时还有 其它临床症状。 这类肥胖的病因,可发生在下丘脑、垂体 前叶、胰脏、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 原因较为复杂。 3.药物引起的肥胖
3.内分泌因素 激素是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因素。促进脂肪 合成及抑制其分解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及前 列腺素E,当这些激素分泌增多时,体脂增 加,形成肥胖。 促进脂肪分解而抑制合成的激素主要有:胰 高血糖素、保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等。
4.其它因素 (1)饮食习惯。 (2)性别。雌激素有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 (3)年龄。年龄增长,基础代谢下降,性腺 功能退减。 (4)精神因素
某些药物有使身体发胖的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 激素类药物、治疗精神病的吩噻嗪类药物等。
三、肥胖的原因
1.脂肪细胞的数目增多与肥大 2.体质与遗传
研究表明:双亲都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占70%; 一方肥胖者,子女肥胖占40%;都瘦者,子女 肥胖仅占10%。 先天因素如体内缺乏足够分解脂肪的酶,小 肠较长,消化吸收充分,摄入较多热量等。
有专家将减肥食品分成三类: “绿灯食品”——应保证的食品:瘦肉、鱼 和海产品、蛋类(去黄)、脱脂奶类、豆制 品、蔬菜和含糖低各种水果。 “红灯食品”——பைடு நூலகம்严格限制的食品:肥肉、 油炸、奶油食品和含奶油的冷饮、果仁、糖 果及高糖饮料、甜点、洋快餐和膨化食品。 “黄灯食品”——应限量的食品:谷类食品、 薯类食品、全蛋类食品、香蕉、葡萄和柑桔 等水果。
1.中等负荷强度,即最大耗氧55%左右的运 动强度最好。 2.持续较长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至少30分钟以上。 3.经常运动 在选择运动方式上,可选择游泳、球类等 项目。
上身肥胖型: android obesity 也稱為蘋果型,常見於男性血管 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乳癌等的危險性較高。
四、肥胖的危害
1.影响身体机能 2.引起多种疾病 肥胖可致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脂 肪肝、动脉硬化、性功能降低等。 3.影响寿命
五、减肥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减肥的方法有:饮食减肥法、 运动减肥法、药物减肥法、气功、针灸、 按摩减肥法、行为减肥法、手术减肥法等。 对于单纯性肥胖的一般肥胖者,最好减肥 方法是:饮食控制+运动。
4.改变饮食习惯
(1)饮食的热量应为每天1000-1200千卡。 (2)饮食应当有充足的营养素,热量要低。 (3)少吃多餐。 (4)放慢进餐速度。 (5)不要进餐后即睡或静坐不动。 (6)减少盐摄入量,以免增加体内水储留。 (7)少吃刺激食欲的食物。 (8)每周减重最多不超过1千克。
(二)运动减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