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生产工艺规程
辣椒生产工艺

辣椒生产工艺辣椒生产工艺是指将辣椒从种植到收获再加工,最终形成辣椒制品的过程。
以下是辣椒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1. 辣椒种植:选择适合辣椒种植的土地,一般偏向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区。
在土地准备过程中,需要除去杂草、施肥和整地等。
然后根据辣椒品种的特性选择种植方式,可以是直播、穴播或盆栽。
2. 辣椒管理:辣椒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浇水、追肥、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等。
确保辣椒植株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和营养,同时保持土壤湿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辣椒收获:根据辣椒品种和用途,一般在辣椒果实成熟时进行收获。
需要注意果实的大小、颜色和质地,并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采摘,以避免对辣椒植株造成伤害。
4. 辣椒加工:收获后的辣椒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延长其保鲜期和提高附加值。
常见的加工方式包括干燥、腌制、冷冻和烹饪等。
其中,干燥是最常见的加工方式,可以通过自然晾晒、机械烘干或烟熏等方式进行。
5. 辣椒制品生产:干燥后的辣椒可以用于制作辣椒粉、辣椒酱、辣椒油等各种辣椒制品。
辣椒粉是最常见的辣椒制品,可以通过将干燥的辣椒研磨成粉末完成。
辣椒酱和辣椒油则需要将辣椒与其他调料混合,经过烹饪和加工而成。
6. 包装和销售:辣椒制品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和销售。
包装一般采用塑料袋、玻璃瓶、酱料瓶等各种包装材料,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性。
销售渠道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网络平台等。
辣椒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以保证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对于辣椒生产者来说,合理管理和科学生产是提高辣椒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同时,加强对辣椒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加工工艺的研究,可以提高辣椒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辣椒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操作规程辣椒生产操作规程1、栽培管理技术要求1、农药使用准则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鼠螺等有害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
防止生产区域以外农田使用上述禁用农药产生的交叉污染。
2、肥料使用准则生产按照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所有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不对环境和辣椒产生不良后果。
2、生产种植技术1、选择适宜品种:辣椒栽培品种选较耐寒,对低温适应性较强,座果节位低,早熟丰产的辣椒品种,如京椒4号、辽椒1l号、朝研15号等。
2、培育壮苗制作苗床:选用经过日晒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园土2份,充分腐熟农家肥1份,均匀混合撒在苗床上,并与苗床土锄匀。
浸种催芽:浸种之前先行种子消毒,用55—60℃温开水浸泡种子,并恒温浸烫30分钟。
消毒过的种子用30℃温水浸泡5—6小时。
将种子捞出用洁净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的条件下催芽4—5天,多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壮苗管理:幼苗出土前,保持苗床土面温度25—28℃,齐苗后温度可降至在20—25℃之间。
幼苗出现2—3片真叶时,进行一次分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3—28℃,夜间可降到15—18℃。
在大棚内保持床土见于见湿,要控制浇水,防止徒长。
定植前10天,开始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3、定植与合理密植:辣椒忌连作,要选择前茬是叶菜类的菜园地,以葱蒜类菜地为最好。
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有机无机复混肥50公斤,定植株距40-45cm,亩定植2500一3000株。
4、田间管理:温湿度调节是早熟栽培关键措施之一。
定植后畦温控制在30—35℃,秧苗活棵后可适当小通风,使棚温降至28℃左右,夜间温度不低于15℃,空气相对湿度为60%,土壤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如有寒流袭击,夜间大棚内小拱棚上要加盖草帘。
开始座果时要放底风,当夜间外界气温不低于15℃时,昼夜都要通风。
缓苗后至始果期前,控制浇水,进行蹲苗。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规程一、引言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绿色食品辣椒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选种1. 绿色食品辣椒的选种是生产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
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果实鲜艳、口感好的优质辣椒品种,如“川椒一号”、“四川红椒”等。
2. 选种过程中,应严格把关,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质量,避免杂质和病原体的污染。
三、土壤准备1. 辣椒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松土、施肥、平整土壤表面,为辣椒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土壤肥力要求高,种植前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四、栽培管理1. 控制密度:辣椒的密植密度是栽培管理的重要一环,密植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但也容易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2. 节水灌溉:辣椒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也要注意避免积水,适当的节水灌溉可以提高辣椒的品质和口感。
3. 病虫害防治:绿色食品辣椒的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剂等绿色防治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五、采摘处理1. 采摘成熟度:绿色食品辣椒在采摘时要选取成熟度适中的果实,不能采摘过熟或未熟的果实,以保证口感和营养价值。
2. 采摘方式: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果实受损,影响品质。
3. 采摘后的处理:采摘后应尽快进行清洗、去蒂、去蒂、分选等处理,保证果实的鲜度和卫生。
六、包装运输1. 包装要求:绿色食品辣椒的包装要选择无公害环保材料,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不得使用含有毒的包装材料。
2. 运输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暴晒、挤压和碰撞,确保辣椒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七、质量检测1. 外观质量检测:主要检测辣椒的形状、颜色、表面光洁度等外观指标。
贵州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辣椒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在贵州省境内生产辣椒时,需要遵守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1. 辣椒的品种选择和育苗技术:介绍适合在贵州地区种植的辣椒品种,并详细介绍辣椒的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场地的选择、育苗土壤的准备、种子的选取和处理等。
2. 辣椒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辣椒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修剪等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灌溉技术、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修剪的方法和时机等。
3. 辣椒的采收和加工技术:介绍辣椒的采收时间和方法,以及辣椒的加工技术,包括辣椒的清洗、切割、烘干、腌制、加工成辣椒酱等。
4. 辣椒的质量控制技术:介绍辣椒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辣椒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5. 辣椒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介绍辣椒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建设,包括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的内容。
无公害辣椒操作规程(3篇)

一、目的为确保辣椒产品安全、优质,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辣椒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辣椒种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
三、操作规程1. 产地环境(1)辣椒种植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2)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T 391)的要求。
2. 种植技术(1)选用抗病、优质、高产、适宜当地种植的辣椒品种。
(2)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3)合理密植,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20-30厘米。
(4)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化肥,确保土壤养分均衡。
3. 病虫害防治(1)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间作,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4)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5)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
4. 采收(1)辣椒成熟后,及时采收,避免影响品质。
(2)采收过程中,轻拿轻放,防止损伤。
(1)清洗:用清水清洗辣椒,去除杂质。
(2)切割:根据产品需求,将辣椒切割成片、条、丁等形状。
(3)漂烫:将切割好的辣椒进行漂烫,杀灭细菌和病毒。
(4)冷却:漂烫后的辣椒进行冷却,以便包装。
6. 包装(1)选用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准的包装材料。
(2)包装过程中,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3)包装规格应符合市场需求。
7. 运输(1)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
(2)运输过程中,防止产品受潮、受热、受冻。
(3)运输途中,确保产品安全。
四、质量控制1.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T 391)的要求。
2. 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NY/T 5010-2016)的要求。
3. 生产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准确,包括产地环境、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
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编制与应用

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编制与应用为了提高辣椒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的编制过程和应用方法。
一、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的编制过程1.确定编制目标和任务根据辣椒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编制标准化技术规程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可以包括提高辣椒品质、增加产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等。
2.调研分析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农户和专家咨询等方式,了解辣椒生产的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辣椒生产的环境条件、病虫害类型和地区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
3.制定技术规范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辣椒生产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应包括辣椒的品种选择、育苗、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要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4.编制技术操作流程根据技术规范,编制辣椒生产的技术操作流程。
流程应具体详细、条理清晰,便于农民理解和操作。
5.制定技术指标和监测方法根据技术规范,制定辣椒生产的技术指标和监测方法。
技术指标可以包括辣椒的含水量、色泽、品味等,监测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观察、仪器检测等。
6.编制技术培训材料根据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编制辣椒生产的技术培训材料,包括文字说明、图片展示和视频教学等形式。
材料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二、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应用方法1.宣传和推广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对标准化技术规程的知晓率。
可以通过农村广播、电视、农民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进行。
2.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辣椒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技术指标和监测方法等。
培训方式可以结合理论授课和实地操作相结合。
3.建立示范基地在辣椒生产发达地区,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实地展示和技术指导的方式,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示范基地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学习和借鉴经验。
4.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对辣椒生产进行监测和评估,检验和评价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应用效果。
高山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高山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高山蔬菜A级绿色食品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引用、定义、立地条件、要求、收获等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的高山蔬菜种植区,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构成本《规程》条文,使用本《规程》各方应注意标准的修改,并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3 定义本《规程》采用下列定义。
3.1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级绿色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生产中限量使用限定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 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 要求4.1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要避开废气、废水和废物,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排灌方便,土壤PH值呈中性。
4.2 品种选用适宜当地环境条件,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并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品种。
可选用早杂二号、湘研11、湘研十三等品种。
4.3 育苗移栽4.3.1 育苗4.3.1.1 营养土的配制无菌菜园土或肥沃大田土4份-5份,加腐熟厩肥5份-6份,每立方米加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500g,充分混合,配成育苗营养土,堆放备用。
播种前一个月,将苗床深翻炕晒,充分耙匀。
播种前每平方米用8g-10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15kg营养土混匀后备用。
2.3.1.2种子处理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选冷末晴初开始种子处理。
用50℃热水烫种20分钟,不断搅拌。
再用30℃温水浸种6-8小时,掏洗数次,取出沥干,用干净布袋包好,置25℃-30℃环境中催芽。
设施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设施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基地环境条件土壤肥力Ⅱ级,有机质含量达到1.6-2.4%,保水保肥性能好,地下水丰富,无污染,排灌设施配套齐全,基地周围无工业“三废”排放,空气清洁,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辣椒生产。
二、品种选择绿色基地选用早熟、抗病、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种子纯度高,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无破碎,无发芽,无霉变,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7%。
三、育苗1、播种前准备:在塑料大棚内采用穴盘育苗,基质选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一定比例配制,孔隙度约60%,pH 6.5-7.5。
塑料大棚内安装加温、排湿等设备以创造适合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种子处理:7月上旬,采用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55℃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 min,然后30℃浸种4-6h,用温水将种子清洗干净,并于25-30℃催芽48h,过程中需翻种子,使种子催芽均匀。
3、播种:用催好芽的种子播种即可,播种选晴天上午进行。
采用穴盘育苗,播种前浇水不易过大,水渗下后,用消毒镊子均匀点种,播后覆盖1.0 -1.5 cm厚营养土。
播后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加高1m的拱架。
4、苗期管理:出苗前盖好地膜和拱膜增加温度,出苗后及时揭除地膜并适当降温,白天床温可降到15℃-20℃,夜间5℃-10℃,露出真叶后掀开拱膜,白天温度提高至20-25℃,夜间10℃-15℃。
移植前一个星期进行炼苗,苗高15-20cm时定植。
四、整地与秸秆生物反应堆建造1、开沟: 结合整地基施有机肥(堆沤肥)5000kg,然后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
开沟,宽60-80 cm,深20-25 cm,沟长度与行长相等,挖出土壤等量分放在沟两边。
隔100-120 cm 再开另一沟,依次进行。
2、铺秸秆:开完沟后,在沟内铺放小麦秸秆,每亩用量4000 kg。
沟两头露出10 cm秸秆茬,以便进氧气。
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 cm。
3、撒菌种:使用前菌种必须处理。
按1kg菌种掺20kg麦麸,加水40kg,每亩菌种用量10kg、麦麸200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辣椒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辣椒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辣椒
5.1.2规格:统
5.1.3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类圆锥形,略弯曲。
表面橙红色、红色或深红色,光滑或较皱缩,显油性,基部微圆,常有绿棕色、具5裂齿的宿萼及果柄。
果肉薄。
质较脆,横切面可见中轴胎座,有菲薄的隔膜将果实分为2~3室,内含多数种子。
气特异,味辛、辣。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5性味与归经:辛,热。
归心、脾经。
5.1.6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开胃消食。
用于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
5.1.7用法与用量:0.9~2.4g。
外用适量。
5.1.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30g/罐;40g/罐;50g/罐;0.5kg/袋;
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 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无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辣椒生产工艺流程图:
6.2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2.1领料
6.2.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辣椒原料。
6.2.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2.2净制:
6.2.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
工挑选,除去杂质。
将净辣椒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2.2.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
将净制后的辣椒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2.2.3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2.2.4质量要求
6.2.2.4.1 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2.2.4.2 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2.2.4.3净制标准
(1)取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 ,检查杂质数量。
(2)合格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2.2.5 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净药材量杂物量取样量
净制物料平衡指标(%)投料量
6.2.2.6偏差处理:投料量按领料数量计算。
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O8-20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按质量事故处理则进行纠正和预防。
6.2.3包装 6.2.3.1内包装
6.2.3.1.1包装工序按照《饮片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填写品名、批号、领料量,注意核对合格标志。
6.2.3.1.2根据指令要求的规格,产量,计算所需包材的数量,标签的量,凭批包装指令单领取包材及标签。
6.2.3.1.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
QA 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2.3.1.4分装过程中,要求称量准确,封口严密,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及合格标志。
6.2.3.1.5各种包装内包重量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6.2.3.1.6装量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6.2.3.1.7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部取样,待检验合格后换绿色标识。
6.2.3.2内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5袋。
复核重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2.3.3物料平衡限度: 6.2.3.3.1内包装物料平衡 标准:98-100% 计算公式如下:
++%=
100%
合格品数量废弃物量取样量
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投料量(半成品)
6.2.3.3.2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如下:
++%=
100%
使用量损坏量剩余量
包装(标签、包装材料)物料平衡()领用量
6.2.3.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O8-20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
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2.4外包装:
6.2.4.1按《批包装指令》单中规定的包装规格,领取外包材;
6.2.4.2检查核对:对指定批号的辣椒饮片,逐件核对《物料状态卡》和数量应正确一致。
6.2.4.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 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2.4.4装箱或装袋:按指定数量,整齐码放在纸箱或编织袋内,保证内包装袋之间松紧适宜。
6.2.4.5封口:纸箱:胶带在纸箱开口处粘贴,要求平整牢固;编织袋用手提高速缝包机封口。
6.2.4.6挂签:在编织袋的右上角位置缝上或在纸箱的右上角空白位置贴上标签。
6.2.4.7交料:经QA 检查合格,将外包合格的饮片交仓库待验。
6.2.4.8清场:包装结束,及时清场并填写批生产记录。
6.2.5包装完毕,及时填写饮片包装生产记录, 入成品库待验,贴黄色 待验标识。
6.2.6外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件。
复核数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2.6.1 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
%
100⨯++=
领用量剩余量
损耗量使用量包装材料物料平衡限度
(1)控制标准: ≥80% (2)计算公式如下:
%
100%⨯=
投料数量成品量
)收率(
6.2.8工艺环境卫生要求:
6.2.8.1 设备、容器、器具,生产场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物料必须按程序净化。
(详见第11条工艺操作过程中支持文件)
6.2.8.2产品生产结束后按各岗位清场SOP 要求,严格清洁、清场,并由QA 监督检查合格后颁发清场合格证。
6.2.8.3生产全过程,由QA 质量管理员监督。
7 原料、中间体、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详见第11条工艺操作过程中支持文件。
8 物料平衡:各工序的物料平衡标准值一年修订一次,修订依据为该岗位上一年生产物料平衡的平均值为下一年的标准值,除包装工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