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市场分析
2024年3C锂电池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3C锂电池市场分析现状概述3C锂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轻量化、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等3C产品领域。
本文将对3C锂电池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1. 市场规模近年来,随着3C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全球3C锂电池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2019年全球3C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2. 市场驱动因素2.1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3C产品电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3C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特性成为主流选择,推动了市场需求增长。
2.2 消费电子产品增长消费电子产品是3C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持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对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3C锂电池市场的增长。
2.3 新兴应用领域除了传统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新兴的应用领域也推动了3C锂电池市场的发展。
例如,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无人机等新兴产品的兴起,对电池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3. 市场竞争格局3C锂电池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格局,主要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松下电池、LG 化学、三星SDI等。
这些厂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规模优势,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此外,市场还存在一些中小规模的本土厂商,它们在特定的市场细分领域有一定竞争力。
4. 市场趋势4.1 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 3C锂电池市场趋向于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3C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将进一步提升。
4.2 绿色环保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推动了3C锂电池市场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厂商将更加注重减少电池的污染和回收利用,开发更加环保的材料和生产工艺。
4.3 充电技术创新随着无线充电和快速充电技术的不断发展,3C锂电池市场将迎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方式。
2024年钛酸锂电池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钛酸锂电池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钛酸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
本报告旨在对钛酸锂电池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等方面,以便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2.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钛酸锂电池市场在近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钛酸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以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等。
在不同地区,亚太地区将成为最大的钛酸锂电池市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地区。
3. 市场趋势分析3.1 电动车市场驱动需求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电动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钛酸锂电池作为电动车的重要动力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2 新能源市场发展带动需求增长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太阳能等领域的发展对钛酸锂电池需求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3.3 移动设备市场需求稳定钛酸锂电池在移动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移动设备市场需求保持稳定,为钛酸锂电池市场提供了持续的增长空间。
4.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全球钛酸锂电池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的供应商包括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
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可以提供高品质的钛酸锂电池产品。
除了这些大型供应商外,还存在不少中小型企业进入市场的情况。
这些企业通常专注于特定的细分领域,力图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来取得竞争优势。
未来,钛酸锂电池市场竞争将继续加剧。
供应商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保持竞争优势。
5. 结论钛酸锂电池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电动车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钛酸锂电池市场的需求增长。
市场竞争激烈,供应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
2023年锂电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锂电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锂电池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存储领域的领头羊,其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普及,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
接下来将从全球市场环境和国内市场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全球市场环境1. 锂电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绿色低碳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政府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锂电池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2019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了50.2亿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锂电池市场占比超过50%。
未来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发展,锂电池产业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大。
2. 锂电池技术不断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锂电池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从最初的镍钴酸锂电池到现在的三元和四元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型锂电池技术如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也正在研发中,将有望引领锂电池技术的下一轮升级。
3.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全球锂电池行业,主要厂商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占据了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
在国外,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公司在锂电池领域也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实现了产品品质和技术创新的平衡。
二、国内市场环境1.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锂电池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126.7万辆,同比增长3.6倍。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市场需求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持续扩大。
2. 储能市场逐步开放我国储能市场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电网侧的储能系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快速推广。
储能项目需要用到大量的锂电池,锂电池在储能市场中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未来随着市场逐步开放,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3. 锂电池领域逐渐增加新产业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电池领域逐渐增加新产业链,如锂电池回收再生、废旧锂电池资源综合利用等。
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driven by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lectric vehicles, energy storage system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s the world transitions towards cleaner and more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 the import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has become more pronounced.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Current Market Status: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global demand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has surged, primarily due to the rapid adoption ofelectric vehicles (EVs) and the expans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This has led to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cluding lithium, cobalt, nickel, and graphite. The market for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competition, evolving technologies, and fluctuating raw material prices.China has emerged as a dominant player in 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and supply. The country's robust manufacturing infrastructure, strategic investments in lithium resource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have positioned it as a key influencer in the market.Furthermore, the evolving regulatory landscape,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sustainability, has prompted battery manufacturers to seek alternative materials with reduced reliance on cobalt and improved energy density. This has led to a growing focus on nickel-rich cathode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solid-state electrolytes, aiming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safety while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Looking ahead, 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 is poised for continued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Several key trends are expected to shape the industry's trajectory:1. Sustainable and Ethical Sourcing: With the increasing scrutiny on raw material supply chains, there will be a greater emphasis on ethical and sustainable sourcing of lithium, cobalt, and nickel. Companies are expected to place a stronger focus on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throughout the supply chain, addressing concerns regard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2. Advancements in Cathode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nickel cathode materials, such as NMC 811 (8 parts nickel, 1 part cobalt, 1 part manganese), is projected to gain traction, offering higher energy density and improved overall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research efforts intonext-generation cathode materials, including lithium-sulfur and lithium-air, are expected to intensify.3. Solid-State Batteries: The pursuit of solid-state battery technology is anticipated to accelerate, driven by the potential for enhanced safety, energy density, and longevity. As companies strive to overcome technological barriers and scale up production, solid-state batteries may begin to gain commercial viability, particularly in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energy storage sectors.4. Recycling and Circular Economy: As the volume of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 increases, there will be a growing emphasis on establishing robust recycling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closed-loop solutions. This shift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model aims to minimize waste, conserve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battery production and disposal.5. Market Consolidation and Strategic Partnerships: 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 is likely to witness increased consolidation as companies seek to strengthen theirpositions in the market. Strategic partnerships, joint ventures,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expected to drive innovation, streamline supply chains, and foster collaboration across the value chain.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industry is at a pivotal junctur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evolving market dynamics, and a heightened focus on sustainability. The industry is poised for continued expansion driven by the electrification of transport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undergo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paving the way for mor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battery technologies. Understanding and adapting to these emerging trends will be crucial for stakeholders to navigate the evolving landscape and seize new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对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和未来三至五年发展趋势的分析: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受到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需求增长的推动。
2023年锂电池极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锂电池极片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锂电池极片是锂电池的核心元件之一,是将阳极和阴极材料与导电剂混合后,通过涂覆、干燥、压片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薄片状材料。
锂电池极片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当前,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
根据咨询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亿美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环保能源技术的大力支持,锂电池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锂电池极片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目前,全球锂电池极片行业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等地是全球锂电池极片的主要生产国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极片生产国,市场规模庞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市场分析现状方面,锂电池极片行业存在以下特点:1.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锂电池极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移动通信、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兴起也对锂电池极片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需求。
2.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锂电池极片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目前,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锂电池极片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3. 产业链整合加速: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锂电池极片企业加快了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有些锂电池极片企业还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4.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锂电池极片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竞争,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5. 绿色环保成为关注焦点: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成为锂电池极片行业发展的重要关键。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以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
总结来说,锂电池极片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24年锂离子电池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锂离子电池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污染的电池技术,在当今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2. 锂离子电池市场现状目前,锂离子电池市场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新能源电池政策的推动。
同时,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如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电能力,使其成为许多行业的首选。
3. 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锂离子电池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发展趋势:3.1 新能源汽车驱动市场增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从而驱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电动汽车的销售量将大幅增加。
3.2 移动设备需求增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这将促使锂离子电池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新的应用领域,如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也将对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3.3 技术创新提升性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循环寿命将不断提升。
新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将推动电池性能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4. 锂离子电池市场问题与挑战锂离子电池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4.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扩大,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商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这导致价格下降,利润空间逐渐减少,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生产成本。
4.2 安全性问题引发关注锂离子电池的一些安全问题,如过热、过充和短路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危险事件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和监管。
4.3 环境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废弃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池原材料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以及电池的废弃,需要适当的环保措施和循环利用。
5. 结论锂离子电池市场在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推动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为电荷载体,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移动来储存和释放电荷的装置。
由于其性能优良,安全性高,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电子产品、交通工具、能源储存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供应装置。
二、分类特点1. 分类:依据其正极材料分为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铁锂、钛酸锂等多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2. 特点: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重量轻、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充电快、环保等特点,是目前电池行业最有潜力的产品。
三、产业链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主要包括:1. 原料供应商: 锂矿石、钴、铜、铝等材料之供应商。
2. 中间加工商: 锂盐厂、钴盐厂、白云石矿山等。
3. 做成处理商: 电池包壳、铝塑膜、PE塑料等。
4. 电芯制造商:制造大体积电池芯片的厂家。
5. 电池模块制造商: 将电芯组装成多个单元电池组的企业。
6. 电池包装商: 电池模组、电路板、电极片等材料包装成可供使用的电池产品的企业。
7. 电池应用商:最终将电池用于各类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航空航天等。
四、发展历程锂离子电池行业始于1992年,当时索尼公司在市场上推出了锂离子电池,其特点是与常用的镉镍电池相比,充电时间更短,使用寿命更长,同时也更轻便。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锂离子电池逐渐以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 《锂离子电池工业投资政策》,这是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相关文件,其中重点关注的则是对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细节支持,力求增强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国家政府确立了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电池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国家为电池回收和水处理管理制定了相关文件,强调淘汰旧电池可能释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注重电池消费后催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
因此,对于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锂离子电池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两方面展开探讨。
一、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现状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将锂离子嵌入和从电极材料中取出的可充电电池。
其基本结构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
当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取出并通过电解质传递到负极材料中,放电时则相反。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和容量增加,锂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2. 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锂离子电池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1991年,索尼推出了第一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渐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环保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入相应的研究和开发。
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其中,电动汽车市场是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一大重点领域。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和落地,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锂离子电池也将会随之大幅提升。
二、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前景1. 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分析从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来看,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政策层面上,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出台,给了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青睐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2. 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将会朝着更高的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池行业概览
1. 一次电池
常见的一次电池有锌锰(干)电池、碱锰电池和锂一次电池/高能锂一次电池(锂亚电池、锂锰电池、锂铁电池等)等。
国内的一次电池市场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已有的一些龙头企业包括南孚、双鹿、广州虎头、香港松柏、香港高力等。
据Frost & Sullivan预测,中国锌锰电池的产量将呈下降趋势;碱锰电池的产量增速较慢;而锂一次电池产量的增速将最为强劲。
2. 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主要分为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表1 二次电池主要种类的基本情况
二、锂离子电池概况
1. 行业发展概况
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的产业规模达到672亿元。
而据赛迪经智预测,2015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将增长到1251.5亿元,CAGR (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30%以上。
从整体上看,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正处于行业的高速增长期。
2. 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
锂离子电池三大应用市场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和储能市场。
2013年,三大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分别是647.54万kWh、295万kWh和170万kWh。
未来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或将由消费电子和电动汽车“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将会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广阔。
2.1 消费电子市场
从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情况看,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应用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等。
2013年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市场中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中占比(2013年)总体而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电源等需求的高速增长拉动下,消费类电子用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几年仍会有稳定的发展。
2.2 电动交通工具市场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处于起步阶段。
预计未来2年内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规模将超过3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将会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3. 锂离子电池组成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有机电解液。
各组成部分所占的电池成本如下表所示:
锂离子电池成本占比
正极材料40%~50%
负极材料10%~15%
有机电解液17%
隔膜20%~30%
3.1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电池的容量、充放电倍率、安全等性能。
目前,主流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
近年来,我国大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迅速发展,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但与此同时,国内正极材料厂商较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供应链深度整合持续,正极材料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或带来深度洗牌。
3.2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四大原材料之一,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10%~15%左右,对锂电池性能及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种类繁多,目前市场化运用的负极材料绝大多数仍以碳系负极为主。
据高工产研(GBII)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76万吨(石墨类负极材料占比90%),其中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改性石墨分别占比59%、30%和8%。
当然,除石墨材料外,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发新型负极材料,如钛酸锂、无定型碳、硅碳复合材料、锡基合金、金属合金、石墨烯等。
3.3 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过程,而电解液就是锂离子流动的介质,它对于锂电池的运行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电解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溶剂、溶质和添加剂,其中构成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是其中的溶质。
目前市场上最广泛采用的溶质是六氟磷酸锂(LiPF6)。
近年来,国内六氟磷酸锂产能迅速增加,产能利用率较低,价格
处于下降通道,企业盈利能力受到较大抑制。
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等市场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六氟磷酸锂需求的CAGR将在35%左右。
3.4 隔膜
在锂离子电池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其性质决定了锂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
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材料,约占锂电池成本的20%-30%。
隔膜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制作隔膜的关键技术被日本和美国所垄断。
中国隔膜大约75%左右需要依靠进口。
三、锂离子电池投资机会及建议
1. 投资机会——新型硅负极材料
在整个市场层面,与正极材料的多元化发展不同,石墨类材料凭借较高的工业成熟度和低廉的成本,几乎独霸了整个负极材料市场。
而一些新型负极材料,如钛酸锂、硬碳、硅碳复合材料及石墨烯等的产业化仍需时日。
在产品性能层面,相比石墨材料循环性偏差、克容量低等劣势,新型硅负极材料具有容量高(3700mAh/g,约为石墨类材料的10倍)、脱/嵌锂电位低、放电平台长而稳定、安全性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
在技术层面,苏州大学能源学院郑洪河教授团队已克服硅负极材料的主要应用瓶颈,掌握了应用硅负极材料的核心技术(建议不要讲,技术是否真的可以用于产业化现在还无法做出判断)。
2.产业化考察
⏹技术考察:拜访了苏州郑教授,深圳的教授。
均认为硅未来作
为负极材料的前景非常可观。
但生产中采用的硅是否是纳米硅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而纳米硅的价格基本在15万元/吨以上。
⏹深圳考察:以生产软包装电池为主,作坊形式,成本控制较好,
产销情况良好,年盈利将近1000万,采用的负极材料为石墨。
⏹三墩赛恩斯考察:公司以生产“18650”电池为主,由于市场竞争
激烈无价格优势,每年亏损1000万左右,处于半停产状态。
车间生产流水线和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采用的负极材料为石墨材料。
3. 投资建议
建议集团与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集团提供资金,学校提供技术的方式,实现对新型硅负极材料的研发及生产。
在产品的营销上,可与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进行合作,生产出具有价格低廉、性能优质的动力锂电池,以成为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的直接供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