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锂电池回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最新锂电池设备行业深度报告

锂电池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目录全球知名车企加快布局电动汽车 (4)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4)积分制臵换补贴政策助行业常态化 (5)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步入成长期 (7)全球:传统汽车厂家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 (8)全球电池产能将快速扩张,我国有望承担大部分产能 (11)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测算:中长期年均增加100~200GW H (11)中日韩垄断动力电池市场,中国已有领先优势 (12)海外动力电池厂商在华设厂扩产 (13)我国动力电池厂家扩产仍将持续 (14)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提升 (15)锂电设备全球市场剑指1000亿元,中国厂商占据优势 (17)大族激光 (20)赢合科技 (22)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图表目录图表1. 2013-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速 (4)图表2.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长率 (4)图表3. 2017年1-5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数量 (5)图表4. 近期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汇总 (6)图表5. 乘用车“双积分”政策标准车型积分计算方法 (6)图表6. 满足积分要求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估算 (7)图表7. 2015-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及产量增速预测 (7)图表8. 2015-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变化 (7)图表9.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8)图表10.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变化 (9)图表11. 全球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 (9)图表12. 多国加入新能源汽车阵容 (10)图表13.乘用车电池配臵需求预测 (11)图表14. 5年内全球汽车产量预测(单位:万辆) (11)图表15. 各类型汽车销售占比 (12)图表16.单车电池配比(单位:KWh) (12)图表17. 中日韩垄断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12)图表18. 2016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 (13)图表19. 动力电池制造商持续建厂扩张产能. (13)图表20.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14)图表21. 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预测 (14)图表22. 2015年各类动力电池配套量占比 (14)图表23. 2016年各类动力电池配套量占比 (14)图表24.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2016年市场份额 (15)图表25.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2017Q1市场份额 (15)图表26. 2017年1-5 批目录电池企业配套客车车型数量 (15)图表27. 2017年1-5 批目录电池企业配套乘用车车型数量 (15)图表28.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扩张计划 (16)图表29. 国产动力电池设备市场规模 (17)图表30. 国产乘用车电池需求市场规模 (17)图表31. 锂电池生产流程 (18)图表32. 锂电池生产流程 (18)图表33. 2016年国内主流动力电池设备企业营收统计 (18)全球知名车企加快布局电动汽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在过去几年里,政策的推动及其不确定性推动着电动汽车产业蹒跚前行。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75 100 50 70 60.5 82 60 23 42 62 24.5 42.7 70 11.3 52 43.5 18.2 53.6 20.3 13 10.7 45 31 45 41 29.2 22 12 35
6.25 5.52 7.00 6.44 6.61 4.88 6.67 4.35 7.26 5.65 6.73 5.85 5.07 5.31 6.79 6.90 8.30 7.76 7.68 4.69 5.61 6.67 8.10 6.89 7.56 8.73 7.55 5.00 8.60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CONTENTS
目录
1.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广阔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回收政策和产业链
3. 海外新能源汽车电池梯级利用情况 4. 海外废旧电池回收网络与公司 5. 海外电池资源化利用情况(技术与案例) 6. 国内电池资源化技术情况(技术与案例) 7. 风险因素 8. 重点上市公司:宁德时代(邦普循环)、天奇股份、盛屯矿业、格林美等
表1:新能源车不同车型单车电池容量
汽车品牌 型号 上市时间 纯电续航里程 (km) 指导价(万元) 级别 /结构 电池容量 度电续航 车重( kg) km· kg/kwh 电池类型 ( kwh) 里程( km)
Tesla
比亚迪
众泰 蔚来 吉利 奇瑞 北汽 华晨宝马 长安 广汽 江铃 江淮 上汽荣威
Model S Model X Model 3 腾势 E5 E6 秦 唐 元 宋 E200 T300 ES8 博瑞 帝豪GSe 帝豪新能源 eQ1 EU EC 5系新能源 X1新能源 逸动新能源 奔奔EV 传祺GE3 E400 iEV6E iEV RX5 Ei5
大中型 中大型/SUV 中型/三厢 中型/三厢 紧凑型/三厢 中型/MPV 紧凑型/三厢 中型/SUV 小型SUV 紧凑型 微型/两厢 小型/SUV 中大型/SUV 中型/三厢 紧凑型/SUV 紧凑型/三厢 微型/两厢 紧凑型/三厢 微型/两厢 中大型/三厢 紧凑型/SUV 紧凑型/三厢 微型/两厢 小型/SUV 小型/SUV 微型/两厢 小型/三厢 紧凑型/SUV 紧凑型/旅行车
2018年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机制与政策研究报告

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机制与政策研究Research on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ing Mechanism and Policy for Shenzhen2018目录一、项目背景、意义 (1)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有政策分析 (1)2.1动力电池的设计及生产 (1)2.2溯源编码及信息化平台建立 (2)2.3报废动力电池回收主体及责任 (2)2.4报废电池的收集、运输与贮存 (3)2.5梯级利用 (4)2.6再生利用 (5)2.7处罚措施 (5)三、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 (6)3.1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 (6)3.2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路线图 (6)3.2回收参与主体 (8)3.3回收流程 (10)3.4规范要求 (11)3.5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后可产生的效益 (13)四、深圳市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政策分析 (14)4.1梯级利用技术可行性 (15)4.2梯级利用的主要市场 (15)五、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建议 (18)5.1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定位 (18)5.2建立溯源编码管理信息化平台 (19)5.3废旧动力电池收集 (19)5.4贮存运输要求 (19)5.5梯级利用 (19)5.6再生利用 (19)5.7支持相关技术与标准的研发 (20)附件 (21)A.废旧动力电池污染分析 (21)1.原材料的提取 (21)2.电池生产 (21)3.电池本身污染 (23)4.湿法回收污染 (24)B.报废量预测 (26)1.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26)2.中国动力电池现状 (28)3.报废量预测 (30)C.已有政策罗列 (37)D.动力电池成本构成分析 (41)1.正极材料: (41)2.负极材料 (42)3.电解液 (43)4.隔膜 (44)5.结构件、NMP、铜箔成本 (44)6.成本拆分汇总 (45)7.各类电池成本占比情况 (47)E.梯级利用可行方向与潜力 (49)1.梯级利用技术可行性 (49)2.梯级利用主要市场方向 (50)F.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利用经济分析 (51)1.回收拆解技术发展现状 (51)2.回收拆解成本收益 (53)参考文献 (57)一、项目背景、意义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报废渐成规模。
2018年锂电行业并购分析报告

2018年锂电行业并购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巨大的需求下,龙头公司快速成长 (4)1、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经历爆发式增长 (4)2、新能源汽车驱动下的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 (5)3、并购对龙头公司的发展功不可没 (6)二、各方通过并购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 (8)1、锂电行业并购高金额高估值 (9)2、并购各方纷纷落子 (10)(1)进入锂电池行业 (10)(2)扩大产品类型 (12)3、并购快速增长业绩的同时,也埋下隐患 (13)(1)并购支撑上市公司业绩 (13)(2)标的方面临高额业绩承诺压力 (14)4、产能供给过剩,未来并购仍将持续 (15)三、经典并购案例分析 (17)1、中国宝安收购贝特瑞:从一颗种子,长成一片森林 (17)(1)2008年之前,是贝特瑞的相对独立发展期 (18)(2)2008年以后宝安以贝特瑞为支撑,开始高新技术布局 (21)2、璞泰来:两条腿走路,同一客户多品类典范 (23)(1)产业资源与资本资源的完美结合 (24)3、经典案例总结 (26)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销量从2014年的7.48万辆增长到2017年的76.8万辆,巨大的需求使得产业链相关公司的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也得到了各路资本的青睐,通过并购纷纷落子布局。
并购概况:并购金额大、估值高,跨界并购及多产品布局是主要动因。
2015年-2017年超过2亿元的并购案例为22起,总金额高达305.8亿元,并购标的平均动态PE为14.96倍。
从并购动因来看,超过七成的并购案例是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跨界进入动力电池领域,比如坚瑞沃能收购沃特玛、东方精工收购普莱德等;其次是同行业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来扩大产品品类,该类并购在非跨界并购中超过50%,比如科恒股份收购浩能科技、先导智能收购泰坦新动力等。
并购影响:并购方得到业绩支撑和扩充,同时高估值也带来高商誉。
(1)上市公司的业绩得到了支撑和扩充。
2018年消费锂电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2018年消费锂电行业专题分析报告⏹消费锂电三十载征程,大局既定:自1991年全球第一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以来,锂电池产量已从2000年的2Gwh增长到2017年的134Gwh,增幅近70倍;消费锂电池价格从最初的600日元/wh下降到2011年的25日元/wh,降幅超过95%。
锂离子电池经历了日本独大到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时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格局已基本稳定。
⏹1991-2000,日本垄断,韩国进入,中国跟随:日本索尼率先推出锂离子电池,开始大量应用于移动电话和便携式电子产品;1998-1999年,韩国LG化学/三星SDI相继开展锂电池业务;1994-1999年,光宇、比亚迪、力神和ATL先后创立。
这一阶段,日本主导全球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2001-2010,中日韩三足鼎立,国内厂商崛起:韩企利用财阀和国家支持的优势参与研发和整合产业链,同时绑定集团客户保证产品销售,其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10%增长到2011年的30%。
中国上游锂电材料的国产化带来成本迅速下降,比亚迪、力神等进入到诺基亚、MOTO的供应链,中国的锂电池市场份额由2002年的11%扩大到2011年的33%。
⏹2011——,消费锂电洗牌,软包势力进击:触屏智能手机浪潮来临,突出变化就是苹果的崛起和诺基亚的衰落,聚合物软包电池开始大规模应用。
三星SDI凭借对三星手机和iPhone的深度绑定,消费锂电池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坐稳全球消费锂电池冠军宝座。
作为苹果、三星、华为的供应商,截止到2012年,ATL锂电池电芯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颗,6年时间翻6.7倍,跃居全球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第一,并在之后一直保持这一地位。
⏹技术渠道成本,谁主沉浮:在技术方面,中国整体落后于日韩企业,根据数码之家2014年对18650锂电池的样品研究,国产18650电池容量一般1200-2400mAh,而日韩电池容量在2000-2800mAh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锂电池回收是社会责任要求,也是经济性的选择.................................................................... 11
2.1. 我国锂电池回收市场:亟待规范化、商业化......................................................................... 11 2.2. 生产责任延伸制:政策催化产业新布局 ................................................................................ 11 2.3. 他山之石:产业链角度的前瞻与整合 .................................................................................... 14
2018年锂电池回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投资案件
1、 关键假设、驱动因素以及主要预测 关键假设: 1.假设三元系材料中钴、镍、锰、锂含量比率约为 2.3%,12.1%,7.0%,1.9%,铝、铜 比率约为 12.7%,13.3%。假设目前技术能够实现钴、镍、锰贵金属材料回收率 95%,锂 盐回收率 70%,铝、铜等金属材料回收率 100%。三元电池回收收益 4.42 万元/吨。 2.使用 2017-12-29 日金属价格(电解钴 52.350 万元/吨、镍 9.625 万元/吨、锰 1.175 万元 /吨、锂 91 万元/吨、铝 1.26 万元/吨、铜 5.45 万元/吨)测算拆解回收收益。用锂离子电池 储能综合度电成本 0.6 元/Wh 来测算梯级利用回收收益。 驱动因素: 1. 锂电池回收是环保性、安全性要求。 2. 三元锂电池中可回收金属材料含量比率高达 49.3%,其中贵金属镍、钴、锰含量超 23%,在价格飞涨的背景下,回收是避免资源浪费的经济性要求。 3. 政策积极推动锂电池回收市场规范化发展。 主要预测: 1. 预计 2018 年新能源车销量将突破 100 万辆,其中,乘用车+专用车电池需求量预计 达 40GWh,商用车需求量预计达 13GWh。 2. 按商用车 3 年电池寿命和乘用车 5 年的电池使用寿命,预计 2018 年退役动力锂电池 达到 11.09GWh,其中三元电池 0.16GWh,磷酸铁锂电池 10.93GWh,对应 65.91 亿市 场空间。2020 年市场空间达 148 亿,2023 年报废量达 74 万吨,达 425 亿市场空间。 3. 锂电设备市场空间 2023 年达 130 亿,梯次 101.76 亿,拆解 28.36 亿,2018-2023 CAGR 39%。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1. 我国动力锂电回收后市场才刚刚起步,“前部市场”对“后部市场”的供给端传导给 市场空间带来确定性趋势。市场成本端压力会在未来行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消减。 梯次利用方面,随着动力电池编码制度及电池规格统一化规范化, PACK 方式梯次利用 的普及,梯级利用难度会逐渐降低,经济效益逐渐凸显;资源回收方面,由于三元材料 的占比逐渐扩张,同时贵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回收效益会显著提高;同时由 于行业规范性的提升,以及龙头企业不断布局带动产业升级加速的规模效应能够显著降 低成本端压力。 2. 三元电池的原材料回收价值高,主要以拆解回收为主;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利用价值有 望在梯次利用中得到体现。 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说,三元材料拆解后回收的钴、锰、镍等贵金属价值大于拆解的总成 本,具有很好的原材料回收价值。磷酸铁锂电池中有价值的回收金属较少,拆解回收收 益无法覆盖成本。梯次利用对锂含量要求较大,然而在未来梯次利用成本逐渐降低的前 提下,梯次利用经济性将会不断凸显。 3. 天奇股份从 2013 年开始布局报废汽车回收市场,深耕循环产业。目前已经建立从回 收设备、回收网络、产线、资源化能力的全产业链布局,长期看好成为全国领先的循环 产业运营商。在锂电回收行业爆发的背景之下,公司主业自动化设备增长空间大,仓储、 综合解决方案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2.3.1. 日本:生产者回收制绝对的先行者,拆解回收与梯次利用均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 14 2.3.2. 德国:法律保障回收体系健全,大型车企领衔标杆性梯级利用项目 ......................... 15 2.3.3. 美国: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管理为辅,产学研结合 ..................................................... 16 2.4. 锂电回收经济价值凸显,趋利避害才是良策......................................................................... 17 2.4.1. 数往知来:铅蓄电池回收先行,闭环利用价值空间大 ................................................. 17 2.4.2. 废旧锂电环境危害大,回收价值高,趋利避害才是良策 .............................................19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行业内公司布局加快,市场空间即将打开 ............................................................................ 21
2、 股价催化剂: 政策推进建立回收体系的情况超预期;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引发梯 次利用成本大幅下降。
3、 主要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低于预期;生产者责任制度推行进度和效果低于预期。
目录
1. 动力锂电池后生命周期,开启百亿市场蓝海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