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

合集下载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它不仅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很多方面,下面我从教师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四个方面来谈谈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

教师的品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教师应具备诚实、勤奋、正直、有责任感等良好品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提高教学的实效。

教师的教育情感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该用心关爱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照顾学生。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和关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学识,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教师应该具备很高的教育智慧和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育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

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生动、深入、有效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师应该善于组织活动,管理班级,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其体现在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用心关爱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启迪者和引路人。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

论教师人格特点和教师人格修养教师的人格特点和人格修养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们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水平。

以下是我对教师人格特点和人格修养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师的人格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诚实守信、正直守法,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直、诚信、守纪律的品质。

2.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教师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

4.教师应具备耐心和责任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给予关心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教育成果负起一定的责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他们健康成长。

5.教师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师应当具有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乐观,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难,给学生树立积极应对问题的榜样。

其次,教师人格修养是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并提高的人格道德修养。

教师人格修养涵盖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教师应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坚决抵制虐待学生的行为。

2.自我修养方面。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不断努力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更是学生心中的光辉形象和向往对象。

在现代社会,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被看作是其职业素质和教育能力的重要体现,下面就浅谈教师人格魅力的几个方面。

一、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核心。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发展。

二、严谨的学术素养教师的学术素养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教学水平,也涉及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具有严谨的学术素养的教师,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严谨细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三、富有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其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追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成果。

同时,这种精神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四、温和的性格教师的性格对于学生成长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温和的性格可以让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温柔的话语和行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尊重,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广博的教育视野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教育视野,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方法。

同时,广博的教育视野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灵活应对不同的教育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总之,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更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气质和舆论影响,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魅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李君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

也就是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教师应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作别人的榜样。

教学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敬佩、依赖、亲切感,教育效果就好.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呢?1、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教师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业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会使学生效仿。

所以,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起作用,产生影响。

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

例如,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教师应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2、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或对别人所持态度的体验,往往以鲜明的、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地听讲,真诚地接受,甚至会更加勤奋学习。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之教育作用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之教育作用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之教育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道德完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个人首先自立,才能立人,首先正己,才能正人。

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具体地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示范作业。

教师是学生心中景仰的道德标高,尤其是中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

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教师优雅的行为之美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

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从小事做起、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勇于实际,不断创新、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从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熏陶作用。

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不自觉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

师德师风教师的人格力

师德师风教师的人格力

师德师风教师的人格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师风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的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更体现了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担当。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的人格力,以期对教师们的师德师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崇尚真善美、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的人格力首先体现在对真善美的崇尚和追求上。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守诚实正直、谦逊宽容、善良友善的师德准则,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领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师的人格力还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品德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其他美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成为有品质、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传道授业解惑答惑、关爱温暖人生旅途教师的人格力体现在我们对学生的教导和关爱之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我们应当用心去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世界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成为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才。

同时,教师的人格力还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恰当的关怀和激励,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

三、守法诚信、诚实守信、自律言行端正教师的人格力还表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严守学术道德和教育伦理,以积极健康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引导学生。

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自律的言行习惯。

我们要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规范,不违反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以言行举止充分体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

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

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引言教师的职业劳动其实就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因此我们要想使把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我们的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人格形象的塑造。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多方面特质的总和,既包括一个人性格、气质的特征,也包括一个人情、知、意、行等道德品质方面的特征。

作为教师若想培养学生这些方面健全的人格,首先自己就得从这些方面致力于自身的人格形象的塑造。

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很难想象一个自身人格不健全的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灵魂高尚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重要地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事实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烛光照亮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完善自己。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对一个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有时它几乎能够左右一个人的成败。

要想弄懂人格魅力,首先应当知晓人格为何物。

何谓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

什么是人格魅力呢?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人格魅力都不可忽视,因为它能够影响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者——教师来讲,则更为重要,因为他所面对的是学生。

谈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先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说起。

孔子是一个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几千年来他“聚徒讲学”平易近人的神情语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人格魅力对后世子孙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者风范对我们今天“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能力特征不仅能吸引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这种影响,如春风化雨,甘霜滋润,天籁妙音,承续久远,使学生受益终身。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名教师只有知识渊博,品行端正,具有崇高的人格素质,才能形成其人格形象而显其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归结起来应当有以下具体体现:善良、真诚、热情、耐心、负责、富于同情心、淡泊名利、德才兼备,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

?教师必须善良、真诚。

这是教师人格魅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内心宽容,忍让,慈爱,富有同情心,言行上质朴、和蔼、尊重他人,严于律己,诚恳,真切,使人觉得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如享阳光,无需提防,更无需担心严霜雪面,城府祸心,这样在教育生涯中必然会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必须淡泊名利,宽容大度,胸怀磊落,德才兼备,才能担负承文明,育人授业的重任。

如果一个老师满腔名利,不惜绞尽脑汁,不择一切手段,去追求个人利益,那他就名不副实。

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具体影响学生的成长,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学高为师教师的知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教师在传承知识时要有判断、有批判,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要博览群书,积百家知识于一身,才可以对学生认知过程中行为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才能高瞻远瞩指引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人格形象”引言教师的职业劳动其实就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因此我们要想使把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我们的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自身人格形象的塑造。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多方面特质的总和,既包括一个人性格、气质的特征,也包括一个人情、知、意、行等道德品质方面的特征。

作为教师若想培养学生这些方面健全的人格,首先自己就得从这些方面致力于自身的人格形象的塑造。

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很难想象一个自身人格不健全的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灵魂高尚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一、教师人格形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影响中的重要地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事实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烛光照亮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必先完善自己。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

教师人格中的自我、责任心、态度、爱心、道德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

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

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

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

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奋;听得一清二楚。

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

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

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那些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忠心留给教育,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的教师不正闪烁着人格的巨大魅力吗?事实上,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可能是“零”。

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而,教师作为身负重任的社会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自我教育,在人格自我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那我们作为教师的教师,岂不是更该如此吗?!二、教师人格形象的主要内容2.1道德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这段话既是对广大教师语重心长的叮嘱,也是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完善人格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人格。

教师道德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2.1.1 道德意识:指个体在道德思想、道德信念、道德认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道德意识是道德人格的灵魂。

作为教师要有获取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强烈愿望,激励教师为获得知识、传播知识去不懈努力,这是教师道德意识的可靠基础;要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和道德信念,这是支撑教师道德形象的坚强支柱;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并以此作为自己道德人格追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教师道德形象的最高表现。

2.1.2 道德理想:个体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是个体对社会生活、对人伦情感、对人类自身的真与善的向往和追求。

道德理想美被认为是道德人格的最高标准,是理想化了的道德人格,道德理想既是人的心灵美的升华,也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根源。

教师的道德理想是教师对自己道德理想的真与善的和谐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把教书育人作为神圣职责,把敬业、乐业、爱业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2.1.3 道德行为:在一定思想和意志支配下的外在活动表现。

教师的道德行为集中体现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方面,是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2.2 学术人格教师的人格形象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

道德人格形象是为人师的软件,技术人格形象则是为人师的硬件。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三项基本职业技能,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是教师从事教育及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素质。

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教师应当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应当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

因此,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技能运用的程度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威信与人格魅力。

会教和会学、能教和能学是两位一体的。

要“教”好必先“学”好,作为教师首先要会学、能学,掌握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唯有学而不厌,才能建构具有优先意义的知识体系,站在时代文明的前列,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因此,教师要肩负高尚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热爱学习,自觉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容量,优化知识结构,并且要能持续性的学习,才能有东西可教,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地组织各种专业知识,旁征博引,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探索教育教学技术的内在动力,而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则是提高教育教学技术的外在动力。

有人曾经说过: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

作为教师应具有这三本护照。

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职业责任会不断促使教师自觉地自我加压,去追求教学效果的做大化,不断地去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展现自己的学术人格形象。

2.3 品质人格品质人格形象是一个教师的道德人格形象和学术人格形象的外在显现,是教师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一体,是教师完善人格形象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人格修养的高标准和高境界。

完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教师完美人格应包括五个方面: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积极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良好的情感及调控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这五个方面完美和谐统一外化为一个人的品质人格。

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真心、热心的人,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群体,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爱是教师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魔方,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

教师为人师表,要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执着追求,精益求精,对自己不能低标准和低境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工作,少索取,甘做红烛,乐当人梯,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

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浓缩,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爱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爱。

学生对老师的爱更高于他对老师的敬,因为此时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对老师的人格的一种认同,体现了教师人格形象的力量。

要表现出对学生无私的爱,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广的气度、潇洒的心境,要提高自我修养、善于自我调适,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维护完美人格形象。

真心是知识赋予我们的优良品德,拥有知识的人都因该是真实的人,教师是知识的代表,也是真实的化身,对待学生就应该是真诚的,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也应该是真诚的。

所以教师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心换学生的真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真诚的种子。

热心是体现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条件。

每天见到一样的面孔,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只有具有强烈的热情和愿望,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深深的体验每天的主题和内涵都是不同的,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学生,去感受学生,才能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形象升华并融入平凡的工作。

三、教师人格形象的体现途径首先,教师的人格形象体现在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上。

我国传统的为师之道强调身教,即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学生的从师之道也强调择善而从,度德而师。

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成材的学生往往带有其教师的优良习惯和高尚人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教师的人格形象体现在严谨的治学态度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做到教风正派、治学严谨,才能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凡学术之正邪,观其为人”。

一个教师没有良好的教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很难给学生以好的楷模与示范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决定了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形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可以说,钻研学问,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