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件-《语文(第三版) 10 牡丹的拒绝

合集下载

林林---牡丹的拒绝课件

林林---牡丹的拒绝课件

牡丹
高贵(精神美) 保持操守、坚持原则 (品位即美之魂) 托物言志虽然写的 是牡丹花,但花儿“同人一样”,“也是 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作者热情颂 扬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 这种高品位就是在歌颂像牡丹那样有气节 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的人的精神。同时作 者又深切地感受到这种高品位的精神容易 被社会忽略或漠视,于是在热切地颂扬之 中又在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进行呼唤。
从牡丹的拒绝中你发觉牡丹有什 么样的品质(或品位)?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
板书设计
富贵 (外表美)

< 特征 > 花开:轰轰烈烈 辉煌灿烂 花落:整朵坠落 不开: 安之若素
<个性品格> 倾其所有 执着(把美丽洒向人间) 不吝惜生命,悲壮又绚丽 自主、倔强、固守自己 的生活方式、(卓尔不 群,不一味迎合世人)
牡丹之歌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牡丹啊牡丹,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写作特点

构思巧妙,借物喻人,脉络清晰,是本 文的一大特点。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 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 绚丽多资,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 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 赞美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著追求的 精神。
开篇用了大量的文字赞美牡丹,作者都从哪几个角 度写牡丹之美?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 阳看牡丹呢?

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 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 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 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 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 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 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 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 思索见长。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课件PPT(31页)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课件PPT(31页)

-《牡丹的拒绝》
内容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想象洛阳牡丹盛开和凋谢的情景?
作者极力描绘牡丹一旦盛开时的灿烂景象,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 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为自己也为读者找到了没有白来洛阳的最佳理由:“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 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写牡丹凋谢的情景,是为了展示牡丹“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的独特个性,为后文赞美牡丹作铺垫。
内容探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写牡丹之超 凡脱俗意在写人的品性。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赞 美牡丹是要赞美人间的什么品格。
内容探究
作者赞美的品格
① 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权贵。 ② 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附俗。 ③ 为将美好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
课堂讨论
作者说“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请 简要分析二者的差别。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 们应当如何塑造自己的品位。
但作者却反题正做,突出牡丹的拒绝,赞美牡

丹的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

作者赞美牡丹,以花喻人,不仅托物言志,

也希望人们做一个像牡丹般有个性、有品位、 有高洁精神的人。

03
整体感知
ZHENGTI GANZHI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牡丹的拒绝”指的是什么事情?
指牡丹因为天寒推迟了花期。
-《牡丹的拒绝》
皮日休 《牡丹》 刘禹锡 《赏牡丹》 王维 《红牡丹》 白居易 《惜牡丹》
02
文学常识
WENXUE
CHANGSHI
作者简介
-《牡丹的拒绝》
这是一篇描绘百花之王——牡丹之美的抒
情小品,也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感悟牡丹高贵品
格的咏物美文。

牡丹的拒绝ppt

牡丹的拒绝ppt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 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 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 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 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 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 涌进洛阳城。 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 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 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 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 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 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簇香云缭绕 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 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 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 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1.文章两处诗句恰到好处“洛阳地脉花最重, 文章两处诗句恰到好处“洛阳地脉花最重, 文章两处诗句恰到好处 牡丹尤为天下奇”着重突出_______;“花 牡丹尤为天下奇”着重突出 ; 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着重渲染 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 _______。 。 • 洛阳牡丹名垂天下 • 洛阳城一千多年的“花事”盛况 洛阳城一千多年的“花事”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语文 ppt课件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语文 ppt课件
16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 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牡丹“个性”的理解。
牡 迸发整年的积蓄,不遗其余力 丹 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惧权贵 的 留驻完美的现象,不吝惜生命 个 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趋媚世俗 性 严守行事的准则,不苟且妥协
17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 (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 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 著80余种。代表作: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 丹朱》《情爱画廊》《作女》《张抗抗自选集》5卷 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 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 学奖”、 三次蝉联“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次获
比喻哪些历史人物?
22

俯横

首眉
甘冷
为对
孺千
子夫
牛指
。,
23
李 使安

我能 不摧
得眉
开折
心腰
颜事
。权


24

世举

人世 皆浑
醉浊
唯唯
我我
独独
醒清
。,
25

但人 不不
悲 可可
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有 傲傲
骨气
。,
26



威 武 不 能
贫 贱 不 能 移
贵 不 能 淫 ,
屈,

27
它(牡丹)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 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句中的“惊心动魄”如何 理解? 牡丹跨越萎顿和衰老,将最美好的生命形象留在世 上,可谓壮美。

《牡丹的拒绝》教学课件

《牡丹的拒绝》教学课件

二、作者影响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 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 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 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 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 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 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 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 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 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象征
• 下面这些事物我们就常用它们来象征人类的哪些 精神品质呢 • 荷花、野草、绿叶、大地、蜡烛、海燕 •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 • .野草—"春风吹又生"的顽强. • 绿叶— 甘当配角的淡泊. • 大地—谦虚坦荡的情怀. • 蜡烛—无私奉献的精神. • 海燕—搏击风暴的勇士。
四、拓展训练
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 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 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 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 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 为"焦骨牡丹"。洛阳牡丹遂驰名天 下被称作“花”魁,洛阳人培育牡 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
牡丹与诗歌
又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 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为 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 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 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牡丹的拒绝PPT教学课件

牡丹的拒绝PPT教学课件
本文在写法方面最有特点的是: 善于使用各种资料。文中使用了传主的 书信、笔记、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 人、西方同行的回忆等资料,这些材料 的观察角度各异,但都能见出传主的精 神面貌,起到了增强作品历史深度与情 感力度的作用。
课后作业
预习第6课《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
• 思考:从文章读来,你觉得 谢坤山有什么样的精神?
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业: 以“学会拒绝”为题写 一个片断,不少于300 字。
谢谢!
初入清华的梁思成
在美国读大学的照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一代才女: 林徽因
小时候的林徽因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16岁时的林徽因
被引用最多的绝美照片
就读于女子学校
16岁即随父遍游欧洲
大学毕业照
结识梁思成先生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结婚照
幸福的蜜月
初为人母
一家四口
病后
梁思成:
梁启超之长子。 1927年获美国宾 夕法尼亚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 筑系硕士学位。 1928年入美国哈 佛大学美术研究 院学习。
1947年梁思成在讨论联合 国大厦设计方案时发言
梁思成在书房
梁思成作品—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徽方格墨线图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 民政府会议审议改进的 国徽图案的墨线图
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数百年 不朽的好建筑理论。
2、 N6“徽因和思成之间经历了一番感情的 挣扎,有时竟爆发为激烈的争吵。他们俩的 个性和脾气南辕北辙,在婚前的这段时期, 彼此仍有待调适。”既然这样,你认为他们 两人在感情路上为什么还能走这么远,而且 在事业上做出了辉煌的业绩?
• N10“相互容忍和妥协”,有共同的爱好 和事业:事业上“他们俩合作无间,各 为建筑贡献出自己的特殊天赋,在今后 共同的专业生涯中始终坚持着。”

《牡丹的拒绝》ppt课件(63页)

《牡丹的拒绝》ppt课件(63页)

课堂小结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人们 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越强烈,看不到牡丹 花开时的感情波动就会越大,感情波动越 大,就越能引起人们对下文牡丹的拒绝的 思索,文章的主题就更容易凸现出来。
4、提问:作者认为牡丹不应该作为“富贵” 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 是什么?
提示:
花开倾其所有,轰轰烈烈,辉煌灿烂; 花落义无反顾,惊心动魄,慷慨悲壮;表 现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
构思巧妙、脉络清晰,是本文的一大特 点。本文以隔行分段的形式,分为三个部 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 丹。
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
3、人们为什么喜爱牡丹?为何“滔滔黄河般 涌进洛阳城看牡丹” ?你喜欢吗?
提示:
是因为欧阳修说过“洛阳牡丹尤为天下 奇”。洛阳牡丹“奇”在何处?文章又用 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 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都大大地 澎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
皇冠型——首案红
皇冠型——烟绒紫
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欣赏课文 的巧妙构思和深刻的意蕴。 提问:题目好在哪里呢?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 一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优美散文。但 作者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 地赞扬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 独辟蹊径,巧妙构思,使文章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课前演讲:
(抽三位同学上台, 每人演 讲一分钟。)(5分钟)
话题:我最喜欢的花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文章“由物及 人”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尊重个性美的认识能力和审 美情趣。
3、品位本文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
示 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为自己也
为读者找到了没有白来洛阳的最佳理由:“想象给予
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写牡丹凋谢的情景,是为了展示牡丹“由青春而
死亡,由美丽而消遁”的独特个性,为后文赞美牡丹
作铺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返回
上一页
回目录页
后一节
回目录页

第一,维护人格的尊严,不畏权贵;第二,遵循
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媚附俗;第三,为将美好
示 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富贵是外在的风姿:高贵是内在的品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1.品读描写王城待放的牡丹的文字,体会其表现手
味 法及表达效果。〔参考〕
2.品读想象牡丹怒放的文字,体会其表现手法及表
语 达效果。〔参考〕

3.品读描写牡丹凋谢的文字,体会其表现手法及表
达效果。〔参考〕
前一节
回目录页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
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
示 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
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
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
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
盛况。”
作者丰沛的情感和对牡丹的热烈赞颂依托比喻和
排比的形式倾注于笔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
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
示 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
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作者运用浓笔重彩的描摹
凸显牡丹花落时的壮美。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
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
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
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作者的抒情犹如一曲
咏叹调将牡丹拒绝萎顿和衰老,追求生命完美的本性
揭示出来。

从浅层次来看,“牡丹的拒绝”是指牡丹拒绝在
寒冷和阴雨的情况下开放;而从深层次来看,“牡丹
示 的拒绝”体现在拒绝苟且俯就妥协媚俗,拒绝萎顿和
衰老。
牡丹的高贵,开,倾其所有;落,惊心动魄;不
开,则安之若素。牡丹的高贵,就在于不苟且不俯就
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在于其气其魂其筋骨其神韵的
不同凡响,在于其卓尔不群之姿。
牡丹因为天寒推迟了花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第一部分(第1至7段),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
洛阳看牡丹。

第二部分(第8至14段),写牡丹因为天寒推迟了
花期。
第三部分(第15至22段),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
赞美牡丹高贵的个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开头两段为什么要盛赞牡丹的美?〔参考〕
奇的身世。第二,盛花期的洛阳犹如一座五彩缤纷的
示 牡丹城。
作者极力描写人们对洛阳牡丹的倾慕和企盼,一
是为了吊起读者赏花品艳的胃口,从而充满阅读期待;
二是为了后文写牡丹的拒绝作铺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看花人、洛阳人对洛阳牡丹的拒绝,分别表现出了
读 怎样感情和态度?〔参考〕
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本段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牡丹面对众人的
参拜瞻仰安之若素的个性魅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
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
示 那般壮丽那般浩荡。”“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
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写牡丹之超凡脱
俗意在写人的品性。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赞美牡丹是
讨 要赞美人间的什么品格。〔参考〕

2.作者说“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请简要分
析二者的差别。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塑
造自己的品位。〔参考〕
前一节
语文(第三版)
10 牡丹的拒绝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品
作者简介 整体把握 研读一 研读二 课堂讨论 品味语言

张抗抗,1950年生于杭州,当
代女作家。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
者 上山下乡8年。1977年考入黑龙
简 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

调入黑龙江省作协从事专业文学 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

2.为什么一定要去洛阳看牡丹?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
一 人们对洛阳牡丹的倾慕和企盼?〔参考〕
前一节
后一节
回目录页

第一,为了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出游人去洛
阳观赏牡丹;第二,在与下文写“牡丹的拒绝”的对
示 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第一,洛阳牡丹不仅美丽、品种绝佳,而且有传
2.作者为什么要想象洛阳牡丹盛开和凋谢的情景?
二 〔参考〕
3.“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牡丹的高
贵体现在哪些地方〔参考〕
前一节
后一节
回目录页

看花人认为洛阳牡丹徒有虚名。
洛阳人说是因为“这个春天实太冷”,而且牡丹
示 不可能“轻易改了性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回目录页

作者极力描绘牡丹一旦盛开时的灿烂景象,以
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
《作女》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
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
学创作奖、第二届女性文学优秀
小说奖。
后一节
回目录页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牡丹的拒绝”指的是什么事情?〔参考〕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参考〕

前一节
后一节回目录页源自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