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古典诗词之美作文

古典诗词之美作文古典诗词之美作文(精选3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古典诗词之美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典诗词之美作文篇1读一首诗词,犹如品一杯上好的茶,品作者的心,品作者的情。
悠悠的香、润润的甜、淡淡的情、纯纯的美,还是深深的苦、隐隐的愁,都让我沉醉其中。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诗起于先秦,鼎盛于唐朝。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还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诗能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还能抒情言志。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更是动听感人。
词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词是合乐的歌词,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学习诗词。
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我仿佛遇到了那位醉意朦胧,已是白发生的词人。
他好似一枝残花,在艰辛世事的暴风雨中失尽了芳华,在当权者的排挤下磨去了棱角。
在这人生的低谷,他只得借酒消愁。
弥漫醉意中,他还不忘端详起手中的宝剑,梦想着在沙场为国杀敌。
他渐渐地失去意识,跌入梦中,恍然地回到了辽阔的联营。
士兵的生活氛围热烈,正为一场激战做准备。
激战开始。
沙场狼烟滚滚,战士们斗志高昂,战马风驰电掣,放箭声霹雳轰响,速战速决。
大功告成,博得生前身后的英名。
突然,梦醒了。
什么激战,什么英名,什么收复中原,一切都开始旋转、消失。
作者的理想是多么宏伟,而现实是多么凄惨!而作者也无力回天,只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诗词之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美之处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之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美之处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诗词之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才情。
从古至今,这些优美的作品不仅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上起到重要作用,还承载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一、诗词的音韵之美中国古代诗词独特的音韵之美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人所倡导的律诗到后来的绝妙韵律调配,每一首诗词都注重音韵的和谐。
就像《黄鹤楼》一诗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辞”与“楼”押韵,唤起人们对游子离别的感慨。
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将“松间照”与“石上流”进行对仗,使整首诗词更加动听。
通过细致入微的音韵安排,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感。
二、诗词的意境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以其深远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作家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词句,创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将读者带至不同的想象空间。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简洁的描述带给读者春草凋零的凄凉之感。
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写秋夜的寂静萧散与清风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意境。
这些富有意境的诗句使人浸润于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也激发出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三、诗词的哲理之美中国古代诗词不仅表达情感,还包含了丰富的哲理。
通过几句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壮丽景色,更隐含着“任何事物都有流逝的时刻”的哲理。
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则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启示人们要坚定信念,追求真正的价值。
这些充满哲理的句子,引发了无尽的思考与探讨,使古代诗词超越了艺术的范畴。
四、诗词的情感之美中国古代诗词常常以抒发情感为主题,使读者在接触到作品时能够感同身受,与作家产生共鸣。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开始即有所传承。
在古代,诗歌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表达感情和思想,还能够展现人们对自然、社会、道德等方面的理解和见解。
古代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意境界”,是由于它所蕴含的深意和美感所构成的一种超然境界,从而引导人们走进这个永恒的艺术殿堂,感受古诗之美。
首先,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特别有特点。
它是通过选用有韵的词语,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平仄对对押韵。
通过刻画形象和运用意境,展现出不同情境所具有的美感。
如《江南》中的“白茫茫的大地,看不尽的草原”,这样的描述铺陈有光,细腻中带着豁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独具一格的风格为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添上了色彩。
其次,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
这里的意境并不是简单的意义,而是指从含义、象征、意象、理念等方面来构建的一种艺术意境。
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描写和反映,让读者在自己的想象空间中寻找和构建出与古代诗人共同的境界。
如《登高》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通过对人生的浅描淡写,唤起了读者深切的感慨和思考,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古代诗歌的意境之美。
另外,古代诗歌的艺术之美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
古代诗歌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同时,也追求着一种高度的艺术美感。
在古代诗歌中,这种美并不是单纯的形式美感,而是在体现作者的自然灵感的同时,通过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体验。
如《长恨歌》中的形象描写、比喻、反问、对比等手法,让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至美至切的艺术之美。
最后,古代诗歌所表达的传统文化精神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灿烂而深厚的,而古代诗歌正是传承了这种文化精神。
通过对道德、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反映,古代诗歌成为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种载体。
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表现了人的心灵世界,从而展现出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意蕴。
古代诗歌鉴赏感受唐诗的魅力

古代诗歌鉴赏感受唐诗的魅力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给人以深深的魅力和感受。
在现代社会,虽然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和文化的变迁,但唐诗依然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让人感叹其千年经久不衰的魅力。
一、静谧的意境勾勒出富有韵味的景象唐诗以其极富艺术感的意象,勾勒出了多样的自然景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李白笔下《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描写。
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
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还是对人物心情的抒发,古代诗人们都能以简洁而富有内涵的文字,创造出令人陶醉的美感。
二、情感深邃的表达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古代诗歌是一个真正表达情感的艺术空间。
唐诗家族不仅善于借助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用词,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世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简短的几句话中让人心灵共鸣。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一句诗。
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之美,同时也让读者沉浸在情感的波澜之中,感受到爱、恨、忧愁等情感的魅力。
三、哲理思考引发人们的共鸣唐诗的魅力远不止于情感的表达,它还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许多诗歌中不仅包含了对人生的思考,还探讨了社会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甫的这句诗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强烈联系,透露出无论时空的距离有多远,只要心灵相通,就能抹平一切的分隔。
这样的诗句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在情感的交流中体味到真理的智慧。
四、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增添了诗歌的魅力唐诗以其丰富的形式美感,赋予了诗歌更多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细腰束素扇,狭带巧应钩”,白居易的《琵琶行》运用了夸张的比喻,展现了琵琶技艺的高超和演奏者的悲凉心情。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加富有意境感和戏剧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产生对古代艺术形式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唐诗以其深邃的表达、巧妙的形象和多样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感和魅力。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感情的结晶。
数千年来,古诗以其优美、精致、含蓄的语言和深邃、广阔、丰富的意境,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就如同踏入了一片古老的江南水乡,漫步在诗意的世界中,感受着古代诗人在文字中勾勒出的美好。
古诗之美,体现在其精巧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中。
在古诗的世界里,语言既简洁而又优美,充满了韵律之美和音韵之美。
比如《庐山谣》中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四句诗用了十八个字,却勾画出了江南水乡的美好风景,和人们初次见到江南风光的心情。
再如《望岳》中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简短而有力,表达出了作者对岱宗(泰山)的无尽神往。
这些优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触动着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之处。
而古诗的意境,则是古代诗人对自然、人情和社会的深沉思索和丰富想象的结晶。
古诗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感染和震撼后人,正是因为它们富含丰富的意境,触及人们内心的共鸣。
比如《锦瑟》中的“大君谁兮”,这三个字描绘出了乐器的振奋声音,令人仿佛置身于乐器的音韵之中。
再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两句诗以黄河的形态隐喻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深刻而又意蕴悠长。
这些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启迪,也给人以思考和感悟。
古诗之美,还体现在其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中。
古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律诗等等。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最为常见。
五言古诗因其简短、流畅的特点,最能够传达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送灵椽先生》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而七言古诗则因其丰富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多被用来写叙事诗和感怀诗,如《木兰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古诗还有其特有的韵律和音韵,如五言绝句的韵律优美,七言绝句的宏大壮观,这些都给古诗增添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诗之美,还可以从古诗的审美意义和人文关怀中找到。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内涵和美妙的音韵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之旅,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人从中汲取到了灵感和力量。
古诗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一首优美的古诗,往往能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孤寂和乡愁,而《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勾勒出了田野劳作的场景和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
这些古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古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慨时光荏苒,人生百态。
古诗之美不仅体现在其语言形式上,更体现在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境中。
古诗之美如同一幅幅画卷,展现着千姿百态的人生。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天命的思考,而杜甫的《登高》则展现了登高远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与批判。
古诗之美,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意境之中。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句铿锵有力,展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个性和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而王维的《送别》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则勾画出了离别的伤感和悲凉,一幅离愁别绪的画面浮现眼前。
走进古诗意境,感受古诗之美,需要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和一双敏锐的眼睛。
古诗之美不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在古诗意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体味到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情感魅力。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派草木凋零又生生不息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和对于人生变化的思考。
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则抒发了诗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于命运的无奈。
古诗赏析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古诗赏析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古诗赏析:感受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绪。
通过赏析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与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音韵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音韵美古代诗词在语言的编织上非常注重音韵的美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房屋连鳌凤,户庭含皓月”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韵味的巧妙运用,增加了诗词的音韵美。
这种美感不仅仅体现在诗句的读韵上,还延伸到了整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之中。
古代诗词的音韵美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引发情感的共鸣。
举例来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平仄押韵和音律协调,将景色描绘得更为瑰丽,引发读者对壮丽山河的向往之情。
二、意境美古代诗词的意境美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深入描绘景色、性情、人物或历史情境,古人将自然界和人类的经历与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丰富而深刻的意境。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打破了人们对春天清晨宁静的传统印象,将春天的醒来描绘成一系列喧嚣的画面。
这种采用反差描绘的方式,使诗词更加丰富多样。
古代诗词的意境美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寄寓哲理和感悟。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和狩猎场景的描绘,表达饱含哲理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种意境美使得诗词不仅是一种形式优美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抒发。
三、语言美古代诗词的语言美是其精华所在。
通过对形象的精准描绘和对情感的微妙表达,古人能够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世事一场大梦几回寒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子,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表达,道出了人生短暂而珍贵的真理,引人深思。
古代诗词名篇鉴赏感悟古代诗词之美与深度

古代诗词名篇鉴赏感悟古代诗词之美与深度古代诗词名篇鉴赏:感悟古代诗词之美与深度古代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
每一首古代诗词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在我们品读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洗涤。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诗词名篇的鉴赏,探索其美与深度,感悟古代诗词之魅力。
《静夜思》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作,它以深沉的意境和简洁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几句简洁的诗句,在表达诗人对于乡愁的思念之情的同时,又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通过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看到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和深厚情感的表达。
除了李白,《红楼梦》中的《葬花吟》也是一首备受赞誉的古代诗词。
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折断的花枝,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诗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首诗给人以深深的伤感和思考,使人对于人生的变幻充满了敬畏之情。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展现了作者对于壮丽景色的独特感悟。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时的美景,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追求。
诗中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志向远大的精神在读者心中激荡起涟漪。
古代诗词之美,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上。
传统的古诗有着固定的格律和韵律,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这些格律限制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使诗词的艺术表现更为纯粹和美观。
另外,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意象,古代诗人能够将极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以回忆为主题,通过“明月”和“酒”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另外,通过音韵的运用,古代诗词也给人一种音乐之美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
情境导入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充分证明:高中学生阅读与鉴赏古典诗词思维活动的活跃与否,首先取决于他们对具体作品的第一感觉――听觉、视觉等的感受是否强烈。
由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与视觉器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品鉴古典诗词。
以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著名朗诵艺术家康桥朗诵的白居易《琵琶行》音画视频供学生视听。
如此,既能引导学生在康桥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在紧扣《琵琶行》诗歌内容而不断幻化的精美画面中,感知《琵琶行》的音韵美、节奏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等,从而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鉴赏审美体验,还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产生随着音画视频中的节奏与韵味高声诵读《琵琶行》的强烈愿望,继之顺利走进流播千古、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文本,跨越千年时空与远古诗人白居易和诗歌中的琵琶女艺术形象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
再如,教学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邓
丽君演唱李煜《虞美人》的音画视频供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在聆听邓丽君的温婉吟唱与观赏音画视频中精美拟古画面的过程中,顺利走近李煜,走进《虞美人》文本,继之探究古典诗词《虞美人》中蕴含着的诸多美学意蕴,品味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细读深品古典诗词与所有文学作品一样,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质,读者需要细读深品方可感知与体味。
以教学李白的《蜀道难》为例:
1.一读求顺畅引导学生一读《蜀道难》时,提醒学生利用文末注释将文本中未曾相识的“凫”、“猱”、“?Y”、“?f”等生字正音,还要根据语境给“塞”、“参”等多音多义字正音释义。
此外,这首诗运用古体诗的写作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吟咏,句式极富变化多姿,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等皆有之,不仅如此,换韵也极为频繁。
因此,一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已有的古典诗词诵读经验,准确判断每一句诗句的停顿、抑扬、顿挫、缓急等。
如此,才能顺利通读全诗。
2.二读明诗意引导学生再读《蜀道难》时,要求学生在初读这首诗歌的基础上利用诗末注释及已有的古典诗词学习辅导资料,将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生不仅要了解体现在这首诗歌中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隐含于这首诗歌中的
“功业难成”之深层意蕴。
对于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不仅要反复品读与深层探究,还要及时背诵默写。
3.三读探文脉引导学生三读《蜀道难》时,让学生梳理出诗人写作全诗的抒情线索,理清这首诗歌的结构层次:叹蜀道之高峻而难行――叹蜀道之险凶而可畏――叹蜀川战祸之惨烈而告诫友人须“居安思危,防险戒逸”。
4.四读品手法引导学生四读《蜀道难》时,鼓励学生尝试品析诗歌中采用复沓、夸张等修辞手法极言蜀道奇险高峻奇丽风光的写作手法,品鉴这首诗歌“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章法灵动、气象宏伟之艺术风格。
比较拓展不同的作家所抒写的情感世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所憧憬的美好未来等,呈现着风格迥异的内在特质。
比如,曹操诗歌以慷慨苍凉悲壮见长,陶渊明诗歌以平淡醇厚质朴凝练见长,高适诗歌以雄浑质朴苍劲悲壮见长,柳宗元诗歌以明净简峭见长,李清照诗歌以婉约清丽幽怨见长,辛弃疾诗歌以明快激越豪放见长等。
可谓各有各的气度,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意境,各有各的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这就是古典诗词作家独特的创作
“风格”。
这种艺术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表现在古典诗词作品的和谐统一的内容与形式中。
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欣赏古典诗词的不同艺术风格,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视野,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
比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我们可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引入学生的比较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对二者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多视角的比较阅读鉴赏。
虽然李白与王维都钟情于风景如画的大自然,其《蜀道难》与《山居秋暝》分别是二者山水诗的杰出代表,都以其璀灿夺目的光辉垂耀千古。
但由于李白与王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大不相同,所以《蜀道难》与《山居秋暝》的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
因此,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引导学生将之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阅读,既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蜀道难》笔势纵横、雄浑飘逸的艺术特质,感受李白诗歌飘逸豪放的独特个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王维《山居秋暝》的清幽宁静、物态秀美,感受王维诗歌清幽恬淡的艺术风格。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粹内涵的艺术载体,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学业测试、升学考试等的重要考查内容。
中
国古典诗词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品位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和美好民族情感等有着其他文学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故此,教学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鉴赏古典诗词的意蕴美、通过细读深品逐层深入鉴赏古典诗词的内涵美、通过比较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风格等,迅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与古典诗词鉴赏品位。
[作者通联:江苏海安县实验中学]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