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课件ppt

器或体外膜肺ECMO进行降温 ③血管内热交换法:将闭合的冷盐水
循环管道插入静脉系统内进行降温
1
亚低温治疗
2
降温技术
3
监护要点
概念: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16~0℃四种,
其中轻、中度又定义为亚低温。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 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 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神经系统观察
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 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 激素治疗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呼吸呼吸形态是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 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 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 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 机械通气
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 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氯丙嗪)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技
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人工气道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 泌物变粘稠。因此应重视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及时 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重视人 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纠正、维持病人水平衡
循环管道插入静脉系统内进行降温
1
亚低温治疗
2
降温技术
3
监护要点
概念: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16~0℃四种,
其中轻、中度又定义为亚低温。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 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 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神经系统观察
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 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 激素治疗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呼吸呼吸形态是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 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 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 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 机械通气
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 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药物降温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氯丙嗪)等。
特点:使用方便。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技
术的辅助降温措施。
人工气道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 泌物变粘稠。因此应重视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及时 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重视人 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纠正、维持病人水平衡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02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对患者的益处
降低脑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脑代 谢率,减轻脑组织的氧耗和能量 消耗,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和颅内
压。
减少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机体各系统的 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 肺部感染、心脏疾病等。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 的预后。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亚低温治疗概述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实践操作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案例分析 •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概述
亚低温治疗定义
01
亚低温治疗:指通过降低体温至 亚低温状态,从而减轻脑组织损 伤、改善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方案
采用头部冰帽和冰毯等设备, 将患者体温降至32-35°C。
治疗效果
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意识逐 渐恢复,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 ,未出现并发症,预后良好。
成功案例二:脑梗塞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突发脑梗塞,出现偏瘫、失语等 症状。
亚低温治疗方案
在溶栓治疗的同时,采用头部冰帽和 冰毯等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
04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04
CATALOGUE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脑外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护理
患者情况
患者因车祸导致脑外伤,出现 昏迷、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亚低温治疗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等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等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ppt课件

亚低温
现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
10
二、适应症
治疗围产期窒息 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 心肺复苏后脑保护 缺血性脑卒中
11
1、低温在心肺复苏中的研究
非随机/历史对照
随机对照
12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跳骤停 后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损害
1.Bernard SA, Morley PT, Hoek TL, et al: Treatent of comatose survivors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h induced hypothermia. N Engl J Med 2002; 346:557–563
Kees H Polderman. Induced hypothermia and fever control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8 neurological injuries. Lancet 2008;371:1955-69
4、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理(针对所有的破坏程序进行阻断)
Barbituates 巴比妥
Hyperventilation 增强通气
Hypothermia 亚低温
Mannitol 甘露醇
CSF drainage 脑脊液引流
Sedation, 镇静 Paralysis 麻痹
Elevation of patient’s head 30C 抬高患者头部30度
19
23
三、实施
24
1、亚低温治疗应注意其时间窗
伤后应尽早开始降温,伤后24 小时内开始均 有效,伤后6小时内开始疗效更好,而伤后3 小时为最佳治疗时间窗,其疗效最好。
《亚低温治疗仪的使》课件

亚低温治疗仪的技术创新
01
02
03
温度控制技术
精确控制降温和复温过程 ,减少温度波动对人体的 影响。
智能化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生理参数, 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便携式设计
优化设备体积和重量,方 便在多种场景下使用和移 动。
亚低温治疗仪的市场前景
广阔的应用领域
亚低温治疗仪在神经系统 、心脑血管等领域具有广 泛应用前景。
安全操作规范
01
操作前确保电源连接稳 定,避免触电危险。
02
确保仪器接地良好,防 止电击。
03
操作时应避免仪器受到 强烈震动或撞击,以防 损坏内部结构。
04
仪器运行时应保持环境 清洁,避免灰尘进入仪 器内部。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一
仪器启动后无反应。
排除方法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检查仪器是 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技术升级与创新
持续推动亚低温治疗仪技术的升级和 创新,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可以降低脑代谢率,减少再出血风险,减轻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生存率。
案例三:癫痫患者的亚低温治疗
总结词
癫痫患者亚低温治疗的可行性
详细描述
亚低温治疗仪在癫痫患者中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5 亚低温治疗仪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作用
亚低温治疗仪主要用于治疗高热、脑 部疾病、心肺复苏等病症,通过降低 体温,减轻脑部负担,减少脑部氧耗 ,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仪的工作原理
原理
亚低温治疗仪通过制冷剂或液氮 等冷却介质,将患者体温降低到 适宜的范围,实现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持在32~34°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
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
剂+呼吸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
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适应症
• 溺水、中风 • 肝性脑病 • 细菌性脑膜炎 •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 高热惊厥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
• 7、复温护理:复温应在ICP降至正常后在维持24 小时后开始。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若快 速复温,因脑温上升可致急性脑肿胀。温度在 35℃-36℃时需稳定2-3日,只有当冰毯水温在 25℃以上,并能控制脑温时再去除冰毯,而后逐 渐减少麻醉剂和肌松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 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 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 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 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 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 病情需要调整。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
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
剂+呼吸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
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适应症
• 溺水、中风 • 肝性脑病 • 细菌性脑膜炎 •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 高热惊厥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
• 7、复温护理:复温应在ICP降至正常后在维持24 小时后开始。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若快 速复温,因脑温上升可致急性脑肿胀。温度在 35℃-36℃时需稳定2-3日,只有当冰毯水温在 25℃以上,并能控制脑温时再去除冰毯,而后逐 渐减少麻醉剂和肌松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 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 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 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 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 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 病情需要调整。
亚低温最好的治疗PPT课件

大纲
1、概念及背景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3、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1
什么叫亚低温?
.
2
1.1概念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其中29~35℃又定义为亚低温。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
26
如何工作: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Cooled saline flows within balloons
静脉血流经每个 球囊时被冷却
Closed-loop system – no fluid infusion
密封系统-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
27
.
28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9
4.1适应症
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
10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脑保 护作用。
-不透射线 Radiopaque
-介入包 Insertion Kit
Catheter
5 mm
4 mm
热交换球 囊
2腔或3腔导管
盐水流 入端口
流回设 备
Can be used for up to 7 days可以. 持续使用7天
1、概念及背景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3、如何实施亚低温治疗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1
什么叫亚低温?
.
2
1.1概念
轻度低温(32~35℃)、
中度低温(29~33℃)、
深低温(17~28℃)、
超深低温(16 ~ 4℃)
其中29~35℃又定义为亚低温。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 ℃亚 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 死率。目前推荐35 ℃,效果好,副作用 少。
.
26
如何工作:
冷却的盐水流入球囊内 Cooled saline flows within balloons
静脉血流经每个 球囊时被冷却
Closed-loop system – no fluid infusion
密封系统-无液体进入到体内
.
27
.
28
4、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
29
4.1适应症
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包括谷氨酸多巴 胺等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 轻继发性脑细胞损伤。
.
10
2、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机制
四、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颅脑损伤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进 而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神经细胞凋 亡表现。
压低温治疗通过抑制凋亡路径,通过抑 制半胱氨酸酶活性,防止线粒体功能障 碍,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达到脑保 护作用。
-不透射线 Radiopaque
-介入包 Insertion Kit
Catheter
5 mm
4 mm
热交换球 囊
2腔或3腔导管
盐水流 入端口
流回设 备
Can be used for up to 7 days可以. 持续使用7天
亚低温治疗课件

保护脑细胞功能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脑细胞内钙离子过度释放,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脑细胞毒性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功能。
减轻炎症反应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炎症损伤,有利于神经 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历史与发展
01
亚低温治疗历史
亚低温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低温可以
05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 风险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高热 、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
用。
监测体温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不良 反应。
预防感染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预防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 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为了统一亚低温治疗的标准和规范,国际医学界正在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相关指南和共识,以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全球推广和应用水平。
临床实践指南
针对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和实用的操作指导,以确保亚低温治 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观看
THANKS
监测设备
包括体温计、心电监护仪 、呼吸机等,用于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设定目标体温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亚低温治疗 的目标体温。
监测与调整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实施降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自然降温或 人工降温方式,逐步降低患者 体温。
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脑细胞内钙离子过度释放,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减轻脑细胞毒性水肿,从而保护脑细胞功能。
减轻炎症反应
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炎症损伤,有利于神经 功能恢复。
亚低温治疗历史与发展
01
亚低温治疗历史
亚低温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发现低温可以
05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与 风险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
亚低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高热 、脑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
用。
监测体温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引起不良 反应。
预防感染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预防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 感染。
观察病情变化
为了统一亚低温治疗的标准和规范,国际医学界正在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相关指南和共识,以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全球推广和应用水平。
临床实践指南
针对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和实用的操作指导,以确保亚低温治 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谢观看
THANKS
监测设备
包括体温计、心电监护仪 、呼吸机等,用于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设定目标体温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亚低温治疗 的目标体温。
监测与调整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 否适合进行亚低温治疗。
实施降温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自然降温或 人工降温方式,逐步降低患者 体温。
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亚低温治疗课件

亚低温治疗课件
演讲人
01.
亚低温治疗的原理
02.
03.
目录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1
亚低温治疗的原理
亚低温的定义
亚低温:指将人体体温降低到正常体温以下,但不低于32℃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适用于脑损伤、脑缺血、脑水肿等疾病
原理:通过降低体温,减少脑细胞的代谢活动,降低脑损伤程度
治疗方法: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将体温降低到目标温度
02
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脑神经损伤等
03
创伤性脑损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等导致的脑损伤
04
2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的设备
3
2
4
1
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控制和调节亚低温治疗环境的设备
亚低温治疗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压等
亚低温治疗床:用于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床
亚低温治疗毯:用于覆盖患者身体的毯子,具有保温和调节温度的功能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准备设备:亚低温治疗仪、温度计、监护仪等
确定目标温度: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设定合适的目标温度
实施亚低温治疗:将患者置于亚低温治疗仪中,调整温度至目标温度
监测体温:使用温度计和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确保体温保持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防止感染:保持治疗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3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脑损伤:降低脑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01
心脏骤停: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02
脑卒中: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03
创伤性脑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04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评价
演讲人
01.
亚低温治疗的原理
02.
03.
目录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1
亚低温治疗的原理
亚低温的定义
亚低温:指将人体体温降低到正常体温以下,但不低于32℃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适用于脑损伤、脑缺血、脑水肿等疾病
原理:通过降低体温,减少脑细胞的代谢活动,降低脑损伤程度
治疗方法: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将体温降低到目标温度
02
神经损伤:如脊髓损伤、脑神经损伤等
03
创伤性脑损伤:如交通事故、坠落等导致的脑损伤
04
2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的设备
3
2
4
1
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控制和调节亚低温治疗环境的设备
亚低温治疗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血压等
亚低温治疗床:用于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床
亚低温治疗毯:用于覆盖患者身体的毯子,具有保温和调节温度的功能
亚低温治疗的操作流程
准备设备:亚低温治疗仪、温度计、监护仪等
确定目标温度: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设定合适的目标温度
实施亚低温治疗:将患者置于亚低温治疗仪中,调整温度至目标温度
监测体温:使用温度计和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确保体温保持在目标温度范围内
防止感染:保持治疗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3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脑损伤:降低脑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01
心脏骤停: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02
脑卒中: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
03
创伤性脑损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04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回顾
60~70年代,国内外也曾一度将深低温体 外循环方法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直视手术, 但由于手术后复温过程中常并发颅内再出 血、心功能失常及全身凝血功能障碍等, 故神经外科已不再将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 应用于颅内手术
历史回顾
50~70年代,国内外有人曾采用30~34℃低温 治疗重型颅脑伤病人。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 和方法学落后,逐渐被临床医生所忘记。直 至80年代中后期,人们才证明亚低温对实验性 脑缺血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
谢谢!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
• 当病人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维持24h后即 可停止亚低温治疗。疗程通常为3~10d。采 用复温法使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先停用控 温仪,再停用肌松冬眠复合剂,最后逐渐撤 除呼吸机。国内外亦有人主张2~4d短程亚低 温疗法。
降温的时间窗
• 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越好,但在伤后 24小时内开始亚低温治疗,仍然有肯定的治疗效 果.临床亚低温治疗维持时程一般为24—72小时, 但也有人主张亚低温治疗维持4—5天为宜,也可 维持到7天.但多数学者主张,亚低温治疗应根据 具体病情而定,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的 病人,应在颅内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再维持24小时
历史回顾
江基尧教授于1993年在《国外医学·神经病学 神经外科分册》上发表文章,首先将28~35℃ 轻中度低温称之为亚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 念被国内同行和新闻界所广泛引用。
亚低温与脑外伤
1991年,江基尧等在国际上首先证实30~34℃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伤动物有显著保护作用,发 现伤前30℃低温能显著降低脑外伤动物死亡率, 正常脑温颅脑伤动物死亡率为37.5%,而30℃ 低温治疗颅脑伤动物死亡率为9.1%
历史回顾
90年代以来,我们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亚低温能 显著降低实验性颅脑伤动物的死残率。论文发 表后,该技术被欧美、日本和中国用于临床应 用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结果也被发现,亚低温 能显著降低重型颅伤病人的死亡率,改善颅脑 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目前, 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 方法列为重型颅脑伤病人的治疗常规。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
• 给药速度依据病人体温降低情况、血压、脉搏、
肌肉松驰程度决定。当病人躁动肌肉紧张、体 温不降时,可加大用药剂量和加快速度;当病 人体温已降至亚低温水平、肌肉放松时,可适 当减少用药量和减慢速度;在亚低温治疗过程 中,特别要重视呼吸机应用和呼吸道护理,加 强生命体征监测和颅内压监测。
亚低温与脑外伤
伤后5min开始低温治疗(30~33℃)能显著减 轻颅脑伤动物伤后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其 中以30℃低温组疗效最显著亚低温治 Nhomakorabea脑损伤的机制
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 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 能修复 • 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 • • • • •
历史回顾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 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33~35℃ 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28~32℃ 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17~27℃ 超深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2~16℃ 轻中度低温(28~35℃)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
• 失血性休克 • 患有严重心肺疾患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
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是: 控温仪+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 当人体温度低于正常体温时,病人则出现寒颤 产热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
• 临床必须使用肌肉松驰剂和冬眠镇静药物,从
而达到减少产热、降低体温目的。同时,必须 使用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以免肌松剂影响 病人呼吸所致的危险。 • 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卡肌宁和氯丙嗪作为肌松 冬眠合剂,即:卡肌宁200mg+生理盐水250ml 静滴。采用输液泵控制给药速度和用量。通常 给药速度为20~40ml/h
全身亚低温治疗目的
降低体内新陈代谢及氧耗量,减轻细胞损害, 提供大脑神经保护,提高患者存活率。(每降 低1℃,可降低大脑6%-7%的新陈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适应症
• • • • • • • 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 脑干伤 GCS<8分 难以控制的中枢性高热。 突发性心脏骤停 出血性/缺血性中风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亚低温治疗技术
为什么要用亚低温治疗
因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脑干伤 、突发性心脏骤停、出血性/缺血性中风等造 成脑部重创或缺氧,从而引发体温、颅内压或 脑细胞代谢率升高,导致严重的缺氧状态,继 而导致脑内细胞大量坏死,造成如植物人、甚 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历史回顾
早在50年代,人们就将深低温(体温降至 27~28℃以下)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以保 护脑和其它重要器官。但由于深低温易发生 室颤和凝血功能障碍,增加病人死亡率,已 很少被临床医师所采用。目前,仅被选择性 用于某些复杂的心血管直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