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总论资料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课件
与进食时间密切相关 胆囊结石常有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射
的特点 胰腺癌所致腹痛往往在仰卧位时加重而在侧卧
位时减轻
病史采集
居住地区、生活环境、工作性质:阿米 巴性肝脓肿患者过去常与牧羊犬接近的 经历;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往往有接受 携带病毒者的血液、血浆或血浆蛋白输 注史;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长期酗酒的 病史;
蛋白质的代射 ●一些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各种维生素的吸收、
贮存和利用,铜、铁等微量元素的代射 ●进入体内的毒素和有害物质的分解和排泄 ●参与免疫机制
肝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
由于肝解剖和生理功能的特点,造成肝疾病的 发病原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诸多特殊之处
肝通过门静脉接受来自腹内脏器的静脉血,从 肠道进入体内的细菌、毒素、病毒、寄生虫可 随门静脉血流入肝、引起肝内感染或病变;
钡餐可显示十二指肠环扩大,并有充盈缺损 十二指肠横段,后有腰椎,前有肠系膜上动脉,
可因两者的挤压形成十二指肠郁积综合征 十二指肠在Treitz韧带连接空肠 小肠直径平均4cm,回肠最窄,异物常嵌顿于回
肠下段,形成肠梗阻 功能:消化和吸收
大肠
m,与回肠相接处有粘膜皱襞形成的回盲瓣, 使回肠中的食物残渣间断进入结肠,并防止饱 含细菌的结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
主要功能: ●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维持身体营养 ●保证内环境稳定,排泄食物残渣、代谢终产
物和有害物质 ●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激素产生细胞调节胃肠本身的分泌和运动功

食管
咽部到胃的贲门,长25~30cm,上端、下端及 中段各有一个狭窄区--异物嵌顿,癌的好发区
可以调控胃肠的分泌、运动功能 G细胞分泌胃泌素,可增加胃酸的分泌;D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可减少胃酸的分泌;十二指肠 和空肠的M细胞分泌胃动素,可促进胃的运动 G细胞增生可引起以胃酸过高和顽固性消化性 溃疡特征的卓-艾氏综合征〔Z-E syndrome〕 D1细胞增生,血管活性肠肽分泌过多,可引起 以水泻、低血钾、无胃酸或低胃酸为特征的 WDHA综合征。

消化系统总论通用课件

消化系统总论通用课件
食管的括约肌能够防止胃酸逆流进入食管,保护食管 免受胃酸侵蚀。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主 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并分泌胃液 进行消化。
胃的机械性搅拌和化学消化功 能共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胃的酸性和酶类物质能够分解 食物,同时激活胃黏膜的保护 机制。
小肠和大肠
小肠和大肠是消化系统的后段, 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内窥镜检查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光导纤维插入人体内以观 察病灶的方法,包括胃镜、肠镜等。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 以了解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情。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一种通过X射线照射人体以观察内部 结构的检查方法,包括腹部X线片、钡餐造影等。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炎症,常表现为 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02 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转运到胃的肌性管道,通过肌肉 的食蠕管动将食物缓慢向下推进。
03

胃是储存和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通过胃酸和酶的作 用将食物进一步分解。
04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也是吸收营养成分的 主要部位。
05 大肠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与神经系统
通过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研 究,有助于发现更好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动医学发展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 展,丰富医学理论和实践 的内涵。
研究展望与趋势
转化医学研究
未来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将更加 注重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研究 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消化系统总论

消化系统总论

一、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表现

正常胆囊MRI图像
一、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表现

正常胆道MRCP表现
一、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各部的CT表现
一、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的增强CT表现
一、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的MRI表现
一、肝胆胰脾的正常影像表现

脾脏的增强CT表现
二、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三、消化道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消化道内容物改变的CT表现(肠套叠)
三、消化道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小肠肠壁增厚的CT表现
三、消化道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管壁增厚的CT表现
低分化腺癌
十二指肠间质瘤
•周围脂肪层变化 •邻近器官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三、消化道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结肠癌及腔外侵犯的CT表现
龛影: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征象。胃壁局限性溃疡
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在切线位呈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 钡影,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钡剂填充表现为类圆形钡斑.

充盈缺损:肿瘤从胃肠道壁向腔内生长,占据一
定空间,造影时此部位不能被造影剂充填,而形成器 官的充盈缺损.
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假瘤型)

肝脏形态异常的CT表现
二、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肝脏多发病灶的CT表现
二、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肝内分隔样病灶的CT表现
二、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肝囊肿的CT表现
二、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肝内钙化的CT表现
二、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消化系统总论

消化系统总论

第一节 常见疾病的相关的消化生理、 生化功能

生理性食管抗反流性防御机制
生理状况下,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食物得以进入胃内;非吞咽情况下,也可 以也可以一过性LES松弛,出现少量、短暂的胃食管反流,由于 下述反流机制的存在,避免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1、抗反流屏障
抗反流屏障 LES
膈肌脚
膈食管韧带 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
2、食管清除作用

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生食管反流,大部分反流 物通过1~2次食管自发和继发的蠕动性收缩将 反流物排入胃内,即食管廓清。剩余反流物则 有唾液冲洗及中和。
3、食管黏膜屏障
食管黏膜屏障
上皮前粘液及HCO3-
复层鳞状上皮
黏膜下丰富的 血液供应
胃黏膜屏障
食管黏膜上皮向内凹陷, 形成腺体。幽门腺分布于 胃窦及幽门部,呈分支较 多且弯曲的管状黏液腺, 内有较多的内分泌细胞, 是分泌黏及促胃液素的主 要腺体。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单县中心医院 消化内论
由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 肛门、肝、胆囊及胰腺构成了体内拥有最多脏器的消 化系统,这些脏器的疾病常相互联系,有些临床表现 纷繁复杂,在就诊初期定位定性不甚明确,在由表及 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诊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具 备坚实的、不断更新的消化生理、生化、病理生理、 药理、内镜及血管介入知识,需要有更强的逻辑思维, 需要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及为患者服务的技能。

消化系统总论

消化系统总论

消化系统总论第一章总论生理性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1. 抗反流屏障是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结构,包括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等。

LES是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其收缩产生的食管胃底连接处的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2. 食管清除作用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大部分反流物通过1-2次食管自发和继发的蠕动性收缩将反流物排入胃内,即食管廓清,剩余反流物则由唾液冲洗及中和。

3. 食管粘膜屏障反流物进入食管后,食管粘膜屏障凭其上皮粘液及碳酸氢根、复层鳞状上皮以及粘膜下丰富的血液供应,抵抗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

胃粘膜屏障1. 上皮前:由粘液凝胶层及碳酸氢盐层构成。

2.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顶面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酸反弥散及胃腔内的有害因素具有屏障作用,其间有上皮间淋巴细胞,是粘膜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提供营养。

胃酸的分泌与调节胃窦从食物感受到的信息促使幽门腺的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大部分促胃液素经循环以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胃体的肠嗜铬细胞刺激其分泌组胺,后促进胃体壁细胞合成及分泌盐酸。

胃壁细胞分泌盐酸的主要步骤:1.组胺、乙酰胆碱和促胃液素刺激壁细胞上的各自受体;2.壁细胞内,在cAMP或钙离子介导下生成氢离子;3.存在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和囊泡内的质子泵,从壁细胞逆浓度梯度泵入胃腔。

肠道屏障1. 机械屏障: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与菌膜构成的。

2. 化学屏障:由肠粘膜上皮分泌的粘液、消化液及肠腔内正常寄生菌产生的抑菌物质构成。

3. 免疫屏障:肠相关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脏Kupper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分泌性抗体及防御素。

4. 生物屏障:对外来菌株有定制抵抗作用的肠内正常寄生菌群。

5. 肠蠕动。

消化系统总论

消化系统总论
the digestive tube ):
X线特点(X-ray characteristic): 线特点( ) 软组织:缺乏自然对比( 1 软组织:缺乏自然对比(natural contrast); ) 两端开口,能运动:可引入造影剂 造影剂; 2 两端开口,能运动:可引入造影剂; 粘膜面:双对比( 发现早期 早期病变 3 粘膜面:双对比(double contrast)发现早期病变 消化腺:实质脏器,适于CT MRI、超声、 CT、 4 消化腺:实质脏器,适于CT、MRI、超声、血 管造影等项检查。 管造影等项检查。
b、全消(中上消化道):食管 、全消(中上消化道):食管 ): 回盲部
小肠系钡剂造影: 小肠系钡剂造影:
a:钡餐后; a:钡餐后; 钡餐后 b:小肠钡灌 小肠钡灌( b:小肠钡灌(Small intestine barium enema,SBE)
结肠造影:钡剂灌肠: 结肠造影:钡剂灌肠:Barium enema
1 粘膜破坏:粘膜皱襞消失 、中断,见于恶性肿 粘膜破坏: 中断, 瘤 2 粘膜平坦:粘膜及粘膜下水肿:逐渐移行与正 粘膜平坦:粘膜及粘膜下水肿: 常无明显分界 肿瘤浸润:固定,分界截然。 肿瘤浸润:固定,分界截然。 3 粘膜纠集:放射状向病灶集中,见于慢性溃疡 粘膜纠集:放射状向病灶集中,
31
4 增宽和迂曲(肥厚):炎症、肿胀、结缔组 增宽和迂曲(肥厚):炎症、肿胀、 ):炎症 织增生所致。 织增生所致。见于慢性胃炎和静脉曲张 5 微皱襞改变: 微皱襞改变: 炎症时:小区增大, 炎症时:小区增大,小沟增宽 伴糜烂时:小区小沟破坏、消失,呈散在点 伴糜烂时:小区小沟破坏、消失, 状钡影 癌瘤时:局部小区、小沟完全破坏、消失 癌瘤时:局部小区、小沟完全破坏、

消化内科总论

消化内科总论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基因检测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进展
消化内科疾病药物治疗研究
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开展药物治疗研究,探索更有效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内窥镜检查
X线检查
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获 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通过X线检查消化道形态,观察是否存在异 常病变。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选 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 抗生素、抗炎药、止泻药等 。
饮食调整
针对不同疾病情况,指导患 者调整饮食结构,如避免刺 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 入等。
消化内科疾病内镜治疗研究
利用内镜技术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创伤。
未来研究方向
消化内科疾病预防与控制
加强预防和控制消化系统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降低疾病发病率 。
消化内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深入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 高诊疗水平。
症状
胰腺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 、呕吐等。
诊断
胰腺炎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
治疗
胰腺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 整和生活方式改变。
03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
实验室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腹痛、恶心、呕 吐、食欲不振等,初步判断可能的消化系 统疾病。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检测相关 指标,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以 辅助诊断。

消化系统总论

消化系统总论

大肠 盲肠、阑尾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一、盲肠
回盲口
回盲瓣
阑尾开口
大肠 盲肠、阑尾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二、阑尾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麦氏点(McBurrey点)
大肠 盲肠、阑尾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三、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
消化系统--大肠
消化系统--胃
2. 胃
位置 大部左季肋区, 小部腹上区
胃: 形态、分部、位置
消化系统--胃
2. 胃
形态和分部 两口: 贲门、幽门 两弯: 胃小弯,胃大弯 两壁: 前、后壁。有四层
贲门部
四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2.胃
胃的主要功能:暂存
食物、帮助消化、初 步将食糜推入肠道。 胃液:呈酸性,ph值 0.95-1.5。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阻滞M胆碱受体,能解除平滑 肌的痉挛,抑制腺体的分泌和胃肠运动等。 常用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 辛(丙胺太林)。 副作用:较多,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 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 惊厥。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促动力药-莫沙比利
(Mosapride ,贝络纳,加斯清) 是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 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 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从而增强消化道的动 力与协调性。 主要作用部位:胃及十二指肠。 副作用:腹痛、腹泻、口干、皮疹、头晕、心悸 等,约2周后自行消失。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及青少年、有肝肾功能 障碍的老年患者慎用。 常用剂量为5mg,每日4次,餐前30min和晚上9 时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分泌胆汁
左、右 肝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囊
胆总管 十二肠大乳头
十二肠降部
胆汁的分泌及排泄
消化系统--胰
7. 胰 腺
• 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 是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胰液 内分泌腺——消化液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消化系统--胰
7. 胰 腺
一、位置
呈棱形, 横位于腹后壁, 平对第1-2腰椎体
胰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临床症状】 :
• 恶心呕吐
恶心:是一种欲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的不适感觉。
• 腹胀 • 腹痛
常大①呕消可胃见便肠吐化引肠于次粘:系起道:数膜是贲统腹内腹胃超的将门的痛存水、每炎胃、器。在、十日症内食官腹过腹二3、容次管、痛量部指溃物,逆组分气肿肠疡或且流织为体瘤、—便部出发急是是肠—质分口生性引也道含小稀腔功、起可疾水肠薄的能慢腹引病量内、病性性胀起、大容容理或。的腹肝,物量生器主胀、有不及理质要。胆脓自水反性原、分主射病因胰血增的动变。疾,加经作都。 病多急。伴性有腹腹痛痛:、①发脏热器。炎症②空腔脏器扭转或梗死③脏
消化系统--肝
5. 肝
• 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
• 肝的主要功能: 1. 制造胆汁 2. 糖代谢 3. 蛋白质代谢 4. 脂肪代谢 5. 解毒保护作用 6. 其他
肝: 形态
消化系统--肝
6.胆囊和胆管
胆囊和胆管 储存和浓缩胆汁 运输和排泄胆汁
肝外胆道系统
消化系统--肝
胆汁的分泌及排泄
消化系统总论
【学习目标】:
• 1.了解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 2.熟练掌握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 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前者包括口腔、咽、食 管、胃、肠和肛门;后者包括唾液腺、肝、胰和消化 管内的黏膜腺
❖ 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及排泄废物,为 机体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还有内分泌、防 御和免疫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 一、恶心、呕吐
3
护理诊断
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大量呕吐导致失水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频繁呕吐导致失水、电解质丢失有关。
焦虑
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有关。
4
护理目标
❖ 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 无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 呕吐减轻或停止,逐步恢复进食
5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对症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 病因:感染、理化因素、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营养缺 乏、代谢紊乱、吸收障碍、肿瘤、自身免疫、遗传及 医源性因素等
❖ 特点:多呈慢性病程,易造成严重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障碍,当病情发展也可因发生急性变化,如出血、穿 孔及肝衰竭等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上消化道:口胃腔 、、十咽二、指食肠管、 消化管
空肠、回肠、盲肠、 下消化道:阑尾、结肠、直肠、
• 腹泻 • 呕血与黑便 • 黄疸
呕②是器吐肠消破频道化裂繁内道且水出量溶血大性的者物特可质征以吸表水收现电障。解碍质—紊—乱粪、便代中碱不。含有消 化呕慢物血性、:腹消禁痛化食:道后大消腹量化泻出性可血溃缓时疡解,、胃腹内腔或反脏流器入慢胃性内炎的症血液经 ③口胃腔肠呕吐道。内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抑制——水 样急黑铁消便性便变化、腹:成性血硫量泻溃液化大可疡经铁、引出过而无起血肠成脓:、道黑血水时色食、电,。管黏解在胃肠液质底道。紊静细乱脉菌、曲作代用张酸下破,裂血、液胃中粘的膜 病变、胃癌出血是常见疾病。
黄疸:因大胆便色隐素血代试谢验障(碍+),—血—液5中m胆l 红素浓度增高,渗
入组黑织便,—尤—其5是0m巩l 膜、粘膜和皮肤,染成黄色。
正常血清呕总血胆—红—素2为500~.320-10.m0ml g/dl,当>2.0mg/dl时,临
床即可观察到黄疸。
常见于:①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细胞黄疸
②胆道阻塞性疾病
上部 十二指肠球
降部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
部 水平部
小肠: 概 述 十二指肠
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Treitz韧带)
消化系统--小肠
3. 小 肠
二、空肠、回肠
空肠
长度 位置 管径 管壁 粘膜皱壁 颜色 淋巴滤泡
2/5 左上腹 粗 厚 密而高
较红 孤立
回肠
3/5 右上腹 细 薄 疏而低 较淡 集合
大肠 盲肠、阑尾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三、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四、直肠
骶曲 会阴曲 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
直肠、肛管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五、肛管
(一) 结构 肛柱 肛瓣 齿状线 肛梳
直肠、肛管
(二)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直肠环
贲门部 四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2.胃
• 胃的主要功能:暂存
食物、帮助消化、初 步将食糜推入肠道。 • 胃液:呈酸性,ph值 0.95-1.5。
• 胃液是一种混合液
•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 黏液细胞---碱性黏液 • D细胞---生长抑素 • G细胞---胃泌素
3. 小肠
• 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 • 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 • 屈氏韧带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
• 回肠末端是小肠最狭窄的部分,易发生梗阻。
消化系统--小肠
3. 小 肠
分部: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 概 述 十二指肠
消化系统--小肠
3. 小 肠
一、十二指肠
“C”形(包绕胰头), 25cm
肛管 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肝 消化腺 小消化腺:胃腺、肠腺
❖ 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1. 食管
• 长约25cm • 传送食团及防治
食物反流 • 食管3个生理狭
窄,为癌症好发 部位。
消化系统--胃
2. 胃
位置 大部左季肋区, 小部腹上区
胃: 形态、分部、位置
消化系统--胃
2. 胃
形态和分部
两口: 贲门、幽门 两弯: 胃小弯,胃大弯 两壁: 前、后壁。有四层
一般护理
❖ 呕吐时应协助病人坐起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吐毕给予漱口。
空肠、回肠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 大肠由盲肠、结肠、 直肠、阑尾和肛管5个 部分组成。
• 大肠的主要功能:吸 收水分和电解质,并 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
大肠 盲肠、阑尾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一、盲肠
回盲口 回盲瓣 阑尾开口
大肠 盲肠、阑尾
消化系统--大肠
4. 大 肠
二、阑尾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麦氏点(McBurrey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