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总结】急性肺栓塞
肺栓塞病例讨论总结

肺栓塞病例讨论总结
肺栓塞(pneumoni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基本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
通常情况下,肺栓塞是由血栓阻塞肺部血管导致的,但也可以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肺炎、肺癌等。
以下是肺栓塞病例讨论的总结: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70岁。
主诉呼吸困难和胸痛2周。
无其他明显病史和体征。
否认吸烟史和其他疾病。
经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栓塞。
2. 病因分析
肺栓塞的常见病因包括高凝状态、吸烟、疾病和手术等。
高凝状态可能是由于体内桥蛋白 2 过多导致的,吸烟可以导致血管内皮受
损和血栓的形成,疾病如肺炎和肺癌也会导致血栓的形成。
手术也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
3. 诊断及治疗
肺栓塞的诊断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肺部CT或PET-CT等,以及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和胸痛等。
治疗通常包括抗凝、溶栓和替代治疗等。
抗凝治疗可以通过使用肝素、华法林等人凝血活酶替代治疗。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使用阿司匹林、替硝唑等药物。
替代治疗可以通过使用肺动脉瓣抗凝血酶替代治疗。
4. 预防
肺栓塞的预防需要通过戒烟、控制高凝状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手术等方式。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同时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可能。
临床病例讨论-肺栓塞

第7页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诊疗经过
18:45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主任多学科会诊(ICU、呼吸内科、心内 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讨论意见:患者产前有保胎卧床病史, 术后第一天活动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进行性氧饱和度降 低,D-二聚体异常增高,根据目前患者病情高度可疑急性肺血栓栓 塞,肺血栓栓塞确诊较困难,该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心跳骤停的危 险,难以耐受完善检查,为挽救生命应尽早溶栓治疗,但患者剖宫 产术后第一天,溶栓有导致子宫大出血、腹腔出血以及其他脏器出 血、DIC、死亡的风险,告知患者家属目前病情及全院多学科会诊 讨论意见,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溶栓治疗,在特殊治疗知情同 意书上签字。
8.1.1:41
9:00 14:54
8.2.1:58
9:02
第14页
N
9.19
23.33
26.29 21
18.81 13.85
7.89 10.84 10.49
11.2 11.04
9.85
10.31 10.51 11.49 11.09
12.1 11.17 14.32
16.63 18.08
RBC
69.2
12.9
7.2
12.5
36.9
12.2
18.8
11.9
22.5
14 未测出
13.8
17.1
12.6
25.2
D-二聚体
4.08
2.49
10.33
1.33
1.53
肺栓塞——病例讨论总结小结

肺栓塞诊断治疗一、术后低氧血症常见原因•肺栓塞•反流误吸•分泌物堵塞气道、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液体负荷过大•吻合口痿•全身炎症反应(创伤、感染等)•心脑血管意外二. 肺栓塞危险因素高危(0R>10) 中危(0R2-9) 低危(0R<2)骨折(髓或腿)髓关节或膝关节置换大型普外手术严重创伤脊髓损伤膝关节镜手术卧床>3天中心静脉置管不活动(如长时间乘车或乘飞机)化疗年龄的增大慢性心衰或呼衰腹腔镜手术激素替代治疗肥胖恶性肿瘤妊娠/产前口服避孕药静脉曲张卒中瘫痪妊娠/产后既往VTE史血栓形成倾向三、病理生理学1.肺动脉高压是PE病生的核心:肺血管床阻塞20-30%30-40%40-50%50-70% 85% 肺动脉高压的原因:>机械性阻塞MPAP可升高MPAP>30mmHgMPAP>40mmHg 致严重肺动脉高压则肺动脉断流>神经机制一机械或化学刺激导致肺动脉内压力感受器兴奋,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体液机制一血栓表面活化血小板释放各类炎症介质(如:TXA2, 3HT等)引起肺血管收缩2.低氧血症:生理死腔增大、通气受限、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向左分流,引起低氧血症。
3.右心功能不全:肺军塞 机械阻塞[神经体液作用肺动脉压% t砧心室璧张力t四、 风险评估PE 应进行个体化的死亡风险评佔,这远比栓塞的解剖形态和面积重要。
低血 压或者休克、右室功能障碍(RVD )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用于对PE 进行危 险分层:高危PE 危及生命(短期病死率>15%),需溶栓治疗或外科手术摘除栓子; 非高危PE 可根据其死亡风险评估高低而选择住院治疗和院外治疗。
五、 诊断 1 •临床表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 理综合征,肺栓塞引起的肺出血或坏死称为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 <>其 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咯血乃至猝死,症状与栓子大小、栓塞发生速度及基础心、 肺功能相关。
急性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急性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警惕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我院1999年以来诊治的20例急性肺栓塞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2004年于我院诊为急性肺栓塞病例20例,男12例(60%),女8例(40%),年龄29~60岁7例(35%),60岁以上13例(65%),其中超声心动图诊断者6例,经螺旋CT诊断者14例,入院前误诊为以下疾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肺炎、胸腔积液等。
1.2 危险因素 20例患者均有肺栓塞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20例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略1.3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悬殊较大,以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下肢肿胀为主要症状,体征多有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部体征有的异常,有的正常。
见表2。
表2 20例肺栓塞患者症状和体征略1.4 实验室检查动脉血分析是必做的基本检查项目,是临床判断肺栓塞是否可疑的重要依据,本组中PaO 2 <60mmHg12例(65%),PaCO 2 <35mmHg14例(70%)。
心电图:动态观察全部病例心电图均异常,多为一过性、多变,电轴右偏10例(50%),非特异性ST-T改变12例(60%),右束支传导阻滞8例(40%),SⅠ、QⅢ、TⅢ改变6例(30%)。
胸部X线片异常者17例(85%),表现有:肺动脉高血征象及肺血管纹理减少、透亮度增加,肺内实变致密影呈楔状。
正常者3例。
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检查出肺动脉内血栓及心室内血栓的存在,并根据右室的表现考虑可疑栓塞及判断预后,此组6例用超声心电图做出诊断。
20例患者中,16例做下肢的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12例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做下肢静脉造影可诊断。
螺旋CT可清楚显示血栓部位、形态及与管壁关系,且可以更好的鉴别其它胸肺疾病,本组14例均为加强螺旋CT所诊断。
急性肺栓塞病历分享

体格检查: 血压:106/70mmHg,脉搏:93次/分,呼吸: 24次/分,指尖血氧饱和度 92-96%。双肺呼吸 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齐,约 93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辅助检查:
绿色渐变简约模板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血液检验结果: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 12.21 x10^9/L ,中性 粒细胞计数 10.19 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83.50 % , 心功能检测示:肌钙蛋白I 0.0640 μg/L,NT-前端B型钠尿肽 1050.00 pg/ml,D-二聚体 2407.00 ng/ml,血气分析示:修 正后酸碱度 7.412,修正后二氧化碳分压 31.60 mmHg,修正 后氧分压 73.10 mmHg。
急性肺栓塞病历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急诊内科
陈俊贤
现病史
51岁男性,活动后气促3天,2小时前晕厥பைடு நூலகம்次。
患者缘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为心前区持续性闷胀感,活动 后症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无发热、咳嗽,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 头晕、乏力等不适,未进一步治疗。2小时前患者上2层楼梯后再次出现胸 闷,随后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持续数秒后自行苏醒,现为进一步治疗来 我院急诊科就诊。 既往史:糖尿病病史6年,目前口服诺和龙+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否认“高 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如合并低氧血症,可予以低流 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如合并呼吸衰竭,可予以无创机械 通气或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一般为6-8ml/kg, 使吸气末平台压低于30cmH2O。尽量避免气管切开,以免 溶栓或抗凝过程中出现局部大出血。
急性肺栓塞病例报告

术后第二天:患者昏迷状,出现抽搐,24小时总入量8530ml、尿量1245ml, 术后第二天 心率90-100次/分、血氧饱和度92-98%、血压波动在90-120/60-70mmHg。双眼睑 水肿,双侧瞳孔散在固定,直径3mm,对光反射弱,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53×10^12/L、HCT 0.222L/L、WBC 14.9×10^9/L、PLT 64×10^9/L;肝功13项示白蛋白 27.2g/L、总胆红素 46.6μmol/L、直接胆红素12μmol/L、谷丙转氨酶 148U/L、谷草转氨酶 402U/L、胆碱脂酶 5032U/L;生化8项示尿素氮 20.7mmol/L、肌酐331μmol/L、 葡萄糖 6.7mmol/L、钠 150.3mmol/L、钾 4.43mmol/L、钙1.67mmol/L;凝血5项 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15.7秒、D-二聚体试验 3056ng/m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 7.50、二氧化碳分压 4.41kPa。 查床边胸片示1、左上肺病灶较前略缩小,请结合临床;2、右肺门增浓; 考虑双肺感染,建议复查,待排右上肺含气不全。 予抗感染、行CRRT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护胃、促醒, 脑保护及全身其他脏器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
转入ICU后 转入ICU后:血压58/32mmHg,心率逐渐减慢至65次/分,立即予 ICU 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并加快补液治疗,患者血压逐渐回升至 160/102mmHg,心率100-130次/分。 急查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04,标准碳酸氢根11.3mmol/L,剩余 碱-16.9mmol/L,存在严重代酸,予纠酸治疗。 之后予持续多巴胺、肾上腺素维持下,血压可维持正常范围,患 者尿量逐渐增多。
病例分析
患者xxx,男,43岁,因“车祸致双手及右小腿肿痛、活动受 限约15小时”于2012-1-26以平车方式入院 术前诊断:1、无骨折脱位型颈部脊髓损伤;2、右胫腓骨 术前诊断 骨折 (AO分型 42B3);3、脑震荡;4、高血压病;5、全身 多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 于2012-1-31拟行手术:1.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c4/5 c5/6)CAGE植骨融合、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2. 右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 有“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最高达170mmHg,入院血压 维持在140-160/70-80mmHg,双手、右小腿肿痛、活动受限, 伴双手乏力,左下肢活动好,其它一般情况良好
肺栓塞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策略

肺栓塞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策略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的是血栓或其他物质携带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通过一个病例的分析,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病例介绍:患者是一名45岁的女性,原本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最近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咳血等症状,伴有严重的乏力感。
她立即就医,并接受了相应的检查。
临床病例分析:1. 病史询问:医生首先向患者询问病史,尤其是是否曾长时间坐卧不动、近期有无手术、骨折等。
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回答,她最近曾长时间乘坐飞机,这增加了她患肺栓塞的风险。
2. 体格检查:医生进行了患者的体格检查,发现她的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
医生还通过听诊发现患者的肺部有异常呼吸音。
这些都是肺栓塞的常见体征。
3. 辅助检查:a. 血液检查:患者进行了血液检查,发现D-二聚体(D-dimer)水平升高,这可能是由于血栓的形成。
b. 影像学检查:患者接受了肺部CT扫描,揭示了肺栓塞的存在。
通过CT影像,医生还可以确定血栓的部位、大小及数量。
治疗策略:针对肺栓塞患者的不同情况,治疗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诊断结果,医生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法:1. 抗凝治疗: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抗凝治疗是治疗肺栓塞的基本措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判断,可以选择不同的抗凝方案。
2. 导管介入治疗:对于血栓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导管介入治疗。
常见的方法包括栓塞溶解术和机械性血栓取栓术。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清除血栓,恢复肺动脉的通气功能。
3. 支持性治疗:对于肺栓塞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氧疗、肺通气辅助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存率。
4. 预防性治疗:对于高危人群,特别是长时间坐卧不动的人群,预防性治疗非常重要。
【病例讨论总结】急性肺栓塞

一、 概念 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2.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us embolism ,PTE ):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3. 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 ):肺动脉病变基础上原位血栓形成,多发生于肺小动脉,临床上与PE 难以鉴别。
4.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肺栓塞后肺组织出血坏死。
二、围术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1. 病人因素a) 遗传因素: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 和/或蛋白S 缺乏等b) 获得性因素:高龄、恶性肿瘤、制动、妊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创伤、病态肥胖、脊髓损伤、DVT 、吸烟等c) 合并用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化疗、抗精神病药物2. 手术类型与PE骨科手术与PE :Virchow ’s triada) 血管内皮损伤:骨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内皮下胶原暴露b) 血液高凝:肌肉和骨骼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激活凝血级联 c) 血流停滞:髋关节手术中股静脉扭曲导致下肢血液瘀滞3. 麻醉方式与DVT :椎管内麻醉可降低DVT (44%)和PE (55%)发生率三、PE 的病理生理改变1. 呼吸功能改变a) 肺通气/灌注比例严重失调肺血流机械性梗阻:栓子、体液因素导致肺血管痉挛非梗阻部位肺组织的过度灌注: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出血b) 体液因素导致支气管痉挛2. 血流动力学改变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主要决定于栓塞肺血管的多少和患者心肺的基础功能状态。
栓子堵塞肺血管后,受机械、体液因素的影响,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
肺血管床堵塞50%以上,肺动脉平均压大于30~40mmHg的重症患者可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右房压增加,颈静脉充盈,右心排血量下降(也可正常或增加),继发引起左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概念 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
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2. 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us embolism ,PTE ):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
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3. 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 ):肺动脉病变基础上原位血栓形成,多发生于
肺小动脉,临床上与PE 难以鉴别。
4. 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肺栓塞后肺组织出血坏死。
二、围术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1. 病人因素
a) 遗传因素: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 和/或蛋白S 缺乏等
b) 获得性因素:高龄、恶性肿瘤、制动、妊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创伤、病态肥胖、
脊髓损伤、DVT 、吸烟等
c) 合并用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化疗、抗精神病药物
2. 手术类型与PE
骨科手术与PE :Virchow ’s triad
a) 血管内皮损伤:骨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内皮下胶原暴露
b) 血液高凝:肌肉和骨骼损伤释放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激活凝血级联 c) 血流停滞:髋关节手术中股静脉扭曲导致下肢血液瘀滞
3. 麻醉方式与DVT :椎管内麻醉可降低DVT (44%)和PE (55%)发生率
三、PE 的病理生理改变
1. 呼吸功能改变
a) 肺通气/灌注比例严重失调
肺血流机械性梗阻:栓子、体液因素导致肺血管痉挛
非梗阻部位肺组织的过度灌注:肺水肿、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出血
b) 体液因素导致支气管痉挛
2. 血流动力学改变
肺栓塞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主要决定于栓塞肺血管的多少和患者心肺的基础功能状态。
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