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中的科学施肥
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绿色发展理念是当今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概念,它强调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对于农村生产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村,如何应用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将就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
1. 优化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当前农村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破坏土壤生态环境等。
要应用绿色发展理念,首先要优化生产方式,采用有机耕作、生态种植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在农村生产中,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应用绿色发展理念,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为农民提供更科学的生产指导。
3. 加强精准施肥过度施用化肥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导致土壤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精准施肥,通过土壤检测、作物需求分析等方法,合理确定施肥量,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施肥效率。
4.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在农村生产中,要大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种植、有机养殖等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绿色生产。
5. 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将农业与生态系统相互结合的生产方式,通过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农村生产中,应用绿色发展理念,要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实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农田生态环境修复等举措。
6. 增加农业种植结构多样性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导致土壤贫化、病虫害发生等问题,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应增加农业种植结构的多样性。
在农村生产中,鼓励农民种植多样性作物,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 加强节水灌溉农业生产中用水量较大,如何进行节水灌溉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点之一。
在农村生产中,应用绿色发展理念,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减少灌溉水资源的浪费。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方案及措施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方案及措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施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本文将就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方案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科学施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是指通过合理施肥、优化施肥结构、提高施肥利用率等手段,实现减少施肥量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标。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施肥利用率。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可以减少施肥量,提高施肥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科学施肥减量增效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施肥减量增效的方案。
1. 合理施肥。
根据农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
2. 优化施肥结构。
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比例,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养分利用率。
3. 科学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4. 利用生物技术。
通过利用微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技术手段,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养分利用率。
5. 实施精准施肥。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土壤养分测试等,实施精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农作物需求,精确施肥。
6. 推广绿色施肥技术。
推广利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绿色施肥技术,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三、科学施肥减量增效的措施。
1.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施肥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提高施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水平。
2. 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健全施肥减量增效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标准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标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绿色农业生产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标准旨在引导农民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采用环境友好、健康安全的方法,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农田管理、作物种植、养殖管理和产品加工等方面,论述农业绿色生产的相关技术标准。
一、农田管理农田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至关重要。
在农田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土壤管理。
农民应根据土壤质量,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土壤负荷过重。
土壤的密度、通透性和肥力要求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2.水质管理。
农民在农田灌溉时,应避免使用污水或含有重金属的水源。
定期检测水质的标准也需要遵守,以保证农田的水质安全。
3.农药管理。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农药或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同时,合理选择农药品种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作物种植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管理等技术标准。
1.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障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基本要求。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科学配比有机肥料和化肥,避免施肥不均和过量施用。
2.病虫害防治。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并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
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适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3.灌溉管理。
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的节约至关重要。
在选择灌溉方式和灌溉时间上,应遵守相关标准,科学利用水资源,避免水分浪费。
三、养殖管理农业绿色生产还包括养殖业,养殖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对于保证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至关重要。
1.饲料管理。
养殖场应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合理配制饲料,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
饲料的质量和配比应符合相关标准。
2.疫病防控。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动物检疫和疫苗接种。
同时,要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饲料添加剂和药物。
绿色农业施肥方案

绿色农业施肥方案农业是人类的重要经济活动之一,施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化学肥料使用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绿色农业施肥方案的研究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农业施肥原则绿色农业施肥方案的核心是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施肥方式:选用科学的肥料配合方案,减少肥料的流失、挥发和渗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选择适当的农质肥料:农质肥料是指由畜禽粪便、秸秆、残枝败叶等农作物残留物或有机物质制成的有机肥料。
适当添加农质肥料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改善土壤结构。
3.倡导农户绿色施肥:鼓励农民使用绿色肥料,比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腐殖酸肥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同时,通过普及科学施肥知识和技能,减少施肥误区,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绿色农业施肥技术1.生物有机肥:生物肥是指以肥料里的有机物为营养基质,以菌类、霉菌、酵母、放线菌等微生物为核心,经过有效处理加工制成的高效、环保型有机肥料。
生物肥料富含有效微生物和有机质,对于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非常有益。
2.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肥是以优质菌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培育优质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肥中活菌数丰富,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加快养分转化,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
3.腐殖酸肥:腐殖酸肥是由高分子有机物质经过腐殖作用形成的一种有机肥料。
这种肥料具有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提高作物品质等多种优势。
绿色农业施肥案例1.耕地恢复改良与施肥:在浙江省丽水市的贡山县,通过采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进行耕地恢复与改良。
通过坡面整形、林网间作、返青期间晒灰、施用生物-有机-化肥等绿色农业施肥技术,使土地肥力和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2.生态农业施肥:在北京市怀柔区的长山坡村,通过生态农业施肥,实现农田的生态化、高效化、低耗化。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栽培技术。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化学肥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节水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通过划分水分管理单元,进行精确灌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给予适量的水分供应,减少水的浪费;可以采用渠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三、合理栽培: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培,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良好的田园管理,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生育期,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水稻的播种期和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田间管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及时调整秧田和幼稚田的水位,保持适宜的水位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合理设置田坎和深翻田坎,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进行适时的田间翻、锄和松土等措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农业化肥施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化肥施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肥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过度施用化肥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农业化肥,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了解土壤养分情况,科学施肥农业化肥的合理使用首先要求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
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有不同的养分,只有了解土壤的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施用化肥。
科学施肥包括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施肥时机,避免在作物生长关键阶段施肥过量或不足。
只有合理施用化肥,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控制施肥量,避免浪费和污染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中往往存在施肥量过大的问题。
过量施肥既会造成化肥浪费,也会导致土壤中养分过剩,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农民在施肥管理中应把握好施肥量,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情况进行精准施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3、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对化肥依赖为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农民可以尝试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
通过堆肥、腐熟等方式,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4、加强土壤养分监测,精准施肥土壤养分的监测是科学施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才能做到精准施肥。
因此,农民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养分测试仪器,对土壤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和作物的需求,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绿色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合理地施用农业化肥,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实现循环农业,不仅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施肥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玉米
6
水稻
6
小麦
6
花生
2
棉花(皮棉)1
油菜籽
3
香蕉
40
120 50 120 40 25 100 50 160 20 10 170 75 175 30 30 170 30 110 20 15 120 45 90 40 20 165 70 220 30 65 250 60 1000 140 15
(PPI/PPIC,1993)
原理一 植物矿质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 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 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 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矿质营养学说的功过
✓基本上是正确的,驳斥了过去占统治地
位的腐殖质营养学说。
✓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确立,建立了植物营养学
作用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作用五:保护环境
配方
习惯
配方+植物篱
Farmer’s BF
配方施肥对土壤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小麦+玉米/年)
农民习惯施肥
配方施肥
径流 mm 土壤流失 t/ha
产量 kg/ha
163 19 5116
12 0.9 5627
科学施肥=少打农药+其他
K与蚂蚁
K与叶斑病
Photo by Lu Jianwei
➢施肥技术包括确定施肥量与养分配比,选 择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施肥位置; 采用适当的机具等。
科学施肥基本原理图示
1. 目标产量 和目标养分 需求量
•确定施肥总量 •进行分期调控
2. 土壤和环境 养分资源的充 分利用
3. 施肥补充 土壤和环境 养分供应不 足部分
二、科学施肥技术的作用
绿色农业发展应以化肥深施为先导

专 题SPECIAL我国的化肥使用始于70年代初,普及于80年代末,并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了全世界化肥的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年化肥使用量超过全球用量的1/3。
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35%~40%由施用化肥贡献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可,超量的化肥使用已成为了维系全国农作物较高产量水平的“台柱式”支撑。
诚然,化肥在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和产量增长中 “功不可没”,但超量的化肥施用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乃至灾难性的负影响,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能源资源“寅吃卯粮”、农产品安全性变差、维继产量水平乏力等一系列诟病,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
因此,大力推进化肥深施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是推进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一、化肥的损失途径分析化肥的生产受资源、能源、技术、设备、人员、资金、环保等一系列条件制约,质量控制难、降低成本难。
同时,我国的化肥使用受生产技术、机具设备、农民观念、耕作习惯、土壤质地、作物品种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利用率较发达国家普遍偏低。
据相关部门研究,我国的氮素化肥利用率只有30%~50%、磷素化肥利用率只有10%~20%、钾素化肥利用率只有40%~60%,较发达国家偏低20~4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我们要较发达国家多投入1~2倍的化肥用量。
因此,以科学方法、科学手段使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损失和污染,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迫切任务。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有必要分析一下化肥损失的途径:化肥施入土壤后,其养分损失主要有4个途径:一是挥发损失。
以氮肥为例,氮素化肥施入土壤后,遇水便会产生含有氮素的气体(氨气)挥发掉,造成空气污染,这是氮素化肥特有的也是主要的损失途径。
氮肥施得越浅,挥发损失越大;二是冲刷损失。
施入土壤中的化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雨水的冲刷,特别是表施或浅施的化肥,遇到强降雨或大雨的冲刷,会很快溶解,随水径流进入江河湖泊,不但造成损失,而且污染了水资源;三是淋洗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发展中的科学施肥提纲1、施肥的目的意义与带来的问题2、4R养分管理一、施肥的目的意义与带来的问题(一)目的意义: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施肥就是为了增产增收。
化学肥料:快速、足量地补充作物养分,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实现高产优质和增收。
有机肥:补充植物养分(全面、量少、多为缓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质量,提高地力。
有机肥、化肥以及微生物肥料的配合施用,能促进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的全面提高。
(二)施肥带来的问题——施肥是一把双刃剑1、环境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包括“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排放。
(来源于含氮化合物及氮肥的硝化、反硝化)氧化亚氮(N2O)排放–不可避免,但可以控制到最低值。
合理施肥能把N2O的释放降低到最低值,如平衡施肥、水肥一体化、使用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控释尿素等。
PM2.5:NH3挥发—PM2.5的前体。
土壤中的NH3挥发是可避免的,特别是碱性土壤;进入大气的NH3与气态酸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PM2.5;氮肥深施/入土,避免氮肥表施,特别是碱性土壤/水体,能有效减少氨挥发。
水体富营养化:N、P。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养分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的藻类(蓝藻、绿藻)迅速增殖产生水华;溪流中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鸭草等浮水植物旺盛生长。
这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合理施肥和水土保持措施能把NP流失降低到最低值,如平衡施肥、覆盖、等高种植、肥料深施、水肥一体化、使用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控释尿素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Cd、As、Pb、Hg、Ni、Cr、Cu、Zn。
施肥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来自三个方面:含重金属高的磷肥:连续施用含镉(>100mg/kg)高的磷肥而导致污染。
有机肥:长期大量施用重金属超标的畜禽粪便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
含杂质高的低劣微量元素肥料:用废旧金属生产的Fe、Mn、Zn、Cu等微肥。
措施:严格限制重金属含量超标肥料的生产、销售与应用,把污染源拒之于农田之外。
2、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自然土壤发育的必然结果,但耕作土壤可经人为管控,防止退化。
土壤酸化:造成土壤快速酸化的主要原因是酸雨和施肥。
在工业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后,施肥则成为主要原因,特别是尿素和铵态氮肥。
因此,蔬菜地、果园等大量施用氮肥,酸化程度最快。
土壤板结:土壤板结不是施用化肥的直接原因,是不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直接原因。
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施用化肥则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换句话说,在土壤缺乏有机质的情况下,如果什么肥料也不施,土壤还是会板结的。
就如荒山、荒地的土壤情况。
3、农产品品质和病虫害:完全可控。
正确、科学的施肥会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反之会降低品质。
作物病虫害:可有效控制和减少过量施用氮肥,会产生多种病虫害。
缺素情况下,特别是缺钾或施钾不足,也会加重病虫害。
二、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1、正确的肥料品种2、正确的肥料用量3、正确的肥料施用时间4、正确的肥料使用方法即把正确的肥料品种、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肥料用量施在正确的位置。
(一)肥料品种:从原则上讲,必需考虑以下因素:土壤肥力特性、作物需肥特性、气候条件、耕作/栽培1、土壤肥力特性土壤酸碱度:碱性土壤优选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硫酸脲、过磷酸钙等,注重中微量元素Fe、Mn、B、Zn;酸性土则优选碱性肥料,如石灰氮、过磷酸钙等,注重中微量元素Ca、Mg、B、Zn、Mo。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要特别注重施用有机肥。
缺素情况:测土施肥的原则是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
土壤结构:沙土的保肥保水能力差,应优选长效肥和不易流失的肥料。
2、作物需肥特性: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就能发挥养分的最大营养功效。
对特定养分/形态的喜爱:S:葱蒜类、芸苔科作物如油菜等K:淀粉类、纤维类作物如薯类、棉花等Si: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NO3—N:很多旱地作物如蔬菜、烟草等;不适宜作物:蓝莓、水稻、菠萝等Cl:猕猴桃等;敏感作物—烟草、蓝莓、草莓等不同生长阶段/生育期对特定养分的喜爱:NP—苗期PK—生长中后期、果树果实膨大期3、气候条件:生长季节/气候条件决定肥料的有效性。
低温期(如春季作物生长早期)/寒冷季节:优选速效肥料;P-油菜;避免单独施用控释肥料;缺水/干旱:水溶性肥料;避免施用控释肥料;雨季:避免施用硝态氮肥。
4、耕作/栽培保护性耕作/免耕:水溶性肥料淹水栽培(稻田):禁用NO3-N肥覆膜栽培(有水源保证):长效肥料、控释肥料连作:有机肥、腐殖酸、菌肥(二)肥料用量测土—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取样方法:样点、深度、时间) 叶片测试—了解作物营养状况(取样方法:叶位、时间)生长状况观察—了解严重缺素情况(整个生长过程,特别是果实膨大期)收获籽粒/果实/全株养分测试—了解水果移走养分,确定目标产量所需养分;了解全株树木储藏养分,懂得“保养”树体的重要性。
(三)肥料施用时间根据关键生育期:以柑橘为例,分基肥(采果肥)、春肥、壮果肥(夏肥)。
肥料的剂型与肥效:如果使用缓控释尿素,香蕉使用2次。
水肥一体化:少量多次施肥。
土壤保肥能力:土壤粘重、保肥力强的施肥次数少,土壤较沙,保肥力弱的施肥次数多。
(四)肥料施用方法1、土施传统:撒(表)施、穴施、沟施、灌施现代:水肥一体化(滴灌)、注射施肥、机械施肥施肥位置:沿树冠滴水线(沟、穴)施用,或放射状施用。
2、根外施肥叶面施肥树干施肥(营养袋)3、肥料产品和施肥工具/器械任何革新都会改变施肥方法/技术,对传统/习惯施肥方法产生冲击或颠覆。
肥料形态/剂型对施肥时间的影响长效肥—缓释/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控释尿素:短生育期1次,长生育期1-2次各种酶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水溶性肥料:追肥,土施、浇灌施、微喷灌施有机肥料:基肥:施用难分解的有机肥追肥:施用易分解的有机肥、水溶性(腐殖酸)有机肥施肥机械改进对施肥时间的影响水肥一体化:使肥料施用更及时、更多次播种机施肥枪三、水稻施肥技术(一)水稻田目前存在的问题1、施肥量逐年增加,产量却增加缓慢或增肥不增产。
2、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易脱肥早衰,孕穗期叶尖发黄现象多发。
3、各种生理性病害呈多发态势,缺素、除草剂等药害等屡见不鲜。
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使除草剂药害风险增加。
4、肥料偏施现象普遍,重氮轻磷钾,中微肥不足;5、注重用地,而不养护土地,有的大户包田一年一签合同,不注重下一年的后果,土壤越来越馋,越来越贫瘠化;翻耕浅表化,机械碾压及常年沉积,耕层日益浅薄。
(二)水稻需肥规律水稻对氮、磷、钾大量元素的需求比例大致为1:0.5:0.8-1左右,水稻一生有2个吸肥高峰,分别是分蘖期和孕穗期,其对养分的需求比有差异。
分蘖期以氮为主,兼具磷钾肥,孕穗期以钾为主,其次为氮,再次为磷。
施肥原则:从用地与养地,土壤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正确的施肥原则应该是以有机肥为主,占60%左右,化肥为辅,占40%左右。
(三)水稻施肥要点施足底肥:以复合肥为主(45%复合肥)25-30公斤,锌肥2公斤(预防早稻僵苗)+硼肥400-500克(预防旱立青),秸秆还田量大的田块,底肥可适当增加尿素5公斤,满足微生物腐熟秸秆时对氮的需需求,避免与禾苗争氮需调整。
早施分蘖肥:分蘖高峰在栽后15-20天,在此前形成的分蘖成穗率高,以后形成的分蘖成穗率下降,易浪费养分,还为后期诱发纹枯病、飞虱创造条件。
生产上早稻在栽后5-7天(晚稻栽后4-5天)应及时追施分蘖肥,亩用尿素7.5-10公斤左右+除草剂。
水稻栽后气温低或山区冷浸田,返青慢或有僵苗现象田,可以适当追施锌肥以提苗防僵苗。
保水保肥力差的浅沙田,为防止肥料流失,建议亩用尿素5公斤+复合肥5-7.5公斤追肥为好。
栽后基本苗不足的田块,为促早生快发,稍大适当增加施肥肥,并亩加用15%多效唑30-40克+锌肥1公斤,促分蘖早而多。
直播田由于基本苗较多,大量元素施肥量应比抛秧田多20-30%。
合理晒田:促进土壤通透性,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增强根系活力,促发新根,控制无效分蘖(抑制水稻对肥水的吸收)。
晒田应根据土壤质地与水稻长势合理把握。
浅沙田等保水保肥力差、易脱肥早衰的稻田、直播田晒田不宜过重,宜轻晒;深泥田、氮肥过多、长势偏旺的田可以适当重晒。
巧施穗肥:宜在封行——拔节前进行,以幼穗分化1-2期为好,亩用氯化钾7.5-10公斤+尿素3-5公斤(保水保肥力差的田块可以用高氮高钾复合肥10公斤替代)叶面追肥:拔节——灌浆期,结合防病虫用药,可以加入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在破口前亩施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次,抽穗后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尿素250-3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