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母语与外语教学的对比研究

母语与外语教学的对比研究

母语与外语教学的对比研究语言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焦点和研究热点,而对于母语和外语教学的对比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语言技能习得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来探讨母语和外语教学的异同。

首先,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母语教学是在婴幼儿时期开始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环环相扣,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母语教学体系。

而外语教学则起源于更晚的时期,尤其是全球化的推动下,外语成为了各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起始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差异,母语教学更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而外语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母语教学推崇的是自然的语言习得过程,注重创造性的交流和沟通,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一般语言技能。

而外语教学则更关注对特定语法规则和词汇的学习,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由于外语学习的特殊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因此外语教学通常辅以大量的练习和口语训练。

另外,母语和外语的教学都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习得。

母语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为目标,帮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运用自如。

外语教学同样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但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在外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外语教学更加侧重于口语训练和听力理解,通过模拟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最后,文化意识在母语和外语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母语教学更多地涉及学生所处的本土文化,教师会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历史、文学作品、传统习俗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而外语教学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了解,教师会介绍文化风俗、名人名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综上所述,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母语教学注重于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鼓励自然的语言习得过程;而外语教学则更侧重于语法规则和词汇的学习,注重特定语言技能的培养。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不同方式分析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不同方式分析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不同方式分析梁 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507)摘要 外语学习不同于母语学习,它有自己的学习规律,但又受母语学习的影响和支配,从二者的差异角度进行分析,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外语 母语 学习方式 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 G424 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学生由于受最具东方语言特性的母语的影响和支配,对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特别是西方语言)学习感到困难重重。

许多学生不掌握外语的特殊规律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碰到各种学习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事倍功半。

笔者就两者的差异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引起同行的关注及学习者的兴趣。

1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的差异分析1.1 习得者本身接受能力的不同一个人的学习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习得者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不一样,掌握新内容的速度不一样,性格特征不一样,认知方式不一样,年龄大小不一样,接受能力更不一样。

因此,学习效果就不同。

其中习得者的年龄差异及接受能力占主要地位。

幼儿时期的初级语言习得与对世界的认识和生理的发育几乎同步。

不管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或青少年,在生理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对外界的认知、认同方式,对自己的情感、动机、心理和知识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接受能力和对学习策略、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是完全不同的情形[1]。

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清楚地看到外语学习开始得越早,最终就越成功。

成人和少年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同样进步很快,甚至大孩子会比小孩子进步更快。

但从长远来看,儿童在成长期间,会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

随着词汇量的不断扩大,交际技巧的不断熟练,加上惊人的模仿能力及接受能力,儿童认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口语方面的熟练程度,终会超越成人,所以早学优于晚学。

但人们普遍认为并非任何人都适合学外语,外语学得好的学生似乎有一些特殊的素质。

这些特殊的、适合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就叫做语言学习能力[2]。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

试谈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的异同□田式国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有着许多联系和类似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

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掌握外语学习的特点,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一、母语习得理论简介儿童获得母语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以,该过程称为“母语习得”。

母语习得包括获得母语听和说的能力和掌握母语中若干相当复杂程度的句子结构,并较为自由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

母语习得的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咿呀学语阶段(the babbling stage);独词话语阶段(the holophrastic stage);联词成句阶段(the word-combining stage);语法形成阶段(the grammar stage)。

母语习得理论主要有三种,它们是:行为主义理论;“天性”论;认知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urist theory)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强化”论或刺激——反应论,其代表人物是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和心理学家斯金纳(B. F. Skinner)等。

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要观察语言行为就必须找出话语和产生它的环境之间的规律,找出话语和对它作反应的话语之间的规律。

儿童学话要经过模仿——强化——成形三个步骤。

他们模仿周围的语言,对环境和成人的话语作出反应。

如果反应是正确的,成人就给予赞扬或物质鼓励等,这就是强化,即肯定了儿童说话的正确性。

儿童为了得到更多的赞扬和鼓励,便会重复说过的话。

这样,就逐步形成习惯,并将其巩固下来。

儿童言语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直到其习惯与成人说话的方式相吻合。

行为主义理论虽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和心理特点,但它解释了一些母语习得的现象,反映了母语习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天性论”(innateness theory)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N. Chomsky)和马克奈尔(D. McNeill)。

不同语言的母语与外语习得差异

不同语言的母语与外语习得差异

不同语言的母语与外语习得差异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而不同语言的母语与外语习得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母语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最早学习并习得的语言,而外语则是指个体在非自己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具体探讨母语与外语习得的差异。

一、语音差异母语从婴儿期开始陆续习得,因此婴儿时期的母语习得更加自然而有效。

在母语习得中,孩子会接收到周围环境中的语音输入,并且通过模仿来发展自己的语音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准确地模仿家人和周围人的说话方式,因此母语习得中的发音几乎没有明显的难度。

然而,对于外语习得者来说,语音的学习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不同语言间存在着不同的发音规律和音素系统,外语学习者需要通过刻意的练习和耳朵的训练来掌握外语的语音系统。

很多外语学习者可能因为习得较晚或者没有接触过外语的语音,导致在发音上存在困难。

母语与外语习得者在语音的准确性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二、语法差异语法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结构的组成。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各异,因此母语与外语习得者在语法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母语习得中,婴儿从出生开始通过接收输入学习语法。

他们通过观察和倾听,逐渐掌握自己母语的语法规则。

这个过程是潜意识的,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因此,母语习得者在使用母语时,往往能够自然而准确地运用语法规则。

相比之下,外语习得者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

由于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外语习得者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以掌握外语的语法规则。

外语学习者可能在应用语法规则时出现错误或者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词汇差异词汇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不同语言的词汇系统也会导致母语与外语习得者的差异。

在母语习得中,孩子从小到大逐渐习得各种词汇。

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扩展词汇量,并通过不断使用来巩固记忆。

母语习得者在使用母语时,能够自如地选择和运用词汇。

作文外语与母语范文

作文外语与母语范文

外语与母语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然而,外语和母语之间有着不同的学习和应用场景,以及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外语和母语的区别与关联,阐述两者分别对于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外语作为一门新的语言,它的语音、语法、辞汇以及使用场景等多方面与母语存在较大差异。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学习、口语练习、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来掌握并运用它。

而母语则是孩子自然而然地获取,并随着成长而不断熟练掌握的语言。

相比外语,母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应用,而无需特别强调学习过程。

从这一点来看,外语和母语的学习方式以及使用场景是有很大差别的。

外语和母语的学习与应用对于个人的能力提高与素养培养有着不同的贡献。

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开拓视野,增加见识。

同时,由于外语和本国语言的差异,学习外语也能够促进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会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文本、增强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等。

而母语的学习与应用则能够培养人们对于本国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现实的理解和认知。

对于学生来说,在母语的学习中,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思想是其核心技能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外语和母语的学习能够为个人的素养提升带来不同的贡献。

外语和母语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必要性也有所不同。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已经成为人们求职、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资本。

比如,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跨国沟通和协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员工能够运用流利的外语与国际伙伴交流。

而母语的应用则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文化传承、社会交往、媒体沟通等。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场中,母语的运用都显得至关重要。

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学习和应用都需要志愿者热情和积极性。

尽管学习母语较为简单,但母语没有必然能力,需要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和磨练才能够得到提高。

学母语和学英语有哪些差异英语作文

学母语和学英语有哪些差异英语作文

学母语和学英语有哪些差异英语作文One major difference is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learn these languages. Native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naturally within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 in a predominantly oral and immersive context. English, on the other hand, is often learned in a formal educational setting, with more emphasis on reading and writing.The grammar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native languages and English. Native languages often have complex grammatical rules, including verb conjugations, noun declensions, and gender agreements. English, however, has a simpler grammar system, with fewer inflections and a more straightforward sentence structure.Another distinction lies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associated with the languages. Learning a native language often involves understanding and being immersed in the cultural practices, values, and traditions of a particular community. On the other hand, learning English provides a gateway to accessing a broader range of global cultures and facilitat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In conclusion, learning a native language and learning English differ in term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grammar complexity, and cultural contexts. While native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naturally and within a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learning English is often formal, with a simpler grammar system and a broader exposure to global cultures.一个主要的区别是我们学习这些语言的环境。

母语与外语学习模式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与外语学习模式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间有 限 。从 学 习 目的方 面 来 看 ,我 国大 多 数学 生 学 习外 语 不是 像 母 语那 样 是 为 了生 活 需要 ,而是 为 了 考试 需要 ,或 者 是为 了大学 毕 业 后 能找 到一 份 较 好 工作 的 需要 。从情 感 因 素方 面 来 看 , 由于 学 习 者在 现 实生 活 中用不 到 或 很少 用 到外 语 ,一般 没 有学 会 外 语 的长期 目标 ,只有 考 试 、升学 等近 期 目标 ,随 着这些 目标 的实现 , 外 语 学 习 就 结 束 了 ,很难 坚持 学 到像 母 语 那 样 程 度 。 而 从 语 言 学 习 的 过 程 上 来 看 ,我 国学 生 是 先 经 历 了母 语 学 习 ,后 通 过 学校 学 习外 语 。外语 学 习从 一 开始 ,就是 学 习 获得 过 程 ,是 从 读 、写 、听 、说 开 始 。学校 检 测学 生 的 学 习成 果 也 主要 依 靠 书 面试 卷 。主 要 检查 读写 。“ ”是 外 语学 习原 始 输 入 和 积 读
的学 科之 一 ;在 外语 教学 中 ,听说 能力 的提 高 又 是难 中之 难 。我 国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2 0多 年 的英语 基础 教育 实践 证 明 ,学生 从初 中 到高 中毕 业 ,英 语 阅 读 和 书面 表 达 能力 好 于 听说 能 力 。这 是 由什
学 习 目的语 ,学 习者 没 有使 用 目的语 的客 观语 言 环 境 ,无 法从 客 观 上 体 验 目的 语 社 会 中人 们 怎样 运 用 外语 进 行 生 活 、思 维 、创 造 、生 产 、互助 合 作 、斗 争 等一 系列思 想 语 言 活动 。反之 ,非 外 语 语 言 环境 会 从 客观 上 对外 语 学 习起 阻碍 和 限制 作 用 ,产 生 消极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有何区别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有何区别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有何区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语言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母语和外语,这两种语言的学习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首先,学习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异。

母语的学习是在一个自然且全方位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身边的父母、亲人就用母语与我们交流,周围的社会环境也充满了母语的声音、文字和文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观察、模仿,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例如,小孩子可能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妈妈”这个词怎么说,仅仅是通过无数次听到别人这样称呼,就能模仿着叫出来。

而外语学习的环境通常是有限的、刻意营造的。

我们可能在课堂上、学习资料中接触外语,缺乏像母语那样随时随地的沉浸式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外语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者特定的需求,而不是像母语那样出于生存和交流的本能。

其次,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也大不相同。

母语学习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和交流需求,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我们需要用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他人建立联系,融入社会。

这种学习动机是内在的、强烈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

而外语学习的动机则更加多样化。

有的人是为了升学、就业,有的人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有的人是为了旅游、文化交流等。

相比之下,外语学习的动机可能没有母语学习那么迫切和内在。

再者,学习的难度和挑战也有所区别。

母语学习通常相对轻松和顺利,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运用中逐渐掌握。

而且,母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地被我们接受和理解。

比如,我们很少会去思考汉语中为什么“我吃饭”是正确的语序,而“饭吃我”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表达。

然而,外语学习往往需要我们去刻意学习语法规则、词汇、发音等,并且要克服母语的干扰和影响。

对于一些复杂的语法结构和发音,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练习。

在语言输入的方式和数量上,母语和外语也存在差异。

母语的输入是大量的、持续的、全方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推动,近年来外语学习不断掀起热潮。

在国内,旨在提高外语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教改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然而收效甚微。

无论是强调结构的语法翻译法,还是关注交际能力的交际外语教学法都不能解决外语学习中的普遍失败问题。

但是儿童似乎非常轻松地就可以在几年之内掌握成人不可能掌握的语言技能(董燕萍,2005)。

为什么母语学习一般都是成功的,而外语学习却普遍以失败告终?语言学习到底在学什么?母语学习在学习什么?外语学习的实质又是什么?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之间有什么差异?又存在何种关系?外语学习的苦恼和困惑迫使许多教师和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母语学习(本文将母语习得与母语学习这两个概念等同)。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是心智属性。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揭示了人类语言与人类心理、智力和认知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基于这些成果,我们不妨进一步假设,语言除了其外部表征或结构和交际功能之外,还可能同时具备与之对应的内部单位或内部运行机制,而语言思维可能就是语言符号的内部运行机制。

语言思维有两种含义,一是凭借语言进行思维,如平常所说到收稿日期:2007-06-13作者简介:梁春梅,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英语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论。

张巧娟,女,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英语教学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论.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及其启示梁春梅;张巧娟(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外语学习投入时间多,往往以失败告终。

外语教学改革力度大,但收效甚微。

比较母语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差异、外语与母语自身差异、母语学习者与外语学习者的差异,分析得出两种语言学习的实质。

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得出结论:尽管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外语学习还是要以母语学习,母语思维为辅助手段,尤其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外语学习者对母语知识和母语思维的依赖更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利用母语的迁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母语学习;外语学习;差异;启示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07)05-0065-04TheDifferencesbetweenForeignLanguageLearningandFirstLanguageLearningandTheirInspirationsLIANGChun-mei;ZHANGQiao-juan(CollegeofForeignLanguag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Foreignlanguagelearningalwaysendsupwithfailureinspiteofplentyoftimeandenergydevotedtoit.Moreover,thereformon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hasyieldedalittle.Byconstrastingthedifferencesbetweenforeignlanguagelearningandfirstlanguagelearning,thedifferencesbetweenfirstlanguageandforeignlanguage,thedifferencesbetweenfirstlanguagelearnersandforeignlanguagelearners,theessenceofthetwolanguageisanalysed.Andaconclusionisdrawnthatalthoughthedifferencesbetweenthetwolanguagesexist,firstlanguagelanguageandfirstlangagethinkingstillplayanessentialpart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especiallyintheelementarylevel,andforeignlanguagelearners'dependenceonfirstlanguagecannotbeavoided.Howtoutilizefirstlanguageisaproblemtobesolved.Keywords:Firstlanguagelearning;foreignlanguagelearning;diffrence;inspiration第19卷第5期2007年10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Vol.19NO.5Dec.200765--的汉语思维、英语思维;二是语言思维好比是语言符号的运行系统,在人的大脑中始终处于自主的运行状态,使语符的音、形、义三者之间,以及语符与语符之间产生关联,组成词(字)、词语、语段和语篇,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得以体现(杨敏,2004)。

那么,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背后的认知系统是什么样的?二、母语学习学习语言时,学习者不仅仅在学习那些符号,还在学习符号的同时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即一定的知识,也可以认为是对于世界的认识。

Pinker说过“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语言使用的目的,那么学习一种语言就涉及到学习一些特定的区分世界的范畴”。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学习者也在学习一些概念和命题。

母语是人进入人类社会所掌握的第一种语言。

就其认知过程来讲,母语的习得主要指通过听这种下意识的摄取过程,通过听的途径所感知的语言材料记忆在大脑的语料库中,为日后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字符号是随后经过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才能学得的。

那么,人类的认知结构就在母语———人类掌握的第一种语言的框架下进行建构。

人类一边学习母语,一边学习认识世界、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在学习母语时,注意力主要放在内容以及意义上。

例如,当大人要教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学会说“灯”这个词的时候,他(她)会一边说这个词,一边指着“灯”这个实物。

那么,这个孩子就通过听的途径获取“灯”的发音,同时看到的实物就会在他的大脑中形成关于灯的概念———亮、晚上打开、有一根线连着它,等等。

语言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获得。

母语学习和知识获得又是相辅相成的。

母语学习的同时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知识的获得同时也能促进母语学习。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符号及其组合(语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受认知制约的,即语言所临摹的并不是客观世界,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图景和认知特点;认知的本质是利用知识来指导当前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信息的获取、表征并转化为知识,知识的记忆(存贮和提取)和调用知识进行推理等心理过程。

语言表达反映语言学习者的认识水平,什么样的认知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语言表达。

例如,语文课上,老师拿来一幅画让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有人会说:“生动,逼真”,有的会说:“感觉能进到画里一样”,等等,这时老师引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早已对画已有了认识,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在何时,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这两个成语(先前学生未接触过这两个成语)。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学母语时语言与思想、智力、知识水平基本一致;母语的语言是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储存的;语言表达了学习者已经获取和掌握了的知识;知识和语言处于同一个水平上,或者说思维和语言的水平相当。

三、外语学习(一)外语学习的本质学习外语起始阶段主要学形式,即符号及符号连接方式,很少涉及到概念以及新的命题,这一阶段的学习与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无关,基本归于记忆。

学习外语时,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即对符号的学习上。

学习外语以学习语言符号这种形式为主,内容少一些。

学习者的思维和语言未必在同一水平。

例如,相当一部分外语学习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被要求在给定话题下进行口头表达时,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母语思维组织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将这些内容用流利、得体的外语表达出来却很困难。

语言学习中也要用到问题解决;在外语课上学习的是将一种语言(以母语居多)的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或者是把已经用母语学习、掌握了的知识用外语表达出来。

(二)外语学习过程分析1、输入过程:听和读外语学习的过程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听和读都是有意识的学习活动。

读(包括朗读)应该放在听之前,因为如果学习者大脑的目的语语料库中没有这些语料或这些语料的读音方式和所听的语料不一样,学习者是听不懂的,他也就没有思维的载体。

读是语料采集的主要方式,听则是附属方式,并且是对所读材料的复习和印证的方式读的时候,如果借鉴目的语母语双语词典,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必然依靠母语,即目的语→母语→思维(概念)如果母语中没有这个词或表达方式,学习者可以依靠语境、目的语教师的讲解或目的语词典去理解,利用目的语直接思维,即目的语→思维(概念)66--我们学习外语似乎只是在学习语言形式;以母语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外语学习过程中最初运用的思维方式通常是母语思维。

例如英语词汇“measles”,当学习者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时,只有通过非母语手段来理解他们的意义(例如,smallredspotsontheskin),非母语手段的释义对于学习者仍然很模糊,然后再从母语中寻找合适的词来代表他们的意义,即“麻疹”,过程如图所示:目的语→思维(概念)→母语奥苏贝尔就学生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外语学习以符号学习居多,命题学习少。

根据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外语学习者在母语认知体系已经建构、甚至完善的情况下学习外语的,其对于世界的概念、命题都已建立;而且其思维方式也是基于母语思维。

学外语时,当学到陌生的概念时,如果离开母语的基础,我们怎么理解?没有母语就没有外语,学习一门外语时,原有的语言基础确实在起作用,2、输出过程:说和写用外语说和写都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

说和写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先有思维,然后到目的语语料库中寻找合适的语料来表达思维:母语﹢思维(概念)→目的语也可以不借助母语,即思维(概念)→目的语总之,外语学习是在母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外语学习的过程免不了依靠、借鉴母语学习(赵忠德,2003)。

四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异同(一)语言的差异世界上所有的人类语言都具有共性(因为人类思维具有共同性),同时每种语言之间又具有差异性及特殊性(这是语言之间的本质区别)。

就英汉语来分析,二者之间差异性大于共同性。

作为语言的分支,英汉两种语言符合人类语言普遍性的特点,它们之间具有一些相似性。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一种拼音文字,语言表达中注重形式上的一致性(主谓一致、单复数一致、时态与时间状语一致等);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语言表达中注重意义的表达而不看重形式(如形式上可以省略主语,充当主语的成分比较宽松,谓语可以不是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