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印10年对比 )
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 哪种模式造就强国?

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哪种模式造就强国?引言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关注。
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却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中印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对比,并分析哪种模式更有可能造就强国。
1. 中印经济发展背景中国和印度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两国的经济发展背景存在一些差异。
1.1 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市场化改革、开放政策和产业升级等。
这些措施使中国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1.2 印度经济发展背景印度经济改革开始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如减税、放宽外资限制和推动数字化转型等。
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并使印度成为全球服务业的重要中心。
2.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中国和印度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面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2.1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出口导向和制造业为主导,这使中国能够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大国。
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外国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企业。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消费升级,推动了内需的增长。
2.2 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不同,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
印度政府推动了数字化转型、外资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并促进了印度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哪种模式造就强国?无论是中国的制造业模式还是印度的服务业模式,都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对比。
3.1 经济增长中国的制造业模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1950-2010年中印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1970-2009年中印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1970年,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印度的1.49倍,人均GDP相当于印度的1.03倍。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印的差距开始逐年拉大,到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49847.13亿美元,而印度仅为12250.62亿美元,中国相当于印度的4.07倍。
人均GDP方面,2009年中国初步核实数达到3744美元,印度为1022美元,中国是印度的3.66倍。
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GDP低于印度只有1986年、1987年和1990年,1985年与印度持平。
其中1985年至1990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从1985年100美元兑换293.66元人民币贬至1990年的478.32元人民币(1985-1990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分别为2.9366、3.4528、3.7221、3.7221、3.7651、4.7832),而且1989年和1990年中国经济陷入低谷,年均增长率仅有4.1%和3.8%。
印度则在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从以前的公私混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虽然印度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受制于其国内社会环境、政治体制及民族特性的影响,与中国的差距则是越拉越大。
当然,在西方的“赞扬”下,印度对未来仍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向着超过中国的美丽肥皂泡继续如痴如醉的梦想着,前进着。
中印比较 (1)资料

经济
印度在独立后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并与
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 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目前,印 度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重要出 口国。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8 至2009财年经济增幅从此前高于9%的增速 下滑到6.7%。2010至2011财年国内生产总 值同比增长8.5%。
印度总理
曼莫汉•辛格
曼莫汉辛格生于1932 年。印度大学毕业后,先 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 大学深造,于1962年获得 博士学位,曾任旁遮普大 学经济学教授。1971年至 1976年,出任印度外贸部 经济顾问。1991年6月至 1996年5月,担任拉奥政 府财政部长期间,进行了 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打 破了束缚印度经济增长的 种种枷锁,使印度经济步 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他本 人也被誉为“印度经济改 革之父”。
39
1653 22
2
电影艺术
宝莱坞的制片厂外景宝莱坞(Bollywood)
是对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的印地语电影 产业别称。宝莱坞时常被误解为所有的印 度电影,而实际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电 影产业。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 基地之一,拥有数十亿观众。 出品代表作:《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三傻大闹宝莱坞》
文化
种姓制度:印度婆罗门教主张种姓制度,将人分 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份、职业世袭,其影响 至今。 宗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数为总人口的80.5%,穆 斯林占13.4%,基督教2.3%,锡克教占1.9%,其 它教派占1.8%,情况不明的为0.1%. 哲学思想:更多的印度人认为,几千年来,印度 一直在调和种种分歧和差异,并将它们融会在一 个统一体之中。印度有一种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精 髓,它会告诉你在林林总总的生命背后,有种叫 做“统一体”的精神现实。
中印比较

中印比较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逐渐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和学者的目光,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也是呼之欲出。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人口结构,土地面积,经济发展速度方面都极为相似,因此也就有了两者比较的基础。
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稍加分析,以便于分清时下中印两国的形势,以及找出中国存在的优势,以便于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人口面积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13亿多,而印度则有11亿多;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印度大约有300万平方公里。
因此,中印两国都有比较好的人口优势,但未来的几十年后,中国可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印度更显得要年轻一些。
二.经济方面1.经济总量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与印度的gdp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同时也可以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印度要快,而且差距逐渐拉大。
最近中国的gdp 总量水平已经居世界第二,这是印度目前所无法达到的。
2.经济结构(单位%)中国与印度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但经济结构不同,因此两国经济发展有不同特点。
由图中可以看出,1970年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
1980年我国第一、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所以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990-2000年期间中国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
中印差距的形成原因:(一)投资环境: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要早12年,思想也比印度更加解放。
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强烈,文化传统相当保守、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开放。
而且基础设施差、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统一、劳工法过严、罢工多、某些企业信用差等,这都影响了印度的投资。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政局:中国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频繁,有反政府武装;地方权力较大,中央与地方不够协调,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中印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 即便 印度 迅 速 加 大对 基 础 印度 的经 济 总量 与 人 均 G 要 低 于 指 标 是 9 DP
2 , 界排 名 l 位 。 0 8年 , 国 G 中 国 ,但 其产 业 结 构 中服 务业 的 比重较 设 施 的投 资力 度 ,若要 赶上 现 今 中 国基 % 世 2 20 中 DP
就 。两 国经 济的 发展 具 有较 高 的 可 比性。鉴于 此 , 文通 过 两 国经济 的发展 比较 , 发现 我 国在 经 济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本 来 [ 词 ]中 国; 印度 ;经 济发 展 ; 比较 关键
[ 中图 分类 号】F 2 . [ 3 03 文献 标 识 码】 [ 章编 号 】10 —6 6 (0 0)I-090 文 0 99 4 2 1 0 3 -2 1
61 第 %) 2 %。 9 中 印作 为 世 界上 经 济 发 展 最 快 的两 产量 已 由 19 年 的 1 6 吨增 加到 2 0 工 业就 占了 4 . , 三产 业 占 4 .5 90 . 亿 7 08 个 国家 ,的确 有 许 多相 似 点 ,如 :中 印 年 的 23 亿 吨 ,增 长 了 3 %。 . 4 3 二 、软环 境 比较 世界 经 济论 坛 ( E ) 布的 《 球 w F发 全
位 ,仅次 于美 国和 日本 。 P P法计 算 , 上 升 ,且 第 三 产 业增 长 迅 猛 。 由此 也 可 增 长 的最 主 要 因 素 。 于基 础 设 施 原 因 , 按 P 由
中 国的 G P在 2 0 年和 2 0 D 07 0 8年分 别 为 以发现 印度经济发展 的问题 :尽管 印度 在 印度 出 口商 品 的平 均 时 间 要 比 中 国多 70 1 15 . 美元 和 7 14 3亿 9 6. 美元 。 占世 独 立后 就 开 始 实 施工 业 化 战 略 ,但 印度 l 3亿 6天 。 界总 量 为 1. %和 l.%,是世 界上 仅 第二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国 民经 济 中始 终 没 有 07 8 1 4 次 于 美 国的 经济 大 国 。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国际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2. 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拉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断增长,为世界各国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的扩大进口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出口和就业的机会。
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 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资本的流入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融资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资本的流动和配置。
中国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4. 中国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成功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及深化市场化改革等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加强国内市场建设,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
5. 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和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加剧。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6.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展望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良好的前景。
中国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引擎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为世界提供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印经济崛起及其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

赶中国” “ 、 印度在 闪光” “ 、 印度挑 战中 国” 等话题 。 20 年 以来 , 06 涉及中国和 印度的热议话题莫过于“ 中 印崛起” 虽然并非新话题 , , 但是人们看待这个问题的 视角却有所不同。美国《 商业周刊》 撰稿人皮特 ・ 恩
4 O 62
130 5 8
40 .
பைடு நூலகம்1 . O4
90 3
5 9 33
1. O9
2 . 78
33 7
27 93
数据来源: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 1) I F 世界经济展望)01 4月统计数据整理 。 00 、 ( M 21 年
( ) 二 中印经 济竞 争力 从 中印在 世界 经济 中 的地 位看 其 经济 竞 争力 , 有
和印度两国人口合计为2. 亿, 全球 ^ 55 占 口的3.2 64%。 从 中印经济总量看 ,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 的数据和 排序 , 1 , 2 0年 中国 G P总量为 58 万亿美元 , 0 D .8 居世 界第二位。印度 G P总量为 17 D .3万亿美元 , 居世 界 第九位。两 国总计 76 .1万亿美 元 , 占全球 G P的 D l.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公 布 的数据 , 17 中国 G P总量 为 57 D .5万亿美 元 , 居世 界第二 位 ; 印度 G P D 总量为 14 .3万亿美元 , 居世界第十一位 , 两国总计为 7 1 万亿美元 , .8 占全球 G P的 1. % ( D 16 世界 G P为 D 6 万亿美元) 0 0 , 2 。2 1 年 中国的对外贸易为 278 92 亿 美元 , 印度对外贸易为 59 33亿美元。两 国对外贸易 占全球贸易额比重为 1%左右( 2 世界贸易为 2. 1 99 亿 美元) 00 中国的外 汇储备为 243亿美元 , 。2 1 年 87 到 2 1 年 6月 为止 , 01 又升至近 32万亿美元 。2 1 . 00年 印度外汇储备 为 27 93亿美元。与十年前 2 0 0 0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Why
中国?
第一,现在我国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 和人均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有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才能逐步赶上并最终超过它们。 第二,我国人民现在 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质量比较差。只有实现经济较快的经 济增长,才能较快地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 生活水平。 第三,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 题(如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没有较快的经济增长 也难以解决。
印于2006年推出“十一五”计划(2007年至2012年),提出保持国民经济10%的高速增长,创造 7000万个就业机会,将贫困人口减少10%,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环保力度。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08/2009财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23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66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7%。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 汇率(2009年6月):1美元=48.53卢比。 通货膨胀率:4.8% 失业率:6.8%
20012.66亿,从业人员7.12亿,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 人员3.6亿。 国民生产总值88,18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99年增长 7.8%。(其中:工业总产值84,870.6亿元,比99年增长15.6%;工业增 加值23,685亿元,比99年增长1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 32,619.0亿元,比99年增长9.3%。 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固定资产 投资额为23,284.0亿元,比99年增长9.2%; 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4,739.0亿元,比99年增长9.2%; 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596.0亿 元,比99年增长9.5%。) 全社会货币供应量(M1)53,147.2亿元,比 99年增长15.9%;各项存款123,804.4亿元,比99年增长13.8%; 各项 贷款99,371.1亿元,比99年增长6.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64,332.4,比99年增长7.9%。 交通运输货物周转量44,452亿吨公里, 比99年增长9.8%。 邮电业务总量4,792.7亿元,比99年增长43.9%。 进 出口总额4,743.1亿美元,比99年增长31.5%;(其中,出口额2,492.1 亿美元,比99年增长27.8%; 进口额2,251.0亿美元,比99年增长 35.8%。) 实际利用外资593.56亿美元,比99年增长12.7%。 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比99年上涨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99年上涨1.8%;工业 品出厂价格指数比99年上涨5.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52.6亿元, 比99年增长9.7%。 居民消费水平比99年上涨7.5%。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中印10年对比
组长: 组员: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
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 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 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 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 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 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 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 速度。
2、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与15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的崛起具有完全不同 的性质。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有助于减少和消除世界性的贫困的, 但是在西方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则制造了世界性的贫困。中国和印度 的崛起还将对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这是因为,
自从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因此,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的结果将是增量(流量)人口的下降。中印经济的增长能 够使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并进,城市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活动,城市生活增加更多的 社交,城市的生活费用通常也要比乡村更加昂贵,而且城市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也要比 乡村快得多。所有这些将会大大地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从而产生经济增长与人口增 长的负相关效应。 3、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可以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首先,中 国与印度都是属于世界“人口年轻”的国家,它们可以为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口 红利”;其次,它们拥有强大的低成本制造能力,这可以让整个世界在实现经济高速 增长的同时而不至于发生通货膨胀;最后,从长期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还可以为 世界创造一个规模空前巨大的新兴市场而使世界各国都有可能分享中国和印度经济增 长的成果。
2009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 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 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 长8.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 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 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 增长8.9%。
2005 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 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 增长9.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 为12.4%、47.3%和40.3%。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比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2005年 7月21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 行了改革,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30866亿元 (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 5148亿元,增长20.0%。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比上年 增长22.6%;销售利润率为5.9%,比上 年降低0.1个百分点。
相关产业概况
【工业】 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 水泥、采矿、石油和机械等。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 间等新兴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十五”计划期间,工业分别 增长5.7%、7.0%、8.4%、8.2%、11.6%。2008/2009财年工业 同比增长4.8%。 【农业】 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 0.17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村人口占总人 口72%。由于投资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来农业 发展缓慢。“十五”期间,农业年均增长率2.5%。2008/2009 财年增长率为2.7%。 【服务业】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增幅在 5.7%至10.5%之间。2007/2008财年,服务业增长10.8%,占 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讯业和建筑业发展尤其迅 速,“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15.3%和12.9%,2006/2007 财年增幅为16.6%和12%。金融服务业“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9.5%。2008/2009财年增长9.5%。 【财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 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 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债务累积占GDP的80%。“十五” 期间,中央财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税收收入年均增加 20.7%。 【对外贸易】 近年来,进口激增,出口增长缓慢,贸易赤字扩 大,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 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 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5.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
概述: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
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印于1991年7月开始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实 现经济年均增长6.2%。“九五”计划(1997年至2002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5.5%。 “十五”计划 (2002年至2007年)期间,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部分生 活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实现年均经济增长7.8%,是世 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印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1、中国与印度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众
所周知,只有经济增长才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贫困,或者换句话说,财富的创造是解 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性因素,而分配至多只能解决公平问题,但是绝对不能解决贫困问 题。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与崛起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只花了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使得大致为4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印度在刚刚 开始改革的时候,其贫困人口要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6%,但是在市场化改革仅8年之后, 其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就显著地下降了八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 点。毫无疑问,中国与印度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巨大突破既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出 贫困树立了信心,也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可能。
中印经济增长的差别
历史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遵 循人们所熟悉的增长道路,即:第 一步摈弃农业、转向制造业;再后 来则转向服务业,并以此作为主要 的收入来源。但是也会有一部分国 家会直接从农业生产国转向以服务 为基础的经济。将中印的经济增长 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中国是沿着从 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 道路循序渐进的,而印度则部分采 取了后一种经济增长道路。这可以 从两国经济的产出结构及其增长速 度上明显地观察到。 众所周知,中印的禀赋特征非常相 似,可是中印的经济增长道路为何 还会产生重大差别呢?为了回答这 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中印的投资 和商业环境加以比较。因为即使两 国的禀赋相似,但如果投资与商业 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那么仍然有可 能走上不同的增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