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I . 建 立 良好 的护患关 系 :选择适 当的时间和地点与患者 .1 3 进行 交谈 , 围绕 病情 、 治疗情况 、 手术 的必要 性和需要做 好的 准备等信 息进行交 流 , 其次倾 听患 者 的意见和要 求 , 耐心恰 当解 释 , 并评估患者 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方式。 13 分析患者 的心理反应程度及产生 的主要原因 ,选择适 .. 2
23 不 同文化程度突发性耳聋患者 S L 9 . C 一 0评分 比较 :见表 3 。表 3可见 , 文化程度对突发性耳聋 患者症状评分 的影 响, 高 中或 中专 以上文化组在焦虑及抑郁 2个 因子评分 明显高于
初 中 以下 文 化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 差 P 00 ) 而初 中 以下 文 化 组 偏 执 评 分 高 于 高 中 或 中专 以上 文 化 组 ( 0 5 。 火 . ) 0
1 心 理 护 理 . 3
度; 中度为 2分 , 有肯定 的症状 , 但不影 响生活和劳动 ; 度为 重
3分 , 症状重 , 需进行处理或 已影 响生 活和劳动 ; 极重为 4分 , 症状极重 ,严重影 响生活 。总分> 9分 ,提示严重焦虑 ;2 2 >1 分, 提示有 明显 焦虑 ; 1 > 4分 , 提示有 肯定的焦虑 ;7分 , > 提示 可能有 焦虑 ;7 提示无焦虑 。 <分 1 统计学处理 . 5
1 方 法 . 2
2组在手术前 l d均进行汉 密尔顿焦虑量 表( MA) HA 的 评定 。对照组采用 常规 的术前访视 , 如介绍手术情况 , 告知术
前、 术后 的注意事项等 ; 试验组采用术前个体化 心理干预 1 2 ~
次 。手术 当 日患者进入手术室 后 , 次对 2组病例进行 焦虑 再 量表 的评定 。调查 前对护理人 员进行统一培训 , 问卷表 由护 师以上职称 的手术配合人员填 写。发放 问卷 10份 , 6 回收问 卷 10份 , 6 回收率 10 回收有效 。 0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后情绪以及满意度的变化。

方法选取本院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干预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护理。

疾病恢复初期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进行分析评价,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SAS以及SDS比较,干预组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突发性耳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病病因不明确,主要是指突然发生的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症状是单侧听力下降,常伴有耳鸣、耳朵异物感、眩晕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1]。

突发性耳聋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法,主要应用激素类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以及高压氧针灸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特殊的护理干预才能配合患者治疗,以减少在治疗过程中突发性耳聋的复发率[2-3]。

本院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疾病的恢复情况、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入住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2±2.13岁;干预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0±4.19岁。

研究论文:心理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观察

研究论文:心理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观察

65883 临床医学论文心理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观察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并且起病突然。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感音神经性聋,是突然发生的且确切原因不明,患者打多在三日内听力急剧下降,这种疾病一般认为是由病毒感染,血管病变,迷路水肿和迷路窗膜破裂等引起的。

该病发病原因复杂,患者的听力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不同患者耳聋程度不同,重者会导致全聋,常为单侧耳聋。

该病虽然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被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

临床治疗上多为给予药物和高压氧综合治疗,通过对以往突发性耳聋病人的疗效观察,研究发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一般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常会对他们施行心理护理,结果发现对疾病、对康复十分有利。

因此,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期间,对他们施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由于内耳受终末动脉的支配,无侧支循环,血管痉挛、血液凝固性增高、栓塞、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动脉血压波动等因素均可导致内耳循环障碍。

病毒感染也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诱发神经节炎或神经元炎,导致突发性耳聋。

因此,突发性耳聋应看做急诊治疗,改善耳蜗微循环,以增加组织能量供应的治疗为主,促进听力的恢复。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期间由开始治疗的时间决定,应该在病发当期就去医院治疗,因此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

这可能是因为内耳对低氧耐受力差,一旦血管痉挛或栓塞,可迅速发生组织缺氧,引起内耳细胞损害,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因此尽早治疗可在内耳发生不可逆损害之前挽回听力。

1.1突发性耳聋的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蜗底缺氧受损较为严重,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受损的内耳供氧与微循环,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分压,氧含量以及氧在组织中的弥散距离,促进了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能量供给。

1.1.1改善内耳的缺氧状态在发生突发性耳聋后,耳蜗处于缺氧状态,患者的内耳循环发生紊乱。

高压氧治疗可使囊斑的毛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迅速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组织氧储量和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毛细血管血氧弥散距离,使内耳听觉器官的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心理状态分析目的:医护人员准确的了解耳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建立一般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量表、特质愤怒表达问卷、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结果:派发调查问卷33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94%。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焦虑63.6%,烦躁38.7%,悲观29.0%,抑郁3.2%,强迫症80.6%。

结论:通过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者心理状态分析,得知耳鸣病人普遍存在强迫症、焦虑、烦躁、悲观的不良心理状态,给其治疗和预后带来不利的影响。

医护人员加强关注耳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其病情的康复。

标签:耳鸣;心理状态分析;突发性耳聋;焦虑、强迫症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三大症状。

而人群中耳鸣发生率为13%—18%[1],且无特效药物、无特效治疗[2]。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耳鸣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由于耳鸣具有主观性特征,且其发生的机制比较复杂与疲劳、睡眠、月经周期、情绪压力、脑部血液供应等都有关系,让耳鸣成为了耳科难症之一。

耳鸣病人普遍存在不良情绪,影响生活质量,给其治疗和预后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准确地了解耳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3]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2019年1月~2019年5月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派发调查问卷33份,其中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94%。

1.2 研究工具使用问卷星平台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量表、特质愤怒表达问卷、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2.结果2.1焦虑据调查资料显示,31份有效问卷中有21位患者(即63.6%)存在焦虑的不良心理耳鸣患者之所以会出现焦虑的心理,是因为耳鸣会使患者总是处于”嘈杂”的环境中,从而严重影响其思路和理解能力,导致患者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甚至丧失与人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其产生焦虑的不良情绪。

突聋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

突聋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

情感支持:给予患者关 爱和陪伴,增强信心
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 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如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康复:帮助患者恢 复心理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健康宣教
介绍突聋的病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强调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和 辅助设备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介绍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注意事项
家庭疗法:通过家庭成员的参与 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和应对突 发性耳聋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家庭和夫妻疗法的具体措施包括:
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变化:协助患 者调整生活习惯,适应听力损失
带来的不便。
提供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听 力康复训练,提高听觉能力,减
轻心理压力。
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
01
提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突 聋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 施
症状:听力下降、耳鸣、眩晕 等
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02
03
04
05
06
诊断标准
突然发生的听 力下降,通常 在数小时至数
天内发生
听力下降程度 至少达到30分

排除其他原因 导致的听力下 降,如外伤、
感染等
听力下降通常 为单侧,但也
可能为双侧
听力下降可能 伴有耳鸣、眩
探索更有效的护 2 理干预方法和技

提高护理人员的 3 专业素质和技能
加强突聋患者心 4 理障碍的早期发
现和干预
研究突聋患者心 5 理障碍对康复效
果的影响
建立突聋患者心 6 理障碍的预防和
治疗体系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策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策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策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突然下降,无任何先兆,伴有耳鸣、耳胀满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单侧或双侧先后受累,多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相关。

因为患者听力下降,导致其思维情感与外界沟通差,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容易使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可忽视。

1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1.1焦虑、抑郁心理患者不明原因地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听力下降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治愈,是否永久性丧失听力;住院后是否需要支付很大一笔医疗费用;出院后能否工作、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等等。

诸如此类的顾虑,使患者易产生精神压力,甚至出现悲观失望心理,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沉默寡言,无故发怒,甚至要求中断治疗等。

1.2自卑心理由于患者听力障碍,不能像以前那样与别人正常交谈,给自身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导致生活各方面都要过多地依赖别人,容易产生苦闷、自卑心理。

表现为不愿与别人交流,自我封闭,脾气古怪等。

1.3敏感、多疑由于患者暂时或永久听力丧失,交流障碍,感知外界信息明显减少,导致患者特别敏感、多疑,对于医生的用药表示怀疑,是否用药量不够、或是没给予好药等,并且总是与同类患者相互对照,力求用药的一致,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

1.4角色适应不良某些患者发病前在工作单位身任要职,甚至处于领导地位,习惯别人听从其指挥,但在住院后,却要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治疗,处于被动状态,构成心理失衡,表现为烦躁易怒。

2护理对策2.1新入院病人给予热情接待,并详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及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进行每一项检查或治疗时,耐心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并可安排家属来陪同患者,及时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2.2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由于患者听力下降,对于我们的语言信息多接受不良,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交流。

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体会

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体会

突发性耳聋的心理护理体会【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护理体会突发性耳聋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这种耳聋大多为感音神经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 d以内,常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耳闷胀感[1]。

该病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心理因素和紧张状态带来心理异常,患者大部分存在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而且不同心理类型的出现与患者的年龄、耳鸣耳聋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2]。

近年来该病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外,心理护理对其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26例30侧耳,其中双耳4例,单耳22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2~61岁。

2 治疗措施5%葡萄糖盐水200 ml加ATP 40 mg、辅酶A 100U,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200 ml加丹参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

1次/d,10 d为1个疗程。

中药外敷,以桃红四物汤加减为基本方,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窍药为主,10 d为1个疗程。

3 心理护理3.1 心理状态突发性耳聋患者通常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可在一瞬间或72 h即达到高峰,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易产生恐惧、焦虑、悲愤、忧郁等不良情绪。

3.2 护理措施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被迫入院,有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十分重要。

为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缩短护患距离,并可借助手势、目光、动作、写字等方式进行心灵沟通,找到适当切入点引导患者,使其心胸开阔,解除精神负担,切忌流露出冷漠的目光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3.2.2 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争取家庭成员的配合在有了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帮助患者面对现实,尽快适应听力下降及耳鸣状态下的应对方式,多数患者耳鸣为持续性,夜间加剧,严重影响睡眠,由于睡眠不足,其饮食、精神状态亦受影响,故需帮助患者学会分散注意力,保持平和的心态,而且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亲情是最好的良药,亲人的安抚、理解对稳定患者心理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是指无明显原因的瞬间突然发生的重度感音性聋。

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与前景。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一主要护理诊断
1. 焦虑:与环境陌生、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2. 交流障碍:与耳聋程度有关。

3. 康复期知识缺乏。

二观察要点
1. 听力检查,评估耳聋类型及程度。

2. 观察有无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面瘫、眼球震颤的表现及其程度。

3. 患者的心理状况。

三护理措施
1. 做好听力监测,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

2. 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情绪,住院期间保持安静,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3. 护理安排好患者各项治疗措施,无禁忌者可行高压氧舱治疗。

4. 禁烟酒,禁用各种耳毒性药物,观察有无高血压,
心、肺、肝、肾等脏器病变。

四健康教育
1. 工作及生活环境减少噪音。

2. 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3. 禁烟酒及浓茶,禁用对听力有伤害的耳毒性药物。

4. 注意饮食调整,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一旦发生耳鸣等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在2009
年9月—2012年8月在我院突发性耳聋患者当中收取13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60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用其心理护理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

结果采用心理护理方法来治疗耳聋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使患者心理压力得到释放与缓解,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都是常规护理方法,其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来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1.2.1心理护理:心理问题对突发性耳聋在进行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突然性耳聋对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打击,使患者工作、家庭、婚姻受到了严重影响,发病以后患者迫切想知道什么原因,能否治愈,治愈后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患者会出现呕吐、迷糊、恶心等明显症状出现,这些症状会让患者出现十分复杂的心理问题,其症状表现为;心理焦虑,悲观失望,极度抑郁等不良情绪。

然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精神出现混乱,紧张忧郁、身体各项机能受阻,营养不良导致耳聋病人出现厌食等不良反应,对其治疗有严重影响[3]。

由此看来,心理护理对耳聋患者在进行治疗中是关键的一步,为消除耳聋患者心理紧张、环境陌生等问题,就要责任护士在介绍其住院环境、常规检查、作息时间及治疗方法来让患
者心理上得到缓解。

在与患者交流当中要做到态度温和,耐心、语言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不要让其感到陌生,紧张等情绪出现。

还可以采用同院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来和耳聋患者进行治疗上的经
验和亲身体会,是耳聋患者治疗信心大增,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使其能够做到患者和医生之间密切配合,以达到显著治疗效果。

1.2.2预防突发性耳聋及心理辅导
1.2.2.1避免噪音刺激:如果患者长期在噪音工作或环境下会导致人们听力受阻,处于一个疲劳状态,导致耳内痉挛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耳鸣、听力不清楚、暂时性耳聋等。

因此,人们尽量不要在有噪音的地方工作或生活,保护好其双耳上的听力不受损害。

1.2.2.2 戒烟戒酒:
要求人们合理的休息,保证其睡眠质量要高,不能过度疲劳。

实践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会对双耳毛细血管壁增厚,有可能出现痉挛现象,能使身体血液中胆固醇、蛋白质脂肪增高,形成动脉硬化。

[1]长期饮酒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对身体肝脏不问负担过重,导致血液代谢不完全,引起双耳出现血管壁增厚,造成阻塞。

1.2.2.3调整情绪:在人们心情抑郁、激动及愤怒时会引发身体各项机能失调,如植物神经失去正常功能,血液供应不足,血管壁增厚导致突发性耳聋,由此看出,人们应保持一个良好心态。

1.2.2.4禁止暴饮暴食:
耳聋患者在饮食上有密切关系,因人们饮食不合理,经常暴饮暴食,使之其血压、血脂增高、出现血液供给不足(脂质代谢障碍),导致内耳出现过氧化脂质明显增厚,导致听力受损,严重者会出现突发性耳聋。

[1]因此不要摄入高脂肪食物,不能暴饮暴食。

1.2.2.5 有氧运动: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缓解身体器官的压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一个放松愉悦的心情,消除心理不良情绪(抑郁、烦躁、易怒),消除心理压力。

1.3统计数据:使用spss 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x2 检验。

2结果
见表1。

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因耳聋患者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反应,如悲观失望,易爆易怒,心情郁闷,甚至严重者有自杀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及护士不单单是要解决耳聋患者的生理(身体状况)问题,而且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上存在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医护人员及医生还要做到和患者紧密配合治疗,建立良好治疗氛围,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可以其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调整好自身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决心,要让患者做到自信。

把刚开始患者不配合医生治疗工作变为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让患者感到放松,帮助患者战胜心理压力,重新回到正常生活方式当中。

随着医学模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心理健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着。

医院也在积极调整医学模式,把传统医学模式上只单纯身体上治疗演变成对身体、心理双重治疗,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在这种社会和医疗模式推广下,医院服务质量也在不断丰富多样化,使其变的更加广泛。

除了医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技术能力同时,更需要的是和患者之间建立起良好、尊重、信任的人际关系,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责任护士工作态度对患者在进行治疗当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是关键环节。

责任护士的一举一动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责任护士在工作当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

要以严格操作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去获得患者的认可,让患者感到满意,让患者建立起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通过分析耳聋患者心理不同程度上的状态,要科学、合理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使其让患者在了解、懂得这类疾病的有关指导,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耳聋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提高自己预防疾病的能力和自我保健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黄小红,秦冰丽,赵亚红,刘雅婷.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心理护理,2009,13(02):913.
[2]赵兰华.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30(5):676.
[3]陈
云,谢芳,徐力,陈军.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论坛,2006,100(3):223.
[4]崔顺姬.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护理园地,2012,9(33):160
[5]黄小红,秦冰丽,赵亚红,刘雅婷.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论坛,2009,13(2):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