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方面的研究

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方面的研究

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方面的研究为彰显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个人临床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中医学者的研究成果,概括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的相关理论。

基于此,着重对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实验提取后的产品分析特征进行探究,并归纳其药用价值,以达到充分把握药物研究的要点,实现中药资源合理开发的目的。

标签: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1 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提取方法1.1 黄芩苷提取目的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是双子叶唇科植物黄岑,根部干燥后提取物,该药物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味苦,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该物质属于黄铜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要用价值,通过分析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方法,分析该物质的提取产品价值。

1.2 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机理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以黄岑根部干燥后,提取的黄芩苷,自然也承接了黄岑中药的某些功效[1]。

从中医角度而言,黄芩苷,具有调理机体的温热,疏通经脉的功效。

尤其是在调节身体经脉堵塞等方面,发挥着较好的调节的效果。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中,以黄芩苷,作为脑损伤、脑梗死治疗的药物成分之一,正是利用黄芩经脉调节、阴阳平衡层面的作用,临床用药后,在治疗脑梗死等疾病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1.3 黄芩苷提取方法以8倍70%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本次实验中共计进行3次提取,且每次提取时间为2h。

提取后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再通过石油醚分别进行萃取,最后以浓缩醇层进行压缩处理,将其密度压缩到(1.01±0.04)g/cm3。

2 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苷提取方法结果分析2.1 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结果黄芩苷,是黄酮类化合物,本次实验后,发现提取成分中的S180和Hep-A-22成分较多,这两种成分在抑制机体内癌变细胞的扩散、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本次黄芩苷提取物在第一提取实验样品中,取出10mL样本,将癌细胞注入实验样品中,观察癌细胞组织变化情况,黄芩苷药物注射后,可使癌细胞的变化速率明显减慢。

黄芩苷提取工艺研究

黄芩苷提取工艺研究

黄芩苷提取工艺研究黄芩苷是一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黄芩等植物中,具有许多重要的医学应用价值。

因此,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黄芩苷提取工艺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黄芩苷的生物学特性黄芩苷是一种黄酮苷类成分,分子式为C21H20O12,分子量为448.4,可溶于水、乙醇、浓酸和碱溶液。

黄芩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广泛的药理学应用价值。

二、黄芩苷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1.传统黄芩苷提取方法目前,传统的黄芩苷提取方法主要有水煎法、水提法、酒精提取法、辅助溶剂提取法等。

其中,酒精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其提取率高,但同时会伴随着一些不利因素,如热过程中易分解等。

2.新型提取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新型的提取技术进行研究。

如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临界提取技术等。

这些新型技术对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效率、提高产品纯度、缩短提取时间和降低成本都有积极作用。

3.优化提取工艺为了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纯度,许多学者对黄芩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

主要是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剂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响应面法、正交试验等方法进行了优化。

三、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1.提取时间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黄芩苷的提取量会逐渐增加,但到一定时间后会趋于平稳,如提取24小时后,提取率不再明显提高。

2.提取剂浓度提取剂浓度对黄芩苷的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一定浓度下提取率会逐渐增加,但超过一定浓度后,提取率反而会降低。

3.料液比料液比与提取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料液比越高,提取率越高。

4.提取温度黄芩苷的提取温度也是影响提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提取温度在70℃左右时,提取效果最佳。

四、提取工艺的优化在黄芩苷的提取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

在具体操作中,应该选用适当的提取剂、控制提取温度、加强对提取剂浓度和料液比的调控等来优化提取,确保提取的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黄芩苷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黄芩苷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黄芩苷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黄芩苷(baicalin)是一种天然的药用成分,属于黄芩属植物中的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

黄芩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和保健品领域。

因此,对黄芩苷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HPLC法对黄芩苷含量进行了测定。

首先,我们准备了黄芩苷的标准溶液,然后通过HPLC仪器进行色谱分析。

在色谱图上,黄芩苷会表现出特定的峰形,通过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所测定的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为XX%,符合预期范围。

这表明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对黄芩苷含量进行快速测定。

在进行黄芩苷含量测定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样品的制备要尽量避免污染和损失,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色谱条件的选择对测定结果也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最后,在进行测定时要注意仪器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黄芩苷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黄芩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
中,可以进一步完善测定方法,提高测定精度,为黄芩苷的应用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黄芩苷研究报告

黄芩苷研究报告

黄芩苷研究报告
黄芩苷是一种天然的化合物,通常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提取。

它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和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黄芩苷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它可以通过中和自由基来减少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

黄芩苷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它还被发现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并增强化疗和放疗的效果。

此外,黄芩苷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对一些耐药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它还可以减少过敏反应,并对过敏性疾病如哮喘和鼻炎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黄芩苷的研究还涉及到其对心血管疾病、肝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影响。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黄芩苷在上述疾病中的治疗效果。

总之,黄芩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深入了解其分子机制和药理特性,以支持其更广泛的应用。

黄芩苷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

黄芩苷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

黄芩苷提取和测定方法研究
1黄芩苷的简介
黄芩苷(Scutellar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来源于多种植物,通常以多酚类植物出现,已经具有多项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黄芩苷有止血止痛、抗炎、解热、抗氧化、抗病毒和肝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痢疾、白喉、肺炎和胆结石等疾病。

2黄芩苷提取和测定方法
(1)黄芩苷的提取方法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乙醇提取法和玻璃酸乙酯结合法,其中常用乙醇提取法,采用高纯乙醇与黄芩提取物反应溶解黄芩中的物质成为溶液,然后过滤、洗涤,将洗涤液收集,将乙醇挥发掉,取到黄芩提取物,最后将提取物经过干燥,得到白色粉末态的提取物。

(2)黄芩苷的测定方法
一般使用的测定方法是HPLC法,首先将植物物质经过研磨、筛分处理,然后用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在HPLC上测量,使用偏氟呋喃多次作为参比,以调整柱温度、流动相等、柱压和流动率实现分离,最后以检测UV信号来表示黄芩苷含量浓度大小。

3结论
黄芩苷是一类活性成分,具有多项药理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疾病。

提取黄芩苷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常用的是乙醇提取法,而黄芩
苷的测定方法主要是用HPLC法来测定其含量,可以准确测定出黄芩苷的含量和活性成分。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综述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概况一前言黄芩苷(baicalin)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

黄芩味苦,性寒。

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2]。

本文对黄芩苷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有效成分之一,属葡萄糖醛酸苷类,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利胆、降压、利尿、螯合金属离子、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3]。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黄芩苷研究的持续升温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认为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和HIV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 解热作用发热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若其中某些因素、环节被抑制或阻断,则可防止体温升高,从而产生解热效应。

目前。

对于黄芩苷解热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综合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及单一活性成分(黄芩苷野黄芩苷)在整体动物实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且在一定剂量下其作用强度可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的阿司匹林[4]。

2 抗炎作用张罗修等[5]报道了黄芩苷对刺激剂Ca2+载体A23187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提示了黄芩苷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

陈先福等[6]应用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了黄芩苷、川芎嗪、甘露醇对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磷脂酶A2 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改善脑水肿关系,结果显示黄芩苷与川芎嗪均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黄芩苷的实验报告

黄芩苷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黄芩苷的鉴定原理和实验操作。

3. 了解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黄芩苷(Baicalin)是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提取的黄芩苷进行鉴定和含量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黄芩药材:购自药店,经鉴定为正品黄芩。

- 甲醇:分析纯。

- 超声波清洗机。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 色谱柱:C18柱(4.6 mm × 250 mm,5 μm)。

- 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70:30)。

- 紫外检测器(UV)。

2. 实验试剂:- 黄芩苷对照品:纯度≥98%。

- 甲醇:分析纯。

- 磷酸:分析纯。

四、实验方法1. 黄芩苷的提取- 称取黄芩药材粉末1.0 g,置于50 mL具塞锥形瓶中。

- 加入10 mL甲醇,超声提取30 min。

- 提取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备用。

2. 黄芩苷的鉴定- 将提取液进行HPLC分析,检测波长为280 nm。

- 将黄芩苷对照品进行HPLC分析,检测波长为280 nm。

- 比较提取液和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确认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存在。

3. 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将提取液进行HPLC分析,检测波长为280 nm。

- 计算黄芩苷的峰面积,并根据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和峰面积计算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芩苷的提取-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有效地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提取率较高。

2. 黄芩苷的鉴定- 提取液在280 nm波长下与黄芩苷对照品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说明提取液中含有黄芩苷。

3. 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0.8 mg/g。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成功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研究进展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芩苷。

黄芩苷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现代药物研究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将介绍黄芩中黄芩苷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传统提取方法传统上,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取法、乙醇提取法和醋提取法。

水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将黄芩粉末与水一起加热煮沸,然后过滤得到黄芩苷浸膏。

乙醇提取法则是利用乙醇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再通过蒸馏或浓缩得到提取物。

醋提取法则是在水提取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醋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更易于贮存和使用。

这些传统的提取方法存在着提取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二、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通过超声波的作用,能够提高溶剂渗透性,加速物质的传质和传热过程,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对于黄芩苷的提取,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提取效率,减少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和溶剂用量,保留活性成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目前,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芩苷的研究中,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乙腈、丙酮等。

超声波处理参数也对提取效果有重要影响,如超声波功率、频率、处理时间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为黄芩苷的提取提供了一种高效、简便、环保的新途径。

四、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是指在超临界状态下将溶剂的折点压力和温度调节到临界点以上,形成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溶解性和扩散性进行提取。

对于黄芩苷的提取,研究表明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有机溶剂提取的弊端,如有机溶剂残留、易燃易爆等问题,具有高效、选择性强、溶剂回收率高、环保等优点。

在超临界流体提取黄芩苷的研究中,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乙烷等。

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温度、流速等参数也对提取效果有重要影响。

超临界流体提取方法也为黄芩苷的提取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概况一前言黄芩苷(baicalin)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

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

黄芩味苦,性寒。

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2]。

本文对黄芩苷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有效成分之一,属葡萄糖醛酸苷类,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利胆、降压、利尿、螯合金属离子、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3]。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黄芩苷研究的持续升温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认为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和HIV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 解热作用发热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若其中某些因素、环节被抑制或阻断,则可防止体温升高,从而产生解热效应。

目前。

对于黄芩苷解热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综合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及单一活性成分(黄芩苷野黄芩苷)在整体动物实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且在一定剂量下其作用强度可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的阿司匹林[4]。

2 抗炎作用张罗修等[5]报道了黄芩苷对刺激剂Ca2+载体A23187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提示了黄芩苷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

陈先福等[6]应用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了黄芩苷、川芎嗪、甘露醇对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磷脂酶A2 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改善脑水肿关系,结果显示黄芩苷与川芎嗪均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

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1或500mg•kg-1黄芩苷可以明显降低因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已升高的GOT及GPT含量。

提示黄芩苷对于受损的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

静脉注射黄芩苷(90、10mg•kg-1)能显著增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苷肽(GSH)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四氯化碳(CCL)、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组织的损伤作用,降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并使血清、组织中SOD活性及GSH水平升高,提示黄芩苷对CCL、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降酶、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8]。

4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发病机制中,自由基的作用和细胞内钙超载是其发病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再灌注损伤后机体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各种成分(膜磷脂、蛋白、核酸)造成损伤。

经股静脉注射黄芩苷(20mg•kg-1)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示黄芩苷对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9]。

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结果还证实,黄芩苷能缩小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减轻白细胞浸润程度,缺血区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并推测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等有关[10]。

另一方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的钙离子超载既是损害的结果,又是造成细胞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

在神经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黄芩苷能明显降低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内高钙离子浓度水平,且作用的强弱存在效应剂量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黄芩苷的降钙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膜磷脂酶C的活性有关。

5 降压和镇静作用黄芩苷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是直接扩张血管,研究表明黄芩苷对离体兔耳、离体兔肾、蟾蜍与兔后肢血管皆有扩张作用。

在肠鼠离体主动脉、肺动脉、气管及右心房实验中,黄芩苷可竞争性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收缩主动脉条和肺动脉条的作用,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血管、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的作用,这与其降压、减慢心率、镇静等作用有关。

另外,黄芩苷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的浓度,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黄芩苷静脉注射具有降压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阻滞Ca2+通道有关。

黄芩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静息状态下平滑肌细胞内Ca2+的浓度,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高K+所致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因而推断黄芩苷可通过阻断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和受体操纵型钙通道抑制细胞内Ca2+浓度的增高,舒血管机制类似维拉帕米阻滞Ca2+通道的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另有研究显示,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排钠利尿作用,可减少外周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导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11]。

6 抗变态反应T淋巴细胞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是各种炎症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信使之一,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4(IL-4)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同时又是诱导淋巴细胞合成分泌型IgE的关键因子。

姜斌等[12]探讨了黄芩苷对哮喘的保护机制,发现黄芩苷保护组气道周围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轻,IL-4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提示黄芩苷对过敏性哮喘具有保护作用。

顾红缨等[13]研究了黄芩苷对Ⅰ型变态反应豚鼠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结果显示,黄芩苷给药组与未给药致敏组豚鼠超微结构在发生变态反应后有较大的差异,而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很小,表明黄芩苷可显著抑制Ⅰ型变态反应豚鼠超微结构的改变。

郑红等[14]应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活的肥大细胞,记录肥大细胞释放脱颗粒的全过程,发现加入黄芩苷后可明显阻止和延缓这一过程。

黄芩苷对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增加膜的稳定性,从而阻止其脱颗粒,这可能是黄芩苷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之一。

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介导超抗原葡萄球菌素的毒性作用,黄芩苷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素激发T细胞增殖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TNF、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对减轻葡萄球菌素的致病性具有治疗作用。

7 其他作用(1)抗癌作用,黄芩苷不仅能调节细胞周期,而且能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p53和bax,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bcl-6的表达,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表现为抑制肿瘤的生长。

(2)清除氧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目前研究表明,黄酮类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所含有的酚羟基数量和结构密切相关,黄芩苷的酚羟基数量较黄芩中其它的有效成分为多,且A环中含有邻二酚结构,因而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三提取方法研究概况1 采用水提酸沉法[15]。

称取适量黄芩粉末,用一定量的水先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加热煎沸,维持微沸一定时间,纱布滤过,药渣重提2次,合并滤液,浓缩一半,用2mol/LHCl调pH1~2,70℃保温一段时间,黄芩苷沉淀析出,离心,沉淀物加8倍量水,用14.4mol/LNaOH调pH值至7,并加等量乙醇,搅拌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HCI溶液调pHl~2,于70℃保温30min,静置6h,滤过,沉淀用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其收率为7.6%。

2 乙醇回流法[16]。

称取一定量的黄芩,将其粉碎,以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常压提取,接受微波辐射一定时间,待挥发出的溶剂被冷凝回流后,取出用冷却至室温,重新置于微波炉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辐射时间累计达设计值。

然后减压抽滤,提取滤液,将滤液于一定温度进行水浴加热,蒸干后放入烘干箱中干燥,即得到黄芩苷粗品。

黄芩苷粗品用少量丙酮分次洗涤,至洗液无色,合并丙酮洗液,沉淀干燥至恒重,得精制黄芩苷。

3 超声提取法。

称取黄芩样品约10g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60%乙醇溶液250mL,超声波提取30min后过滤,得提取液。

4微波辅助提取。

称取黄芩样品约10g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溶剂150mL,放入微波萃取器中进行常压提取,在空气鼓泡搅拌状态下,接受微波辐射2min,待挥发出的溶剂被冷凝回流后,取出用冷却水冷至室温,重新置于微波萃取器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辐射时间累计达设计值。

5 超滤法。

该法是一种分离精制的新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体系中分子的大小和性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

该技术可起到分离、纯化、浓缩或脱盐作用,而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主要是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等)。

超滤法制备中药注射液工艺简单,具有提高中药注射剂澄明度,去除杂质和热原,保留更多有效成分及部分脱色的特点。

四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检测手段,对于黄芩苷来说,人们通常用C18柱或ODS柱作为固定相,普遍采用甲醇-水-磷酸作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276nm~280nm)检测血清或药物当中的黄芩苷含量。

李宁等[17]在前人文献基础上,进行优化,采用RP-HPLC法,以苯甲酸为内标物测定家兔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

实验结果显示,苯甲酸与供试品的分离度在 1.5~2.0,符合要求,且在室温(15~30℃)柱效及分离度不受干扰,空白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物黄芩苷及内标物的测定。

2紫外分光光度法渠莉等[18]用HP-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20~400nm测定复方黄芩凝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

采用零阶导数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测定供试品溶液(复方黄芩凝胶剂的甲醇提取液)。

由一阶导数光谱看出,样品和黄芩苷在262nm及291nm处有最大及最小吸收。

空白液在240~ 400nm范围内与基线重合,对测定无干扰,所以选择262nm处的振幅作为定量信息。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是计算机辅助含量测定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