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学整理 完整版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析

渐危种(V):若致濒因素继续存在,可能沦为濒危种的 类群。包括种群数量继续下降的种类,基本安全不能 得以保证的种类,分布范围处于严重恶劣因素威胁之 下的类群。
稀有种(R):总数很少,不属于濒危种、渐危种的类群。 包括分布于有限地区或生境,或稀疏地分布在广阔的 范围。
未定种: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 析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 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 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 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
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 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 析
第五章 植物资源的合 理利用与保护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 析
一、人与植物资源 二、我国50多年来对植物资源的开发与
保护 三、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一般性原则 四、我国草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五、我国热带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六、贫困山区植物资源的开发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 析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 析
珍稀濒危植物与野生保护植物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划分的濒危类型:
灭绝种(Ex):物种在野外50年没被发现。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
濒危种(En) :面临灭绝危险,若致濒因素继续存在, 不可能生存。如种群数量降到临界水平(最小存活种 群),栖息地剧烈减小随时会灭绝的类群,过去50年 在野外重新发现的类群;
植物资源学第3章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赏 析
南方草山草坡 我国南方草山草坡共有94509万亩,大约相当
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2。 虽然南方草山草坡 有地势较高、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缺点, 但具有较丰富的雨量和热量资源。 个人看法:慎重开发
植物资源学——第1章植物资源概况-85页精选文档

植物资源学
29
植物资源学
30
5.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植物资源学
历史悠久 频度大 没有合理利用、破坏大 引种驯化形成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31
二、中国植物资源分区植物资源学
现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 被类型,以及植物的自然地理分 布等分为东北、华北等八个区分 别加以阐述。
32
植物资中源学 国 政 区 图
51
植物资源学
林 芝 苯 日 神 山
52
植物资源学
高山草甸
53
植物资源学
尖 峰 岭 热 带 雨 林
54
第三节 野生植物资源的特植物点资源学
野生植物资源: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 景和经济技术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 的植物的总称。
植物资源除了具有作为生物具有的特点外, 还有其作为资源的一些特点。
8 *
植物资源学
1994年,董世林编著的《植物资源 学》分为2型(成分功用型和株体功用 型),6类(饮食、药用、工业、农业用, 植株自身功用类、株体效益类),25相 (如野果、色素树脂、农药、纤维植物、 指示植物等)。
9 *
植物资源学
• 戴宝合《野生植物资源学》17大类 • 采用的分类方法
分为:药用、果树、野菜、芳香油、 色素、纤维、油脂、淀粉、树脂、树胶、 鞣质、观赏、农药、甜味剂、皂素、经济 昆虫寄主和木栓17大类
《原料植物野外调查法》一书中分为工艺植物和自 然原料植物两大部分,再分为18个大类68个小类。
目前许多国家均按原料分为药用、油脂、鞣料、 纤维、淀粉、糖类、树脂、挥发油、蛋白质、维生 素等。
2 *
植物资源学
• 1960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 编的《中国经济植物志》中按原料的 性质分为纤维、淀粉及糖类、油脂类、 鞣料类、芳香油类、树脂及树胶类、 橡胶及硬橡胶类、药用类,土农药类 和其他类20类。
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2.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3.异形胞:在鱼腥藻、念珠藻属等丝状蓝藻中,部分营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特殊的细胞,异形胞中含有丰富的固氮酶,为蓝藻固氮的场所,它的功能主要是将藻丝体分隔成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
4.食用菌: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5.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共同形成的一类共生复合体。
6.颈卵器:是苔藓类、蕨类的有性世代的特殊构造的雌性生殖器官7.树脂: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
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8.松脂:主要是松树或松类树干分泌出的树脂,由固体的松香和液体的松节油混合组成。
9.烤胶:松科植物的树皮和针叶内富含单宁,经水浸提取后,即得烤胶。
是皮革和渔网制造工业上的一种重要原料10.橡胶:是取自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和空气的材料11.红茶:鲜叶经萎调、揉捻、发酵和烘干等几道程序加工而成。
由于发酵,加速了茶多酚的酶促氧化,形成了红叶红汤,香甜味醇的特征12.绿茶:采取茶树的鲜叶经杀青(炒或蒸)、揉捻、干燥(炒、烘或晒)三道工序制作。
它的品质特点干茶外观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
(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13.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3n染色体,发育成为胚乳。
14.高等植物:相对于低等植物而言,是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15.植物引种: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植物,经过训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的一个栽培物种。
(完整版)植物资源化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1、植物资源的概念:广义:植物资源是地球上或生物圈内一切植物的统称。
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维持和延续生命的基本物质条件。
狭义:经过人类生活或生产实践活动,筛选出来的某些植物种类,可为人类提供各种原料,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具有生产价值的再生资源。
2、次级代谢产物:3、国内外植物资源化学发展概况:前景很好。
4、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1)在思想认识上,要牢固树立资源保护和永久持续利用的意识;(2)在开发利用某种资源植物的同时,采取传统的方法建立生产基地,通过选育、引种驯化或组织培养生产大量苗木。
进行大面积人工栽植以促进资源再生;(3)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支持、组织和指导农民栽培其所需资源植物;(4)利用植物细胞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生产各种次级代谢物质。
5、植物资源化学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意义我国为天然药物大国,但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仅占2%左右的份额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6.1%,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掌握《植物资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6、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章植物化学成分的预试一、预试方法1、系统预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植物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2、单项预试--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3、它们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分成数个部分,如水溶性、醇溶性及石油醚溶性等部分,然后进行各种定性反应。
有时可进一步结合化合物的酸碱性不同,采用酸或者碱处理,使其再为含酸性、含碱性及含中性的化合物部分。
各部分的沉淀反应或显色反应可在试管或滤纸片上进行,也可用层析法,然后根据各化学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了解可能含有那些类型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预试目的和对样品的感官观察与判断1、十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碱类、黄酮类、甾体类、糖苷类、苯丙素类、醌类、萜类、鞣质类、脂质类和挥发油类一、预试目的--植物体内存在哪一类或哪几大类成分二、感官观察与判断1、植物材料的产地、生物学特性和分类学鉴定等。
资源植物学资料

• 色素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 天然色素,可以提取用于各种食品、饮料 的添加剂以及用作染料的一些植物。
• 色素是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是 一些化学结构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存 在于根、茎、叶、花、果实中。
色素的分类
色素主要分为脂溶性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
• 2.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 普遍存在于花中。可溶于水与乙醇,不溶 于乙醚与氯仿等有机溶剂,其色泽随pH的 不同而改变。
• (二)天然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及其特性可分为5类 • 1、四吡咯衍生物类色素:该色素是以四个吡咯环
构成的卟吩为结构基础的天然色素,普遍存在于 植物体幼嫩茎及叶片中,主要为叶绿素。
• 叶绿素本身有抑菌作用,可制备成消炎的药物。水溶性色 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溶于 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 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 变。花色甙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常作为 杂质去除。常见的脂溶性植物色素有叶绿素、叶黄素、胡 萝卜素、番红花素和辣椒红素等。其中胡萝卜素不溶于乙 醇。有些色素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叶绿素有一定的抑菌 作用。
1.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 共存。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除叶绿素外,多 为四萜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 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在乙 醇中也不溶。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 成分时常须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 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 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 剂而除去。
此法可用于可可类植物色素的提取。
植物资源学(复习)

资源植物学习内容概述一、植物资源的概念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概况4.开发研究动态:药用野生植物: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区,对主要资源进行药理和疗效试验;防癌抗癌植物资源筛选;治疗疑难疾病获得显著效果。
保健品开发:苦丁茶、青草药制品、野生果用资源方面:探明其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食疗效果植物农药:杀虫植物:苦参、毛茛等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盐、皂甙,黄酮及挥发性物质;杀菌植物:菊科、松科等植物中提取挥发性油,亦可直接用于病害防治。
食用植物色素:越桔红、玫瑰茄红、栀子的多种制品,紫胶色素等也研制成功。
5.我国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破坏严重:砍树、砍枝、摘果、采叶,甚至、挖根、剥皮等杀鸡取卵的采集办法。
未完善加工工艺技术:多为半成品或低品位的产品,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盲目开发:在未探明社会需要量、社会购买力水平和资源生产量的情况下,一哄而起。
忽视综合开发与利用:忽视植物多功能综合利用,许多植物含有几种特殊的有效成分,只利用其中的1、2种,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对策野生植物资源普查:评价资源利用价值,制定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野生植物产品的深、精加工:加工工艺,要提高测试手段和有效成分的分析技术。
良种选育、配套的生产技术。
开发重点:地方特色的名、特、优野生药用、果用。
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野生植物蔬菜栽培与开发利用。
三、国外对植物资源研究的概况1.基础研究欧洲:对芳香植物的研究较深入。
日本:野生植物的染色体、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特别对抗癌植物的筛选研究。
美国:筛选出与地中海地区野生的长角豆中所含半乳甘露聚糖胶相同成分的瓜尔豆,保证了美国在二战期间造纸工业的正常生产,促进了美国石油工业和糖业工业的发展。
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在食用菌研究上成果突出。
第一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六、参考华东师范大学马炜梁的《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的分类,将野生植物资源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饲料植物;有毒及毒品植物.后面我将按照这一分类系统介绍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学整理 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经济植物2.自然资源包括哪些主要类型?有何特点?3.什么是植物资源学?4.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容是什么?5.植物资源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6.植物资源学的重要性?7.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概念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根据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的观点,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形成的可供给人类生活与生存的物质与能源(包括生命和无生命部分)。
他又根据自然资源的转化、属性和动态特征,将自然资源分为三个部分(1)生物资源:是一类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
例如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
这类资源的特性都是具有生长、繁殖、发育和调节的能力。
(2)矿物资源:是一类无生命资源,不具备生长、繁殖和再生能力。
一般认为它是一类非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随着不断地消费,越来越少,直到耗尽。
(3)生态环境资源:是在一定地区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恒定资源,而且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结合形成的,或称之为生态资源。
例如热量、光能、风、山地、水分,以及此类因素共同形成的生态环境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
二、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植物资源本身的特性,不同的学者对植物资源的理解有所不同。
我们根据国一些著名学者对植物资源的定义,将这些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概念两种。
狭义我国著名学者吴征镒院士对植物资源定义如下: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统称为植物资源。
广义植物资源是指一切植物的总和,中国植物资源是指中国土地上的一切植物总和。
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是指某一地区的一切植物总和。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资源。
Wickens (1990)将经济植物定义为: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前者是指满足人类或家畜并维持其生存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植物;后者则是指可被驯养的、工业用的、保护环境或被人喜爱的植物。
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学一、名词解释1、野生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2、食用植物: 指含有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用的淀粉、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等,或可以作为蔬菜直接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
3、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民族植物学: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一定地区的人群与植物界的全面关系,包括所有在经济、文化上有重要作用的植物。
在研究这些“民族植物”的同时,研究社会的结构、行为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植物资源评价:为某一地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而进行的评价,包括植物资源的分布及其生长条件,植物资源数量及质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等。
6、香料植物:指用于各类食品加香调味或饮料调配的植物性原料,是植物的某个部位或全部。
7、蜜源植物:指供蜜蜂采集花蜜和花粉的植物。
8、能源植物:指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直接转化成不含氧的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植物,这类植物的分泌乳汁或提取液的化学成分与石油的化学成分相似,故又称为“石油植物”。
9、环保植物: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还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和降低噪声等功能的植物。
10、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
二、简答题1、试述植物资源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我们在开展利用植物资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系统性: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关系,即个体离不开种群,种群离不开群落,群落离不开生态系统。
根据其系统性,在利用植物资源时,必须坚持从整体出发,坚持全局的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治理及利用。
2.可更新性:植物资源可以不断地更新,通过繁殖使其质量和数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但其可更新性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1.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经济植物2.自然资源包括哪些主要类型?有何特点?3.什么是植物资源学?4.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5.植物资源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6.植物资源学的重要性?7.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概念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类型根据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的观点,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形成的可供给人类生活与生存的物质与能源(包括生命和无生命部分)。
他又根据自然资源的转化、属性和动态特征,将自然资源分为三个部分(1)生物资源:是一类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
例如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
这类资源的特性都是具有生长、繁殖、发育和调节的能力。
(2)矿物资源:是一类无生命资源,不具备生长、繁殖和再生能力。
一般认为它是一类非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随着不断地消费,越来越少,直到耗尽。
(3)生态环境资源:是在一定地区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恒定资源,而且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结合形成的,或称之为生态资源。
例如热量、光能、风、山地、水分,以及此类因素共同形成的生态环境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
二、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植物资源本身的特性,不同的学者对植物资源的理解有所不同。
我们根据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对植物资源的定义,将这些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概念两种。
狭义我国著名学者吴征镒院士对植物资源定义如下: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统称为植物资源。
广义植物资源是指一切植物的总和,中国植物资源是指中国土地上的一切植物总和。
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是指某一地区的一切植物总和。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资源。
Wickens (1990)将经济植物定义为: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前者是指满足人类或家畜并维持其生存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植物;后者则是指可被驯养的、工业用的、保护环境或被人喜爱的植物。
第二节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一、生物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二、植物界与人类生物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生命科学原始常新、获得知识产权及生物产业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具有特殊用途的生物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当前国际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竞争的焦点(刘旭,2008)。
第三节植物资源学定义一、定义植物资源学是研究植物资源种类、蕴藏量、开发利用、分类和分布、引种和驯化、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形成、积累和转化规律、提取和加工的条件(李扬汉,1982)。
植物资源学是研究有用植物的分类、有用物质的形成、积累、转化规律以及它们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是本学科研究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裴盛基,1982;许再富,1996)。
植物资源学是应用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资源植物的分布、分类、引种驯化;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性质,形成积累和转化的规律及其提取和加工的工艺;一定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蕴藏量,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的一门学科(刘胜祥,1992)。
根据以上有关植物资源学的各种定义,并结合植物资源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将植物资源学定义为:是研究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有用成分的形成、积累与转化规律、开发利用途径(包括新资源植物的寻找)、对人类利用的反应、植物资源的动态特征、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途径(包括野生植物资源的引种和驯化)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二、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植物资源分类系统的研究植物资源种类和用途的研究植物资源有用成分的研究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栽培的研究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保护研究第四节植物资源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植物学(Botany)植物化学(Phytochemistry)民族植物学(Ethnonobotany)第五节植物资源学发展历史自己课本3-5页的内容(课本在哪里呀?)参阅《民族植物学》4-20页的内容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1)本章重点:1.为什么要进行植物资源的分类研究(即研究植物资源分类的意义是什么?)2.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植物资源分类方法有哪些?它们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各种分类系统(或方法)有什么特点?3.《中国经济植物志》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有什么特点?4.吴征镒植物资源分类系统的特点?5.你认为如银杏、贝叶棕、菩提树等这些具有特定文化价值的资源植物应该归入哪种资源类型中?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节植物资源分类的意义意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础第二节植物资源分类方法按植物分类系统分类根据植物资源的用途分类根据植物体内的内含物和用途分类一、按植物分类系统分类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按资源用途分类《中国经济植物志》根据植物资源的用途分类1.食用植物资源2.药用植物资源3.工业用植物资源4.防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5.种质资源1.食用植物资源:包括直接和间接可以被人类食用的植物资源(1)淀粉糖料(2)蛋白质(3)油脂(4)维生素(5)饮料(6)食用香料色素(7)植物性饲料、饵料(8)蜜源植物2.药用植物资源(1)中药(2)草药(3)化学药品原料植物(4)兽用药(5)植物性农药3.工业用植物资源(1)木材资源(2)纤维资源(3)鞣料资源(4)芳香油资源(5)植物胶资源(6)工业用油脂资源(7)经济昆虫的寄生植物(8)工业用植物性染料4.防护和改造环境用植物资源(1)防风固沙植物(2)改良环境植物(3)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4)绿化美化保护环境植物(5)监测和抗污染植物5.种质资源按照遗传学的观点,每一种植物中具有不同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均应视为不同的种质资源(这里主要是指有用植物的种质资源)。
“种子库”、“种子银行”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三、根据植物体内的内含物和用途分类(何关福):20类1.甜味品植物资源2.淀粉植物资源3.蛋白质植物资源4.油脂植物资源5.芳香植物资源6.维生素植物资源7.色素植物资源8.鞣质植物资源9.树脂植物资源10.胶用植物资源11.药用植物资源(1)人药植物资源(2)兽药植物资源(3)农药植物资源12.饮料植物资源13.野菜植物资源14.野果植物资源15.纤维植物资源16.木材植物资源17.饲料植物资源18.蜜源植物资源19.经济昆虫寄生植物资源20.环境植物资源四、吴征镒植物资源分类系统1.食用植物资源(1)淀粉植物类(2)植物蛋白类(3)食用油脂类(4)维生素植物类(5)饮料植物类(6)食用色素类(7)食用香料类(8)植物甜味剂类(9)饲用植物类(10)蜜源植物类2.药用植物类(1)中草药类(2)植物农药类(3)有毒植物类3.工业用植物资源(1)木材类(2)纤维植物类(3)鞣料植物类(4)香料植物类(5)工业用油脂植物类(6)植物胶类(7)工业用植物性染料类(8)能源植物类(9)经济昆虫寄生植物类(10)其它工业用资源植物类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1)防风固沙植物类(2)水土保持植物类(3)绿肥植物类(4)花卉资源类(5)指示植物类(6)抗污染植物类5.植物种质资源(1)特有植物类(2)作物品种种质资源类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2)本章重点1. 植物资源11个主要特征的内涵;2. 植物资源特征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作用;3. 能够从一些典型例子中判断该实例中涉及到植物资源的哪一特征?第一节研究植物资源基本特点的意义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的基础第二节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植物资源的再生性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植物资源近源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植物资源利用的时间性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用途的相对性植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解体性植物资源的转能性植物资源的群落性植物资源对利用的反应一、植物资源的再生性植物资源的再生性:是指植物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狭义),也包括其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广义)。
1.产生新个体的再生性(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方式)2.组织器官的再生性(细胞的全能性)二、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是指资源植物都分布在一个自己适应的区域内,超出这一区域,其资源价值也将不复存在或降低。
三、植物资源近源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即亲缘关系越近,体内化学成分越相似四、植物资源利用的时间性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五、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从植物资源本身的用途上从同一资源植物的用途上从植物体内所含化学成分上六、植物资源用途的相对性由于同一资源植物往往具有多种用途,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将某一资源植物完全划归为某类资源类型。
如银杏既是一种观赏植物,也是一种食用植物,还是一种药用植物。
七、植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植物种类多样性植物分布环境的多样性八、植物资源的解体性是指植物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植物种类减少,以至绝灭的特性。
九、植物资源的转能性植物资源与其他生物资源不同之处是在于它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藏。
这些储藏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
十、植物资源的群落性植物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与其它种类的植物、各种其它生物(动物、微生物)总是生长在一起的,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群落。
十一、植物资源对利用的反应植物资源对不同的利用方式都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如有些牧草在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后纤维含量就会增加,适口性变差。
不同的植物资源类型对人类的利用方式的反应是不同的,这种反应与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有密切关系。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3)第一节概述•“三向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第二节影响我国植物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1. 东西、南北跨度大;2. 地理位置:中纬度、大陆东岸;3. 地形:起伏多山、高原、平原、丘陵、荒漠;4. 人为活动普遍。
第三节中国植物资源分区一、东北区(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2)地形:向西南开口的簸箕形,冻土、沼泽多。
(3)气候:寒冷;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4)优势资源:1. 木材资源•林地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林木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3.7%;•年生长量占全国总量的52%。
•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椴树、榆树、水曲柳、胡桃楸等。
2. 农作物•大豆、高粱、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的主要产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