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念应用与发展(1)
建筑美学与审美理论

建筑美学与审美理论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本质、规律和审美价值的学科。
审美理论探讨了人类对审美对象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方式。
建筑美学与审美理论密切相关,旨在研究建筑艺术的美感以及其对人们情感和认知的影响。
一、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建筑美学以人类感知和体验为中心,追求美感和审美价值的传达。
以下是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1. 比例与尺度:建筑美学依赖于恰当的比例和尺度关系。
比例是建筑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高度、宽度和深度。
尺度是建筑与人的关系,要考虑到人类的身体尺寸和感知。
2. 对称与平衡:对称性是建筑美学中常见的原则,旨在创造一种稳定和和谐的感觉。
平衡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但都要追求整体的平衡感。
3. 功能与形式:建筑需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也要以艺术形式表达。
功能性是建筑的基础,形式则赋予建筑以独特的视觉魅力。
4.材料与质感:建筑美学关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材料表达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直接影响建筑的美感。
二、建筑美学的影响因素建筑美学的呈现和感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建筑美学影响因素:1.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建筑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评价标准。
文化背景会影响材料、形式、意象等方面的选择。
2. 自然环境: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建筑美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山水、气候等自然元素会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和表达。
3. 社会需求: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社会需求直接影响建筑的功能性和形式的选择。
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会引发建筑美学的演变。
4.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表现方式。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建筑的外观和构造。
三、建筑美学的意义和作用1. 美学体验:建筑美学让人们能够从建筑中获得美的愉悦感。
美丽的建筑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 文化表达: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通过建筑美学,可以传递和展示不同社会、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3. 增强人居环境:建筑美学可以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活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2、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应用生 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通过推广绿色出 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风景园林的碳排放等环境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3、促进社会参与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促进社会参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和 建设中来。例如,通过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等方式,提高风景园林的社会效益; 通过举办健康活动、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这些 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具体来说,风景园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响应公共健康:
1、改善自然环境
风景园林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例如,通过增加绿地面 积、改善水质、降低噪音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不仅可以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2、促进体育健身
风景园林可以成为人们体育健身的好去处。通过设计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 为人们提供运动和锻炼的场所。这些场所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 促进人们的社交交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提供康复疗养空间
风景园林可以设计一些康复疗养空间,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例如, 通过植物疗法、景观疗法等方式,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康复。 这些空间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疗养服务,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使命: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方面的使命是创新发展, 引领未来。未来社会对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风景园林不断创新和发 展,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健康的需求。具体来说,风景园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引领未来: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植物学、地理学、建筑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在这美学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以审美的角度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和营造,使园林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情感的载体。
本文将从美学视角下探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探寻园林景观设计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和价值。
一、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美学特征1.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与建筑、水景与石材等各种元素相互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
设计师通过对植物的选择、布局和光影的运用,营造出充满生机与灵性的空间,使人们在其中得到心灵的放松和愉悦。
这种和谐统一的理念,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特征,也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2. 艺术意境的追求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通过布局、造型、色彩等手法,追求艺术意境的表现。
在园林景观中,设计师常常运用生态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植物的组合、景观的布置和水景的设置等方式,创造出富有诗意和情趣的艺术空间。
这种艺术意境的追求,使园林景观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从而成为一种能够带给人们精神愉悦和启迪的艺术形式。
3. 空间美学的表现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通过对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展现了空间美学的表现。
在园林景观中,设计师通过对场地的分析和利用,对景观的构成和动线的设置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空间结构,使空间变得有序而富有韵律感。
这种空间美学的表现,使园林景观成为一种丰富有趣的艺术体验,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思考的空间。
1. 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通过对景观的营造和塑造,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在园林景观中,设计师运用植物、水景、石材等材料,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激荡。
人们在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还可以领略到艺术的精妙绝伦,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设计视觉传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视觉传达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与美观,还要注重建筑的视觉形象。
在建筑视觉传达中,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而设计视觉传达的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本文将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讨论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
一、处理建筑的外观建筑作为一个空间载体,它的外观往往直接反映出建筑所要表现的意象和它的功能。
建筑的外观风格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构造属于建筑自己的视觉语言,塑造建筑的形象特征,传达其理念和价值观,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标志性和吸引力。
同时,视觉传达设计在表现建筑外观的时候同时也会考虑建筑的功能和生态,以便于能够更好满足建筑所需。
二、设计合理的空间结构设计合理的空间结构,是体现建筑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筑空间结构的合理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可以打造出一个安全、舒适、富有美感的室内空间。
这种空间结构也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还可以融入一些艺术元素或科技元素,将为建筑增加更深刻的内涵和流动性。
三、塑造建筑的品牌形象现代社会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让品牌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
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的品牌,同样需要秉持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打造优秀的品牌形象。
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呈现建筑设计师对品牌的理解和追求,将建筑的品牌形象塑造得更好。
同时,建筑中的品牌形象也可以通过视觉传达的技术将品牌文化传达到人们的视觉上,进而产生更广泛的品牌影响。
四、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拥有自己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在处理建筑外观、空间结构和品牌形象等等方面,都要融入艺术的元素。
这样可以使建筑在美学和文化内涵上有更深远的内涵。
同时,建筑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塑造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使它在城市里成为一个艺术品,激发人们对建筑的情感,增加了城市的文化魅力。
建筑艺术中的结构美

建筑艺术中的结构美一、建筑美学的本质与特征建筑美学是一门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和审美问题的学科,它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
建筑美学的本质在于探索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和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
形式美学:建筑的形式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包括建筑的外观、比例、尺度、色彩等。
形式美学研究建筑的形式语言和构成元素,以及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美。
空间美学:建筑的空间组织和利用也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美学研究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组织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空间来营造美的氛围。
文化美学:建筑是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象征,因此建筑美学也与文化密切相关。
文化美学研究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内涵,以及如何通过建筑来表达和传承文化。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美学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应该根植于自然环境,并与其相互协调,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
审美价值和功能:建筑美学不仅关注建筑的审美价值,也关注其功能性。
建筑应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带来美的享受。
审美效应:建筑美学研究建筑对人们心理和情感的影响,即建筑的审美效应。
通过研究人们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反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创造建筑的美。
建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从形式、空间、文化、自然、功能和心理等多个角度来研究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通过深入理解建筑美学的本质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建筑创作和欣赏。
二、结构美在建筑艺术中的意义结构美是指建筑通过其构件的排列、组合和连接方式所展现出的审美特征。
它不仅包括建筑的力学性能,还涵盖了材料、形态、比例和空间等方面的美学价值。
结构美在建筑艺术中的意义体现在它能够将功能性与审美性完美结合,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作品。
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而结构美恰恰能够提升建筑的功能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优化柱网布局和梁板结构,可以创造出更加开阔和灵活的室内空间,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建筑设计的五大理念

建筑设计的五大理念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工程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更是为了创造美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在建筑设计中,有许多理念和原则被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五大理念,功能性、美学、可持续性、创新性和文化性。
首先,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
建筑物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因此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性,确保其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确保其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其次,美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建筑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为了创造美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因此,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设计,确保其能够展现出美感和艺术价值。
美学不仅仅包括建筑物的外观设计,还包括建筑物的材料和色彩选择,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第三,可持续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可持续性,确保其能够对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
可持续性包括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材料选择、废物处理等方面,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建筑物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创新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创新性包括建筑物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材料使用等方面,建筑师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最后,文化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建筑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为了展现文化和历史的价值。
因此,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与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融合,确保建筑物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性包括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内部装饰、材料选择等方面,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建筑物能够展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的五大理念包括功能性、美学、可持续性、创新性和文化性。
这些理念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更是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理念建筑,作为人类生活与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理念不仅关乎美学与功能,更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
建筑设计理念是建筑师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它决定了建筑的形态、空间布局、材料运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方式。
在探讨建筑设计理念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其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建筑师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设计理念。
有些建筑师可能侧重于追求创新和独特的形式,以吸引人们的目光;有些则更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致力于减少对生态的影响;还有些则将重点放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提供舒适的空间体验上。
功能主义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其预定的功能。
例如,一座住宅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包括合理的房间布局、充足的采光和通风、便利的交通流线等。
一个办公建筑则需要提供高效的工作空间、便捷的通讯设施和良好的人员流动通道。
功能主义的建筑设计理念旨在使建筑成为一个实用、高效的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筑师们意识到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
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能源的利用,再到建筑的拆除和回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到可持续性。
使用可再生材料、优化建筑的能源消耗、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等,都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常见策略。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文化与地域特色也是建筑设计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建筑应该反映和尊重这些特色,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布局体现了家族聚居和尊卑有序的文化观念;在北欧,尖顶木屋适应了当地多雪的气候条件。
现代建筑设计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应当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使建筑成为人们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

建筑设计·理论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陈芃序,王天扬(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设计从最初的模仿到创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应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本文以经典符号“太极图”为例,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美学意境,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其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
此外,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为太极图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内涵得以拓展,表明了传统经典符号对现代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借以说明真正融汇古今的设计,应当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能让人从中获得“经典符号”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价值,启发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去思考现代设计,使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应用;太极图[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8.35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Design——A Case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aiji Diagram”Chen Pengxu,Wang Tianya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China)Abstract:D esign is a spiral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ideas have never been interrupted since ancient tim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lassic symbol "Taiji Diagram"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cases to explore its expression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new content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Taiji Diagram to expand its conno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lassical symbols to modern design.It suggests that the design that truly integrates ancient and moder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 but also enable people to obtain the cultural value from the "classic symbol", also inspire us to think about modern design from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modern design has a deeper cultural heritage and a broader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Key Words: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s;application; Taiji Diagram中华泱泱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构造和孕育了经典的美学思想,积累了大量承载这些美学思想的载体,即各具内涵的“文化符号”,如书法、国画、印章、脸谱、年画、传统纹样、吉祥图案,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的美学理念应用与发展
作者:王向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
摘要:建筑,具有多重属性,不仅满足着人类的居住需要还表达着人类对于生活的感悟。
建筑设计所体现的美学理念赋予了原本只是钢筋水泥新的人文感情。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空间品味的提升,将建筑设计与美学理念完美融合是未来建筑设计的趋势。
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探讨美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解决美学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如何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美学理念;建筑设计;探索;和谐
Abstract: Architecture, with multiple properties, not only to meet the human living needs also expressed in human life. Aesthetic ideas embodied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give just human feelings novel reinforced c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people for the living space of tast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aesthetic ideas of perfect fusion is the future architectural trend.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view point, application of aesthetic idea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natural beauty, aesthetic concept to apply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blems.
Key words: aesthetic idea; architectural design; exploration; harmoniou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设计是融合人类审美灵感的创造性活动,遵循着美学基本的规律与表达理念。
20世纪建筑美学应运而生,对于建筑的探析不再仅仅局限于外形更是深层发掘建筑美感对于人精神体验的功能。
美学理念体现的是统一、均衡、比例、韵律、尺度、布局的序列、风格、性格、色彩等元素的互补运用。
建筑设计将这些元素融合其中,彰显着建筑的美感,从而将建筑的实用价值、社会价值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一、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美学理念的应用
(一)建筑设计元素对于美学理念的诠释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最突出元素是色彩、空间分割模式和屋顶的设计,主要以土木为基材,配以砖瓦,用小巧的空间表达独处宁静的内心世界。
建筑也常常是群体组合,给人以平实之美;在空间分割上,常以单层房屋为主所设计的封闭式院落,体现建筑设计的开合与收放变化;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是以曲线形为基础的,厚实的建筑因为有了曲线的屋顶而具有了灵动之气,古有诗云“如跂思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展现飞檐之美,动静结合的建
筑设计也与当时人们的心态相契合;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对于色彩的运用可谓是美学理念的特别表现之处,根据不同部位进行不同色彩、不同材料的渲染。
始于北魏的琉璃瓦屋顶,源于明清以黄红两色为基调的北京皇家建筑对于色彩的应用都有独到之处,呈现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建筑设计的情境对于美学理念的展现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美学思想卓有代表的其中示例之一。
在建筑设计上不仅借以对景、框景等手法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内涵和思想,还在听觉上营造特别的美感,使得建筑兼具了视觉、听觉、味觉等综合功能,满足人的感官享受。
譬如“凤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笛”描述的听觉感受;“竹院金风细,荷塘花气香”描绘的便是嗅觉感受。
这种手法将园林建筑的构成了一幅言情达意的水墨画,建筑之美在于利用环境并改变环境,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觉意象,体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
在现代建筑中美学理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美学理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建筑设计的形象也更多表现着人文需求,反映当今社会面貌与时代精神,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代建筑设计中美学理念的体现
建筑美学具有的动态性、时空性,建筑设计美是属于时代与民族的,融入了整个民族文化乃至全人类的情感。
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古典建筑虽形式不同但表达出的精神却都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要在建筑物的色彩、比例、质感做整体的处理。
例如坐落于南京市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就是现代建筑中美学理念的实例,它的外部造型形似一把断裂的尖刀,象征着曾经的战争和屠杀,“尖刀”的上部,是一片没有任何绿化的鹅卵石铺地广场,象征着屠杀过后的荒芜;“尖刀”的内部则是展览空间,这个建筑就是通过其形状与环境的转化,将美与教育的震撼性呈现在我们眼前,体现着建筑美的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统一,这也是建筑设计存在的意义。
(二)现代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载体
建筑设计美学理念的具有“回归自然”的内在情趣,在我国现代设计仍然延续着古代建筑的色彩、空间分割以及材质的使用,但是诠释的内涵却随着时代而变化。
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建筑”发展成为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在一些妇科类医院已经得到实施,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空中花园,实现了娱乐、居住、种植等功能的,使人能切实感受到环境与建筑相得益彰之美;香港青衣地铁站,整个设计中车流及人流的流向经精心设计,互不干扰,与整个系统与周边的城市道路、人行天桥和公交车站等紧密相连,成为青衣岛山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很多住宅小区也往往利用自身环境优势与材质的特点营造万种风情的美感,犹如山野田园,别有洞天,脱尘而出,承载着对于环境的服从乃至改造所创造的艺术价值。
三、实现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的完美发展
美学理念是建筑的一根珍珠线索,将自然与精神融合在一起,诉说着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精神体验。
美学理念是建筑设计的精髓所在,如何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准
苏珊·朗格将建筑美学设计归结为设计师对于世界的感悟,建筑设计的作品不仅是属于创作者自身,而且也属于城市、环境和全人类。
设计师是建筑设计的总规划师,设计师的素养与对美学概念的感受会通过作品进行表达。
外来美学思想的急剧涌入使得很多设计师具有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简单的“拿来主义”不加选择的吸收外来设计思。
作为建筑设计继续发展的主力之一——建筑设计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全方位理解美学的理念,在时代的潮流下,用发展的眼光领略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理念上汲取营养,在传承古典美学概念的同时敢于创新实践,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天人合一”建筑,享受建筑设计和谐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加强理论美学理念与实践的统一
现在大中专教育院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美学理念等相关课程,但是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建筑的设计接轨能力还有待提升。
首先,可以建立社会企业与建筑设计专业的直接对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设计师;其次,在经济条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培养设计师与其他建筑设计对话的机会,体验建筑设计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的内心活动;最后,媒体导向开办类似于建筑欣赏、空间设计、美学设计大赛的栏目宣传,将美学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推及到社会共享的范畴,使美学概念沉淀为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
(三)传承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风水术”。
风水术的核心是以建筑选址为红线,对水文、地质、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所做出的综合评价,这个过程包含中国禅宗和道教精神的映射。
用现代的眼光观看风水术我们不难发现这和现代“生态建筑学”的本质是有契合,对于古典建筑设计思想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借鉴。
第一,建筑形体的借鉴,依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将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使现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但具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在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上吸收传统建筑就地取材的特点,选用环保建筑型材料,向绿色住宅的思想靠近。
第三,激发传统美学观念的共鸣。
人类的意识形态与接受尺度源自于生存经验的积累,而生存经验又来自生活经历,中华民族古老的土地上,传统美学的意识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已经积淀。
运用中国古典的元素启发这种感悟的共鸣,释放在忙碌尘世中的人的精神,感悟建筑美的真谛。
(四)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美的建筑,需要人类共同的保护,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各国都应该不遗余力保护古老建筑群,建立现代建筑设计文化保护意识。
我们汲取的设计理念必须
有完整的建筑环境的存留,文化资源原貌的保留,是最终形成传统文化意识与现代建筑意识合理共存的基础,完成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理念上的建构。
结语
建筑设计具有的创新新和开放性,构建绿色和谐建筑是美学理念的终极作用,使建筑具有了除却本身功能之外的感情因素。
这是建筑设计领域长青的研究课题,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郑玉红.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理念的传承. [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
[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1期 1 页 140-140页.
[3]浅谈住宅建筑设计.刘玲姚学用.[J]《山西建筑》2007年第13期 2 页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