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

2.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政策( )

A.外交政策B .经济政策C .民族政策D .政治政策

3. 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 正确的一组是( )

A .

581

、李渊 B .618 年、杨坚

C .

618

、李渊 D .618 年、李世民

4.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

秦朝

—孝文帝改革—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

B .

汉朝

—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C .

唐朝

——科举制的创立

——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

D .

元朝

—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

5.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①听魏征的故事②读李白的诗③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④读《资治通鉴》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

6. 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③曲辕犁④筒车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

A.唐太宗 B .唐玄宗C .唐中宗D .唐高宗

8. 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9.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谈在G20 峰会闭幕后的5 日晚举行。习近平强调,双方应该排除干扰,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中日交往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中日交往便十分活跃。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与日本相互学习,中国也向日本派遣留学僧

B.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

10. 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1.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 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12.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鉴真 B .张骞C .玄奘D .班超

14.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 300 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 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 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中, 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A.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

D.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

16. 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音乐是()

A.大秦音乐B .楼兰音乐C .天竺音乐D .新罗音乐

17.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其“割据性”体现在()

①自行委派官吏②不向中央交纳赋税③军队不听中央调动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 从下表中课读出的信息包括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二? ?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 ?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上述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材料,阅后请问答:

(1)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

(3)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至少写两个)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什么作用?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 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

49 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 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三黄巢起义后,宣布“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材料四“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毛泽东

请回答:

(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写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和起止时间。(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是毛泽东对朱温的评价,概述朱温的主要事迹

(5)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是否有关系?试说明理由。

(6)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悟?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 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 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2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对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探究二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探究三文化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探究四启示篇

(4)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举人才,科举制确立于隋朝隋炀帝。因此,答案为B。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C。

3.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C项符合题意;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A 项不合题意;B项不合题意;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D项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 【答案】D 【解析】A选项孝文帝改革属于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推行的汉化政策改革;B选项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C选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时期,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5.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任人唯贤和虚心纳谏,魏征是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资治通鉴》和指南针北宋时期才出现。所以④⑤不正确,只能选D。

6.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唐代农民发明了曲辕犁、筒车;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8.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9.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与日本交往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唐朝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遣唐使包括使节、留学僧和留学生,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选项BCD 属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表现;而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故选A。

10.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可知,唐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可见,科举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BC 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知道,古代各朝代制定政策措施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12.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这一题首先要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由此可见, B 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点睛: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13.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到印度求取佛法,为中印文化作出突出贡献。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③④项正确, B 项符合题意;是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它们不是管辖关系。①②项错误。ACD三项不

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5.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唐高祖李渊, D 说法错误;A、B、C 均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故此题选D。

16. 【答案】D

【解析】

17.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其“割据性”即就是藩镇的节度使不服从朝廷的管理,独立治理藩镇的管理。结合课本所学,唐朝藩镇的割据性表现在地方节度使不向中央交赋税,自行委派官吏,军队不听中央调动,职位传子或部将等。 D 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8.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合称“五代”。“五代”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所以选项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其余选项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9. 【答案】(1) 隋朝

(2) 进士科

(3)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4)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等。影响:推动了教

育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举人才,科举制确立于隋朝隋炀帝。

依据材料,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进士科。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一大变革,有利于选拔人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等。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0. 【答案】(1)安禄山和史思明。755—763年。

(2)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有关系。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这一局面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6)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反动叛乱,故被称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最终于763 年被平定。安史之乱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一“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玄宗时期朝政腐败,导致人民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就材料一“中央禁军仅12 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

49 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 万”,由此得出: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依据材料二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得出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

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依据材料三“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得出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依据课本所学,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依据课本所学,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这一局面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6)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反映的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导致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由此得出: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故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21. 【答案】(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2)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3)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太宗、《贞观政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的局面。根据材料三中的“开元时”可知,这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开元之盛世的局面。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较为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疆域空前辽阔,国立强盛,文化繁荣等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开放的时期。

22. 【答案】(1)科举制。创立了殿试。

(2)曲辕犁、筒车。

(3)唐诗。

(4)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科举制考试的途径获得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创立了殿试;

(2)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筒车,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3)依据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唐诗是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