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通实验指导书(最终版)

网络数通实验指导书(最终版)
网络数通实验指导书(最终版)

实验1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目的:

让学生通过对电脑的实际操作,对网络资源设备——PC建立一个理性了解:学习对网络资源设备进行的基本网络操作,掌握并能分析一定的网络特性,了解网络资源设备的结构和常用功能,熟悉常用网络通信协议。从而让学生对TCP/IP协议,网络数据通信,资源子网和网络体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能够学会网络资源子网的常规操作。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通过网络命令了解运行系统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实验准备:

多台装有WindowsXP的计算机和局域网。

实验内容:

1.测试本机与其他机器的物理连通性;

2.测试本机的DNS地址、IP地址等;

3.测试本机当前开放的所有端口;

4.测试网络中其他机器的计算机名、所在组或域名、当前用户名;

5.几个NET命令的使用。

相关理论:

1.ping命令是为了检查网络的连接状况而使用的网络工具之一,用它来检测数据包到

达目的主机的可能性;

2.Win98或Win2000以上:Ipconfig/all命令显示DNS服务器地址、IP地址、子网掩

码地址、默认网关的IP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stat是显示网络连接和有关协议的统计信息的工具。Netstat主要用于:网络接

口的状况;程序表的状况;协议类的统计信息的显示三个方面;

4.TRACE Route工具可找出至目的IP地址经过的路由器。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认识PC的常用通讯端口:

串行通信口:常见有两种:DB9,DB25。为EIA-RS232标准。工作电压范围:+15V~-15V;

并行通信口:通常用来连接打印机等网络设备;

网线口:常用10M、100M以太网口;

USB口:常用于连接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

2.配置Internet协议属性:

在PC上,点击“网上邻居”-“本地连接”-“Internet协议”,进入Internet 协议属性窗口。若是ADSL用户或者其它不需要自己配置IP地址的资源子网,就

选择“自动获得IP地址”一栏。

静态配置IP地址:这里是IPv4,以点分十进制表示,能够区分和分配A/B/C/D/E 五类地址和公有地址/私有地址。

子网掩码:能够根据A/B/C/D/E五类地址写出相应的默认子网掩码,能够根据子网划分原则,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子网、IP地址范围、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能够找到网关的IP地址,并做相应的填写。

图3

DNS服务器地址:知道DNS服务器的概念和IP地址,并做相应的填写;

MAC地址:点击“本地连接状态”的“详细信息”,学会查看MAC地址;

图4

3.查看Internet协议属性:

使用ipconfig命令,看看你在PC上配置的网络数据。

图5

4.网络连接测试命令:

在网络测试过程中检查数据能否正常通信,可以使用一些网络连接测试

PING、TRACERT命令。

图6

图7

请在PC上做网络连接实验:

#检查IP地址为202.200.97.1和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的主机是否可达,结果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C:\windows\system32\cmd.exe> ping 202. 200.97.1

C:\windows\system32\cmd.exe> 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

# 测试数据包到网站搜狐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的目的主机所经过的网关,分析每一个数据代表什么意思:

C:\windows\system32\cmd.exe> 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

5.域名:

当网络连接好以后,打开IE,在“地址栏”输入网站的域名或者IP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

http://202.200.97.6

6.常用的MS-DOS命令:

a)“netstat -?”命令显示协议统计信息和当前的TCP/IP网络连接。

图8

b)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btstat -A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命令,显示

对方机器的计算机名、所在组或域名、当前用户名,记录下结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后面的A是大写,并且由于防火墙(XPSP2内置的防火墙或第三方防火墙)禁止了netbios端口的原因,此命令可能无法显示出正常的结果,而会报告“Host not found.”。

图9

c)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stat –a”命令,显示出本机所有开放的端口

号,并记录结果。

图10

d)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arp -a”以显示当前地址解析协议状态;

图11

e)首先在本机的D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Music,然后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

输入“net share music=d:\music /users:1”以增加一个共享。

图12

运行完毕后,本机的Music文件夹共享成功,共享名为music,同时限制链接用户数为1人。

f)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 view\\某机的IP地址”以显示该机上的

共享资源。

图13

g)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 use K: \\某机的IP地址\Music”,将这个

IP地址的计算机上的Music共享目录映射为本地的K盘。

图14

此时打开“我的电脑”,就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个网络驱动器,盘符为K。

h)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 share”显示本机共享资源。

i)在本机MS-DOS提示符下输入“net share Music /d”以删除共享。

图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华为数通—OSPF实验指导书

一、OSPF上机-1 试验环境组网拓扑: 互联地址规划: 组网互联要求-1: 1、组网和区域划分如上图所示。 2、在S3526-1、AR28-1、AR28-2、S3526-2的互联接口上启用ospf路由协议;并且在每台 三层设备上引入直联路由,直联路由引入按照默认的type 2类型,并且引入时的cost选择100。 试验要求: 1、pc1和pc2都能ping通此网络上的所有ip地址。 2、查看所有三层设备上的路由表,注意路由花费的递增情况并分析规律。 3、查看所有三层设备上的路由表,注意所学到ospf内部路由和引入的外部路由的情况。 4、打开其中一台设备的debug ospf packet信息,让后让这台设备和其它设备重新建立ospf 邻居,采集debug 信息,并分析其debug信息。

组网互联要求-2: 1、在上面组网的基础上,在每台三层设备上引入直联路由,直联路由引入成type 1类型, 并且引入时的cost选择100。 2、 试验要求: 1、和实验1中的外部路由相比较,注意type 1和type 2类型外部路由的cost值的变化。 组网互联要求-3: 1、在上面组网的基础上,在S3526-1和S3526-2上都建立loopbak2接口,并且设置相同的ip地址10.0.0.1/24;在S3526-1上引入直联路由为type 1类型切cost设置为100;在S3526-2上引入直联路由为type 2类型,cost设置为10。 试验要求: 1、在ar28-1和ar28-2上分别观察10.0.0.0/24的路由优选情况。 组网互联要求-4: 1、在组网要求-1的基础上,在S3526-1上建立三个loopback接口loopback10、loopback11、 loopback12,分别配置ip地址为10.0.0.1/24、10.0.1.1/24、10.0.2.1/24,并且通过引入方式注入到ospf中。 试验要求: 1、要求在asbr上聚合10.0.0.0/16网段的路由,并且在其它路由器上观察路由聚合情况。 组网互联要求-5: 1、在组网要求-4的基础上,在S3526-2上建立三个loopback接口loopback10、loopback11、 loopback12,分别配置ip地址为20.0.0.1/24、20.0.1.1/24、20.0.2.1/24,并且通过network 方式发布该网段。 试验要求: 1、要求在abr上聚合20.0.0.0/16网段的路由,并且在其它路由器上观察路由聚合情况。 组网互联要求-6: 1、在上面组网的基础上,将AREA 1改为nssa区域;降AREA 2改为stub区域。 试验要求: 1、在两个区域的三层设备上查看相关路由和lsa,分析stub区域和nssa区域的区别。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管理课程设计》实训 实验一 xx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实验目的: xx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实验步骤: 1. 上网搜索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2. 学习: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二百 八十七条》 2 实验二常用攻击协议的原理验证 一、ARP欺骗背景描述: 流经主机A和主机C的数据包被主机D使用ARP欺骗进行截获和转发。 流经主机E和主机F的数据包被主机B使用ARP欺骗进

行截获和转发。环境拓扑图如下: 原理: 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任何实现了IP协议栈的设备,一般情况下都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是为了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数据报文对网络造成冲击。ARP表的建立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二个途径: 1、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 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通过ARP 协议建立; 2、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首先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一个可能的攻击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正确的ARP表。根据ARP协议,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个ARP请求报文,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该计算机会用ARP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缓存: 1、如果发起该ARP请求的IP地址在自己本地的ARP 缓存中; 2、请求的目标IP地址不是自己的。 举例说明过程: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计算机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实际版).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 (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 K 为应变灵敏系数, 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 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4 1ε EK U O =。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士15V 电源、土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1R 、2R 、3R 、4R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 Ω====3504321R R R R ,加热丝阻值为Ω50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上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3W R 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i V 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4W R ,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关闭主控箱电源。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1R (模板左上方的1R )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5R 、6R 、7R 接成直流电桥(5R 、6R 、7R 模块内已连接好) ,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4W R ,接上桥路电源上4V (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

《网络综合实训》指导书

《网络综合实训》 任务书 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班级:网络121 设计时间:第15、16周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4年 11 月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网络综合实训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基本技能训练,是理论和知识的综合与应用。 技能训练是高职高专院校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训、毕业实训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高职高专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依赖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目标 本实训教学总学时为56学时,主要目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设计方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网络实战能力。 三、实训设计原则 目前对网络技术人员人才的职业要求是,能够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本实训教学设计思想是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岗位群的工作为依据,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训教学,充分体现了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实际网络工程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 四、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项目实际又将其分为2个子项目,每一子项目都从本专业技能结构的某一个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 (1) 项目一:基本技能强化实训(26课时) 本项目是综合性强化练习,项目涵盖网络设备调试基本技能的几个重要部分,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网络设备调试与优化的基本功和技能。 (2) 项目二:校园网网络总体系统方案设计(30课时) 本项目以实际需求,分析网络流量、提出新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以及新系统的网络设计目标和范围,再根据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的费用和网络运行给学校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学校提供是否可行的决策依据。 四.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法 1.优秀:按实训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有创新性。严格遵守实训管理制 度与实训纪律,实训态度认真、积极。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自我进行资料收集 并引用合理。实训过程完整、规范;设计报告结构完善、格式规范、条理清晰、论述充 分、图表准确,文字描述准确流畅。

最新华为数通操作手册 vrp全系列 vrp故障处理手册 路由器 任务包2.3eigrp的ipdefault network资料

Ip-default network 实验目的:验证ip-default network 的工作原理及实验过程 实验拓扑: 实验过程: R1 R2 R3 Lo:2.2.2.2/24 S2/0 S1/0 S2/0 S1/0 网络边界 Lo:1.1.1.1/24 12.1.1.0/24 23.1.1.0/24 Lo:3.3.3.3/24

实验结论: 1.实验详细说明: 此实验是用R1模拟内网,R2和R3模拟网络边界,把R1和R2运行在EIGRP 100内,R2和R3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设置静态默认路由实现,R1与外网通信是通过R2通告的EIGRP 默认路由完成的,R1与所有未知目的网段的通信都会通过R2实现,即R1要实现与外界的通信,若路由表中没有目的网段的路由,则会把包掷给R2。 2.以上实验配置得出的实验信息: R1#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2.1.1.2 to network 23.0.0.0 1.0.0.0/8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 C 1.1.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 D 1.0.0.0/8 is a summary, 00:07:54, Null0 D* 23.0.0.0/8 [90/2681856] via 12.1.1.2, 00:06:48, Serial1/0 12.0.0.0/8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 C 12.1.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 D 12.0.0.0/8 is a summary, 00:07:54, Null0 R2#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23.1.1.3 to network 0.0.0.0 D 1.0.0.0/8 [90/2297856] via 12.1.1.1, 00:09:12, Serial2/0 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2.2.2.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 * 23.0.0.0/8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 C 23.1.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 D* 23.0.0.0/8 is a summary, 00:09:01, Null0 12.0.0.0/8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 C 12.1.1.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2/0 D 12.0.0.0/8 is a summary, 00:09:01, Null0 S* 0.0.0.0/0 [1/0] via 23.1.1.3 R3#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23.1.1.2 to network 0.0.0.0 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3.3.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 2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 C 23.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2/0 S* 0.0.0.0/0 [1/0] via 23.1.1.2 R1#ping 3.3.3.3 sou 1.1.1.1

网络管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学习环境搭建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2. 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模型和组成。 3. 了解在Eclipse中建立SNMP4J工程。 4. 了解SNMP服务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学会在windows xp中安装SNMP服务并配置SNMP代理 2.学会建立SNMP4J的Java工程 3.掌握命令行程序SnmpRequest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内容: SNMP网络管理定义了5种报文操作: GetRequest操作:用于管理进程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者多个MIB参数值,这些参数都是在管理信息库中被定义的。 GetNextRequest操作:从管理代理上面提取一个或多个参数的下一个参数值。 SetRequest操作:设置管理代理的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 GetResponse操作:管理代理返回一个或多个MIB参数值,它是前面三种操作中的响应操作。 Trap操作:这是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发出的报文,它标记出一个可能需要特殊注意的事件的发生,例如重新启动可能就会触发一个Trap陷阱。 团体(Community)也叫做共同体,利用SNMP团体可以将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分组,同一团体内的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才能互相通信,管理代理不接受团体之外的管理进程的请求。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默认团体名为“public”,一个SNMP管理代理可以是多个团体的成员。 要对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进行SNMP网络管理,则在该计算机上必须安装SNMP服务,Windows系统的SNMP的功能如下: 工作在任何运行Windows、TCP/IP、IPX/SPX的计算机上; 用主机名和IP地址识别管理工作站(报告和接收); 处理来自SNMP管理系统的状态信息请求; 在发生陷阱的时候,将陷阱报告给一个或者多个管理工作站。 1.1 Windows提供的网络管理功能 为提供基于SNMP的Windows域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服务器的管理,Windows在推出TCP/IP-32 For Windows协议族时包含了一个SNMP服务软件,可以安装在Windows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接收或者发送SNMP请求、响应或者通知。SNMP 在Windows中以系统服务组件的形式存在,可以使用“服务”管理工具来进行控制。 SNMP股务在Windows的默认安装时并不会自动安装,需要手动安装。以Windows XP 系统为例,SNMP服务的安装有以下几个步骤。 (1)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选项,弹出“网络连接”窗; (2) 选择“高级”一“可选网络组件”命令,弹出“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对话框,如图3-2所示。在窗口中选中“管理和监视工具”复选框。 (3)单击对话框中的“详细信息”按钮,弹出“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其中包含“WMI SNMP提供程序”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两个复选框,如图3-3所示。 (4)将WindowsXP安装盘插入光驱中,单击“管理和监视工具”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然后单击“Windows可选的网络组件向导”窗口中的“下一步”按钮,开始安装SNMP 服务。

无线传感网智能组网设计实践_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网智能组网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类)实验 1.Zigbee基本通信实验 1.1实验目的 ?了解实Zigbee的原理及在软件上如何方便使用; ?掌握在Windows CE 6.0下进行UART编程的方法。 1.2实验设备 ?硬件:EduKit-IV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Mini270核心子板、Zigbee模块、PC 机; ?软件:Windows 2000/NT/XP 以及Windows 平台下的VS2005开发环境。 1.3实验容 ?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编写一个可运行于EduKit-IV型实验箱Windows CE 6.0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 ?学习和掌握EduKit-IV教学实验平台过UART与Zigbee模块通信,实现对Zigbee 模块的配置和对等网模式下的通信。 1.4实验原理 1.4.1Zigbee起源 无线网络系统源自美国军方的“电子尘埃(eMote)”技术,是目前国、外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该系统基于IEEE802.15.4规的无线技术,工作在2.4 GHz或868/928 MHz,用于个人区域网和对等网状网络。ZigBee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红外无线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它依据802.15.4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相对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无线ZigBee网络技术将是近距离通信最低功耗和成本的技术。这一技术目前正向工业、民用方向推广和发展,

网络计算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计算设计与实现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SOCKET编程 【试验环境】 计算机、TCP/IP协议、VS2005 【实验目的】 1.理解基本TCP/IP协议编程原理; 2.掌握如何利用SOCKET编写网络程序; 3.掌握VS2005编程环境,多线程程序设计等。 【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服务端的程序,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并返回相关信息; 2.编写一个客户端程序,向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并显示返回的结果; 3.完善服务端程序,使它能够同时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预备知识】 p ublic Socket Accept ():为新建连接创建新的Socket。 public void Bind (EndPoint localEP):使Socket 与一个本地终结点相关联。 public void Close ():关闭Socket 连接并释放所有关联的资源。 public void Connect (EndPoint remoteEP):建立与远程主机的连接。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void Disconnect (bool reuseSocket):关闭套接字连接并是否允许重用套接字。 public void Listen (int backlog):将Socket 置于侦听状态。 public int Receive (byte[] buffer):接收来自绑定的Socket 的数据。注意这个方法有重 载方法。 public int ReceiveFrom (byte[] buffer,ref EndPoint remoteEP):接收数据报并存储源终结 点。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 (byte[] buffer):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Socket。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 法。 public void SendFile (string fileName):将文件和可选数据异步发送到连接的Socket。 注意这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int SendTo (byte[] buffer,EndPoint remoteEP):将数据发送到特定终结点。注意这 个方法有重载方法。 public void Shutdown (SocketShutdown how):禁用某Socket 上的发送和接收。 因为在网络传输时传输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的(表现为字节数组),所以如果要传输类似于中文这样的双字节字符就需要在传输之前用合适的编码转换成字节数组,然后接收方

锐捷网络实验手册

锐捷网络实验手册

————————————————————————————————作者:————————————————————————————————日期: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基本配置: 网络拓扑 RG-Switch ? 实验环境 将RG-Switch的其中一以太网口连至PC的以太网口 实验配置 1.配置交换机主机名 Red-Giant>enable(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hostname SW1(注:将主机名配置为“SW1”) SW1(config)# 2.配置交换机远程登陆密码 SW1(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 0 star (注:将交换机远程登陆密码配置为“star”) 3.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口令 SW1(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5 0 star(注:将交换机特权模式口令配置为“star”) 4.为交换机分配管理IP地址 SW1(config)#interfacevlan1 SW1(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SW1(config-if)#no shutdown 注:为VLAN 1的管理接口分配IP地址(表示通过VLAN 1来管理交换机),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为10.1.1.1,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5.显示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记录 SW1#showmac-address-table 注:在PC上开一命令行窗口,运行命令:c:\>ping 10.1.1.1 能ping通则在交换机上执行show mac-address-table 可查看到PC的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互联技术》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 (2) 实验2交换机冗余备份/端口聚合 (5) 实验3跨交换机VLAN (6) 实验4交换机生成树协议STP/RSTP (8) 实验5动态路由RIPV2/OSPF (9) 实验6路由器PPP配置 (11) 实验7路由器编号的标准访问列表 (11) 实验8路由器命名的访问列表 (12) 实验9路由器命名的扩展IP访问列表 (15) 实验10网络地址转换NAT/NAPT (16) 实验11综合实验(设计实现小型局域网) (18)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质心算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合并质心算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质心算法; 学会利用数学计算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容和原理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不需要直接测量距离和角度信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不过可以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 i = (x i ,y i )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为: 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x 1, y 1),(x 2, y 2), (x 3, y 3) 和(x 4,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 这种方法的计算与实现都非常简单,根据网络的连通性确定出目标节点周围的信标参考节点,直接求解信标参考节点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 锚点周期性地向临近节点广播分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锚点的标识和位置。当未知结点接收到来自不同锚点的分组信息数量超过某一门限或在一定接收时间之后,就可以计算这些锚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作为确定出自身位置。由于质心算法完全基于网络连通性,无需锚点和未知结点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式通信协调,因而易于实现。 三、实验容及步骤 该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无线传感器中的质心算法的实现。在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信标节点(锚点)为90个,随机生成50个网络节点。节点的通信距离为30米。 需完成: 分别画出不同通信半径,不同未知节点数目下的误差图,并讨论得到的结果 所用到的函数: 1. M = min(A)返回A 最小的元素. 如果A 是一个向量,然后min(A)返回A 的最小元素. 如果A 是一个矩阵,然后min(A)是一个包含每一列的最小值的行向量。 2. rand X = rand 返回一个单一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区间 (0,1)。 X = rand(n)返回n--n 矩阵的随机数字。 ()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

LTE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网络拓扑规划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LTE核心网的各个主要网元; 2)具备在单、双平面完成LTE网络拓扑连线的能力; 3)理解配置双平面的作用; 4)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连线、站点数量和物理位置变化的关系。 2、实验内容 1)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2)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3、实验准备 (1)实验环境准备 硬件:(含耗材)能够运行IUV-4G网络平台的台式机 软件:中兴IUV-4G 仿真平台 资料:4G LTE全网竞技系统操作视频教程 (2)相关知识要点 1.LTE核心网各个网元:MME、SGW、PGW、HSS与交换机; 2.LTE网络拓扑结构。 4、实验步骤 任务一:单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MME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6)仿照步骤5,单击万绿市核心网SGW、PGW、HSS网元,然后再单击万绿市核心网下面的一个交换机,完成网络拓扑连接。 任务二:双平面网络拓扑连线 1)打开仿真软件,选择最上方按钮“网络拓扑规划”。 2)单击软件界面左上方的“核心网和无线”按钮。 3)鼠标左键单击软件界面右上方资源池的“MME”按钮并按住不放,将MME站点拖放至软件界面万绿市核心网的第一个空白处。 4)仿照步骤3,依次将SGW、PGW、HSS拖放至万绿市核心网空白处。

华为数通操作手册 VRP全系列 VRP故障处理手册 路由器 06-第6章 策略路由故障处理

TCP/IP篇目录 目录 第6章策略路由故障处理......................................................................................................... 6-1 6.1 策略路由简介 ..................................................................................................................... 6-1 6.2 策略路由到出接口故障处理................................................................................................ 6-2 6.2.1 典型组网环境........................................................................................................... 6-2 6.2.2 配置注意事项........................................................................................................... 6-2 6.2.3 故障诊断流程........................................................................................................... 6-3 6.2.4 故障处理步骤........................................................................................................... 6-4 6.3 策略路由到下一跳故障处理................................................................................................ 6-6 6.3.1 典型组网环境........................................................................................................... 6-6 6.3.2 配置注意事项........................................................................................................... 6-6 6.3.3 故障诊断流程........................................................................................................... 6-7 6.3.4 故障处理步骤........................................................................................................... 6-7 6.4 策略路由到LSP故障处理.................................................................................................. 6-8 6.4.1 典型组网环境........................................................................................................... 6-8 6.4.2 配置注意事项........................................................................................................... 6-8 6.4.3 故障诊断流程........................................................................................................... 6-9 6.4.4 故障处理步骤......................................................................................................... 6-10 6.5 故障处理案例 ................................................................................................................... 6-15 6.5.1 当出接口为以太类型时转发不通............................................................................ 6-15 6.5.2 策略路由到LSP时转发不通.................................................................................. 6-16 6.6 FAQ .................................................................................................................................. 6-17 6.7 故障诊断工具 ................................................................................................................... 6-17 6.7.1 display命令 ........................................................................................................... 6-17 6.7.2 debugging命令 ..................................................................................................... 6-18 6.7.3 告警 ....................................................................................................................... 6-19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2.2版)-20100320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第2.2版) 张晓明 杜天苍 徐华 赵国庆 向胜军 张世博 编著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目 录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1) 实验二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 (3) 实验三 网络配置与实践 (5) 实验四 无线LAN架设和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7) 实验五 网页设计 (8) 实验六 局域网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 (9)

实验一 小型局域网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N技术基础知识。 2.了解各种LAN网络设备,初步掌握LAN网络设计方法。了解各种网络软件和网络 配置方案。 二、实验内容要求 1.以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条件为基础,进行以下LAN内容的设计: 2.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总线、型或环形等)。 3.选择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各种服务器、交换机、HUB的品牌、 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以上参数列表给出。 4.选择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参数列表给出。 5.选择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协议。 三、现有条件 1.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专业实验室结构上包括:计算机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自动化 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信息基础实验室。 2.要求信息工程学院LAN挂接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网上。 3.参考资料(另附)。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完整和真实地表达出来。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工整,分析合理。图表整齐清楚,曲线和线路图用计算机绘制,不得徒手描画。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交报告日期。 2.实验目的。 3.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室布局特点及其说明。 4.主要网络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表,主要线缆型号和规格表,并计算网络的性能价格。 5.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实验指导书所提出的问题。 6.实验体会。 7.报告采用A4纸,正文使用5号字体,至少占4页,另加1页封面。 8.每人需要上交实验报告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发到教师信箱,以便修改完善。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11

实验平台介绍 传感器教学实验系列nextsense是针对传感器教学,虚拟仪器教学等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验模块。nextsense系列配合泛华通用工程教学实验平台nextboard使用,可以完成热电偶、热敏电阻、RTD热电阻、光敏电阻、霍尔元件等传感器的课程教学。课程提供传感器以及调理电路,内容涵盖传感器特性描绘、电路模拟以及实际测量等。 图1 nextboard实验平台 nextboard具有6个实验模块插槽;提供两块标准尺寸的面包板,用户可自搭实验电路;为NI 数据采集卡提供信号路由,可完全替代NI数据采集卡接线盒功能,轻松使用数据采集卡资源;还为实验模块和自搭电路提供电源,既可用于有源电路供电,也可作为外接设备供电。 实验模块区共有6个插槽,分别为4个模拟插槽Analog Slot 1-4,2个数字插槽Digital Slot 1-2。数据采集卡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分配到实验模块区的Analog Slot 和Digital Slot 上。Analog Slot 模拟插槽用于那些需要使用模拟信号的实验模块。Digital Slot 数字插槽用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实验模块。 图2 模拟插槽和数字插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使用所有模块之前,都要先区分模块的类型:带有正弦波标记的为模拟实验模块,需要插在Analog Slot 上使用;带有方波标记的为数字模块,需要查在Digital Slot 上使用。如果插错插槽,会导致模块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模块。 (2)插拔实验模块前关闭nextboard电源。 (3)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模块跳线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Nextboard的连线: (1)电源线,把220V的电源通过一个15V的直流变压器,送到实验台上。 (2)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卡的插头与实验台可靠连接。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360docs.net/doc/8b35465.html,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