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临床应用介绍和治疗

合集下载

火针的功效与作用

火针的功效与作用

火针的功效与作用火针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称为火罐疗法。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罐疗法”,在民间广泛传承并得到了许多医师的认可和应用。

火针治疗通过在穴位刮痧,然后迅速将刮痧处加热,使其产生局部热痛、红肿以及热刺激的釜突而起。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针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火针治疗具有热疗作用。

因为火针是通过热量刺激穴位,所以它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

这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恢复体力。

火针还可以加速淋巴液的流动,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火针的第二个作用是疏通经络。

根据中医理论,火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等病理状态。

火针还可以解决经络堵塞、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各种疾病。

例如,对于头痛、肩颈痛等疾病,火针可以缓解紧张的局部肌肉,疏通颈椎经络,改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

火针还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通过疏通肺经,促进气体交换,缓解症状。

火针的第三个作用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身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火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阴阳平衡的穴位,调整体内阴阳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

对于阴阳不平衡引起的疾病,火针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月经失调、经期痛经等妇科问题,火针可以调节子宫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痛经。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炎等,火针可以调整胃肠的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火针的第四个作用是祛寒散寒。

根据中医理论,火针是属于热疗法,可以起到温热的作用。

因此,火针可以用于治疗寒症。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常感觉手脚冰凉、怕冷等现象,这是因为寒气侵入体表所引起的。

通过刺激穴位,火针可以给予局部温热刺激,缓解寒冷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寒性疾病,如寒性肌肉痛、寒性腹痛等,火针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火针的第五个作用是舒筋活络。

在火针治疗过程中,医师会通过结合舒筋按摩等手法,进一步放松肌肉,强化身体的活力,促进筋骨的再生和修复。

中医毕业论文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中医毕业论文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中医毕业论文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中医毕业论文中医毕业论文火针,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火针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概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践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火针的原理和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一、火针的基本原理火针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它是利用灼热感刺激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具体而言,火针的作用机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1. 温热刺激作用:火针通过高温刺激,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温热刺激,进而刺激神经末梢,改变局部组织的状况。

2. 穴位刺激作用:火针针灸的原理与传统的针灸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

火针通过灼热感的刺激作用,使穴位受到刺激,从而改变病理状态。

3. 气血调节作用:火针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实现。

通过刺激穴位,火针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火针作为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疾病类型的角度来介绍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1. 神经系统疾病:火针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广泛。

例如,火针可以用于中风后遗症、面瘫、周围神经炎等疾病的治疗。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火针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2.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火针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例如,火针可以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的治疗。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火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3. 内科疾病:火针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火针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火针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

总的来说,火针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疾病类型。

它的作用机理独特,治疗效果显著,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1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1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摘要:瘙痒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常见的病种主要有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这些疾病常发展为慢性病程。

因其瘙痒剧烈,患者经常搔抓,病久之后皮损呈浸润肥厚或苔藓样变,因而外涂药物难以渗入皮肤深层,临床疗效较差。

祖国中医应用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可以明显减轻瘙痒症状,改善皮损状态,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慢性病程,火针1.火针的发展火针疗法始源于先秦时期,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火针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就有初步的描述,称火针为“燔针”“焠刺”,但对火针的整体认识却不够全面,如《灵枢·经筋》记载:“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说明当时运用火针仅限于治疗寒证,而热证则不能用。

唐宋时期,经过古代医家的整理,火针疗法不断趋于系统化,适应症已从痹症、经筋、骨病,扩大到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等的治疗。

如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将火针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瘰疬痰核等。

至明清时期,火针已进入成熟阶段,如明代医家高武首次提出火针治疗的机理,认为“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借火力,无补虚泄实之害。

”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得到了普及和提高,由此,火针也重新得到了重视,治疗范围远远超出了古籍所记载的相关内容。

在治疗传统疾病痈疽、痹痛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应用于临床上各科疾病。

贺氏火针疗法指出:“凡属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

”2.火针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2.1慢性湿疹湿疹患者多由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导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从而湿热内蕴,又外感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热湿邪阻于肌肤而发病。

且湿性黏滞留恋难去,故病程易致慢性,迁延不愈。

应用火针治疗湿疹,可开启腧穴腠理,点刺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能使体内郁结的风热湿毒之邪有所出路,从而减轻瘙痒。

“久病入络”,“若风寒湿之气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

”慢性湿疹因病久邪气侵入血络后,经脉瘀滞失于濡养而发瘙痒。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操作流程
常规消毒
中火针烧红,迅速刺入鸡眼中心直达基底部速出 用无菌棉球压少许火针治疗处,不包扎不上药
轻者治疗1次即愈,重者可于1周后重复治疗,一般治疗3次
8、疣类
文献报道
火针点刺加艾灸治疗扁平疣135例疗效 3%
32%
65%
痊愈 好转 无效 董喜艳等用火针点刺加艾灸治疗扁平疣患者135例,火针治疗后,加用灸疗 法,以艾条一根点燃,对准疣中央,迅速点灸,然后快速离开穴位。 每个疣点 3-5下。治疗10次后,
开门祛邪 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而开启经脉脉 散寒祛湿 络之外门,给外邪出路。
以热引热 行气散毒
借助火力强开外门,引动火热毒邪直接外泻, 从而使热清毒解,同时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 加速,腠理宣通。
现代医学认为:
火针直接刺病位及反射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 充血、渗出、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 循环,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
每个疣3-5下即可,焦处无需任何处理,5-10天后脱落,不留 疤痕。
9、神经性皮炎
张颜等用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神经 性皮炎,火针刺皮损区皮肤配合刺络拔罐 54例为治疗组,澳能外搽皮损42例为对照 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如下: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两脚,或误行火针,则反加肿痛,不能履也。” 提出了火 针禁用部位和季节—面上和夏季禁用
火针结构
针尖
针体
尖而不锐,稍圆 钝为佳。因为火 针是在烧红的情 况下刺入皮肤的, 经反复烧灼使用, 针尖易变脆折断。
坚硬、挺直、表 面光滑,使进出 针顺畅,便于针 孔恢复。
针柄
铜制环柄,针柄 长度不低于4cm, 使其具有隔热性, 不烫手,便于操 作。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1、引言火针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皮肤科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疗法通过使用燃烧的灯芯寸寸侵袭病患体表部位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2、火针疗法的原理2.1 火针疗法的起源2.2 火针疗法的基本原理2.3 火针疗法的作用机制3、火针疗法治疗常见皮肤疾病3.1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3.1.1 湿疹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2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1.3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3.1.4 火针疗法治疗湿疹的疗效评价3.2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3.2.1 痤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2.2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2.3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3.2.4 火针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评价4、火针疗法在其他皮肤疾病中的应用4.1 火针疗法治疗银屑病4.2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3 火针疗法治疗荨麻疹5、火针疗法的优势与不足5.1 火针疗法的优势5.2 火针疗法的不足与限制6、结论火针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与优势,但其不足与限制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改进。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医的发展,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1、本文档涉及附件:[可以在这里附上相关附件的文件名或]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火针疗法:一种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燃烧的灯芯寸寸侵袭病患体表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 皮肤科: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研究和治疗与皮肤相关的疾病。

- 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瘙痒等症状。

- 痤疮: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形成疹子或脓包。

- 银屑病:一种慢性皮肤疾病,特征为皮肤脱屑,多发生在头皮、膝盖和腰部等部位。

- 带状疱疹:由带状疱疹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带状的皮疹和疼痛。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概况前言随着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普及,激光、微波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中医治疗亦日渐流行。

其中,火针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中医疗法,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备受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针对火针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

一、火针作用机理火针,它是一种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将针线及药物插入人体组织中的特殊疗法。

火针在临床中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

1、刺激神经火针的方法比较特殊,是将火刺针与医学针具结合在一起使用。

因此,火针疗法可以通过夹杂在火针中的绝缘导线进行电流的通透和穿透,产生一定程度的电生理和电生物学效应,对人体表面神经造成刺激,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促进血液循环由于火针的制作材料是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在触及病灶区域时,火针头部所产生的热量既可以刺激神经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温肝胃气、活血化瘀等多种治疗效果。

3、局部止痛火针在疗效的过程中,此种疗法可以与洛卡因等局部麻醉剂合并运用,使得药量需求量降低,缓解患者身体遭受的副作用和不适。

4、神经调节由于火针可以在处理疼痛的同时在机体神经系统中起到调节的作用。

针对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暴露在火针作用下的组织,其产生的化学、电学反应会激发多种突触后电位,进而产生多种神经调节因子。

可以“提醒”与调节神经系统,从而达到调节治疗的作用。

5、产生微电流效应火针治疗中,通过火针刺激产生的微电流效应,可以影响微循环的调节、改善局部氧合状况,增加组织细胞的代谢能力等多种作用机理,进而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萎缩状况。

二、火针的临床应用火针作为古老而神奇的中医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其具体应用领域,如下:1、颈、腰椎病颈椎病、腰椎病是常见疾患,火针疗法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火针通过针刺治疗的方式使病人的脊柱得到了充分的舒展,达到改善脊柱通透度的作用。

2、关节炎骨关节炎会对人体产生大量的痛感,而火针则可以针对这些痛点进行刺激,减轻患者痛感。

火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本文在临床二十余年,应用火针疗法治疗范围广,屡用屡效,应用为常,颇有体会。

标签:火针临床应用1历代记述:火针疗法到汉代应用已相当普遍,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称火针为“烧针”和“温针”。

他肯定了火针疗法的治疗作用,认为火针可以助阳发汗以散除外邪,用于治疗伤寒表证。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了火针疗法的禁忌穴位。

宋以后火针疗法有了很大发展,当时的代表著作《针灸大成》、《针灸聚英》等书中均提到了火针,奠定了火针治病的理论体系,到清代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火针疗法的功效及适应症:2.1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肾、升阳举陷。

肾阳虚则临床上可出现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中药治疗效果较慢,火针疗法则有特殊的效果。

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

2.2助阳化气、消癥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一方面火针有温热助阳、激发经气的作用,故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癥结;另一方面火针又能助阳化气,使气机疏利,津液运行,凝滞之痰邪湿邪因而化解。

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2.3攻散痰结、消除瘰疬:此病的发生多与痰有关。

而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疗瘰疬。

再配合体针,调节脏腑,舒肝解郁则疗效更好。

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

2.4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疼痛的发生多由于邪阻经络,使血气发生郁滞、瘀结等病理变化,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

引起疼痛的邪气主要为寒邪,火针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

如为风邪所引起的,也可以利用火针治疗,因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促进体表的气血流动,营养加强,驱动风邪无处存留,使疼痛缓解。

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

火针的临床应用概况

四、火针的未来展望
四、火针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火针的治疗范围和效果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 和提升。例如,通过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我们可以更精确地确定治疗穴位和深度,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火针的操作流程,我们可以提高治疗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此外,进一步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揭示火针的机理和作用机制,为火 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火针的适应症和优势
一、火针的适应症和优势
火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肌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优势在于能够 刺激深层肌肉和穴位,产生持久的舒缓放松效果,同时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 进炎症消退。
二、火针的临床应用
二、火针的临床应用
1、疼痛管理:火针可以有效地缓解各种疼痛,如腰痛、关节痛、偏头痛等。 通过将烧红的针刺入疼痛点,可以即刻减轻疼痛,并能持续数月之久。
3、行气活血:火针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行气活血的效果,有助于改 善皮肤暗沉和色素沉着等问题。
一、火针疗法的原理和特点
4、清热解毒:高温刺激能够促进身体内部的代谢循环,缓解热毒淤积,达到 清热解毒的效果。
二、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
二、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
在皮肤科,火针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 1、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火针疗法能够缓解疼痛和瘙痒 症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红斑消退。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火针疗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疗法,其通过高温刺激皮肤表面,达到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等作用。在皮肤科,火针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 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演示将介绍火针疗法的原理和特点,列举 其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分析其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火针疗法的原理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05.2020
7
1950-2002年火针文献统计分析
文献类型:以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居多,为626篇,占总文献数83·91%;综述文献 36篇(4·83%)所占的比例大于理论研究(1·21%)、实验研究(1·88%)、火针针
具(0·4%)三者总和(3·49%)。可见火针文献的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均处于较 低的 水平,对其机理研究更是处于空白阶段,没有新的突破。
火针临床应用介绍和 治疗
29.05.2020
1
自60年代起,贺普仁教授在实践中认识到 仅使用一种针刺方法的局限性,在毫针刺 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火针疗法和放血疗法。 通过对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放血疗法的 多年实践,于80年代形成“病多气滞、法用 三通”理论,指导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29.05.2020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诊断标准[1],均诊断为脑血管病,经MRI确诊。以 上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痉挛,修改的Ashworth 法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无意识理解障碍,无 严重的并发症,除外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等。将其 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29.05.2020
29.05.2020
8
据统计,在1949-2002年火针治疗的文献疾病达 115种左右,关节炎、疣、淋巴结结核、网球肘、 滑膜囊肿、带状疱疹、外阴疾病等的研究较为热 门,因此有关的文章也较多。其次是乳腺疾病、痣、 坐骨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胼胝、痹证、痤疮、 肿瘤等。其中肿瘤文献10篇,3篇为子宫肿瘤,5篇 为皮肤肿瘤,2篇为扁桃体癌。
29.05.2020
6
1950-2002年火针文献统计分析
其年代分布有以下特点: 第一,论文主要集中在1984后,1950-1983年的24年共46篇,
仅占近50年火针文献数的6%,平均每年2篇,而后18年从即 1984-2002年,共700篇,占近50年的94%,平均每年39篇; 第二,论文主要集中在后18年,增长均较平稳,呈螺旋式缓慢上 升,但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峰值。说明人们对火针这一 古老疗法又重新重视起来,并在疾病治疗上取得成果。 火针的文献分别刊登在103种期刊上,其中刊载火针文献量 20篇以上的核心期刊有4种:《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 志》、《中国民间疗法》30篇(占4%)、《新疆中医药》 20篇(2·6%)。其中专业杂志《中国针灸》(164篇)、《针 灸临床杂志》(80篇)所录的文献量占总文献的33%,可认 为这二种刊物是研究火针文献的核心期刊。
2
应用贺氏三通法理论治疗67种疾病
中风、高血压、哮喘、亚健康状态、肝硬化腹水、急慢性咽炎、急性 静脉炎、甲状腺瘤、淋巴结核、粉瘤、小儿血管瘤、小儿遗尿、输尿 管结石、肾结石、下肢静脉曲张、急性静脉炎、痔疮、坐骨神经痛、 慢性前列腺炎、丹毒、急性痛风、棘突炎、肱骨外上髁炎、强直性脊 柱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急性踝关节扭伤、 髌骨软化症、踝部训练伤、腘窝囊肿、肌肉风湿痛、棘上韧带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外阴白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 性盆腔炎、痛经、乳腺增生、漏下、不孕症、偏头痛、枕大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臀上皮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带状疱疹、 湿疹、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痤疮、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 疣、老年疣、皮赘、雀斑、多发性鸡眼、胎记、冻疮、急性腰扭伤、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
酊常规消毒,然后持苏州产华佗牌26号1寸不锈钢 粗毫针,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红,迅速依次刺入上述8 穴,并快速拔出,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治疗同时 嘱患者用健手帮助患侧手足作被动运动,以促进水 肿消退
29.05.2020
12
火针针刺拮抗肌治疗脑血管病肌痉挛疗效分析—王桂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的住院者。
一是山西师怀堂主任医师用金属钨制作的 火针,包括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 三头火针、火缇针、火铍针六种型号。
29.05.2020
5
1950-2002年火针文献统计分析—温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TCM-ONLINE》和 《CBMDISC》为主要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对 1950-2002年以来的火针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 年代、期刊分布、学科分布、文献类型、疾病研 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火针文献的发展状况。
29.05.2020

火针疗法用于治疗中风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火针治疗中风后遗指趾肿胀—王 敏 1 一般资料 26例患者中,其中病程均超过6月,为中风后
遗症,最长者达10年之久,所有患者均有手指 足趾肿胀。
29.05.2020
11
火针疗法用于治疗中风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2 治疗方法 医者先将患者瘫痪肢体的八风、八邪穴用0·5%碘
29.05.2020
9
综合以上文献统计分析可看出,近50年来火针治疗研究逐 年增加,外科文献报道最多,其次为内科及皮肤科疾病,且多 为常见病,肿瘤科、神经疾病、心血管病方面亦见有少量 报道,说明火针在疾病治疗上较传统有新的突破,但未形成 真正的热点。文献的期刊分布(103种)也较分散,但在《中 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登载的文献较多,且相对 集中,可认为是火针文献的核心期刊。文献类型中以临床 治疗研究为主,分布相对较合理但多以病例报道、病案报 道为主,研究样本小,且少设有对照研究,且篇幅较小,缺乏对 火针治疗原理、机理及其它指标的探讨研究。对火针疗法 的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针具的创新方面均比较薄弱,应 加大研究力度,并加以创新。
29.05.2020
3
在针具选择方面,目前临床上应用 的火针有
钨锰合金火针、钨制火针、钨钢火针、毫 针、大头针、三棱针、注射针头、电热 钊’、电火针等多种针具,其中应用较为 广泛的有两种:贺普仁的钨锰合金火针和 山西师怀堂主任医师用金属钨制作的火针.
29.05.2020
4
:一是贺普仁教授制作的钨锰合金火针, 包括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平头火 针、三棱火针五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