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和艺术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美感鉴赏水平、增强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美术欣赏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内涵和精髓。

美术欣赏课程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意境和心理情感,从而提高其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尤其是对于视觉艺术的鉴赏和鉴别能力有重要作用。

此外,通过欣赏课,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品种和文化背景的欣赏和了解能力。

二、增强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艺术鉴赏意识和具有敏锐的艺术倾向。

因为美术欣赏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观察艺术作品的全面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的改进和提升,而且还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及其与不同历史、文化以及时代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培养文化素质美术欣赏课程的设置,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传承和历代风俗习惯的变迁。

通过对不同文化艺术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拓展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

同时,美术欣赏课程也能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普及性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欣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能力,还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第二性情感。

从而,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心理,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种情感体验和体验效果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心态,使其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文化意识。

美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导言美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美术学科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描绘和表达艺术作品,培养了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通过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常规思维,而是能够更加开放和多元。

二、促进学科的融合美术学科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艺术作品往往涉及到日常生活、历史、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艺术作品学习历史文化,还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艺术相结合。

例如,通过绘画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可以同时学习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通过雕塑创作可以学习材料科学和工艺美术等学科知识。

这种融合促进了学习的多元化,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学科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和评析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和品味美的力量。

他们学会欣赏不同艺术风格、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评价标准。

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有很大的提升,也对培养艺术爱好和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美术学科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和发掘自己的艺术才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而艺术作品正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创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进而得到更多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这样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艺术领域发展,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美术学科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美术作品往往富有情感和精神内涵,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和追求,形成良好的品味和悟性。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审美能力、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目前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忽视和片面性,导致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对于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着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目标和内容、策略探究、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展开讨论,旨在探索更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为美术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的认识,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目的和意义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引言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目的和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

通过观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风格、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家的独特表达方式,从而对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美术作品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美术欣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当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兴趣和共鸣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进而提高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美术欣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1.3 研究内容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浅谈赏析在初中美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赏析在初中美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赏析在初中美术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初中美术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画作,作品寄托了画家的情怀,为学好初中美术,我们有必要赏析古人的画作。

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当时的生产技术与社会背景以及从微观上掌握美术知识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赏析;学生素质提高美术的美感可以陶冶情操,使人提高自身修养。

由于美术教育自身具有审美价值和趣味性,所以,它可以把一定的思想内容、审美情趣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初中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通过人的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来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美术教育并不只是教授技能技艺,不仅仅是为了造就一个画家、一位书画高手,而是要凭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幅画,学生们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热爱艺术。

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美术作品中所展现的内在的美会极大地感染学生们,学生的性情和爱好会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净化。

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文化背景的构筑,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会得到升华,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审美情趣也会在愉悦中形成。

初中美术的教学,需要时常在课上进行赏析。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领略世界上的优秀艺术。

这需要学生既有较高的美术理论知识,又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好了初中美术鉴赏,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美术赏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美术课从传统上来说是视觉的艺术,可以使学生们在平面的画作中欣赏画家的画风。

新课标的颁布,扩展了学习的方式方法。

初中美术课也同样可以上的得有声有色,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课程中,教师们完全可以将原来的静态图片加上一些舒缓的音乐,再配上与画作相关的解说词,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调动自身的视觉、听觉系统,既放松心情,又可以学到知识。

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引言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变革,美术教育在中学课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更是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并倡导将美术教育融入中学课程中。

第一部分:美术教育的价值一、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对美的认知更加敏感和深入。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从而开拓眼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的事物,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绘画、雕塑等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这种创作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绘画、设计、雕塑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作品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呈现,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表达能力对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设计师、建筑师还是广告创意人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美术教育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全面的美术教育。

除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外,还应引入数字艺术、动画设计等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媒介进行创作。

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整合,通过与科学、文学等学科的结合,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自然、人物、生活场景等,学生可以从中发现美的元素和价值,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

初中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重庆市垫江事业教育中心李晓黎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

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

美术创作与欣赏又是不可分割的,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欣赏本身就是创造的一部分,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

美术欣赏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让学生从小就去认识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视野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美的选择和感悟自然也就敏锐了,如果将来从事美术创作无疑具有指导性意义。

艺术欣赏具有一种审美愉悦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给人以美的享受。

美术欣赏教育则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情的感染与美的感受。

它们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起情感上的激动,从中发现美、体会美、享受美。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通过全景式构图使学生为祖国北方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山川景物面貌而自豪。

而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江南水乡景色,体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情趣。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了画面的优美、色彩的和谐、微笑的温柔和神秘,而且捕捉到了其中的人性光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韵味。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感人的农民形象:他那爬满皱纹的被太阳烤得发黑的脸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无怨无悔的眼神,稀疏的黄胡须、干裂的嘴唇,一只树皮似的满是泥的大手端着盛满水的大碗,耳朵上夹着用过无数次的圆珠笔。

通过欣赏,学生不仅能领略到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得致美的享受,而且能发现这幅思想深邃的作品所描绘的“父亲”已不再是哪一个人的“父亲”,而是我们大家的“父亲”。

高中美术欣赏课解析

高中美术欣赏课解析

高中美术欣赏课解析美术欣赏,是指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赏和理解,以及对其所表达的艺术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鉴赏。

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美术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进行解析,探讨美术欣赏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

一、美术欣赏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审美情趣美术欣赏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增进学生对美的喜爱和追求,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韵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2. 促进审美情感的形成美术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感动。

当学生在欣赏一幅作品时,通过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学生会产生共鸣和感动,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审美情感。

3.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美术欣赏是一种跨文化的体验,通过欣赏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领略世界各地的美术风格,从而提高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4. 增进对艺术美的理解美术欣赏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美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对艺术美的认识和理解。

5.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启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学生可以吸收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和灵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欲望和创作潜能。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1. 注重作品的选择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注重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和丰富内涵的美术作品进行教学。

选取的作品要包括不同的艺术流派、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既要有国内外的经典作品,也要有当代艺术作品,以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经验。

初探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和意义

初探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和意义

初探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和意义【摘要】初中美术欣赏课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欣赏课,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

美术欣赏课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提升情感表达与沟通能力。

初探初中美术欣赏课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深入认识和应用美术欣赏课,能够进一步拓展其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资源。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应该重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 初中学生, 审美能力, 艺术修养, 文化素养, 创造力,想象力, 情感表达, 沟通能力, 综合素养培养, 教育作用, 意义, 重要性, 美术欣赏课程, 美术教育1. 引言1.1 初探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和意义初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艺术的重要途径,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情感表达与沟通能力。

美术欣赏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品味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表现意图,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初中美术欣赏课是学生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活动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美术欣赏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探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和意义,正是为了引领学生走上一条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新道路,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亮丽的色彩。

2. 正文2.1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不同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品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分析美术欣赏与美育的关系,认识美术欣赏是美育得以实施的重要载体;分析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认识美术欣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品味,认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
风格,了解艺术家个性创造的张扬所产生的魅力,从而使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
审美观;分析当今教育,进一步认识美术欣赏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
证明美术欣赏是中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一部分,是中学美术教育
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审美;情感;风格;个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35-01
美术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历史文化传播及继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类文明
的重要特征。

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

美术欣赏是美育得以实施的载体,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是凭借艺术作品展开的积极主动地再创造活动。


生通过美术欣赏,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在精神方面获得深刻的影响,能够作用于人的感情,在精神上产生影响,这是美术欣赏的特点。

而美术欣赏又
是中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历
史文化,也可以让我们认识人类文明之所在。

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来看,正处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

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审美教育,对
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欣
赏课的直观形象性特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
展的特点。

因而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
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心灵、情感、生命力及
个性、独创性的集中反映。

每个艺术家对世界抱有的观念、心态不同,他们在选
择客观的内容上以及表现的形式上也就不同,所以不同作品给学生带来的审美体
验也不尽相同。

一、情感的品味
情感是每个人都能够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活动。

艺术家作为一个自然人也置身
在现实世界里,身边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其自身的内在情感被其以美术所有的语言
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也会受到情感上的影响,产生情感上的“局部”
共鸣(中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局限性)。

如此看来,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情
感的体验过程。

而艺术家对外界事物感受越深刻,他表现的形式、内容则更能感人,给学生品味体验的情感也就越多。

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格
人所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范围会有所差异,从而在出现的美术作品中风格
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民族的性格、风情。

就拿
绘画来说,在中国古代绘画风格上就有南北派之说,南方画派潇洒、飘逸;北方
画派坚实、厚重。

在世界绘画体系中差别就更为明显了,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
的表现;东方则注重主观的表现。

两者形成了明显的特点和风格的区别。

学生在
欣赏中通过老师的分析,以例作为点,从而认识整体上国家风格之差异,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对艺术家的思维和观念同样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从而风格上也会有很大差异。

比如柯罗和莫奈同样是法国的风景画家,
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他们的作品风格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前者画风沉郁浑厚,
后者却明快鲜亮。

三、个性创造的张扬
美术作品贵在个性和独创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越具个性就越具生命力。

个性是每个艺术家独具的气质,在其作品中会体现出艺术家个体创造的形式,势必打上艺术家的个性烙印。

在美术欣赏中学生会见到凡高与高更两位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他们曾经一
度成为要好的朋友,但他们的作品却都在极力的表现自我,强化彼此的个性意识,从而创造不同的艺术风格。

由于他们的个性、气质的不同,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艺
术创作道路,从《向日葵》和《塔希提少女》两幅作品中我们就可见一斑。

如果
凡高被看作是从原始的太阳中烧制出来的人,那高更就是圣经中烧制出来的人。

一个是艺术的“苦行僧”,一个是艺术的“殉道者”。

学生在欣赏中通过对艺术家个
性的认识,从而可以更深刻的感受作品里所蕴涵的那些无以言表的内涵和画家个
性的魅力。

在我的浅谈中,都以绘画为例,而在我们的欣赏课中,雕塑、建筑以及工艺
美术同样会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样会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
风格,同样会使学生看到不同画家个性张扬的魅力。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

要增加审
美素养,就必须接受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对中学生来说美
术欣赏恰恰是最好的形式。

我们现行的美术教育已经逐步地从过去的机械的技能训练中走了出来,美术
欣赏日益突显着它的重要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欣赏可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
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
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的目标。

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集中反映,是艺
术家对美的事物和形式的探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

艺术
是心灵的伊甸园,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不仅是视觉的狂欢,更是精神的共鸣。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欣赏的重视和深化,正是符合了当今教育的发
展趋势。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并驾齐驱的教育。

罗丹说:“对
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希望通过美的熏陶、培养和实践,我们的美术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审美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吴东梁、樊学川编著,《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199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殷正洲,《绘画心态与欣赏知觉》(江苏)发表于《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3、《美术新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