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

求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下面以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为例,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该模式把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置于首位,而把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放在次要位置。它推崇市场效率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美国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运行,也对某些部门施加管理,如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在美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财政预算体系和银行金融体系处于主导地位。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行政向导型市场经济。该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它比较重视政府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由财政和金融两条渠道来实现。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该模式追求的是个人自由创造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它比较注重宏观体制,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它以市场为基础,凡是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的,都交由市场去解决,而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行制定原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干预。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然而,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没有约束力,而由联邦政府主要运用财政、税收机制,由中央银行主要运用货币、贷款政策机制,作为实施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德国建立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注重本国特色。美、日、德三国的市场经济均以私有制为体制基础,但在具体运作中又各具特色。这是因为各自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本国特色的体现。这说明建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的市场经济模式是一个普遍规律,这说明我们所努力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正确的选择。

二是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为主。美、日、德三种市场经济模式对经济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并且政府只是在市场失灵时才给予适当干预。

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系统运行中的诸多因素都会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行调整而达到新的平衡。正是通过在平衡态上下的涨落,不断从无序走向有序。这正是价值规律之所在。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在经济扩张到市场所能承载的限度时,我们就必须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促进矛盾的解决。宏观调控必须遵守市场经济本身的内在运行规律,其手段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市场能办的事尽量由市场去办。

三是并不完全排斥经济计划的作用。经济要协调发展,客观要求经济系统内在的市场性与计划性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动力,以计划显示经济运行的未来方向。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不要计划了,而是要放弃那种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更有利于促进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计划,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负有主要责任。从上述三种市场经济模式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负有主要责任。社会公益事业诸如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实质上社会财富的再调节和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这正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因此,弱化经济职能、强化社会职能,放弃微观经济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职能,乃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于政府部门的客观要求。

1

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 、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不起基础性作用 3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5、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具体要求: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诚信)P80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依法办事,又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应该树立诚信观点,遵守市场道德。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后果是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9、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10、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2、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P98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98-9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解)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指任何决策,必须做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2)正确的定价观点: 影响利润的三要素为:销量、价格和成本。 三要素关系如下:利润=销售量×价格-成本 高明定价者会将“价值创造”与定价及“价值萃取”结合起来,而且了解各利润要素之间的关系。他们深知产品对顾客的价值以及细分市场的变化,善于思考产业演变的可能趋势,并能预知当前的行为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价格走势。高明定价者会将定价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相信定价和其他利润一样,是可以进行有效管理的,而且有着极强的杠杆作用。 3)边际成本&边际利益 边际成本意思是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与所要耗用的成本(料、工、费)。 边际利益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产品所带来的利润的增量,也就是对一个产品的生产增加一个单位的资金投入所引起的收益的变化量。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最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了,西方经济学里面也是这样说明的:你肚子很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 个馒头吃。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 个馒头进肚了...不是那 么饿了。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每支出1 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4)价格对利润的影响 涨价和降价有着很强的杠杆作用。看似很少的降价可能对单位贡献毛收益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大大增加销量才能获得降价前的利润。而小幅涨价则可能给单位贡献毛收益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在大大降低销售量的情况下,已然可以保持涨价前的利润水平。以近期航空公司如火如荼价格战为例:某公司上海—深圳航线,在价格战前(4 月),平均票价为868 元,销售收入为2604 万元;价格战后(5 月),平均票价为468 元,销售收入为1572 万元。 如上图,由于航空业变动成本较低,固定成本较高,这两个月对比中,运力没有变化,从而

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新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这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提法的变换问题,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首先,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我们囿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存在商品经济的论述,不顾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完全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我国改革实践的新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5年,党中央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三大任务之一写进了“七五”计划建议。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立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重申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问题。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我们已经确认了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只是把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观念上仍未摆脱市场经济即是资本主义的阴影,对市场经济中适应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作法,如实行股份制、开设证券交易所、实施破产法、企业兼并等统统规为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拒绝使用。其结果,是将我们的商品经济变成了没有市场的一种抽象、残缺不全的商品经济。通过这十几年的实践,在理论上我们终于走出了误区。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表明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深化和提高。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它不仅有一般的商品市场,而且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广泛的市场体系,它能通过供求、价格、竟争等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节约和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显然,只有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才是彻底的。它不仅从根本上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而且也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这比抽象地讲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更科学、更准确。所以,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之后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不仅是对“恐资病”、“恐市病”的理论和思潮的冲击,而且也表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走出条块分割、信号扭曲、资源难以合理配置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开始向更高一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计划与市场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开始形成了有机结合的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机制。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之所以遇到种种困难,其深层次的根源,都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在实践中,由于现存的经济体制下不适应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失真的市场信号和市场短期利益的吸引作用,形成了产销严重失衡,计划管不了市场,市场不反映计划。我国大陆沿海带的珠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山东半岛和闽东南地区、由于率先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小龙”。实践证明,要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目标首先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只能是加快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很显然,经济体制改革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含义、几种主要的市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觉悟目标:,树立合理、优化使用我国有限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特征——竞争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也就是揭示了劳动者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物资资料生产的。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活动,因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前提。而考察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有一个事实: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不可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物质生活资料,不可能完全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这在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稀缺”。这种现象我们随时可见。在我国和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即没有他们必需的那么多的食品、衣物、住房等。而在温饱社会中,尽管衣食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们不会挨饿受冻,但在温饱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需要仍不能完全解决,如人们总希望吃得好一些,希望食品有更高的蛋白质比例,还要求色、香、味俱全。衣着方面则希望更多样、更讲究。而在一些发达的所谓“富裕社会”中,人们则追求生活质量,如便捷、安全、闲暇等。这样就产生了需要的无限性和现有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矛盾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问题。 同学们有什么建议或者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我们不可能完全限制人们的需要,但是满足人们需要又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事实上反映的是经济资源的稀缺。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就使得人类不断地探索资源如何有效地使用,怎样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的科学。我们在这一节,将研究资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即采取何种方法能实现资料的有效配置。 1、资源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思考回答: 什么是资源? 什么叫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哪种方式? (生) (1)资源 自古至今,“物质资料的生产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等,都称作资源。” 资源中“物”的要素,包括经劳动加工过的物质产品、物质条件(如机器、设备、原材料),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绝对优势:一国生产一种产品比另一个国生产这种产品技术更先进或成本更低,我们就说该国生产该产品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衡量)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生产该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3.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中技术性较高,需要大量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的产品。 4.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需手工操作,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品。 5.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商品生产不仅需要劳动,还需要资本、土地等要素。(看书了解) 6.规模经济理论: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一国不生产所有商品,而生产一部分,以扩大规模,得到规模效应的效益。 7.最惠国待遇:一国对待所有缔国的待遇必须都想同 8.国民待遇:一国给缔约国的企业和人民与本国公民、企业形同的经济待遇。 9.金本位制: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10.国际贸易政策: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11.汇率:也称汇价,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价,或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分为间接标价和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 12.倾销:在国外出售一种商品的价格比国内出售的价格低,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都构成倾销。 13.未抵消影响的外汇干预:央行允许本国货币的买卖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干预。 14.浮动汇率制:一国央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官方汇率,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 15.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固定,汇率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内。 16.法定贬值:固定汇率制度下,外国通货由官方行为二升高时,本币发生的贬值。 17.管理浮动:央行干预外汇买卖,试图影响汇率。 18.国际收支平衡表:在一定时期内,系统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一切经济交易、收支状况的报表。采用复式计帐法,分为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项目。

西方经济学史学习心得

西方经济学史学习心得 西方的历史源远流长,西方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史诗。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西方经济学史》,着实让我获益匪浅,感触也是良多。在这本新颖而权威的著作中,罗杰E巴克豪斯教授向读者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从古希腊到21世纪初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作者不但在历史的背景下论述了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穆勒、马克思、凯恩斯、瓦尔拉斯等经济大师的思想,还论述了人们常常忽略的很多重要的主题。 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17世纪英国的科学、政治和经济是怎样相辅相成快速发展起来的以及美国经济学是如何兴起的,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影响、20世纪晚期经济学领域的扩张这些深奥的问题。 读过这本书,我深知了经济学是一个专门的科学体系,而且它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建立的,实践证明这门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尔萨斯也为此被列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之中而名垂青史。而其后的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更是将经济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亚当斯密认为,个人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这似乎是当时西方人公认的,在原有的宗教主义的压抑人性的教条下,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应运而生。人们认为相比于压抑人性的主张节俭,克制欲望的宗教主义,追求人之本性并没有错,因此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为盛行,当然享乐主义后来使人们成为金钱的奴隶,马克思主义随之产生是后话了。而亚当斯密认为在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原因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自发调整供给与需求,使整体利益最大化。亚当斯密本人也成为自由主义的代表人。 在自由主义的指导下,人们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最终导致了产能过剩,引发震惊世界的经济危机。而凯恩斯的《通论》就在这时产生。《通论》一经出版,立即风靡世界。人们把它作为拯救世界的良药。《通论》指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因为需求的降低造成的。需求为什么降低呢?他指出就是因为追求最大利益的人在财富增加时,将财富更多的储蓄了起来,而不是像自由主义者认为的转化为消费或投资。大量的财富未转化为消费或投资,最终造成需求减少,产能过剩。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念问答

一、概念 1.现代市场经济 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它产生于 20 世纪初,全面成熟于 20世纪中叶。特征 有: 一、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经济生活;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间接干预经 济。二、财产权更 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 、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四、健全的生产要素 市场体系,成为资源和市场运动的载体 2.基本经济制度 是生产的社会化的制度,就其内容来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其核心是所有制:一定的基本 经济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总格局,并构成一定的经 济体制,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一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 以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从基本形式说,人们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任意 选择,但它并不是生产力的消极结果 3.产权 容:产权安排 5.交易费用 广义的是指包括组织、 维持和实施一种制度安排, 各项规则的所有费用, 在交易费给定时, 执行 一种特定的制度功能,总有可以相互替代的制度安排,所以,一种制度安排,可以比另 一种制度安排提供更多的服务。狭义的是指市场的交易费用,指两个或更多的交易体之间, 为达成或实施市场交易,围绕交易合约所产生的成本,交易费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双 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另一类是签订合约以及监督执行合约所花费的成本。具体 而言包括获取评价信息,确立谈判立场,选择谈判对象,协商正式或非正式合约,监督,执 行 7.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现在垄断可以说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它们借助于对本行业的管理特权和实际控制力 量,掌握 市场资源与销售份额,侵占消费者的利益。 8.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本质是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 主要包括 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社会信用活动三部分。它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 用专业机构为主体, 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 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 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9.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不计代价的,是可持续的 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把人民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10.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种与 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 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 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 的程度 11.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们并存的结构, 这两个部门资源配置的方式与经济运行的 机制是有 区别的,现代工业部门以市场原则作为资源配置的选择条件,农业部们劳动与土地 结合,是由历史的、地缘的、居住的种种条件决定,农业劳动力、生产力低下,农业劳动力 向产业外转移,不仅农业产值可以保持不变,而且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高 12.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过 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农业主要是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主要是增加就业和全面 发展问题,农民主要是增收和民主权利保障问题。 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形成特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是经济实践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不可代替的 作用。(2)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体现了当时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在特定 历史条件所能接受的观点。 (3)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是超前的和独特 的。(4)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优点。 2、为什么说股份制是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灵巧的工具? 答:(1)从宏观实体角度来看,股份制是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小不对称矛盾的利器。 (2)从微观主体角度来看,股份制是解决人的经营才能和人的财产大与小之间矛盾的利器。 意义:股份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它不仅能够解决或至少是缓解o 落产权主要是 包括 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 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让渡权等权利 4.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制 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界定、运营、转让、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 定。 现代产 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产权结构 安排 产权保护。 它至少包含以下内 动。是

市场经济概念_市场经济三大特征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地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资源配置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配置而形成的社会供给的比例与社会需求的比例相适应,避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也就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二是要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说明资源配置是优化的。 其次,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范畴。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是在产品、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最主要的条件 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要使资源配置市场化,不仅要求一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化,而且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科技、信息等商品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反映灵敏的市场机制;

二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都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 三是产权关系独立化。市场主体——指那些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必须拥有自己的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有资格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四是生产经营自主化。生产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自由选择投资地点、行业部门,确保经营范围和经营目标; 五是经济行为规范化。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讲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契约合同,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商品经济长期而又充分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准备了上述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在前,市场经济产生在后,发达的商品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

西方经济学 名词解释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 第二章商品价格决定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同时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的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下降,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9.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上涨,控制通货膨胀。 10.点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小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1.弧弹性:是指在自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时,因变量的变动率对自变量变动率的对比。 12.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曲线。 15.消费预算线:亦称消费者可能线、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组合的线。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通过改革,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手段,如虎添翼,更充分地发挥了它本身具有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潜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在实践中得到更确定的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着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和重大意义三个方面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关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是这样表述的:它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并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是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生产力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确会使社会更加公平,但公有制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创造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同样,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市场机制作用的性质和力度也不一样。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利用了市场经济以后,比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更加发挥了市场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因为我们使它服从于我们基本制度的要求,基本制度也赋予了它新的能力,削弱或消除了它的消极方面。这正是我们虽然与资本主义都同样在利用市场经济,但我们从整体上取得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大的效率的原因。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而占据统治地位,从而推动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市场经济既具有共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国家,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就现代市场经济而言,其共性主要在于: (1)经济联系与资源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均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社会上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必须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他们都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以获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直接目地,具有自主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有的全部权利。 (3)完善的市场体系各种市场机制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4)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市场中各种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李 云飞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 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 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 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 个百分点。到20xx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15.19元,到20xx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 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1975年8月, 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 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城市居民人均储蓄25年,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3)

西经简答题(名词解释) 1、需求:经济学上所说的需求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可能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需求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有购买的愿望;二是消费者具有购买这种商品的能力。(第一章) 2、弹性: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第二章) 3、消费者均衡:指的是一个有理性的消费者所采取的均衡购买行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不变,消费者从所购买的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例都相同。(第三章:效用论)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特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这就被称作消费者剩余。(第三章) 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物品消费中,获得的总效用的增量。(第三章)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同等程度的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点的轨迹。[特点:1、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2、离远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序数效用越大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三章) 7、替代效应:指从原来的均衡点a到假想的预算线相对应的均衡点c的移动,即效用水平保持不变时,由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 8、收入效应: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以增加购买降价的商品替代价格不变的商品),成为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 9、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保持不变时,对一种生产要素每次增加相同的数量,最初这种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会使产量绝对递减。(第四章生产理论)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相同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另外一种生产数量之比。 11、生产扩展线:随着货币成本的增加,厂商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者均衡点,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张线。 12、规模报酬:指由生产规模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产量的变动有三种:规模递增,规模递减,规模不变。 13、机会成本:指放弃了的、收入最高的选择的收入,也就是最高代价。(第五章成本、收益理论)

高考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考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宏观调控 ⑴必要性:(原因) ①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三、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经济手段 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C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⑶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社会主义条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的学习,更加热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建设,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投影) 爱关注社会和探讨问题的小明一日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于是回去问奶奶,奶奶叹息着说:唉,可不是,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旁边爸爸却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学习外国,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试就材料所讨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实际上已经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作者:————————————————————————————————日期:

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言 1、经济学(P7) 指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P7) 指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 3、微观经济学(P8) 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 单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 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P12) 指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 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 调控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 5、实证经济学(P17) 指企图通过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 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6、规范经济学(P17) 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 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 符合这些标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1、需求(P33) 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量。 2、需求定理(P38) 指在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 量之间的关系。 3、需求函数: A、线性需求函数:D=a-b*p 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 4、替代效应(P38) 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5、收入效应(P39) 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6、供给(P41) 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 商品量。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引论

第一章引论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经济学产生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即稀缺性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的资源稀缺的绝对性是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社会任何时空都存在的,所谓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是指即使再多的有限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欲望)来说都是不足的。但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类无限欲望具有轻重缓急,怎样使稀缺资源在一定时空下,满足人们最急需、最迫切的欲望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只有去“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科。这种选择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一般涉及(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何时生产。(5)在哪生产等几个基本问题。 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西方经济学著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借鉴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既研究经济运行也涉及经济制度,既研究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 2.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哪一类的经济效率较高? 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也称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自给自足,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决定。对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剩余比较少。 计划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用政府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产供销、人财物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践证明,这种举国体制,在国家目标单一、资源严重匮乏时,可以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办个体无法完成的大事,即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经济体量巨大时,计划经济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效率较低,出现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由竞争中市场机制来解决。家庭和企业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个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人人为自我,实现人人为他人,保障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公有相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纯计划经济和纯市场经济都存在问题,具有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效率较高, 3.为什么西方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价格、消费品供求量、生产要素供求量)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在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接个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