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合集下载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管理问题与挑战
人才短缺
重症脑血管病专业医师数量不足, 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更为突出。
医疗费用高昂
重症脑血管病的治疗费用较高,给 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患者认知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重症脑血管病的 认识不足,影响及时就医和后续康 复。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基层医疗建设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症脑血管病诊疗能力,实现医疗资源下沉。
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并进 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 凝药物等。
手术干预
重症监护
对于某些特定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如颅 内出血或动脉瘤破裂,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对于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应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和救治 。
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复发。
指导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
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了解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血管病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知识,提高他们的 认知水平。
提醒及时就医
提醒患者及家属在出现疑似脑血管病症状 时,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以降低疾 病对生活的影响。
05
重症脑血管病的预防与控 制
一级预防
总结词
一级预防是指针对尚未发生脑血管病 的人群,通过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 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01
健康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 高纤维等,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 生风险。
05
02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之一,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 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2、椎-基底动脉系统(二)脑梗死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7)其他2、脑栓塞(1)心源性(2)动脉源性(3)脂肪性(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脑分水岭梗死5、出血性脑梗死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7、原因未明(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四)慢性脑缺血二、出血性脑血管病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一)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破裂(1)先天性动脉瘤(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3)感染性动脉瘤(4)其他2、脑血管畸形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5、原因未明(二)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1)壳核出血(2)丘脑出血(3)尾状核出血(4)脑叶出血(5)脑干出血(6)小脑出血(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8)多灶性脑出血(9)其他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3、淀粉样脑血管病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5、瘤卒中6、脑动脉炎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8、原因未明(三)其他颅内出血1、硬膜下出血2、硬膜外出血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四、高血压脑病五、颅内动脉瘤(一)先天性动脉瘤(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三)感染性动脉瘤(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五)其他六、颅内血管畸形(一)脑动静脉畸形(二)海绵状血管瘤(三)静脉性血管畸形(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五)毛细血管扩张症(六)脑-面血管瘤病(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八)硬脑膜动静脉瘘(九)其他七、脑血管炎(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1)大动脉炎、(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3)结节性多动脉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白塞病等)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八、其他脑血管疾病(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二)肌纤维发育不良(三)脑淀粉样血管病(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五)头颈部动脉夹层(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九)其他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三)直窦血栓形成(四)海绵窦血栓形成(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六)脑静脉血栓形成(七)其他十、无急性症状的脑血管病(一)无症状性脑梗死(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二)脑微出血(未引起急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脑实质内小量出血)十一、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二)脑出血后遗症(三)脑梗死后遗症(四)脑血管病后癫痫(五)其他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二)血管性痴呆1、多发梗死性痴呆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微出血)4、脑分水岭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SAH、硬膜下血肿)6、其他(如CADASIL)十三、急性脑血管病后抑郁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修订的几点说明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仍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2)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2)

生活方式的管理——推荐意见
(6)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10%;每日 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g,鱼虾类50g,蛋 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食油每日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A级推荐); (7)建议杜绝或减少酗酒者的饮酒量(B级推荐); (8)饮酒者要适度,不要酗酒,饮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 应超过25g,女性减半(A级推荐); (9)不吸烟者远离吸烟环境、吸烟者戒烟(A级推荐); (10)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 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A级推荐)。
推荐意见: (1)ICP监测使用脑室内导管法最为精确可靠,并可引流脑脊液降低ICP,监 测持续时间一般为7-14d(B级推荐); (2)ICP>20m m H g时应作为降颅压的干预界值(A级推荐); (3)给予床头抬高15-30°,是降低I C P有效的护理措施(A级推荐); (4)高颅压脱水常用20%甘露醇,对于有甘露醇抵抗的的颅内高压患者可选 择10%-15%的高渗盐水(B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时间就是大脑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血糖的管理——推荐意见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 140/90mmHg 以下 , 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 步降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降低心脑血管事 件方面可能效果更明显 (A级推荐);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重症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任务。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订了《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该指南针对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重症监护与管理、神经专科管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 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

重症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于2015年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也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

此版更新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由于篇幅所限,本次更新主要以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SAH)为代表,未涵盖脑静脉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病,相关内容可参考相应指南。

本版指南基于不同类型卒中重症管理共性,提出重症卒中全程管理的理念,关注重症管理与卒中专科诊治相结合,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患者提供合理诊治,转重症为轻症,防止发展为危重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我们通过系统文献检索进行证据更新和评价,由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执笔撰写,经过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神经外科和护理等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为参与重症卒中诊疗的医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指导。

本指南已注册(PREPARE⁃2023CN092)。

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8
◆气道管理 ◆血压管理 ◆体温管理 ◆疼痛管理 ◆血糖管理 ◆血钠管理 ◆血红蛋白管理 ◆营养支持 ◆预防沉静脉血栓
◆护理
◆医疗伦理 ◆……
脑血管病发生后患者血压 通常升高,相关研究发现 77%的脑血管病患者急诊 室血压超过 139mmHg,15%超过 184mmHg。目前尚缺乏 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控制 目标值。降压治疗的目标 值与脑卒中的类型及伴发 疾病有关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解读
1
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
缺血性卒中
◆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 ◆重症小脑、脑干梗死
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骤,病死率高 ◆通常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血管痉挛、脑 积水、脑梗死
脑出血
◆血肿大小、部位 ◆重症脑出血,血肿大小超过30ml (小脑幕上) 死亡
脑静脉血栓形成
荐意见》
2015年美国神经重症学会 颁布《大面积半球梗死管 理指南》
6
重症脑血管◆体温管理 ◆疼痛管理
专科管理
◆监测
◆血糖管理
◆血钠管理 ◆血红蛋白管理 ◆营养支持 ◆预防深静脉血栓 ◆护理 ◆医疗伦理 ◆……
--临床神经功能监测 --神经影像电生理 --神经多生理功能监 测 ◆颅内压管理 --监测 --管理 ◆惊厥发作 ◆手术治疗
2015年AHA/ASA指南推荐将 收缩压在150-220mmHg之间 患者的血压快速降低至
140mmHg,可能改善患者预

13
尽管不提倡将血压快 速降低,但是否有一 定的血压范围?荟萃
强化血压目标值
分析发现将收缩压控 制在130-139mmHg可 最大获益,有待在临
床实践中进一步证实
14
作为重要循证依据的急性脑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1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1

·标准与规范·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徐跃峤王宁胡锦梁玉敏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重症专家委员会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管理;专家共识doi:10.3969/j.issn.1672-5921.2015.04.0111概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全身多个器官产生病理影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

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尤其是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SAH),对脑组织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加之动脉瘤早期再破裂出血、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等继发性脑损伤,以及疾病中后期循环、呼吸等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其临床治疗涉及多个专业学科知识及技术,通常需要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由神经外科医师、脑血管病介入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医疗团队进行治疗[2]。

SaSAH的临床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该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认识和危重症监护处理,将对患者的诊治及预后产生实质性影响。

因SaSAH患者发病急骤,症状危重,病情多变,参与治疗的医师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对临床表现作出实时决策,包括:诊断评估,急诊处置(急诊抢救和动脉瘤的处理),SaSAH后脑损伤、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CVS等并发症的管理。

因此,需要对SaSA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制定共识,以供治疗SaSAH的医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参考。

国内外已发表了多个aSAH指南及更新版本[1-3],但是由于病情的分级不同,其临床治疗决策及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对aSAH总体诊断治疗的指南,内容庞杂,针对性不强。

为提高SaSAH的救治水平,完善当前对SaSAH的推荐建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重症专家委员会邀请数十位神经重症、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介入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指南和更新知识,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和条件,经数次讨论及审稿后,提出《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为SaSAH管理提供建议。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ICP(颅内压)探头植入手术与监测教程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ICP(颅内压)探头植入手术与监测教程

ICP 使用 指征
指GCS评分3~8分和头颅CT扫描异常。头颅CT扫描异常是 指颅内提示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CT正常但在入院时有以下三个条件中的 两个也应行颅内压监测
1)年龄大于40岁 2)单侧或双侧的去脑或去皮层状态 3)收缩压低于90mmHg。
《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 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 Oct;27(10):1073-1074
06
病例
出血量少症状重
年龄偏大
心肺功能佳
出血量大
家属拒绝开颅手术
期望值高
合并吸入性肺炎
合并症多
身体能量储备低
微创引流成为一种有利的治疗选择,但需要配合ICP监测04ຫໍສະໝຸດ ICP的必要性03
ICP的必要性
1、颅腔容物:脑组织(85%)、脑脊液10%、血液5%。颅腔容积平均 1400-1500ml; 允许增加的临界值为5%,颅腔内容物增加超过8-10%,会产生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正常 卧位ICP:70-150mmH2O(儿童:50-100mmHg),ICP>20mmH2O,影响预 后 。 ——需要监测 ICP。 2、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范围内(正常80mmHg),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 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颅内压升高。 CCP(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正常70-90mmHg 。——需要监测 ICP.
辅助检查示:CT: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双侧侧脑室、三、 四脑室积血。
06
病例
入院后急诊行“右侧 丘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及“右侧侧脑室ICP探头植 入术”,术后每日 小剂量 尿激霉冲洗引流。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二、入住NICU的患者标准
(三)接受特殊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在接受专科治疗后可能出现病情变 化,常需要密切监护观察,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血管内取栓或血管介入治疗、去骨瓣减压 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或抽吸术。 推荐意见: 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改变及监测指标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 估判断,识别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重症脑血 管病管理模式(I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现状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我 国的国情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并非针对 单一脑血管病的重症管理进行论述,而是包含了重症 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静脉血 栓形成(CVST)等常见脑血管病,旨在尝试从不同 重症脑血管病的共性出发,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来阐述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原则,以期提高重症脑血管病的 管理水平。 推荐意见: 应进一步开展具有我国特点的重症脑血管病研究(I级 推荐,C级证据)。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由于重症脑血管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病情危重 ,需要基础生命支持,如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管 理等,通常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不过 从改善预后尤其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角度, 建立NICU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组织化管理住院卒中 患者的医疗模式。Cochrane系统评价已证实与普 通病房相比,卒中单元明显降低了脑卒中(包括缺 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残疾率。国 内外的脑卒中指南中也推荐尽可能建立卒中单元, 尽早将患者收入卒中单元或神经专科病房,以改善 患者的预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3.004通信作者:彭斌,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Email:pengbin3@hotmail.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标准与讨论・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

相关资料显示超过2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需要转入康复机构,而30%的患者遗留永久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尽管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预后不尽相同,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未经治疗的大面积半球脑梗死(largehemisphericinfarction,LHI)神经功能恶化及病死率高达40%~80%[1-2]。

即使经过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伴脑水肿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也高达20%~30%,绝大部分存活的患者仍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

因此,降低重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脑血管病管理的核心任务。

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目前尚缺乏对重症脑血管病较为统一的定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

LHI是重症疾病,1996年引入“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stroke)的概念来描述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卒中,重在强调其不良预后[2]。

脑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高,血肿的大小及部位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对重症脑出血的定义通常是根据其血肿大小来判断,尚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临床通常将血肿大小超过30ml(小脑幕上)定义为重症脑出血[3]。

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病死率高,通常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尽管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通常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纳入危重症管理。

脑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颅内压显著升高,严重时可致重度功能残疾及死亡,临床上通常根据颅内压升高的程度、血栓形成的部位及范围、颅内病变的部位及范围等指标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虽然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定义因脑血管病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但这些疾病的演变发展存在共同点,疾病可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残疾甚至死亡。

据此可确定重症脑血管病的基本定义: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重度损害,可出现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严重障碍的脑血管病。

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现状2014年,美国心脏学会/卒中学会(AHA/ASA)率先颁布枟伴有脑肿胀的脑梗死管理推荐意见枠[4],2015年美国神经重症学会颁布枟大面积半球梗死管理指南枠[5]。

近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表多项卒中防治指南,包括枟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枠枟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枠枟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枠枟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枠[6-9]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也发布了与重症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诊治共识,包括枟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枠和枟神经重症低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枠[10-11],这些指南和共识是目前脑血管病诊治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指导,但在临床工作中,急需针对重症脑血管病的特点来开展专业化的管理,既符合脑血管病专科管理的规范,又突出重症救治的特点,以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我国的国情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

本共识并非针对单一脑血管病的重症管理进行论述,而是包含了重症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静脉血栓形成(CVST)等常见脑血管病,旨在尝试从不同重症脑血管病的共性出发,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来阐述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原则,以期提高重・291・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年3月第49卷第3期 ChinJNeurol,March2016,Vol.49,No.3号:1162128404已加工部分PDF医药图书目录:《Braunwald心脏病学》心血管内科学教科书(第7版)(陈灏珠译.人卫版)2007(2042页)(改书签)《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临床血脂学(陈红译.北大医学版)2011(588页)(改页码)《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预防心脏病学(胡大一译.北大医学版)2013(771页)(改页码)CDR用药手册2009-2010(临床智库.光大版)(1264页)(编详细书签)CT诊断与临床(第2版)(郑穗生.安徽科技版)2011(813页)(改页码)Merrit神经病学手册(第2版)(美.马祖尼著.李军杰译.科学版)2010(631页)(改页码)瓣膜性心脏病-《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篇2012(484页)(改书签)彩图生理学百科(英.皮特编;王瑶译.上海科技版)2009(184页)(编详细书签)达拉斯鼻整形术(第2版)(上下卷合集)(李战强.人卫版)2009(改书签)当代内科学(上下册)(杨晔.中药版)2002(5990页)(带书签)儿童呼吸治疗学(陈大鹏.学苑版)2014(改页码)耳鼻咽喉科学彩色图谱(澳.本杰明;世界图书版)(339页)(编书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韩德民 .北大医学版)2013(419页)(改页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宁永中.化工版)2013(418页)(改页码)肛肠疾病图谱(任东林.人卫版)2012(360页)(改页码)高血压治疗学(孙宁玲.人卫版)2009(1028页)(编书签)骨矿与临床(刘忠厚.中国科技版)2006(959页)(改书签)哈佛家庭医学全书(上册) (美.科马洛夫编.李政译.安徽科技版)2014(580页)(编详细书签)哈佛家庭医学全书(下册) (美.科马洛夫编.许宗瑞译.安徽科技版)2014(602页)(编详细书签)DK家庭医生(英国DK公司编著.田新平等译.中国大百科版)2014(648页)(编详细书签)哈里森内分泌学(美.詹姆森著;胡仁明译.人卫版))2010(改书签)哈里森内科学(第15版)(上下卷)(美.布郎沃德著;王德炳译.人卫版)2003(改书签)赫斯特心脏病学(第11版)(上卷)(美.佛斯特著;胡大一译.人民军医版)2008(编书签)赫斯特心脏病学(第11版)(下卷)(美.佛斯特著;胡大一译.人民军医版)2008(编书签)呼吸危重病学(上下)(俞森洋编.协和医大版)2008(重编书签)呼吸危重症监护及药物治疗学(余健民.江西科技版)2007(重编书签)基础与临床内分泌 (第7版)(郭晓蕙译.人卫版)2009(改书签)急诊内科学(第2版)(张文武.人卫版)2007(改书签)急诊内科学(第3版)(张文武.人卫版)2012(改书签)家庭健康医疗实用大百科(编委会.中国华侨版)2010(编书签)家庭医疗百科(修订本)(美.61位医学博士著.傅贤波译.中国人口版)1998(编详细书签)江绍基胃肠病学(第2版)(莫剑忠.上海科技版)2014(改书签)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人卫版)2009(有页码)精神药理学(第2版)(江开达.人卫版)2011(改书签)号:1162128404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王爱霞.人卫版)2008(改书签)抗栓与溶栓治疗-基础与实践(韩雅玲.人民军医版)2014(改书签)老年人合理用药指导(王顺年.人民军医版)2011(改书签)临床病毒学(第3版)(陈敬贤译.科学版)2012(改书签)临床肺部感染病学(刘朝晖.广东科技版)2010(改书签)临床风湿病学(吴东海.人卫版)2008(改书签)临床肝脏病学(第2版)(姚光弼.上海科技版)2011(改页码)临床感染疾病治疗学(卢洪洲.上海交大版2011(改书签)临床高血压病学(吴寿岭.北大医学版)2015(有页码、序号)临床各科常用药处方集(徐玉生.军医科学版)2011(改书签)临床呼吸病学(王辰.科技版)2009(调序号)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皮肤性病科分册(专家组.协和医大版)2013(改书签)临床皮肤病学彩色图谱(第2版)(赵辨.江苏科技版)2012(编详细书签)临床神经病学定位(第5版)(王维治译.人卫版)2009(有页码)临床肾脏病学(人卫版.叶卫高)2007(重编书签)临床实用药物手册(郝玉珩.化工版)2011(改书签)临床心脏病学精要(美.波尔著;魏盟译.上海科技版)2009(编书签)临床血流动力学(刘大为.人卫版)2013(改页码)临床血脂学(赵水平著.人卫版)2006(重编书签)临床药物手册(第4版)(黄峻.上海科技版)2006(编书签)临床药物治疗学-(01)总论(第8版)(王秀兰译.人卫版)2007临床医师检验速查(王谦.山东科技版)2011(有页码)临床胰腺病学(赵玉沛译.天津科译版)2007(改页码)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5版)(孙燕.人卫版)2007(改书签)临床肿瘤学(第4版)(万德森.科学版)2014(改书签)罗伯顿新生儿学(英.伦尼著;刘锦芬译.北大医学版)2009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德罗斯曼编.柯美云译.科学版)2008(改页码)马丁代尔药物大典(35版)(斯威曼编;李大魁译.化工版)2008(编书签)美容皮肤科学(第3版)(刘玮译.人卫版)2007(改书签)美容外科学(第2版)(全3卷)(美.纳埃编.曹谊林译.人卫版)2014(改页码)免疫学原理(第3版)(周光炎.科学版)2013(重编书签)默克家庭医学手册(第2版)(美.比尔编;赵小文译.人卫版)2010(编详细书签)默克诊疗手册(第19版)(上下册合集)(美.波特著;王卫平译.人卫版)2014年(4732页)(编详细书签)奈特内科学(第2版)(美.伦格编;吴寿岭译;北大医学版)2011(改书签)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第3版)(王怀经译.人卫版)(改书签)男科学-男性生殖健康与功能障碍(德.尼施拉格著;李宏军译.北大医学版)2013(有页码)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第2版)(郭军.人民军医版)2009(改书签)内分泌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刘新民.人民军医版)2009(改书签)内科急症治疗学(第5版.谢灿茂主编)2009(改书签)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上.下卷)(贝尔曼著;沈晓明译.北大医学版)2007)牛津临床医学手册(第6版)(英Murray Longmore;刘玉村译)2006(编详细书签)欧氏重症监护手册(第6版)(澳.伯思坦;英.索尼著;朱曦译.北大医学版)2014(改书签)号:1162128404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第3版)(上册)(美.麦基著;朱学骏译.北大医学版)2007(改书签)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第3版)(下册)(美.麦基著;朱学骏译.北大医学版)2007(改书签)皮肤病治疗学-最新偱证治疗策略(美.莱沃著;张建中译.人卫版)2011(改书签)全科医生诊疗手册(刘新民 .化工版)2008(重编详细书签)全科医师实用诊疗手册(第3版)(美.艾斯瑞克著;赵红译.人民军医版))2011(编详细书签)缺血性脑血管病学(罗祖明.人卫版)2011(编书签)神经病学(第2版)(上册)(王维治.人卫版)2013(改书签)神经病学(第2版)(下册)(王维治.人卫版)2013(改书签)肾脏病学(第3版)(王海燕.人卫版)2008(重编书签)肾脏病与高血压最新诊断和治疗(美.勒玛著;陈香美译.人民军医版)2012(改页码)肾脏与水电解质紊乱(第7版)(美.斯瑞尔著.梅长林译.人民军医版)2013(改页码)生殖器皮肤病学图谱(美.爱德华.彭振辉译.世界图书版)2007(改书签)实用儿童重症医学(封志纯.人卫版)2012(重编书签)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黄选兆.人卫版)2007(改书签)实用妇产科学(第3版)(华克勤.人卫版)2013(改书签)实用肝病学(人卫版.吴孟超.李梦东)2011(改页码)实用肛肠外科学(张有生.人民军医版)2009(改页码)实用骨科学(第4版)(上下册)胥少汀.人民军医版)2012(改书签)实用冠心病学(第四版)(张鸿修.天津科译版)2005(重组编书签)实用急诊医学(第3版)(王振杰.人民军医版)2012(改页码)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柳登顺,张剑赤.河南科技版)2006(重编书签)实用抗感染治疗学(第2版)(汪复.人卫版)2012年(改页码)实用老年痴呆学(谢瑞满.上海科技文献版)2010(编书签)实用老年内科学(杨延宗.杜建玲主编.华龄出版社)2010(编详细书签)实用临床精神病学(师建国.科学版)2009(带页码)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上下册)(吕新生.中南大学版)2006(调序号)实用临床疼痛学(宋文阁.河南科技版)2008(改书签)实用临床心血管病学(胡大一.黄峻.科技文献版)2009(重编书签)实用临床药物手册(朱南平编.世界图书版))2009(改详细书签)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上册)(陈灏珠.人卫版)2013(编详细书签)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下册)(陈灏珠.人卫版)2013(编详细书签)实用内科学(第14版)(上下册合集)(陈灏珠.人卫版)2013(编详细书签)实用龋病学(周学东.人卫版)2008(改书签)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史玉泉.上海科技版)2004(改书签)实用神经病学(第四版)(吕传真.周良辅.上海科技版)2014(改页码)实用外科学(第2版)(上下册)(石美鑫.人卫版)2002(重编书签)实用消化病学(第2版)(于皆平.沈志祥.罗生和.科学版)2007(有页码)实用消化病学-图解诊断与治疗方法(张亚历.清华大学版)2009(改页码)实用小手术学(第3版)(许怀瑾著.人卫版)2011(改书签)实用心脏病学(第4版.陈灏珠主编)2007(改书签)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卫版)2011(编详细书签)实用药物手册(第6版)(张爱知.上海科技版)2011(改详细书签)号:1162128404实用遗传代谢病学(封志纯.人卫版)2014(改书签)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王永炎,上海科技版)2009(改书签)实用重症医学(刘大为.人卫版)2010A(重编书签)史密斯泌尿外科学(第16版)(美.Taragho;张小东译;人卫版)2005(改书签)索尔皮肤病手册(原书第9版)(霍尔编.范卫新译.科学版)2008(改书签)疼痛微诊所(王彦军.河南科技版)2014(改书签)疼痛治疗技术(上卷)(美.瓦尔德曼著;倪家骧译.北大医学版)2011疼痛治疗技术(下卷)(美.瓦尔德曼著;倪家骧译.北大医学版)2011图解临床内分泌学(第3版)(英.贝沙著;腾卫平译.辽宁科技版)2007(改页码)图解神经病学诊断与治疗(谢琰臣译.人卫版)2010(改页码)危重症肾脏病学(张训.人卫版)2009(有页码)威廉姆斯产科学(第21版)(美.坎宁汉著;段涛译.山东科技版)2006(改书签)威廉姆斯妇科学(美.斯科吉编.陈春玲译.科学版)2011(改页码)威廉姆斯血液学(美.考杉斯基编;陈竺译.人卫版)2011(调序号)微创泌尿外科手术与图谱(高新.广东科技版)2007(改书签)希夫肝脏病学(第9版)(上下册)(美.尤金R.希夫编;黄志强译.化工版)2006(改书签)现代风湿病药物治疗学(韩星海.人民军医版)2005(改书签)现代肝脏病学(王宝恩.科学版)2003(改书签)现代呼吸病学(白春学.复旦大学版)2014(改书签)现代急诊医学(刘保池.郑州大学版)2006(改书签)现代临床疾病防治学(上册)(任成山.郑州大学版)2012(编详细书签)现代临床疾病防治学(下册)(任成山.郑州大学版)2012(编详细书签)现代临床检验学(第2版)(王庸晋.人民军医版)2007(改书签)现代麻醉学(第4版)(上)(邓小明.人卫版)2014(改书签)现代麻醉学(第4版)(下)(邓小明.人卫版)2014(改书签)现代全身CT诊断学(第2版)(上下卷)(李松年.医药科技版)2007(改书签)现代乳腺甲状腺外科学(唐中华.湖南科技版)2011(改书签)现代神经病学(王新德.人民军医版)2008(调序号.加页码)现代心脏病学(主编葛均波.复旦大学版)2011年版(带书签)现代重症监护诊断与治疗(第3版)(美.邦咖德编.邱海波译.人卫版)2011(改页码)消化道肿瘤诊断与治疗(美.詹科斯基.何裕隆译.人卫版)2012(调序号)小外科学(第3版)(吕学明著.人卫版)2013哮喘病学(第2版)(李明华.人卫版)2005(改书签)协和呼吸病学(蔡柏蔷.协和医大版)2004(有页码)协和抗感染手册(徐凯峰.辽宁科技版)2010(编书签)协和血液病学(张之南.协和医大版)2004(改书签)心血管病最新诊断和治疗(第3版)(美.克洛沃德著;孙静平译.人民军医版)2011(改页码)心血管疾病诊治关键流程(原书第2版)(美.坎农著;卢才义译.科学版)2009(改书签)新编临床药物学(中医药版.陈吉生)2013(改书签)新编实用儿科药物手册(第2版)(沈刚.人民军医版)2009(改详细书签)新编药物学(第17版)(陈新谦.人卫版)2011(编详细书签、页码)新全实用药物手册(第3版)(徐元贞.河南科技版)2005(编详细书签)血管医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美.克里杰著;王宏宇译.北大医学版)2009(重编书签)号:1162128404血脂异常(美.奎特罗芬奇著;李建军译.科学版)2012(改页码)循证临床内科学(上册)(胡大一编.北京科技版)2012(带书签)循证临床内科学(下册)(胡大一编.北京科技版)2012(带书签)腰痛诊断与治疗(日.清水克时编;徐红萌译.河南科技版)2014(有页码、序号)药理学原理-药物治疗学的病理生理基础(杜冠华译.人卫版)2009(改页码)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系列丛书-疼痛专辑 (王家双.人卫版)2013(改书签)医学检验与临床判读(郭世彪等.辽宁科技版)2011(改书签)胰腺病学(赵玉沛.人卫版)2007(调序号)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第3版)(胡伏莲.中国科技版)2009(改页码)孕产期营养知识百科(李淑娟.中国纺织版)2011(改书签)孕产养育知识百科(李淑娟.中国纺织版)2011(改书签)整形美容外科学全书-微创美容外科学(齐向东.浙江科技版)2012(改书签)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册)(赵辨主编.江苏科技版)2010(编详细书签)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下册)(赵辨主编.江苏科技版)2010(编详细书签)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朱学骏.人卫版)2006中国肾脏病学(上册)(黎磊石.人民军医版)2008(重编书签)中国肾脏病学(下册)(黎磊石.人民军医版)2008(重编书签)中国肾脏病学(上下册)(黎磊石.人民军医版)2008(重编书签)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专家组.重庆版)2009(编详细书签)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上册)(曹泽毅.人卫版)2004(编详细书签)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下册)(曹泽毅.人卫版)2004(编详细书签)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曹泽毅.人卫版)2010(编书签.纠错)中华胃肠病学(萧树东.人卫版)2008(改书签)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张敏建.科学版)2011(改书签)(有页码)中西医结合皮肤病治疗学(第2版)(刘巧.人民军医版)2014(改页码)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沈丕安.人卫版)2006(改书签)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高文斌.人民军医版)2009(改书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上下册)(胡亚美.人卫版)2002(编详细书签、页码)哈兹德老年医学(第6版)(上册)(美.哈特等著;李小鹰等译.人民军医版)2015(编详细书签)哈兹德老年医学(第6版)(下册)(美.哈特等著;李小鹰等译.人民军医版)2015(编详细书签)最新呼吸科疾病诊疗指南荟萃(朱毅.东南大版)2013(改页码)(以上为部分医药图书目录,如需其他图书请联系)联系QQ号:11621284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