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

合集下载

了解中国最大的湿地珠江三角洲湿地

了解中国最大的湿地珠江三角洲湿地

了解中国最大的湿地珠江三角洲湿地珠江三角洲湿地位于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

它以其众多的水道、湖泊、河流和海岸线而闻名,被誉为“自然的海洋生物宝库”和“候鸟天堂”。

以下将详细介绍珠江三角洲湿地的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措施。

一、湿地特点珠江三角洲湿地是由珠江冲积造成的,涵盖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为23300多平方公里。

它由广阔的沼泽、季节性湖泊、河流和水道组成,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湿地。

这里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包括红树林、盐田、芦苇沼泽等多种湿地生境。

二、生物多样性珠江三角洲湿地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热点,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里栖息着近4000种植物和1500种动物,其中包括了一些濒危和珍稀物种。

湿地中的红树林是珠江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它不仅为众多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是许多鱼类和底栖动物的重要繁殖场所。

湿地还是迁徙鸟类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地。

每年秋冬季节,大量的候鸟从西伯利亚、蒙古等地飞抵珠江三角洲湿地,其中包括丹顶鹤、黑面琵鹭、大天鹅等多种稀有鸟类。

这里的港口和沼泽湿地也吸引了许多国际迁徙鸟类停留。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珠江三角洲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湿地管理和监测、加强环境教育等。

珠江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

政府在湿地核心区建立了一系列保护站,并加强了对湿地的巡逻和监测。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违法破坏湿地的打击力度,对违法捕捞、破坏湿地栖息地的行为进行严惩。

为了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相关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教育活动。

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户外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共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结语珠江三角洲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湿地景观。

保护这片湿地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环境的需要。

保护湿地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湿地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湿地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环境,同时还对气候调节、水质净化、洪水蓄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因此,为了保护湿地生态并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

许多人并不了解湿地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缺乏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学校和社区等,向公众普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只有当公众认识到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其次,建立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政府应加强对湿地的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

同时,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湿地保护政策,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才能够促进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

第三,加强湿地的监测和科学研究。

通过对湿地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的变化情况,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物种适应策略,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通过监测和研究,才能够全面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保护湿地生态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湿地生态系统往往跨越多个国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保护计划和行动方案,开展联合巡护与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加强跨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跨国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维护。

综上所述,保护湿地生态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保护意识宣传与教育,建立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湿地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可以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湖泊微生物多样性及方法研究

中国湖泊微生物多样性及方法研究

中国湖泊微生物多样性及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对我国湖水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布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有利于阐明淡水湖泊微生物群体对营养环境的反应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全面剖析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利于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还可望为预测湖泊生态系统水环境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多样性;细菌多样性;16SrRNA1.中国湖泊资源介绍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及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有机质和生物等所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是自然万物和人类文明的繁盛之地。

通常按湖水含盐量的高低,将其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三类。

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各大湖的位置、面积、变证、水位、沙情、围垦和渔业等情况的记载。

对全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分类统计,其中淡水湖245个,面积3.1万平方公里,储水量约2231亿立方米,其面积和储水量分别占总面积和总储水量的40%和30%。

咸水湖215个,面积2.8万平方公里,储水量4610亿立方米,面积和储水量分别占总面积和总储水量的36%和62%。

盐湖133个,面积和储水量分别占13%和8%。

干盐湖44个,面积占11%[3]。

2.我国湖泊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湖泊是重要的淡水系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系之一。

由于湖泊生境类型的各不相同,使得湖泊微生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

2.1古细菌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古细菌不只生存于极端的高盐、高温、厌氧等环境中[4],在非极端环境中同样存在。

古细菌在不同湖泊中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极其不平衡。

湖泊中大多数的古细菌都属于Eurvarchaeota和Crenarchaeota。

2.2细菌域目前已报到的从湖泊中分离得到的主要细菌类群大多数都属于变形细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绿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等。

2.3真核生物域微型真核生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统称,也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真核生物,其粒径的大小在0.22 μm和2-3 μm之间。

主要广泛存在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丰度高达102-104CFU/mL,主要包括:甲藻、绿藻等主要种类,并有大量未分类未知菌群的存在,可见其多样性非常丰富。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摘要:和森林、海洋并成为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同时,湿地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有毒物质的过滤间接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所谓湿地是指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

包括陆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临时的各类沼泽、泥炭地、咸、淡水体,以及低潮位时6米水深以内的海域。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

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

例如,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型。

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

另外,自然界的物种资源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如皮毛、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脂等。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也是巨大的,它在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湿地保护

气候变化:全球气 候变化对湿地生态 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如海平面上升、极
端天气事件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 湿地生态系统遭受 破坏,导致生物多 样性丧失,影响生
态平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措施
制定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严格执法,对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建立湿地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 多样性有助于提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增强生态系统对外 部压力的抵抗能力。
01
0 2
03
04
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维持生态平 衡。
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洪蓄洪等功能,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闲度假。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 多样性具有科学研 究价值,为科学家 提供重要的生态学、 生物学和环境科学
研究对象。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 多样性具有保持生 态平衡和自然平衡 的价值,对维护地 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挑战
维持生态平衡: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具有生态美学价值,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的机会。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具有文化美学价值,为人们提供文化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素材。
湿地生态系统物种 多样性为人类提供 丰富的生物资源和 生态服务功能,如 食品、纤维、药材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河口湿地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生态系统,位于河流与海洋相交的地区,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它不仅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也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以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首先,河口湿地是由河流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地理环境。

在河流注入海洋的过程中,带有丰富营养物质的淡水与咸水交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中的水域不仅供养着大量的底栖生物,例如藻类、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也是很多鸟类、鱼类和底栖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其次,河口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其特殊的生态条件,河口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包括候鸟、珍稀植物和底栖动物等。

河口湿地内的高密度植被为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地。

同时,丰富的浮游生物也为各类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维持了该区域鱼类的丰富性。

河口湿地的生态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上,还涉及到水循环、气候调节和防洪等方面。

首先,河口湿地可以减缓来自河流的水流速度,降低洪峰流量,起到了一定的防洪效果。

其次,湿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大量吸收水分,减少径流量,降低水质污染。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的气候环境。

此外,河口湿地还是一个良好的养殖基地,渔民可以在此获得丰富的渔获。

然而,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对河口湿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工业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活动都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其中,河口湿地的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物种。

这些物种的逐渐减少会导致食物链的破裂,进而影响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其次,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控制土地开发和工业排污行为,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湿地是指地表被自然或人工深浅水淹没或长时间浸润的区域,包括沼泽、河口、水库、湖泊、沼泽草甸等。

湿地在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制定并执行水土保持方案至关重要。

一、湿地保护的意义和目标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湿地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护湿地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和损失,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二、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湿地的生态特征、水文环境以及周边土地利用等因素。

应该采取区域性的、综合性的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站位选择选择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站位需要充分考虑湿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

优先选择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湿地,如重要湿地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2.生态环境评估通过生态环境评估,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水文特征、植被分布等因素,为制定后续的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包括湿地生态功能的调查、湿地生态系统评估以及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

3.防治措施制定根据湿地特点和生态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水资源管理、陆地利用规划、生态修复、植被保护等措施。

在制定防治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和水土保持的要求,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方案执行和监测评估制定好的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需要得到全面的执行,同时根据之前的评估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内容和方式,保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性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湿地保护与水土保持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人类活动带来的对湿地的破坏,防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和改变。

湿地与生物多样性

湿地与生物多样性

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作者:小编来源:《绿色中国·B》2022年第10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共同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

湿地为全球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维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库。

同时,湿地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息息相关。

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而且还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因此濕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生物多样性是支撑地球生命的系统,是指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表面无处不在,它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演化的产物,又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持者。

生物多样性是完整的、和谐的、浑然一体的。

它体现了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如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湿地的灵魂。

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类社会的形成,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湿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水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

生物多样性则为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条件,也为运用水资源服务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湿地是基因库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庞大的基因库。

湿地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湿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它们与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个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1 湿地的现状和分布(1)湿地的现状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因此“湿地”不仅包括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而且还包括部分内陆水体、水稻田等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海水区。

据统计,中国大约有2500万hm2的天然湿地,其中沼泽1100万hm2,湖泊1200万hm2,滩涂和盐沼地210万hm2,另外还有稻田人工湿地3800万hm2,几项共计6300万hm2,内陆水体、退潮时不超过6m的浅海水域以及河口、海湾和滩涂湿地未包括在内。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自然或人工湿地。

就湿地的类型而言,中国不仅拥有公约定义的几乎所有类型,而且还有独特的青藏高原湿地。

(2)中国湿地的分布中国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北起黑龙江最北江畔、南到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东自沿海,西至干旱的西北地区,甚至帕米尔高原都有湿地分布。

但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湿地性质并不一样。

中国东半部临太平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大,湖泊多,河网密,湿地分布广,面积大,约占全国湿地面积3/5。

湿地类型多,从北到南不同。

寒温带、温带湿润气候下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湿地类型多,分布广。

三江平原有大面积苔草沼泽,松嫩平原有大面积芦苇沼泽。

暖温带、亚热带半湿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华北平原、淮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众多,河网密,有大面积芦苇湿地和荻湿地。

湖泊浅水湿地有多种眼子菜(Potamogeton)群落。

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

受地形影响,湿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山间洼地有藓类沼泽,湖边有芦苇湿地,还有该区特有的海菜花(Ottelia yunanensis)湿地。

亚热带南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滇西南山间谷地以及广东和海南沿海,分布有小片芦苇湿地。

三角洲有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林,河口湾有红树林。

中国西半部包括蒙新高原和青藏高原。

气候干旱和半干旱,降水少,仅在一些山间洼地,山麓潜水溢出带及湖泊洼地有湿地分布。

类型简单,只有芦苇湿地、苔草沼泽和盐沼。

青藏高原海拔3400m以上的大河源区和一些山间谷地以及湖群洼地,由于气候高寒,冻土发育、现代冰川的冰雪融水补给充足,分布有大面积沼泽。

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的源头都有大面积沼泽分布。

尤其川西北若尔盖高原的沼泽,连片集中,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

但类型简单,只有草丛沼泽。

如特有的木里苔草(Carex mulensis)沼泽和具有垅岗状草丘的嵩草(Kobresia)-苔草(Carex)沼泽。

本节湿地内容只限于内陆湿地。

2 内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广袤的疆域和复杂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中国极其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在拉姆萨尔湿地名录分类系统所列的12种沿海和海岸湿地、14种内陆湿地和9种人工湿地中,中国几乎拥有所有这35种湿地类型。

中国湿地动物种极为丰富。

据专家调查估计,湿地哺乳动物有6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湿地鸟类300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爬行类5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两栖类45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鱼类104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37%和世界淡水鱼总数的8%以上。

中国湿地还有高等植物1548种,其中被子植物1332种,裸子植物10种,蕨类植物39种,苔藓植物167种。

中国湿地生物中包括许多濒危、珍贵和稀有、特有物种。

如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白鲟(Psephurus gladiu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等都是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濒危特有物种。

黑鹳(Ciconia nigr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赤颈鹤(Grus antigone)、黑颈鹤(G. nigricollis)、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等都属珍稀濒危种。

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有31种,占54%。

全世界共有鹤类15种,中国湿地内有9种,占60%。

湿地高等植物中高度濒危种类约100种,如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现只零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红树是一种特殊的沿海湿地植物,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破坏,现存不足2万hm2。

目前对于中国湿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还知之甚少,仅对野生稻和一些濒危物种进行了研究。

3 中国湿地在世界珍稀水禽保护中的独特意义湿地是水禽赖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的“中转站”。

中国湿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水禽种类十分丰富,在世界水禽保护中具有特殊意义。

(1)中国水禽种类丰富据初步统计,鸟类有1244种,其中水禽有257种,占鸟类总数的20.6%,水禽中有游禽15科50属125种;涉禽14科54属132种。

包括4种特有种: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海南虎斑鴴(Gorsachius magnificus)、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黑嘴端风头燕鸥(Thalasseas zimmermanni)。

还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白鹳(Ciconia ciconia)等11种;II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等22种。

有许多国际性保护鸟,在“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227种保护鸟中,有水禽147种,其中涉禽24种,游禽62种。

在“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81种保护鸟中,有水禽70种,其中涉禽49种,游禽21种。

尚有许多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物种,如鹤类全世界有15种,中国有9种:黑颈鹤、白鹤(G. leucogeranus)、白枕鹤(G. vipio)、白头鹤(G. monacha)、丹顶鹤、灰鹤(G. grus)、赤颈鹤、沙丘鹤(G. canadensis)和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等。

天鹅世界有5种,中国有3种: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 columbianus)和疣鼻天鹅(C. olor)。

(2)世界水禽的重要栖息地a.东半球水禽的主要越冬地每年冬季有来自俄罗斯、日本、朝鲜和中国北方的鹤类在江苏盐城湿地越冬,包括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等。

尤其以丹顶鹤的数量最多,有600余只,是世界丹顶鹤主要越冬地。

鄱阳湖湿地,每年冬季有来自各地的白鹤2000~3000只,是世界白鹤主要越冬地之一。

沿海湿地是天鹅主要越冬地。

山东荣城湿地,有天鹅5000只左右。

上海祟明岛有天鹅3000~5000只。

俄罗斯的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和银鸥(L. argentatus),冬季到云南越冬。

江苏的洪泽湖是大鸨(Otis tarda)的越冬地,每年10月从俄罗斯、蒙古、朝鲜和中国北方到洪泽湖越冬,数量达5000~7000只,是世界大鸨最集中分布区。

b.中国湿地是世界水禽的重要繁殖地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丹顶鹤的繁殖地,盘锦是其繁殖地的最南端。

新疆天山海拔2300~2800 m的巴音布鲁克湿地,每年夏天有来自各地的天鹅5000~8000只,是世界最大的天鹅繁殖地之一。

中国三种天鹅,此地都有。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夏季有自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到新疆繁殖的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和其它鸭。

c.中国湿地是南北半球候乌迁徙途径的重要“中转站”,中国沿海湿地及岛屿是鸻鹬类和鸥类在西太平洋地区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由南向北迁徙路线的栖息地或停歇地。

有的水禽经中国沿海湿地停歇后中转,再飞往西伯利亚繁殖。

秋季再由北方经中国返回澳大利亚或新西兰。

如上海崇明岛有39种水禽被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协定,夏季旅鸟多达几十万只。

深圳福田红树林有红胸鸻(Charadris asiaticus)等10多种水禽,每年春天从澳大利亚集群经此迁到西伯利亚繁殖,秋天再返回澳大利亚,往返均在福田停歇。

4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中国湿地中国众多的湿地中,已有6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鄱阳湖湿地:位于亚热带,面积22400hm2。

水禽种类丰富,有150多种,冬季有几十万只水禽。

仅白鹤,1981年有2890只,小天鹅3940只,加上其他候乌80多万只,是世界最大的鹤群。

东洞庭湖湿地:位于鄱阳湖之西,面积19万hm2。

鸟类丰富,有153种。

其中水禽103种,国际协定保护鸟39种,国家重点保护鸟32种。

冬候鸟达1000多万只,是亚洲最大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湖中尚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暨豚、江豚和云豹(Neofelis nebulosa)等。

扎龙湿地:位于温带的松嫩平原的北部。

面积210000hm2。

有大片芦苇湿地,鸟类230多种,其中水禽120余种。

主要是鹤类,此地有6种鹤: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和蓑羽鹤。

向海湿地:位于松嫩平原的南部。

面积10余万hm2。

有大片芦苇湿地,鸟类260余种,其中水禽112种。

有鹤类6种、尚有鹭类、雁鸭类和鸥类。

青海鸟岛及周围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度3185m,面积5.4万hm2。

鸟类有162种,主要是雁鸭类。

有4种大型水禽,据1991年调查.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有18500只,渔鸥(L. ichthyaetus)有9000只,斑头雁(Anser indicus)7000余只,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5500余只,此外还有赤麻鸭(Tadorna terruginea)、潜鸭等数干只。

海南东寨港湿地:位于海南省东部,面积5400hm2。

红树植物有15科29种,如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Rh. gymnorrhiza)、海莲(Braquiera sexangula)等,其他植物较少,有露蔸(Pandanus tecterins)、海棠(Calaphyllum inophyllum)等。

水禽主要有苍鹭(Ardea cinerea)、大白鹭(Egretta alba)、中白鹭(E. intermedia)和白骨顶(Fulica atra)、红脚鹬(Tringa lotanus)等。

5 湿地所受破坏状况湿地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于一体。

在长期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被不断围垦、污染和淤积。

面积日益缩小,物种减少,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是中国湿地面积削减的主要原因。

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湿地,自古以来被开垦种植水稻。

三江平原湿地是目前农垦对象。

据初步统计,近40多年来,中国沿海地区累计围垦滩涂面积达100多万hm2,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