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湿地与湿地生物多样性(梁士楚等编著)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湿地生物体验PPT

湿地生物体验PPT
➢ 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有机碳 ➢ 湿地中的有机质含量很高,高于一般的陆地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的
生产力在同一个数量级。 ➢ 湿地有机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颗粒态有机碳
➢ 植物残体中的有机质返还至湿地土壤,经历分解。 ➢ 颗粒态有机质类型
• 微生物有机碳
➢ 尽管这部分有机碳含量低,但是绝大多数有机质都将经历这个阶段。 ➢ 微生物有机质的更新周期一般是几天甚至更短。 ➢ 微生物也会与植物在营养物质的利用上发生竞争关系。
• 湿地中的碳库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种形式:
– 植物态碳 (live) – 颗粒态碳 (detritus and soil) – 溶解态碳 (detritus and soil) – 微生物态碳 (detritus and soil) – 气态产物碳 (atmosphere, detritus and soil) • 湿地土壤有机质是生物作用的能量源。 • 有氧条件下有机质分解较易,而无氧条件下分解较慢,例如较易形成泥炭等物质。
第三节 湿地碳循环
• 碳循环一直是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湿地中的碳循环研究尤为重 要(碳库:存贮1/3陆地碳,碳源:释放1/4CH4 )。
• 碳循环可以概化为湿地中各个碳储库直接的碳迁移过程(生物体内碳, 颗粒态/溶解态碳,微生物体内碳,气态碳产物)
湿地的主要碳库
• 植物体内碳(净初级生产力)
第一节 湿地土壤
➢ 湿地土壤特征
• 湿地土壤又称水成土,指在水分饱和状态下形成的,在生长季有足 够长的淹水时间使其上不能够形成厌氧条件的土壤。
• 在湿地土壤最大的特征就是含水率高,空气含量少,厌氧反应为主。
➢ 湿地土壤类型
• 矿质土壤: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干重)小于20%~35% 时,可以认为是矿质土壤。

liang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之湿地资源的精品PPT课件

liang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之湿地资源的精品PPT课件

湿地形成成因: ①气候: 降水多、蒸发弱 (纬度高,气候冷湿或海拔高气温低) ②地形: 平缓、低洼、排水不畅。 ③土质、土层: 多冻土层或透水性差,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水文、水系: 河流多地表水汇入多 (或冰雪融水多或海岸附近潮汐海浪多滩
涂,或凌汛、河流泛滥。)
2.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 (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 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气温低,蒸发弱; 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冰川积雪融水较多; 低洼地易积水; 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 降水丰富; 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 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分布不均,东部湿地 多,西部湿地少。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 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 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
海南岛带潮间 带地区)防止海岸 侵蚀,防御台风和 风暴潮,维护生物 的多样性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 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 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 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 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 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红树的树皮里含有丹宁 (一种化学物质)如果把树皮撕开,里面的丹宁成分很快就会氧 化,而使被撕开的部位呈淡红色,所以叫红树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提供水资源
(2)湿地的经济效益 美化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第六七章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第六七章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第六七章一、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 (一)植被的概念。

咱先得知道啥叫植被哈。

植被就是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植被。

比如说咱们生活的城市里,公园里的树木、草地,街道旁的行道树等等,这些植物合在一起就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植被啦。

# (二)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 热带雨林。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

就像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那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有的树长得特别高大,树干很粗,而且很多植物都长在其他植物身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台湾、海南等地。

2. 常绿阔叶林。

特点: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

比如说在南方的一些山区,那些郁郁葱葱的林子很多就是常绿阔叶林。

叶子厚厚的,很有光泽。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

3. 落叶阔叶林。

特点:冬季寒冷干燥,树木到了秋天叶子就会变黄、掉落。

像北方的一些山区,一到秋天,山上的树叶变得五彩斑斓的,特别漂亮,这就是落叶阔叶林的特点啦。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4. 针叶林。

特点:主要是由针叶树组成,叶子细长像针一样。

像在大兴安岭,有很多松树、云杉等针叶树,它们组成的林子就是针叶林。

这些树比较耐寒,适合在寒冷的地方生长。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地。

5. 草原。

特点: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草本植物为主。

比如内蒙古的大草原,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草,还有成群的牛羊在吃草呢。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

6. 荒漠。

特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物稀少,而且植物大多有耐旱的特点。

像新疆的一些沙漠地区,只有一些仙人掌之类耐旱的植物能生长。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

# (三)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森林资源匮乏。

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比如说以前有些地方为了盖房子、做家具,就大量砍伐树木,使得森林越来越少。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地开发与保护 (共17张PPT)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地开发与保护 (共17张PPT)
调节气候、提供农副产品
③宋王庭秀《水利记》记载,“西南乡之田所恃者广德一湖,环百里,周以 堤塘,植榆柳以为固,四面为斗门碶闸。方春,山之水泛涨时,皆聚于此, 溢则泄之江。夏秋交,民或以旱告,则令佐躬亲相视,开斗门而注之……”
调蓄洪水
湿地之诗
④明州知州曾巩以《广德湖记》记其盛,鄞县“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5 21:37:4 621:37 Aug-21 5-Aug-2 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1:37: 4621:3 7:4621: 37Thurs day, August 05,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5 21.8.52 1:37:46 21:37:4 6Augus t 5, 2021
政协提案: 复建广德湖,为防止海曙内涝提供蓄洪
与调节的湿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广德湖为例
湿地之湿
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湿地(wetland):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分布特点:分布广,类型多样;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
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
(按成因) 人工湿地
水库
稻田
滩涂
浅海
鸟类将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生态 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
湿地之失
北宋末年,宋徽宗治国无能,内忧外患,“蔡京当国,诏天下守、令能 增赋者得优擢”。政和七年(1117),明州人楼异以馆阁学士知隋州事。 楼异不想去隋州做官,就在西去辞谢徽宗之际,奏请将广德湖开垦为田, “废莺脰湖为田,可益赋四万石”,宋徽宗一听正中下怀,将楼异改任 明州知州。一年以后,也就是1118年,浩渺的广德湖消失了。楼异废湖之 举历来褒贬不一。

核心素养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核心素养课件: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理由:退田还湖还塘,即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 养殖业;既保持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 有稳定的收入。符合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除此方法外,还可以发展水产品加工、观光旅游、水 上运动、健康休闲等产业。
●旅游观光: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蜜蜂养殖
2.完成P46“活动”。
第1题:赞成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
破坏:①对滩涂、湖泊围垦; ②对水生动植物过度获取和捕捞; ③任意排放污染物等。
措施:①退田还湖; ②有计划地实行定期休渔; ③禁止捕杀珍稀动物; ④合理利用水生动植物; ⑤控制环境污染等。
培养信息的获取 和处理能力!
四、湿地保护 阅读课本P45-46和地图册P23,思考: 1.现在洞庭湖“变”大了。国家实行了哪些治理措施?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 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2.完成P46“活动”。
1.目前全球湿地资源存在什么问题? ①数量减少;②质量下降。 2.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是什么?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3.完成P44“活动”。 第1题:农业区位:地气水土生;运市劳技地政。 第2题第一问: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而人口稠密,人均耕
地不足。所以,……
第2题第二问:有利:耕地增加,粮食增加,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湖泊的调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增加;湿 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都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高考真题
本题侧重所学知
(2009年全国1卷)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识从的东灵、活南应、用西!三
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
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复习(共30张PPT)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复习(共30张PPT)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资 源概述
湿地定义 湿地类型 湿地特点 湿地分布 湿地原因
湿地 价值
湿地资 源问题
保护 湿地
湿地资源概述
• (1)湿地的定义 •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 (2)湿地的类型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 湖泊、
类型
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 海区
②过度利用水生动植物资源,如过 度捕捞(人为原因)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 护复习 (共30 张PPT )
湘教版必修三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 护复习 (共30 张PPT )
湿地的问题
• (3)洞庭湖问题带来的危害
主要问题:洞庭湖面积逐渐萎缩
①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②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土地荒漠化、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
保护湿地
(2)洞庭湖治理措施
1.面积缩
原因



自然 原因
泥沙淤积, 湖面减小。
禁止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 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 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 原因
人口增长, 围湖造田 , 湖面减少。
控制人口增长;移民建镇 退田还湖。
2.湖泊水体污染严重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
大量排放污染物
保护湿地意识;防止水污染
湿地资源概述
• (5)湿地形成的原因
• 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地形
• ②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
气候
• ③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弱;
• ④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