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材图片的类型及其运用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与运用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运用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和战胜挫折的奋斗史。
历史上治国安邦的经验、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遂、文学艺术的魅力、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
尤其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认真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学生继承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
可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历史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科研,优化课堂教学。
现就自已从教历史十多年来对教材中插图的认识、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分类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一)、人物图。
如《秦始皇》、《汉武帝》、《孔子》、《曹操》、《诸葛亮》等。
(二)、历史地图。
如《战国形势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各朝疆域图等。
(三)、文物古迹图。
如《司母辛方鼎》、《半坡彩陶鱼纹盆》、《战国编钟》、《赵州桥》等。
(四)、事件图。
如《焚书坑儒》、《大泽乡起义》、《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
(五)、复原图。
如《北京人头部原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等。
(六)、漫画图。
如《时局图》等。
二、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一)历史插图在教材中的地位。
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时不我待。
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历史学科特点。
在体例结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装帧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可读性和适应性较强,基本实现了由历史学科体系到历史课程体系,由“教材”到“学材”,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与原先旧教材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精心选图,图文并茂。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本插图应怎样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本插图应怎样运用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极为复杂。
为了保证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课本插图加以重视,根据具体的课本插图类型,选择适当的应用方式。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本插图应怎样运用,欢迎大家观阅。
初中历史要重视插图学生读书往往只重文字,而对插图却熟视无睹。
这说明学生的识图意识很淡薄,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有用图意识,在教学中多利用图为教学服务,如导入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用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插图的重要性,养成用图的好习惯。
初中历史课本插图的类型1.概念图类型概念图是指对历史教材中所设计知识的一种图形解释。
以树状概念图为例,教师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从树状图中找出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要素,进而降低所学内容的学习难度。
2.地图类型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地图类型课本插图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第一,基于事物形态的课本插图,如某位置的形状描述地图、某城市的大小描述地图等;第二,基于分布特征的课本插图,如描述某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分布特征。
3.漫画类型漫画类型的课本插图是指按照简化或者夸张的原则描述生活中的相关对象或者情境。
漫画类型的课本插图通常蕴含着一定的趣味性或者讽刺性。
因此,这种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主题。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对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1.基于课本插图的提问式初中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提问具有强化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作用。
课本插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教师可以利用其适时开展提问。
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梦想成真的时代”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本插图《多利》向学生提问:多利的繁殖技术和原理是什么?多利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基于课本插图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导入环节的加设具有降低教材知识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作用。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济源市第三期教师个人课题专家评审表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课题论证: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课题界定:插图是指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五大类: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历史文物(实物)图、图表图柱图。
历史插图是历史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形貌的"写真",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现象的"空间描述",是形状化、立体化的历史教材。
它和教材文字叙述相互呼应,互为补充,完整构成系统的历史。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究是根据人教版实验教材,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为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对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插图使用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理论依据:1) 新课标要求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历史插图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说明,更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历史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更能有效地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互相联系,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研究是一个个体在个人经验和环境交互作用下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在历史教育中,插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课本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课本插图概述1.插图简介。
课本插图也称为插画,用于文字中来诠释文字内容的图画。
对文字作生动的解释,来加强文章感染力。
历史课本插图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知识的一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外貌的“写真”,是对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事件的“空间描述”,是空间化、立体化的历史课本,它和课本文字的叙述相互照应,互相补充,构成系统的历史。
2.历史课本中插图的类型。
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即:历史人物图,如《唐太宗》《沈括》《成吉思汗》等;历史之器物图,如《突火枪》《唐朝的连珠对鸭纹织锦》《波斯银币》《西汉骑兵俑》等;历史之地图,如《清朝疆域图》《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等;历史之片断图,如《郑和船队到占城》《渭水之盟》等;历史之漫画图,如《依样画葫芦》《怎能受那许多人的吸吮》等。
3.课本中插图的作用及达到的效果。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最好方法。
受身心发展的限制,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习惯通过画面、实体事物等形象化的表现来认识和了解事物。
在满是文字的课本中,插图是与众不同的,它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许多课本中的插图实际上就是对历史的艺术加工。
这些插图就好比一个引子,在学生看这些插图时,教师可以从旁用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插图进行联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和相关文字对历史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和表达,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现行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存在的问题有些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很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思想容易开小差,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现在的课本中大多配有插图,但是插图的具体内容往往缺少幽默,形式单一,难以触及心灵,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史料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下面将介绍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地图类图像史料的运用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格局、行政区划等信息。
在讲解丝绸之路时,可以使用相关的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理位置,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和经过的国家。
照片类图像史料的运用策略。
照片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历史照片让学生感知历史的变迁,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讲解二战时,可以使用二战期间的照片展示战争的破坏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抗争精神。
漫画类图像史料的运用策略。
漫画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表达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观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历史漫画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在讲解法国大革命时,可以使用相关的漫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改革的意义。
广告类图像史料的运用策略。
广告是商业社会的产物,从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历史广告让学生了解历史时期的商品文化和社会态度。
在讲解工业革命时,可以使用相关的广告展示当时的工业品和人们对于新产品的热情和期待。
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同的运用策略。
通过合理运用图像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使用图像史料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图片特点及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图片特点及作用一:图片的特点图片是“用来说明某一事物的图片、照片、拓片等的统称” ®而历史图片指能够说明历史问题,解释历史现象的图片。
其包括地图,图片,表格,示意图,漫画,视频截图等。
教科书中历史图片以直观性,形象性讲述历史。
历史图片一方面丰富了历史教学的内容,更直观地讲述了历史。
历史教材中往往通过两种方式为读者传递信息,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片。
然而历史图片完全不同于文字,与复杂冗长有时甚至非常难以理解的文字相对比,历史图片一般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真实性历史图片作为历史材料,尤其是原始的历史图片,如照片,古迹,古画,手迹等都能真实的再现历史事实的面貌。
教科书中历史图片的出现使得历史事实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信性。
如人教版必修二第59页《建立经济特区前的深圳》和《今天的深圳》。
这两张图片真实记录和再现了深圳昨日和今天的巨大变化,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学生一看就可以深刻的意识到改革开放对深圳的巨大影响,对祖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从而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对国家经济腾飞的巨大推动力。
又如人教版必修二第46页这幅照片,大街上的自行车携带大量现金,却不慌不忙行驶着。
充分而真实的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货币急速贬值给民众生活带来的极大困扰。
2、高效性上述事例中通过深圳昔日今日两张照片的对比直接明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化,而如果用文字表达,其文字的髙效性肯定不如图片快。
3、直观形象性图片与文字比较起来,之所以更加髙效,原因在于历史图片比文字更加直观形象。
如讲到大跃进时,教师往往用“浮夸风,共产风”来说明大跃进的时代特点。
而大跃进距离今天半个世纪之久,今天的学生对那个时代非常的陌生,到底什么是“浮夸风”,什么又是“共产风”也非常难以理解。
而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使用教材中的《肥猪赛大象》的图片。
就会发现学生看到这种图片后,往往在哄笑中很容易就明白了“浮夸风,共产风”其实就是一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髙指标,高产量,而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
浅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图”的运用

浅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图”的运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片作为教科书的一部分,逐渐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首先,我国不断在倡导素质教育,图片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
其次,通过观察历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关于“图”逐渐走进试卷,无论是在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图都变成试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图”进行简单的探讨:一是“图”的分类,二是“图”的作用,三是“图”在使用中常出现的偏差及简要的使用策略分析。
一、“图”的分类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图”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学的方便和图自身差别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按照历史图片的真实性分为:原始性的图和再造性的图。
原始性的图是指根据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人物、文献等现场拍摄的照片和名人手迹、题词、剧照、书影、拓片等。
再造性的图是指经过艺术家想象后进行再加工的图片,例如漫画、人物画像、某些战争场景等;按照图片的内容课划分为:人物图、政治经济和社会图、文化图和地图;按照图片出现的位置可分为:正文前的图,正文中出现的图,正文结尾处的图。
二、“图”的作用主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教师教学的作用,一类是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
1.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图的使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更好地教学提供方便。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个教师都公认的道理。
如果学生感兴趣的话,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反之,学生会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学习只能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利用图片的丰富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
此外,图的使用可以丰富历史教学资源和方便组织教学。
研究表明图的信息量是文字的六倍。
图片多隐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像是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
很多的教学知识点和教育内涵都包括在其中。
丰富了文字的表述,将文字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可以通过图画将本课的内容进行串讲,学生可看图描述本课的重心与主要知识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应用研究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被广泛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通过引入历史图片,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浅谈。
一、历史图片的基本应用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基本应用形式可以分为三种:作为教材插图、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和作为教学展示图片。
1. 作为教材插图教材插图是历史图片最常见的应用形式之一。
在历史教材中,插图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图像描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教材插图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剧情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和判断能力。
2. 作为教学辅助资料教学辅助资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和解释历史图片,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结合图像描述、解读图片内容和背景知识等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历史图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3. 作为教学展示图片教学展示图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历史图片展示在教室的大屏幕上,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教学展示图片既可以用来呈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来展示相关文物、遗址等实物图片。
通过教学展示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历史的厚重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历史图片的教学效果引入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带来丰富的教学效果。
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教科书,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载体,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图片的选用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可靠的、可以说明问题的。这样的图片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加贴近历史,更真实地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来的结论才是更可靠的。我们在使用历史图片时一定要准确和科学。比如《秦朝疆域图》,准确地让我们看到当时秦朝的疆域规模,并且让我们看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归入中原王朝管
二是,当可以采用多幅图片从同一角度说明同一历史内容时,也应该选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三)适量性原则
实践证明,历史教学中图片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日益普及情况下,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提供了方便。这样在应用图片时就要谨慎,以免图片太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注意力。
(二),图片具有佐证文字内容的功能。
教学中,注重课程文字内容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插图的运用。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更能有效的说明历史问题。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中,提到“过日本占领路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想以此否认旅顺大屠杀,而在之后的图片中则清晰的呈现了“日军屠杀旅顺居民”插图,如此形象的插图来说明教材文字内容,显然比是教师如何述说日军暴行更有说服力。
人民版必修二
177
158
0.89
55
42
30
31
人民版必修三
178
162
0.91
68
28
24
42
人民版选修一
140
144
1.03
110
4
12
18
人民版选修四
155
156
1.01
98
20
21
17
依据统计,对图片的研究总结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历史图片的分类
历史图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二)图片的代表性原则
对于历史图片的运用,就像教材中的文字一样,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华。所以,选用的历史图片一定要有代表性。这里说的代表性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当可以采用多幅图片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历史内容时,应选用最有说服力的一幅,最能体现所要反映的历史知识。例如《清明上河图》。
三、图片的作用
历史这一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过去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凡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一去不再复返的性质,这就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人们不可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各种史料来进行间接的认识。史料包括实物、文字、数据、图片等等。实实在在的历史文物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很容易吸引人,但由于许多条件限制,图片教学的价值就显现出来,简单易行。
(三)按历史图片的形式分类
以历史图片额实物、事实来源为出发点,以实物形态类型、艺术品形态类型、非艺术品的实物形态类型以及三者的综合因素作为分类原则,将历史图片分为十类,分别是:造型、绘画、各种实物、遗迹遗址、古建居民、地图、老照片、铭刻文书、各种古代文书照片和古籍。
二、历史图片的选择
基于对教科书中图片的研究,图片的使用具有下列特点:真实性、广泛性、有效性、直观性。所以我们在使用图片时要正确对待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史为主,图为辅”观点。并且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图片:要尽可能地多的搜集对课堂教学有用的历史图片,拓展学生的眼界;要把图片和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知道学生深入地解释和分析历史图片,做到“由图学史”。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有原则地选择图片。
(三)、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
教师结合课本讲解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具有严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身就蕴涵着深刻的美,这种深刻的美中体现出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真”(指合乎规律性)。学生理解、掌握了这种规律,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教学常常是以美育信息为切入点和生长点来进行,以促进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发展审美能力。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比如:在讲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时,可以用漫画《时局图》。它用图画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当时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图中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 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每种动物盘踞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图中的“一目了然啊,不言而喻”也正说明了这幅图片的作用。除了漫画这种形式外,历史示意图和地图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得力工具。(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中学历史教学图片的研究
摘要:新版的中学历史教材有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即大量丰富的历史插图的增加。历史教科书的这一转变,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图片的类型和选用,并且重新认识插图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和功能。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不仅传达一些基本的历史信息,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按历史图片的内容分类
按内容分为历史文物图,如《商代青铜方鼎》、《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历史人物像《秦始皇》《亨利﹒帕默斯顿》、历史遗迹图《都江堰“深淘滩,低作 堰”石刻》《河南新密古城寨新石器时代城北墙剖面》、历史古迹图《湖北军政府旧址》、历史想象图、示意说明图、历史漫画图、历史地图《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等。
历史图画使历史学科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形象与内容的感染,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引起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对生活的感悟,达到陶冶情操,使之心灵美好,行为高尚,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这便是以美怡情,以情动人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作用。这便是以美引善,“善”即一种价值指向。运用历史图片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课程标准中的的态度与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价值观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比如唐太宗,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虚心纳谏,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辟了一个唐初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另如孔子、汉武帝、康熙等,可通过对他们人品、事迹、政绩等方面的讲述,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形成对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
新课改后的全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人教、人民、 岳麓和大象四个版本。结合我们所采用的人民版教材三本必修两本选修,这些教材中历史图片的数量比原来教科书中的图片数量有所增加。(详见下表)
教科书版本
总页数
图片总数
平均每页图书片数
文物、照片
示意、绘画
地图
场景图
人民版必修一
180
153
0.85
58
32
36
27
(一)、以图激趣,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从心理学上来说,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前提,是学习的先导。兴趣不但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既往性的特点,而历史教材的语言文字也往往具有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的高中生来讲,历史图片的缺乏容易使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众所周知,色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它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从而触发情感,引起视觉上的联想,因而对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有特殊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色彩的直观效果远胜于黑白图。如驰名中外的半坡遗址的红黄褐色的器皿,明朗辉煌的唐三彩,给人庄严高贵感觉的秦始皇像等,都以其特有的色彩描绘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美的赞叹。通过这种美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其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思维活跃,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史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学生也转入“我要学”的主动探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解一些较深的、抽象的知识,学生也不会感到太枯燥,反而会仔细观察图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积极思考。
关键词:分类原则兴趣 智力价值观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重视阅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用史实观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等四大能力目标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是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多方面新史料的过程实现的。图片是史料中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重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四)启发性原则
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应用,从浅层次上来说,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从深层次上说,历史图片的应用就是要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进而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历史事件等。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历史图片时,不能单纯地为了吸引学生而引用图片,而要注意所选用的历史图片能否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 ,在师生互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如《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一)按历史图片的性质分类
从历史图片的性质来讲,可以分为原始性图片和再造性历史图片。原始性历史推案指根据历史遗址、历史文物、文献、人物、现场等拍摄的照片,还有古画、拓片、书影、剧照、题词、手迹等。原始性历史图片能够真实反映历史原貌;再造性历史图片是经过艺术家构思加工而成的,反映历史面貌。包括人物画像、历史场景图画、漫画等。再造性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就不如原始性历史图片,但是这些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些历史场面和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赵克礼主编.历史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