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全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劢大云数据产品及应用培训资料(PDF 20页)

中国移劢大云数据产品及应用培训资料(PDF 20页)
3. 资源共享:利用YARN提供资 源分配和调度方案
4. 多租户:支持基于用户、队列 的Hadoop多租户方案
5. 可靠性:所有Hadoop组件没 有单点问题
6. 服务化:提供基于BC-EC弹性 部署方案,支持弹性 MapReduce计算
BC-Hadoop应用,如Hive、BC-HugeTable、BCPDM、BC-SE等数据查询、分析、挖掘系统
发,仅子查询不支持,Join 动,停止
未经优化。提供Oracle 数
据导入导出支持
部署,升
5. 管理增强:提供完善的统一 级管理
监控、部署Portal;提供故
障告警和数据一致性分析脚 本
集群管理和 图形化工具
数据导入导出, 备份恢复等工具
自动测试工 具
SQL Console
SQL Web SQL 查询分析器
4. 管理增强:支持资源池、运营管理平台 集成;支持监控、告警、计量、统计接 口;支持SNMP、OMI协议
5. 兼容性:支持原生MapReduce和 NoSQL接口;支持多数SQL92查询; 兼容Hive、Impala、HBase数据操作 API
单集群规 模
SQL兼容 性 响应时间
优化能力 开放性
Hadoop支 持 软件举例
各种不同版本的Hadoop软件目前已经在各个省公司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产品 化程度低,存在商业版本不开源、开源版本不统一、运维管理功能弱、多应
用混合部署能力不足等问题。
BC-Hadoop 2.0主要特性
1. 开源开放:核心系统是CDH5 改进版本,代码开放,Patch 反馈社区
2. 管理增强:集成Ambari管理 系统,支持BOMC、4A规范 (在研),支持puppet自动 部署系统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通〔2013〕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各电力监管派出机构,有关企业和协会: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一)市场需求导向原则:以应用为牵引,从市场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

(二)资源环境优先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引导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三)区域统筹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规模和应用定位,结合不同区域优势,分工协调、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型数据中心。

(四)多方要素兼顾原则:在重点考虑市场需求、能源供给和自然环境基础上,兼顾用地保障、产业环境、人才支撑等多方因素,紧密结合基础网络布局,采用绿色节能等先进技术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

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

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是为了规范移动IDC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提高IDC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以下是关于中国移动IDC建设标准的详细介绍。

1. IDC建设标准的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成为了支撑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但是,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数据中心的规模、复杂度和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多挑战,甚至会因为建设不规范给企业和用户带来风险。

2. IDC建设标准的目的为了规范IDC基础设施建设行为,提高IDC的质量和安全性,中国移动制定了IDC建设标准。

目的是为了规范IDC行业,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IDC建设标准的内容IDC建设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IDC机房选址、入土方案、设计方案以及安全、可靠、节能方案。

(2)机房主体结构、给排水、电力、空调等设施的设计标准和建设要求。

(3)服务器机柜、网络设备、UPS电源等设备的品牌、规格和数量等要求。

(4)机房安全、环境监控、火灾监测与自动灭火等设施的要求。

(5)资质证明、备案、安全审查等监管要求。

4. IDC建设标准的意义IDC建设标准的制定,不仅促进了行业规范化,也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

通过准入门槛的提高和规范建设的要求,避免了一些不合格的无资质IDC扰乱市场,同时也能更好的保障企业和用户的安全和利益,提高企业的用户口碑和品牌价值。

总之,IDC建设标准的制定为整个IDC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标准的规范和方向,让IDC在未来的数字化时代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保障用户的利益。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目录前言 ........................................................................... .............................................................................. .......................... 3第一章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趋势 . ......................................................................... ....................................................... 4 1.1 国内数据中心现状 . ......................................................................... ...................................................................... 5 1.2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 ......................................................................... ...................................................................... 8第二章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 . ......................................................................... ..................................................... 11 2.1 什么是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 . ......................................................................... ............................................ 11 2.2 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 . ......................................................................... . (12)2.3 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 (16)3.1 数据中心业务定位 . ......................................................................... .................................................................... 29 3.2 数据中心建设规模 . ......................................................................... .................................................................... 30 3.3 数据中心建设标准 . ......................................................................... .................................................................... 31 3.4 数据中心指标体系 . ......................................................................... .................................................................... 32 3.5 数据中心选址 ........................................................................... (33)3.6 数据中心技术要求 . ......................................................................... .................................................................... 35第四章数据中心的节能与能效评价 . ......................................................................... ................................................. 43 4.1 数据中心的能耗审计 . ......................................................................... ................................................................ 43 4.2 数据中心能耗测量指标 . ......................................................................... ............................................................ 45 4.3 数据中心节能目标 . ......................................................................... .................................................................... 52 4.4 节能技术方案举例 . ......................................................................... .................................................................... 52第五章数据中心建设管理与测试验收 . ......................................................................... ............................................. 58 5.1 数据中心业主方设计管理 . ......................................................................... ........................................................ 58 5.2 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管理 . ......................................................................... ............................................................ 62 5.3 数据中心建设施工测试与验收 . ......................................................................... ................................................ 75第六章数据中心专业化运维和管理 . ......................................................................... ................................................. 78第 6章数据中心专业化运维 . ......................................................................... ......................................................... 78 6.2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 ......................................................................... ............................................................ 83 6.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测量 . ......................................................................... .......................................................... 115 6.4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提升 . ......................................................................... .......................................................... 130第七章如何省钱?数据中心成本分析 . ......................................................................... ........................................... 136 7.1 一次性投入成本分析 . ......................................................................... .. (137)7.2 长期运营成本分析 . ......................................................................... .................................................................. 138 7.3 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案例介绍 . ......................................................................... .............................................. 140第八章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 ......................................................................... ................................................... 142 8.1 建设模式分析 ........................................................................... . (143)8.2 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现状及趋势 . ......................................................................... .................................. 146第九章数据中心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 ......................................................................... ........................................... 147 9.1 数据中心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载体 . ......................................................................... .................................. 147 9.2 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策略 . ......................................................................... ...................................................... 148 9.3 灾备中心对数据中心的特殊要求 . ......................................................................... .......................................... 149 9.4 灾难恢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 . ......................................................................... .............................................. 154第十章企业级数据中心的评价体系 . ......................................................................... ............................................... 155 10.1 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价基本原则 . ......................................................................... ............................................ 155 10.2 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价方法论和指标体系 . ......................................................................... . (156)《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IT168 图书连载】以下内容来自由顾大伟、郭建兵、黄伟主编的《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一书,由万国数据科技发展 (昆山有限公司授权 IT168发布。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v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总则 (1)1.1. 概述 (1)1.2. 适用范围 (1)1.3. 起草单位 (2)1.4. 解释权 (2)2 应用体系架构 (3)2.1. 两级架构 (3)2.2. 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 (4)2.3. 总体技术要求 (5)3 展示平台 (6)3.1. 域名规则 (6)3.2. 登录流程 (7)3.3.访问安全控制 (7)3.3.1. ......................................................... 认证83.3.2. ......................................................... 加密93.3.3. ......................................................... 授权93.4.个性化展现管理 (9)3.5.内容应用聚集 (10)3.6.系统性能要求 (11)4 网络和接入平台 (12)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 (12)4.1.1. ..................... 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24.1.2. ................. 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34.1.3. ......................... 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44.1.4. ................. 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4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4 4.2.1. .............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44.2.2. ................. 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6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 (17)4.3.1. .................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74.3.2. ..................... 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94.4.I P地址规划 (20)4.4.1. .................................... I P地址规划原则204.4.2. .................................... I P地址规划方法224.4.3. .................................... I P地址规划要求235安全管理平台 (24)5.1.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 (24)5.1.1. ......................................... 网络系统管理245.1.2. ................................................. 网络安全245.2.系统管理及系统安全 (25)5.2.1...................................................... 系统管理255.2.2. ................................................. 系统安全265.2.3. ..................................... 数据管理和安全285.2.4. ..................................................... 防病毒296系统和环境要求 (30)6.1.系统要求 (30)6.1.1. ................................................. 主机设备306.1.2. ................................................. 操作系统316.1.3. ......................................... 存储备份设备316.1.4. ................................................. 网络设备326.1.5. ..................................................... 数据库346.1.6. ......................................... 展示平台软件366.1.7. ................................................. 开发工具376.1.8. ................................................. 系统文档376.2.机房环境要求 (38)6.2.1. ......................................... 机房环境条件386.2.2. ................................................. 接地要求396.2.3. ............................................. 空调及电源401 总则1.1. 概述目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一大GSM移动电话运营商,并已经从提供话音和基本数据业务的单一业务运营者逐步转变为提供话音、数据、Internet及未来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业务运营商。

【Vantiq精品】国网云和数据中台建设指导意见

【Vantiq精品】国网云和数据中台建设指导意见

2019年建设目标:
平台部署
开展三地数据中心和省(市)公 司平台组件选型及部署环境准备 工作,完成北京数据中心和试点 省(市)公司国网云和数据中台 部署工作。
部署规划
结合成熟组件引入编制公司国网云和数据中台部署 规划。
运营机制
初步构建国网云和数据中台专业化运营团队及 配套机制规范,支撑核心业务应用基于数据中 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应用。
8
数据中台
在数据分析组件 方面
对于前期已推广应用的Tableau、自研的自助式分析工具等组件,可作为数据中台建设的可选组件,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商业组件自行选择组合应用。
在数据管理组件 方面
对于前期已推广应用的数据管理类组件,可作为数据中台建设的可选组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与 商业组件自行选择组合应用。
件方面
,用于支撑数据中台数据接入、整合及交换相关工作。
在数据存储计算组 件方面
对于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分析域贴源层、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组件,可作为数据中台建设的可选组 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与商业组件自行选择组合应用。
对于大数据平台非结构化组件继续沿用,用于支撑数据中台非结构化数据统一存储和应用;对于大数 据平台承载的非结构化之外数据与应用,进行全面清理,确需保留的逐步迁移至新建数据中台存储计 算类组件承载,迁移完成后相关组件下线。
公司统一云管平台实现对各省(市)云平台全面监控,逐步实现资源跨区域调度。
7
数据中台
通过引入数据中台成熟商用组件,从组件、部署、应用三个方面开展数据中台建设。初期以基础组件为主,后 续结合具体应用需求逐步合理选择扩展组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效继承前期相关组件建设成果,相关 策略如下:
在数据接入交换组 对于前期已推广应用的Informatica、OGG、采集量测接入、非结构化接入、数据交换等组件继续沿用

IDC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IDC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目录综述 (2)IDC网络建设 (5)IDC网络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IDC基础系统建设.. (12)IDC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26)IDC综合管理系统 (34)IDC计费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IDC计费系统. (38)技术服务 (42)IDC机房系统设计说明 (50)一期实施内容建议 (58)综述经历了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

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AOL、IBM、Exodus、UUNET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

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EC等业务。

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治理方案-原图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治理方案-原图
产品示意:










设 置 维 度
质 量 报 告
7
图5-36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
登录系统
创建项目
配置数据源
导入元数据
抽取数据
流程结束
生成报告
执行计算
算法配置
配置权值
8
图5-37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1-3
3
1
9
图5-37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4-5
4
5
10


数据标准访问 数据标准采集
数据标准监控
2
图5-31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
3
图5-32 数据质量解决方案
4
图5-33 数据质量产品——绩效监控
一线片区经理可以在手机APP上设置自己绩效指标的数据质量监控,及时发现自己绩效指标的异常波动, 但是却很难找到异常的原因。
“绩效监控”可以协助一线片区经理查看指标的分维度数据,并指出其中与以前相比异常之处,协助片 区经理发现数据异常的原因。

数据有问题? 用绩效监控
查一查
使 用 绩 效


质控ຫໍສະໝຸດ 量按监维





片区经理





5
图5-34 数据质量管理 -- 绩效助手(2)
4日我明明有5 个单子,为什 么只显示了1 个,肯定是系
统遗漏了
A小区怎么销量 这么低?我想起 来了,竞争对手 上月在那搞了个
营销活动
6
图5-35 数据管控:数据质量产品——体检中心
5-1数据治理系统功能各模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服务能力,对内驱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型产品,实现大数据开放后的运营和服务提升,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全公司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产,助力公司第三条曲线的拓展,以服务“内增效、外增收”的整体企业战略,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要求与重点企业级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和运营的平台,通过“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形成集团及各省市公司“多节点”、“网状网”形态的数据和服务共享能力;具备独立机构以承担平台建维、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职责。

为企业内、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服务能力,辅助企业决策,彰显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三方面:(一)建好组织: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的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立足公司全局,全面负责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数据运营等职能。

(二)搭好平台: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满足中国移动全部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要求,实现逻辑集中;全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分布于多个节点,进行物理分散,同时实现关键数据资产的异地容灾备份。

(三)做好服务: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能为集团各部门、专业基地(位置等)、专业公司(咪咕、互联网、政企、在线服务、物联网等)、各省公司及外部行业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二、建设重点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要求如下:(一)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能力要求为了承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管理、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运营六个职责,在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层面提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和应用共享开放能力四个部分: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包含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运算功能、数据交互功能。

数据采集需包括来自BSS、OSS、MSS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用户上网行为的DPI二次解析数据以及来自外部的第三方数据的数据采集。

数据存储运算功能可根据数据类型及应用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不同价值、规模、时效性的数据差异化存储和运算。

数据交互功能是实现不同形式的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交互。

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需具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提供对大数据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诸如资源管理、负载管理、配额管理以及计量管理等。

通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管理者可以根据租户提出的平台资源和能力的申请进行资源分配、监控、动态调整以及资源开销核算。

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等。

数据安全管理提供跨租户、跨时间、跨平台、跨任务的数据质量监控与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对大数据平台的使用者进行相关的账号、授权、鉴权等设置。

应用共享开放能力:为支持应用开发者高效、安全、规范的进行应用开发,大数据平台需要具有应用开放能力,应用开放能力包括开发者管理门户、统一调度平台等功能。

通过开发者管理门户实现注册认证、资源申请、数据申请、开发上线功能的管理。

统一调度平台需集成图形化的开发界面,通过统一封装的函数库提供类SQL的开发语言,以屏蔽底层差异性,降低业务人员的开发门槛,实现快速的业务开发。

(二)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按照“逻辑统一,物理分离”的原则构建全国统一的多域融合企业级大数据中心。

在云资源池基础上按照“1+31”方式在总部和省公司分别建设总部节点和省级节点。

总部节点采集总部系统和专业公司系统以及全国性、总体性对外业务合作的外部数据;省级节点采集省内系统BSS、MSS、OSS三域及其它系统数据、省级对外业务合作的外部数据。

总部节点和省级节点之间通过轻度汇总和高价值详单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互,逐步形成全国共享、按需服务、形成大数据的良性生态圈,对内对外提供数据、平台和应用服务。

图1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体系架构利用现有集中化经分系统,向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演进,利用省公司现有经分系统能力,演进为省公司大数据中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大数据中心能力的快速搭建和提升,打造“DW+MPP+Hadoop”混搭技术架构。

Hadoop:承载大数据中心的ETL功能,实现三域数据定时、实时数据处理;承载清单、网络信令、非结构化数据等基础数据处理;建立企业级统一标准模型,并且对外提供明细查询服务。

采用Hadoop技术和PC服务器架构解决数据量大、数据多样的问题;MPP:是使用SQL进行结构化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最好的技术选择,具有高并发、支持多表联合复杂查询、高安全等优势。

DW:传统数据库,面向企业级高性能数据处理,进行复杂汇总分析运算。

采用高性能库和传统小机架构提升数据分析性能,集中保障集团、省级应用。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各节点按照能力需求划分为数据源、资源池层、数据采集/分发层、数据计算和存储层、能力开放层、数据运维和管理数据、数据应用。

图2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节点功能结构数据源数据源包括企业内部BSS域、OSS域、MSS域各系统的清单级和汇总级数据,以及企业外部系统的数据。

重点接入LTE的XDR数据,实现O域、M域及外部数据源与现有B域数据的融合;资源池层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向上提供服务。

数据采集和分发以离线批抽取和在线实时抽取方式从数据源系统采集数据,将采集数据或DPI二次解析后的数据按照数据种类分发至负责数据计算和存储的各类集群,并协调各集群之间的数据同步。

数据计算和存储为适应各类海量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计算和存储要求的多种集群。

包括面向批处理的Hadoop集群(MR,Spark,用于ETL)、面向文件存储和查询的Hadoop集群(HDFS,Hbase,Hive)、流处理集群(Storm/Spark Streaming)传统数据仓库集群DW、MPP数据仓库集群、内存数据库集群。

各集群数据流向呈交叉网状,应支持资源的多租户调用。

能力开放层从数据、API、工具三个层次对外提供服务。

透明数据层在各类数据计算和存储集群之上提供一个面向各类应用的统一数据访问能力,屏蔽各计算和存储集群的复杂性。

OPEN API以接口方式封装各类数据计算和存储集群的能力,供各类应用调用。

并提供自助报表、OLAP工具、SAS/SPSS数据挖掘、IDE等工具类服务。

数据运维和管理包含数据资产管理、元数据管理、统一调度、多租户管理、资源池运营、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数据应用架构上对数据和应用进行解耦,各类应用(不同的应用开发商)通过能力开放层的服务使用数据。

应用涵盖企业内、外部,包括报表、查询、统计、分析、挖掘,对外价值变现等。

基于以上大数据平台重点支撑的需求,系统技术架构应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应用四个主要组成模块。

梳理大数据平台系统应具备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各项大数据关键技术,为未来公司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工作提供技术储备和参考。

图2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四)企业及大数据中心对外服务的模式与场景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对外提供SaaS、PaaS、DaaS的服务模式,将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基础能力以及数据本身开放给个性化应用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可利用开放的能力,开发个性化应用(或数据);将大数据的应用(或数据)提供给公司业务部门、网络部门以及外部行业客户。

图3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对外服务模式大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模式分为三种:SaaS、PaaS和DaaS。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按需求进行应用开发,提供指标、报表或专题分析,以应用的方式提供给需求方使用。

使用者通常为无自行开发能力的需求方。

应用场景举例:1)市场部通过自助服务、即席查询等方式自行分析;2)大数据平台运营方开发业务统计报表供市场部、财务部等部门作为决策和管理依据。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提供给使用者部署应用到云基础设施上的能力,这些应用是使用者通过使用平台支持的编程语言和提供的开发工具创建或采购的。

PaaS使用者不必关心底层云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或存储),但需关心所部署的应用,并可能控制应用环境的配置。

使用者为有个性化需求、深度需求,利用平台工具和数据,自行组织应用开发的内部需求者、合作伙伴以及外部数据需求方。

应用场景举例:网络部第三方厂商利用大数据平台直接调用三域融合数据,利用其归属租户存储其分析数据,通过统一IDE开发其应用,以API接口方式与其原有应用对接。

Daas(Data as a Service,数据即服务)是对各种数据进行不同程度“数据封装”,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向不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满足企业内外部用户的多样性数据请求。

建立数据服务请求和数据之间标准化的访问接口,提升与内外部系统的互动和信息共享能力。

使用者为有个性化需求、深度需求,需要从大数据平台获取数据,自行组织软硬件资源以及应用开发的内部需求者、合作伙伴以及外部数据需求方。

应用场景举例:1、开发者通过数据集成平台进行批量数据的准备与接口配置。

2、开发者通过数据封装平台将准备好的数据封装成相应的查询接口。

3、开发者通过消息中间件平台提供的接入、接出能力进行接口配置。

4、开发者将以上3类接口,注册到服务集成平台中,形成数据服务访问接口。

5、上层应用(或外部系统),通过服务集成平台查看数据服务接口信息,并调用。

(五)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膨胀给整个开发、架构、运维体系都难已承载巨量的数据,对平台支撑以及系统管理能力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数据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如何有效进行数据的保值和增值,需要建立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管理的降本增效,提升数据管理能力与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治理包括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运维、数据资产运营和数据资产应用,通过进行全面数据模型梳理、优化,实现数据资产的可视、可控,建立全流程的开发维护规范和流程,支撑面向内部应用和对外服务的数据管理应用。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资产包括基础数据、数据模型、挖掘模型、数据字典、元数据及数据分析报告等方面。

(1)数据标准管理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作为企业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成为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将不断引入三域数据、企业外部数据等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数据管理、运维难度加大,亟需建立大数据平台完整的数据规则管理、标准开发以及运维体系:数据规则管理体系须加强大数据中心的数据管控,增强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字典规则设置等管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