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心得体会
两篇范文众志成城抗击武汉疫情心得体会

两篇范文众志成城抗击武汉疫情心得体会众志成城抗击武汉疫情心得体会1“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
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
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
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
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10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
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
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
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面对不断蔓延的肺炎疫情,苏佳既遗憾又庆幸。
遗憾的是自己无缘直接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庆幸的是还能用文字来慰藉战友们的心灵。
“责职所在,义无反顾!”苏佳说。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奉献。
这是对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希望河南全体疾控人并肩作战,共抗病魔!”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侵袭,面对昼夜奋战在一线的全省疾控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周勇说,“作为管理者,要将心比心,要为患者、职工及家属着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人,每一名疾控人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武汉空战心得体会

武汉空战心得体会我叫“山西”,我的弟弟叫“武汉”,这是我们的故事,2020年初,弟弟开始干咳,发烧,医生说他得了肺炎,病情非常严重,为了我们的健康他要戴口罩隔离。
那一刻,弟弟害怕,担心,迷茫,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连夜给他送来了口罩,尽管我知道我们家并不富裕,尽管我们也感冒了,也需要他。
这个冬天的夜晚很冷,妈妈在病房外微笑着告诉他:妈妈一直在你身边,哥哥姐姐会一直在你身边,医生护士阿姨会一直在你身边,不要害怕,要坚强,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接你回家!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哪怕要逆着光就驱散黑暗,有一万种的力量淹没孤单,不再孤单听着歌让我联想起了这次的新型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蝙蝠,蝙蝠病毒在正常条件下不能直接感染人类,可能通过中间宿主来感染人类,在中间宿主中分离到其体内繁殖复制的病毒。
病毒繁殖要依赖人体细胞提供场所及所需物质,所以病毒进行的最终目标一定是增强感染性增强致病性,否则细胞全部被病毒杀死,病毒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但病毒在人体内发生变异也导致感染性增强,那么被感染的人会成为超级传播者。
面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冲在第一线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
怎么,医生护士不害怕被传染吗?医生护士不想在家中与家人们安稳地度过春节吗?为什么他们能够坚守在第一战线上呢?不向困难屈服呢?原因在于,只要穿上白大褂就要去救死扶伤,还病人一个健康的身体;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会害怕传染,不会害怕病毒,会勇敢地跨过困难;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会坚持捍卫它的尊严。
钟南山院士大家并不陌生,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67岁的钟老院士带领医护人员抗击非典,时隔17年,84岁的他重新披上铠甲再赴武汉,他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所以,不要去害怕,我们有这样的无双国士,定海神针,2003年的灾难都扛过来了,这次也必能平安度过,还有无数的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铸造的生命健康的长城!面对国内口罩危机,资金危机,企业家,明星纷纷献身于慈善捐款事业,你20万,我50万,是多是少,累积起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天文数字,也一定会成为武汉弟弟的支柱。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武汉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武汉会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武汉会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战争的长期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其中武汉会战被公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本文将从背景、战役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背景中国抗日战争始于日本侵华的第一枪,之后日本侵略军不断发动进攻,企图征服整个中国。
而武汉会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占中国,决心攻占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
武汉作为中国军队的重要据点和交通枢纽,具有战略地位。
日军发动武汉会战,旨在一举攻克武汉,并以此为基地,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大占领区,进一步控制中国。
战役过程武汉会战于1938年10月开始,历时三个月。
中国国军由于在历次战役中受到重创,对日军势力减弱,然而,他们却发扬顽强抵抗的作战精神,坚决为武汉的保卫而奋战。
在这场会战中,中国正规军和游击队同心协力、浴血奋战,采取阻击、防御、反攻等多种战术,对抗日军的攻势。
中国军队以武汉市区为中心,在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激战,民众也参与其中,进行广泛的民兵运动。
日军对武汉的攻势虽然猛烈,但由于地形复杂、抵抗顽强,使日军的进攻计划屡屡受挫。
同时,中国军民在长江水域实施破坏行动,使得日军水陆联络受到严重阻碍。
而中国国军在水陆空方面合理利用兵力,充分发挥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形成有利于我方的战斗局面。
最终,1940年起,日军连续作战后撤,武汉得以保卫。
中国军队和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成功阻止了日军推进的步伐,起到了重要的策应作用,为抗日战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影响武汉会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士气,也为整个中国抗日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表明中国军队具有压倒日军的能力,在逆境中能够战胜困难,坚守自己的阵地。
此外,武汉会战的胜利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尽管中国军队面对着敌强我弱的大规模对战,但他们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志。
武汉会战心得体会

附件三:
学习记录表
活动名称
“思过往,展未来”——****讲座
活动时间
2015.10.30
活动地点
经济学院报告厅ຫໍສະໝຸດ 参与人心得体会10月30号的晚上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邓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红色领航员训练营的成员们详细的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的历史知识。因为邓正兵老师兼任武汉抗战研究中心主任的缘故,所以他对武汉会战的具体史实和看法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深度。讲座中邓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武汉会战的大致经过,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指挥官的策略战术和抗日将领的英雄事迹等等,这使我们对武汉会战游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实力上的差距。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据3:1的优势,但是军队成分复杂,中央军和地方军混杂,指挥系统效率不高,作战执行力也不强,武器装备,火力配备,兵将素质都和日本有着很大的差距。邓老师说过一个细节印象深刻,一挺重型迫击炮四个日本兵可以不费力的抬走前行,而八个中国步兵抬着武器前进依旧感到吃力。不光是兵员的体力,单兵作战素质也相聚甚远。武器装备上日本兵员配有各种现代化武器,机关枪,速射炮,迫击炮等,还有坦克等重武器,作战时还会配有空军,舰艇的配合,这些都是中国军队不敢想的。二,战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部人心不齐,个系派别保存实力,消极执行战略计划。后期就迁都重庆也是犹豫不决,险些葬送撤退的宝贵时机。
而然在中国军队在不利的战况下依然前仆后继的奋勇杀敌,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被彻底粉碎。居安思危,我们应该铭记武汉会战这段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为建设现代化祖国而不断努力!
我不禁的想问自己,会战前后,国民党军集中了包括中央军、桂军、粤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在内的120万人,占中国军队的60%的兵力,日军方面大约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兵力上我们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与日军重兵西进,我们聚兵坚守,以逸待劳,天时地利也应该是站在我们这边。然后最后的结果和平津,上海,南京一样,武汉还是沦陷敌手,武汉会战为何守不住?在听了邓老师的讲座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想出了一下两点原因。
祝福祖国武汉加油心得体会

祝福祖国武汉加油心得体会在过去的一年多中,武汉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城市,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而置于风口浪尖。
面对这场前所未经历的大考,整个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为武汉加油打气。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为祖国武汉加油,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从这场疫情中深刻体会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在疫情初期,武汉作为疫情的重灾区,很多人不仅不能离开家门,甚至连家门都出不去。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有的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抗击疫情;有的群众自发投入到社区防控工作中,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这些人民的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危难时刻的团结和坚韧,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最坚实的力量。
其次,我从这场疫情中学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面对疫情,科技的力量被充分发挥出来。
从医疗设备的研发、疫情数据的分析,到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的推进,科技的应用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疫情,也保障了生活的正常运转。
在这场疫情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也认识到了科技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此外,我也从这场疫情中看到了政府的决策力和组织能力。
面对疫情的迅速蔓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包括封城、扩大疫情防控力度等,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此外,政府组织人员、物资的调配,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支撑。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政府在危机时刻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更加有信心。
经历了这场疫情,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过去,我们或许总是在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让我们更加关注健康,珍惜亲人和朋友的相聚,也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和奉献。
疫情让我学会了知足常乐,懂得了生活中的每一份快乐和幸福。
最后,我要再次向祖国武汉加油!虽然疫情带给我们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有祖国的坚定支持,有科学的技术支撑,有人民的团结力量,武汉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武汉会战:战火中成长的中国军队

气之 下 , 在1 9 3 8  ̄1 i f J 1 6 H向全 世 界
出 中 原 ,使 蒋 政 权 降 为 地 方 政 权 。 1 9 3 8 年5 月徐 州 会 战 一 结 束 。 日 本
方 面 即 决 定 于 当年 秋季 进 行 “ 汉
宣布 , “ 帝 国政 府 今 后 不 以 国 民政府
对 于 日军 而 言 , 战 争 的 接 连 胜 利 进 一 步 激 发 了 军 队 对 中 国 的 蔑
战4 个多 月 , 竟 无一整师被 歼灭 , 这
都 是 由 于 统 帅 部 正 确 的 战 略 决
策 。”
1 9 3 7 年 淞 沪 抗 战 和 南 京 守 卫
战中. 中 国军 人铁 血 抗战 . 拼 死 防
情 报 部 对 于 攻 占 武 汉 的建 议 是 : 从 历 史看 , 只要 攻 占武汉 , 就 能 支 配
1 9 3 7 年1 2 月, 日军 攻 克 南京 , 日 本对 中 国政 府 会乞 降 的幻 想 因蒋 介 石 的拒绝 而破 灭 。日本首 相近 卫文 磨
一
中国 , 通 过 武汉会 战 , 可 以 做 到 以
在 武 汉 会 战 这 场 有 史 以 来 中
日双 方 规 模 最 大 的 会 战 中 , 中 国 军
增 兵4 0 万 人 ,并 拿 出 3 2 . 5 4 L曰元 的
如 果每 十人都 愿做一 块铺赂的 小砖 , 未 来的道路就会 多 添 一些平担。
l 1 1 读 写 新 空 间 ・ 特 别 策 划
为对 手 , 而 期 望真 能 与帝 国合 作 的 中 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 并 在 此后 进一步 声明 , “ 不论 在任何 情况 下, 日本 均不 与 国民政 府 交涉 ” , 日本 “ 绝 对 不
武汉会战:中日国运分水岭,从此:日本不败而败,中国不胜而胜

武汉会战:中日国运分水岭,从此:日本不败而败,中国不胜而胜武汉会战分为两期,第一期作战从日军6月12日攻占安庆开始,到8月下旬日军在九江等前进基地集结完兵力止,目的在于夺取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和集结兵力。
1、武汉会战的影响第二期作战从8月22日日军全面进攻武汉开始,到10月25日中国军队撤出武汉三镇为止。
这是保卫大武汉的高潮时期。
保卫大武汉的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攻占安庆起,到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止,历时4个半月。
中、日双方在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分五路展开激战,战线扩及皖、豫、赣、鄂四省数千里。
日军动用了14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3个航空团、1个海军航空队、海军舰艇140余艘,作战中补充达四五次,兵力达40万之众。
当武汉会战告终时,日本投入中国内陆的师团多达20个半,国内只留下一个近卫师团,还准备必要时来华作战。
中国方面投入会战的部队有120多个师,调用了所有的精锐部队,以及海军与空军的部分部队。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如此广阔的地域上,运用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进行的大会战。
在这场会战中,日军死伤达20万,另有15万人病倒。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低劣,素质良莠不齐,伤亡倍于敌人。
几十万忠勇的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凶猛进攻,舍身殉国,埋骨青山。
他们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消耗了日军巨大的有生力量,使其战略进攻的势头大大减弱,从武汉失守到1944年豫湘桂作战为止,正面战场形成拉锯对峙状态。
2、武汉会战中的海陆配合在整个武汉保卫战中,中国海军配合陆军的防御作战,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
海军承担的任务是,堵塞长江水道,实施水雷作战,封锁港口,协同陆军进行要塞守备战。
自马当至武汉附近,中国海军敷设大量水雷,封锁长江水道,阻制日军舰艇沿江进攻的行动。
马当沦陷后,水雷战区域转到九江以上、汉口以下地区。
中国海军协同陆上作战,在众多布雷区和预设布雷区加紧敷设大量新式水雷,炸毁炸伤敌舰艇众多,迟滞了日军沿江跃进作战,有力地配合了陆上的防御作战。
浅析武汉会战之失误

浅析武汉会战之失误浅析武汉会战之失误在讨论失误之前,还是要肯定一下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对抗战起到的积极作用。
是他们的努力为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赢得了时间,不过这里面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来回味历时不是要苛责什么,也不是要谁承担责任,而是让我们自己有所得,以便我们面对一些棘手的、紧急的事情的时候,有些思想上的准备。
其实武汉会战还是有机会取得胜利的,这个呢我们可以和徐州会战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徐州会战的时候日方兵力为24万,中方兵力为64万,兵力对比为2.67:1;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方兵力为25万,中方兵力为110万,兵力对比为4.4:1。
第二个简单的对比是兵力质量的对比,徐州会战的时候日军的作战序列中:3、5、9、10、13、14、16各师团为日军的常设师团,战斗力绝对是第一档,第3、13等旅团的战斗力也很强悍。
而我方基本是西北军、川军、滇军、东北军和少量的中央军,可谓是杂牌军的舞台。
而武汉会战的时候日军作战序列中:3、6、9、10、13、16、27、101、106等师团中已经有3个非常设师团。
而在我国军序列中则不乏74、71等作战能力较强的中央军,也不乏薛岳、李宗仁、白崇禧之类的名将。
第三个简单的对比,徐州地区尚属平原地区,缺乏山地等有利于我军运动作战的地形。
而武汉外围则有大别山、幕府山、庐山等天然屏障,地形对我方有利多了。
第四个方面,由于路途遥远、补给线拉长、山地增多,补给则会更加困难。
相信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很多同志都能看出,武汉会战其实我方胜算较大,而却没有像徐州会战那样取得较大的胜利,为啥呢?武汉会战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武汉太重要了,于是蒋委员长要亲自安排一些事情,但是说实在的老蒋的确不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凡是他亲自指挥的事情一般都以失败告终,比如淞沪会战的结果是不成比例的大损失性失败。
武汉会战失败的第二个原因也简单,中央军里草包不少,必须顶尖级草包胡宗南,第一军是当时国民党军队装备最好的,有邱清泉的坦克部队(当时国军唯一的坦克部队)和彭孟缉的炮兵旅(当时最大的炮兵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然在中国军队在不利的战况下依然前仆后继的奋勇杀敌,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被彻底粉碎。居安思危,我们应该铭记武汉会战这段历史,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为建设现代化祖国而不断努力!
武汉会战心得体会
附件三: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录表
活动名称
“思过往,展未来”——****讲座
活动时间
2015.10.30
活动地点
经济学院报告厅
参与人
心得体会
10月30号的晚上在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邓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红色领航员训练营的成员们详细的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的历史知识。因为邓正兵老师兼任武汉抗战研究中心主任的缘故,所以他对武汉会战的具体史实和看法有着不一样的见解深度。讲座中邓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武汉会战的大致经过,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指挥官的策略战术和抗日将领的英雄事迹等等,这使我们对武汉会战游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不禁的想问自己,会战前后,国民党军集中了包括中央军、桂军、粤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在内的120万人,占中国军队的60%的兵力,日军方面大约投入陆海空三军35万兵力,兵力上我们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与日军重兵西进,我们聚兵坚守,以逸待劳,天时地利也应该是站在我们这边。然后最后的结果和平津,上海,南京一样,武汉还是沦陷敌手,武汉会战为何守不住?在听了邓老师的讲座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想出了一下两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