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合集下载

储层地质建模

储层地质建模

第八章储层地质建模油藏描述和模拟是现代油藏管理的两大支柱。

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要建立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对油藏类型、油藏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厚度及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高度概括的新技术。

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

高精度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不仅能深刻揭示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而且对油田开发中油水运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一个好的储层地质模型是成功进行油藏开发及部署的关键。

一、地质建模方法及其评述(一)地质建模方法在油田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由于资料占有程度的不同、勘探目的与任务的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及作用亦不同。

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类,即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表8-1)。

表8-1 不同阶段的地质模型(据穆龙新,2000)建模的核心问题是井间储层预测。

在给定资料的前提下,提高储层模型精细度的主要方法即是提高井间预测精度。

利用井资料开展的储层地质模型是建模技术中的关键点,是如何根据已知控制点的资料,通过内插与外推从而了解资料点间及其外围油藏的特性。

根据这一特点,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方法基于两点,即确定性的和随机性的。

1.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方法认为,资料控制点间的差值是唯一的解,是确定性的。

传统地质工作的内插编图,就属于这一类。

克里金作图和一些数学地质方法作图也属于这一类建模方法。

开发地震的储层解释成果和水平井沿层直接取得的数据或测井解释成果,都是确定性建模的重要依据。

井间插值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传统的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地质统计学估值方法(主要是克里金方法)。

由于传统的数理统计插值方法只考虑观测点与待估点之间的距离,而不考虑地质规律所造成的储层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因此插值精度很低。

实际上,这种插值方法不适用于地质建模。

为了提高对储层参数的估值精度,人们广泛应用克里金方法来进行井间插值。

克里金法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它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3)水平井建模 [ 7 ] 。水平井沿着储层走向或倾 向钻井 ,直接取得储层侧向或沿层变化的参数 ,基此 可以建立确定性的储层模型 。水平井的钻井技术和 经济可行性目前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是水平井 很难进行连续取心 ,而且需要依赖井的测井信息 。 由于测井解释技术所限 ,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 目前这种技术仍处在攻关阶段 。
·53·
开 发 试 采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08年 9月出版
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的几何形态 、岩性及参数的 分布 ,即从已知点出发 ,应用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进行 井间参数预测 ,并建立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 。
(2)储层沉积学方法 。主要是在高分辨率等时 地层对比及沉积模式基础上 ,通过井间砂体对比建 立储层结构模型 。井间砂体对比是在沉积模式和单 井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对比方法主要依据 井间测井曲线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来进行井间砂体解 释。
随机建模是利用已知的信息为基础 ,以随机函 数为理论 ,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得到可选的 、等概率的 和高精度的反映变量空间分布的模型 。其中 ,可选 是指所合成的模型是多个 ,每个模型都是对原始数 据的反映 ;等概率是指模型参数的统计特征与现有 样品统计特征或参数的理论分布是一致的 ;高精度 是指得到的模型能够反映参数的细微变化 ,而各个 模型之间的差别反映了由于资料不足而引起的建模 中的空间不确定性 。
第 31卷 第 3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开 发 试 采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综述
宋海渤 1 黄旭日 2
(国石油大学 ·华东 21北京旭日奥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油气储层建模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它在综合了地质 、地 球物理等信息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了已知点的储层信息 ,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 ,揭示油气分布规律 ,建 立能够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 。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储层建模方法 、建模 方法的步骤 、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

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地质建模

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地质建模

关键 词 : 建模 ; 结合 ; 田早 期 评价 随机 井震 油
性模型的基础。 模型验证是检验模 型合理 性的重 要一步。 22多条件约束建立岩相模型 . 根据统计概率约束原则 ,各模拟实现的概率统 对于钻井 资料较少 的油 田, 只有充分利用 计与数据离散化至三维网格后的概率统计应相 地震信息 , 对相模型进行横 向上 的约束 , 才能建 致。对研 究区孔隙度模 型、 粗化网格 、 与测井 立 比较符合地质实际的储层相模型 ,但并不是 曲线测得 的孔隙度数据进行 了统计分析 , 图 如 所 所有的地震数据都适用 于相模型的约束 ,不同 2 示 。 段。 的地震数据与岩性或沉积相分布模型会 呈现出 三维地震 资料具有覆 盖面积 大和横 向分 好坏不 同的相关性 , 因此 , 需要选择相关性 最好 辨率高的特点 , 它不但能够提供地层界面信 息, 的i维地震数据作为约束数据 ,以反映出模 型 而且与孔 隙度 、 渗透率 、 泥质含量等储层 物性有 的地质与沉积特 征 ,本次研究选 用i维波 阻抗 密切的关 系。 因此 , 利用 三维地震资料作为三维 作 为约束数据。 朋于相模拟 的方法很多 , 不同的 地质建模 的井间约束条件 ,将有效结合井 资料 模拟方法也各有其优缺点 , 通过分析对 比, 本次 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 弥补井资料不足 , 高 提 研 究 选 用 序 贯指 示 模 拟 方 法 ,该 方 法 是 一 种 主 维地质模型的精度 , 增加井问预测的合理性 。 要针对 以 目标对 象为单元的离散变量 的方法 , 它能较好地模拟各 向异性 的地质现象 ,灵活度 l基础数据检验 ■ I. . 1 一 w b d1 。 . .. -. 地质建模之初 , 检查和筛选 合理有效 的建 高 ,特 别适 用 于 油 气 田勘探 及 开 发 早 期 阶 段 1 ■ P 3 1 。 模数据是建立高精度模型的重要基础 ,因此要 最 终 建立 岩 相 模 型 如 图 1 示 。 所 图 2 孔 隙度 模 型 、 化 网格 、 测 井 曲 线 粗 与 对建模资料进行质量检查。 2 j多条件约束 相控储层参数模型 数 据 概 率 分 布 直 方 图 常规地震 构造解释纵 向识别精度低 , 而三 以测井解释成果为基础 , 地震反演数 据体 通过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可以看 出: 拟 模 维地质建模工作是以研究沉积砂体的准确形态 为平 面趋势约束 , 采用相控建模的方法 , 分砂泥 实现 与原始数据的概率分布特征一致 ,说 明模 是忠实于 为 目标的, 构造模型要与沉积界面严格吻合 , 岩相统计储层参数的分布规律 ,在此基础 上调 拟结果基本反映了真实 的分布特征 , 因 此, 需对地震构造层位进行校正 。 利用井点分层 节变差 函数 ,应用序贯高斯同位协 同模拟方法 钻井数据的。 分 岩 相 进 行 随 机模 拟 。通 过 对 多个 实现 进 行 分 数据控制地震构造层面, 结果如表 1 。 地质 建模 的最终 目的是 为油藏数值模 拟 表 1地震解释层位数据校正 析对 比, 从中优选 出最符合地质认识 的实现 , 建 提供适当规模 的,能够精细反映地下地质特征 立 了储 层 参数 分布 模 型 , 图 1 示 。 如 所 的油藏静态参数模型。对该区进行油藏数值模 糯 胜 裟 拟并进行动态历史拟合 , 到的模拟结果与生 得 卜l s娼 _ l 2 5 - 2  ̄母 一 她 0 - 1 2 5 0 E l 35 7 3 7 l 6 35 7 产动态吻合较好 ,表明所建地质模型较准确 地 l E l _3 5 -3 & 7 9 s站 3啦 37 l —旺2 2 l _3 & 5 35 0 反映了地下地质特征 ,从动态角度佐 证了该 建 El s 砧 _ l 1 _ l& l 3鲍 8 3 7 l - I g { l 1 I, 3 雌 8 0 忍& E 亚蚂 4 & 7 _ 4 丘 ∞ l 1 - 1 8 8 3 9 32 2 1  ̄3.1 n观 模 方法 的准 确 性 。 lL E2t -377 -47g — as l 3 1. 5 34 . 5 - 3 . -3L 6 10 2 3 7 7 Q0 1 3结 论 删 l E鳓 9 -585 -5Z3 34 3" 2 - 38 ? 2 . 2 -. R4 3 4 9 5 _ 0 n 1 垦 墨 曼 里 塑 窒 塾 翌 巡 ! 随着建模精度 的提高 , 随机建模技术 已经 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 校正后的地震构造层 成为储集层精细描述及储层 非均质性研究的有 位与井点深度较吻合 , 误差较小 , 保证了基础数 效手段 。现将地震资料横 向分辨率 高和井资料 据的准确性 , 为建立高精度模型创造了条件 。 垂 向分辨率高相结合 ,不仅保证 了井点处模拟 2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 结果 的准确性 , 而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井间储 21 . 地震约束断层建模 层预测 , 对地质模型起到最大程度 的约束作用 , 研究区发育两条断距大于 50 的二级断 0m 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精度 ,为研究储层非 均质 层 , 条延伸长度在 2 7 m、 为 6 — 0 m的 6  ̄ k 断距 0 30 性研究及油藏动态历史拟合提供 了可靠的地质 三级断层 , 其断层 多、 断距大 、 面组合关 系复 平 基础。 杂且存在削截 、 交叉等现象的特点 。 参 考 文 献 断层是 复杂断块油藏 的重要组成元 素, 它 【裘怿楠, l 】 贾爱林. 储层地质模型十年 J石油学 J1 . 控制着油气的运移与聚集 ,对油气成藏至关重 报 ,0 0 2 ( )1 1 1 4 2 0 , 14 :0 — 0 . 要, 能否准确描述断层 的产状 、 断距及组合关 系 【】 文岭. 2刘 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技 术I. 油 J石 】 决定 了能否建立精确 的构造模型。以地震解释 学报 ,0 8 2 ( )6 — 8 2 0 ,9 1 :4 6 . 的断层面为基础,根据断层平面组合关系及层 【1 辉 , 兴 河 , 响 响 . 流 随机 建 模 技 术 评 3姜 于 张 主 面构造形态建立 了研究 区断层模 型。 价 及 约 束 原 则 【1 疆 石 油地 质 ,0 6 2 ( ) J. 新 2 0 ,7 5 : 2 — 6 . 61 2 5 在断层模型的基础上 , 以断层为边界划定 工 区范围 , 再根据断层走向划分 网格 。 利用前面 作者简介 : 赵延静 , , 为中国石油大学 女 现 由测井解释结果和地震反 演体校正过的层 面 , ( 东) 华 地球 资源与信息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 专 采用收敛算法建立层面模型 ,从而建立构造模 业在读硕 士研 究生,从 事储层地质学和精细油 型。构造模型在储层属性建模 的插值与模拟计 图 l 沙二 段 岩 相模 型 、 控 孔 隙度模 型 相 藏 描述 方 面的 研 究 工作 。 算中起 到储层结构空间形态 的控制作用 是属 , 24模 型 验证 .

储层建模文献综述

储层建模文献综述

摘要针时我国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为主的储层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即综合各种途径取得的信息,对储层内井点之间、之外砂体的形态及其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预测估值。

另外,本文还对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各种模拟方法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主丧、介绍了模拟退火方法、并且总结出随机建模的一般方法。

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正经历着由定性描述向定;重建模、由观察向预测的方向发展。

储层表征技术(Reservoir Characteri za tion ) 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生,{l诸层表征的最终结果是建立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而储层, 随机建模技术(St ochastic R eservoir modeling) 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它的目标是将各种资料通过某种手段统一在一个定量模型中,这个定量模型不但与所有资料相一致,而且也包含所有资料所反映出的储层分布的空间结构信息,最终结果以易于展示、更改和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是目前储层建模的趋势。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试井、地震、地质等各种资料.它不仅可以解决沉积相空间分布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裂缝和断层的空间分布和方位问题。

目前,储层建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确定型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问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即为确定型模型。

由于地震分辨率所限,该方法只能用于勘探早期。

另一类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点之间、之外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计,故称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有较传统的克立金法、蒙特卡洛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分形法、神经网络法、遗传法、模拟退火法等几寸和1’1算法.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i 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二是可以定量研究住在层的不确定性(虽然储层在本质上是确定的,客观上是唯一的,但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信息的有限性,I主|而造成描述上的不确定性.);三是便于把各种来源的信息和资料综合到一个统一的定量模型之中。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综述摘要: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刚刚萌芽兴起的一项油藏描述高新技术。

它是为适应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应用先进的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技术进一步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本文阐述了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主要算法原理,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对比较成熟的随机建模软件。

关键词:储层表征,随机建模,应用软件引言储层表征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观测结果例如岩心、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研究目的层的各种非均质性.建立起能够反映三维空间地质特征的储层地质模型。

从目前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看,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性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间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种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可以称为确定性模型。

但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该方法只能解决勘探早期储层描述的要求,对于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来讲该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

另一种方法就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

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间参数作出了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值,故称之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目前发展较快的是地质统计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寻求比较符合地质规律的地质统计模型和方法.来表征各种沉积类型的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这种已知的规律,对井间未知地区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作出预测估值。

1 储层随机建模概述1.1 随机建模的概念及意义地下储层本身是确定的,它是许多复杂地质过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的、最终的结果,具有确定的性质和特征。

但是,在现有资料不完善的条件下,由于储层结构空间配置及储层参数空间变化的复杂性,人们又难于掌握任—尺度下储层的确定且真实的待征或性质。

待别是对于连续性较差且非均质性强的陆相储层来说,难于精确表征储层的特征。

这样,出于认识程度的不足,储层描述便具有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需要通过“猜测”确定的储层性质,即为储层的随机性质。

地质统计学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地质统计学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为了尽量降低模型中的不确定性, 应尽量应用确定性信息来限定随机建模过程,应用多种资料 (地质、测井、地震、试井等)进行协同建模。这就是随机建 模与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建模思路。
2、地质统计学算法简介—2.1克里金方法(Kriging)原理
克里金方法是地质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地质统计学 的核心,很多随机模拟算法都以克里金方法为基础。
变差函数是克里金方法的基础,是区域 化变量空间变异性的一种度量,反映了空间 变异程度随距离而变化的特征。
其中变程(Range)越大,则表示具有相关 性的数据的范围越大,表现为模型的连片性 越好;基台值(Sill)越大,则表示在变程 (Range)内,数据变化越大,越小则表示数据 越均一;块金值(Nugget)则表示基准点上的 均质程度。
基于目标的 标点过程( 随机模型 布尔模型)
标点过程模拟(用 离散
退火或迭代算法)
序贯高斯
概率场
(优化算法可用作
基 高斯域
转带模拟
连续
LU模拟
高斯模拟
后处理)

截断高斯 截断高斯
(优化算法可用作
截断高斯域
截断高斯模拟
离散
象பைடு நூலகம்
模拟
模拟
后处理)

序贯指示 指示模拟
模拟

分形随机域 随
分形模拟
概率场 指示模拟
2、地质统计学算法简介—2.1克里金方法(Kriging)原理
三种具有基台值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
具不同变程的克里金插值图象
克里金算法包括:简单克里金(SK)、普通克里金(OK)、具有外部漂移的克里金、泛克里金(UK)、因 子克里金、协同克里金、贝叶斯克里金(BK)、指示克里金等。这些算法无一例外存在如下局限性。

储层地质建模

储层地质建模

scale 938.25 947.25 953.85 962.15 971.95 983.25 988.35 997.45 1011.25 „ „ 1274.15 1283.25 1293.25 1323.25 1338.25
1 2 3 4 5 6 7 8 9 „ „ 30 31 32 33 34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 „ -999 -999 -999 -999 -999
基础资料: 开发井网+评价井+地震资料
(3)注水开发中后期及三次采油阶段
----建立储层预测模型
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要求对 控制点间(井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 的内插和外推预测(数十米甚至数米级规模的储层参数的
变化及其绝对值)。
目的:剩余油分布预测 优化注水开发调整及三次采油方案 基础资料:开发井网+加密井 + 动态资料 +(地震资料)
第一节 建模概论
基本概念 建模目的 模型内容 建模步骤 建模途径
一、基本概念
★建模概念
储层地质模型
(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储层地质特征三维分布的数字化模型。
三维网格化(3D griding)
三维储层预测
(精细度?)
三维数据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储层地质建模
广义的(国外的)储层地质模型 — 油藏地质模型 ( Reservoir Geological Model) 构造模型 储层地质模型(狭义) 流体分布模型
30932 31816 31338 31217
82011 82337 81185 81395.3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储层研究过程中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PETREL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储层油藏地质建模储层建模方法是在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空间变量分布的方法,用于油气描述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复合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是集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的,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表征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建立能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地质的、岩石物理的、成岩的、构造的、流体及工程等意义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4]。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完整的地质模型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在一定的建模策略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建模工具,采用合理的建模方法建立尽可能符合地下是实际的地质模型,最终建立的地质模型是否可靠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优选和验证。

1 地质建模的步骤1.1 基础储层地质研究及数据集成统计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为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标准储层建模数据格式,然后对数据匹配关系进行检查和修改,利用研究区丰富的井资料,提取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特征,作为建模对象和地质约束条件。

1.2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分为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从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井间未知区域并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论;随机建模是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域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油气田开发的实践证明以变差函数理论为核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空间变量分布的随机建模将成为储层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储层研究过程中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petrel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储层油藏地质建模
储层建模方法是在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空间变量分布的方法,用于油气描述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复合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是集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的,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表征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建立能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地质的、岩石物理的、成岩的、构造的、流体及工程等意义的油气参数
地质模型[4]。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完整的地质模型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在一定的建模策略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建模工具,采用合理的建模方法建立尽可能符合地下是实际的地质模型,最终建立的地质模型是否可靠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优选和验证。

1 地质建模的步骤
1.1 基础储层地质研究及数据集成统计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为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标准储层建模数据格式,然后对数据匹配关系进行检查和修改,利用研究区丰富的井资料,提取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特征,作为建模对象和地质约束条件。

1.2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分为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从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井间未知区域并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论;随机建模是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域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油气田开发的实践证明以变差函数理论为核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空间变量分布的随机建模将成为储层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1.2.1?构造模型的建立
精细的构造描述是油藏评价的基础,并通过其控制沉积相,也是地质建模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建立构造模型要建立断层模型,利用层面解释数据建立初步的断层模型,在三维空间对断面形态进行校正使断面和钻井断点在三维空间上达到吻合。

其次是在断层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分层数据和地层认识建立以小层为基本单元的地层格架模型,来反映底层界面的三维分布。

1.2.2?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
在精确建立构造模型之后,在测井二次解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域沉积背景来确定单井微相。

根据单井相划分沉积微相,把
其作为一项储层物性参数输入软件再结合手绘的小层沉积微相图,参考研究区地质情况和砂体的展布形态对各微相的离散化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多个变差函数及相关参数,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沉积微相建模。

将建立的模型与手绘的沉积微相图采用地质规律对比的方法进行对比,结合研究区域地质背景进行优选,确保与地质认识相吻合[5]。

1.2.3?储层参数模型的建立
参数模型的建立是在沉积微相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表现油藏特征参数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尽可能的识别对油藏性质有重要影响的地质特征。

由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属于连续性变量,序贯高斯模拟法因其算法稳健是模拟孔隙度渗透率较为理想的方法。

其中孔隙度模型的建立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计算出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建立同样使用序贯高斯模拟法,通过协克里金函数,利用相控孔隙度模型为约束条件,计算出渗透率模型。

1.2.4?流体分布模型的建立
流体分布模型主要有含油饱和度模型和净毛比模型,都均属于连续型变量。

含油饱和度模型是根据测井解释的含水饱和度结果转化成含油饱和度数据得出。

净毛比是指有效厚度与地层厚度的比值,其模型建立通过设立孔隙度或渗透率的门限值,对孔隙度、渗透率模型之间进行计算,得出能够对有效储集单元进行描述的净毛比模型。

1.3 模型的验证
随机建模可以产生大量等概率的实现,实现之间的差别说明了储层建模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差异性,衡量和验证储层地质模型模拟结果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对比地质模型和模拟模型,使得他们的差异性最小,达到最大的拟合度[5]。

通常可以通过定性的地质概念模型、动态历史拟和符合率、抽稀检验和地质储量等方面进行验证。

2 结语
地质建模是个系统工程,它综合了地质、地震、测井、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技术。

在层组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构造的精细解释,建立起三维构造模型,使其在地质认识上与地质解释上一致,在局部点处和井点数据相吻合,真实反映研究区的构造特征。

并且利用变差函数等数学工具及多种建模方法,通过地质模型检验和优选,最终得到符合油藏地质认识规律且能满足后期油藏研究精度的地质模型。

通过实践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预测性,而随机建模虽然具有随机分布特点,但在有井资料的地方,严格遵守与井资料一致,在井间通过大量丰富的井资料进行变差函数分析及前期的地质认识规律进行协同约束和控制,采用随机建模和确定性建模相结合的相控建模技术方法,对孔隙度等储层属性参数分布进行有效的控制,将随机建模所带来的随机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保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符合钻井地质实际,并可以作为油藏开发方案编制和后期油藏调整方案的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永彬,张义堂,伍增贵等.基于petrel 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7
[2] 刘伟,刘红岐,杨美锦等.petrel 软件在油藏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实例[j].国外测井技术,2010
[3] 魏嘉.地质建模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
[4] 李毓,杨长青.储层地质建模策略及其技术方法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
[5] 陈建阳,于兴河,张志杰,等.储层地质建模在有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
[6] 赵惊蛰,闫林,孙卫,等.靖安盘古梁长6油藏地质建模[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
[7] 段天向,刘晓梅,张亚军,等.petrel建模中的几点认识[j] .岩性油气藏,2007
[8] 蔡玥.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油藏地质建模[d] .长安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