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

合集下载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第一篇: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 A.知识点:1、掌握管理和组织的涵义2、理解管理的性质与特征3、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4、掌握管理者的涵义及分类、掌握管理者的角色分配与技能要求6、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特征 B.技能点:1、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管理的基本概念2、认知并能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管理素质3、理解并能运用管理机制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教学建议】本章重点是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分配与技能要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特征与研究方法可由学生自学。

讲授是主要形式,并以讨论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趣味阅读】留个缺口给别人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管理启示: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

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

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教学要点】一、管理的基本问题(一)管理的定义亨利•法约尔:管理就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指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赫伯持•A•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管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唐纳利:管理指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周三多 管理学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

周三多 管理学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


核心目的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而非组织 目标或经营策略。 所有有效的目的都反映人们为企业工作 的理想动机。 核心目的不能仅仅描述组织的产出或目 标顾客,它要抓住组织的灵魂。
17
18
3
(2) 想象的未来 (Envisioned ure)

远景层次的目标: 10-30 年目标 vision-level BHAG: 10-to-30-year Goal
23 24


使命陈述必须要平衡顾客、股东、员工和社会四 满意。 顾客的存在是企业生存之本,而股东、员工、社 会的支持则为企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长期来看,“四满意”各主体之间不存在优劣、 先后的排序,只反映了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战 略决策者必须给予平衡考虑。
4
使命陈述的九要素:
6.观念(philosophy) :公司的基本信念、价值 观、志向和道德倾向是什么? 7.自我认知(self-concept) :公司最独特的能 力或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8.对公众形象的关切 (concern for public image):公司是否对社会、社区和环境负 责? 9.对雇员的关心(concern for employees) :公 司是否视雇员为宝贵的资产?
替代威胁 Threat of Substitutes
集中度 进入和退出壁垒
许多企业 无壁垒
一些企业
少数几家
一个企业 高壁垒
供应商谈价能力
显著壁垒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产业内现有竞争对手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Rivalry
买方谈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课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课件
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一般环境 行业环境 竞争对手 企业自身 顾客
战略环境分析(续)
顾客(目标市场)
➢ 企业顾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体市场分析、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可以用 下图表示:
战略性计划选 择
计划的组织实 施
思考题
市场总量分析
1.市场容量分 析 2.市场交易便 利程度分析
市场细分
3.确定细分变 量关细分市场 4.细分结果描 述
16
战略愿景和使 命陈述
战略环境分析
战略性计划选 择
计划的组织实 施
目标管理 滚动计划法 网络计划技术
思考题
目标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
1.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这些 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 员统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 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外在的理由,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 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核心目标 (Core Purpose)
➢ 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 公司战略
➢ 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 它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 了公司的灵魂
3
战略愿景和使 命陈述
战略环境分析
目标制定和展开图例(部分)
总经理 降低费用5%,(节省2.5亿元)
A生产部 降低制造成本5% (节省2亿元)
B业务部 降低销售费用5% (节省0.5亿元)
A厂长 降低可控制制造费用0.8亿元
降低直接原料费0.2亿元
B厂长 降低可控制制造费用0.7亿元
降低直接原料费0.3亿元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周三多第3版)知识点总结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
巴贝奇的作业研究
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科学研究,以提高效率。
欧文的人事管理
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倡人性化管理。
早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
巴贝奇的作业研究
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科学研究,以提高效率。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研究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任务
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对一切管理活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研究在特定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下具体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及其应用。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研究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任务
02
强调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规范性,通过规章制度实现管理。
古典管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03
为管理学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但过于强调理性和忽视
人的因素。
古典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01
将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职能。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02
强调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规范性,通过规章制度实现管理。
组织设计
包括部门设计、职权设计、职责设计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设计、信息传 递方式设计等内容。
组织变革
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 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 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对一切管理活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研究在特定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下具体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及其应用。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思想的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管理思想的发展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不仅要改善生 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 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 技术职能 经营职能 财务职能 安全职能 会计职 能 管理职能
12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续
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 ✓早期西方早期 管理思想的产 生 ✓科学管理理论 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10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 ✓早期西方早期 管理思想的产 生 ✓科学管理理论 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对泰罗制的评价
积极性:
➢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 学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 开创了新局面
➢ 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发展;适应了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尚未满足的需要
需要的满足
为目标所驱使的行为
激励过程图
19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
行为科学学派
3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西方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决策”理论 学派 ✓对现代管理理 论的思考 ✓21世纪的管 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理论比较系 统的建立;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 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 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中国现代管 理思想的发展
7
中国传统管 理思想
西方传统管 理思想 ✓早期西方早期 管理思想的产 生 ✓科学管理理论 的产生与发展
➢高速大型飞机 高 速公路 高速铁路 ➢信息网络化 ➢经济全球化 ➢知识资源化 ➢管理人本化

管理学(周三多)第二章_管理理论发展史

管理学(周三多)第二章_管理理论发展史

a
3
•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经得意洋洋地讲:“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谋圣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a
4
“智信仁勇严”
• 杜牧对这五个品质的概括,“盖智者,能机权、识变通也;信者,使人不惑 于刑赏也;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严者, 以威刑肃三军也。”
第二章 管理理论发展史
a
1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 孙子兵法 • 周礼 • 墨子
a
2
孙子(公元前551-前479年 )
•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何 进行考察呢?“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 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五个基本要素: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
a
28
(一)梅奥及霍桑试验
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 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 人
曾经学过逻辑学,哲学,医 学等三个专业,他的代表作 为《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1880-1949a
29
1、试验过程
四阶段 ➢ 照明试验(1924-1927) ➢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1927-1928) ➢ 大规模访问交谈(1928-1931) ➢ 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1931-1932)
美国的机械工程师
在工资和奖金制度上有重要贡献
管理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劳动报 酬的奖金方案》
提出了一种新的奖金方案:以工人目 前的产量作为标准产量,以工人目前 所花费的生产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工 人如果提前完成了工作,则把所节省 时间的收益按一定比率(约为正常工资 率的1/3或1/2)发给工人作为奖金,其

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

周三多——战略管理思想史

中外战略思想家的学术思想
三、《灌输战略管理》(1984)
安索夫在这本书中集中阐述了他的新思 想:将战略与管理跟混乱的环境条件相联系 的权变理论。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战略管 理体系,还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实 践方法和措施,使自己的主张得以有效贯彻 和落实。
战略管理的鼻祖: 伊戈尔·安索夫 (H.Igor Ansoff, 1918-2002)。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1954~ );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 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他是 Strategos 公司的 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
战略规划学派 环境适应学派
产业组织学派 资源基础学派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
梅奥
巴纳德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时代(1960年代以后)
卡斯特
罗森次威格
钱德勒
企业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换
特质论 (1940年代前) • 伯德 • 斯托格迪尔 • 吉塞利
行为论 (1940年代后期 至1960年) • • • • • • 库尔特﹒勒文 拉尔夫﹒怀特 罗纳德﹒李佩特 俄亥俄州立大学 布莱克与墨顿 雷丁
战略管理流派的演进
思想渊源: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代表,在环境变化步伐越 来越快的1970年代,战略规划的关于未来可以预测、可以计 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怀疑,以环境不确定为基础的适应学派 应运而生。 代表人物:奎因、明茨伯格、伊丹敬之、西蒙、查菲、柯林 斯(J.C.Collins)与泼拉斯(J.I.Porras) 核心内容: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分析工具:SMFA法、战略不确定性评估矩阵与脚本分析 “高度特化和最完善适应的类型必将归 (Scenario Analysis) 于消灭,而原始、保守、比较少分化的 理论局限: 类型,往往成为新的适应发散中心。” 1、适应学派思想带有浓厚的生态类比色彩,把企业的战略看 成是设计一种生存在某种环境的动物。生态类比思想逃离不 了奥斯伯恩(Osborn)定律。 2、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

战略管理思想史-226页文档资料

战略管理思想史-226页文档资料

战略的本质
二、战略的本质问题
(一)战略的基本问题
业务是什么 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 企业如何行事 为什么企业存在差异
其中,为什么企业存在差异更是战略的本质问题。根据传统 的理性与优化思想,企业必然走向同一,但企业千差万别,是市 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因果关系模糊还是其他原因?什么东西 使这种差异长期持续存在?这些都是企业战略必须回答的问题。
战略的本质
二、战略的本质问题
(二)企业如何行事
企业战略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单个的企业,企业理论主要解释企业为什么 存在,而战略主要解释企业为什么存在差异。
传统的经济学说假说把企业的行为看成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行为, 但大多数管理学家对此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企业作为一个人的集体就不是 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后来,又有人(如巴尼)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理 性的个人”,把企业的成功看成是由个人所组成的集体所作出的正确的决 策。
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不确定性使战略研究引进了脚本分析,即假设各种 不同的市场环境,从而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对策来应付这些变化。管理 不确定性变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林德阳布罗姆的“逻辑渐进主义”以及明茨伯格和活特斯的“应急战略” 都
把战略看成是意外的产物,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应急对策的总 结。吉尔斯研究了壳牌公司的经验,提炼出战略规划是一个学习的过 程的观点,战略规划理论把环境适应思想纳入自身的体系之中。
结构跟随战略;分权

Bower,1970 Vancil,1978
1970s
M型组织
略 思
Rumelt,1974 Montgomery, 1985
1970s
多元化的范围与方 业务组合作为战略变量; 相关性的测量 主经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

系统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出现在1960年代的美国。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亨德森的观点:战略的本质就是维持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任何想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

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

”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1915~1992),波士顿咨询公司创始人,波士顿矩阵、经验学习曲线、三四规则理论的提出者。

波特的观点:战略是建立在独特的经营活动上的,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

1、战略的本质在于活动(Activities)——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活动,或者从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2、战略就是创造一个唯一的、有价值的、涉及一系列不同经营活动的价值。

3、战略需要权衡,这是因为企业既要为顾客提供某些新的选择,同时又要减少某些产品或服务。

4、战略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相互契合,相互强化。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47 ~ )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

哈默尔的观点:企业战略就是要从事与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业务或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从事某种相同的业务。

“要在游戏中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须赶上别人。

但是我认为胜利最终属于那些有能力发明全新游戏的人。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1954~ );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他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

思想渊源:最早的战略规划思想是20世纪初的预算思想。

1950年代出现长期规划思想。

到1960年代,企业环境出现巨变,欧美国家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兴起多元化经营浪潮,企业开始不满足传统规划工具,战略规划由此而兴起。

代表人物:安德鲁斯、安东尼、安索夫、克里斯滕森等。

核心内容:根据经营环境因子来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分析工具:SWOT分析和波士顿矩阵以及它们的变型。

理论局限:1、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目标,企业公布的目标与经理人实际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2、信息不完全,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规划得到的决策不成功。

3、规划者与决策者选择的目标和方针不一致。

思想渊源: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代表,在环境变化步伐越来越快的1970年代,战略规划的关于未来可以预测、可以计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怀疑,以环境不确定为基础的适应学派应运而生。

代表人物:奎因、明茨伯格、伊丹敬之、西蒙、查菲、柯林斯(J.C.Collins)与泼拉斯(J.I.Porras)核心内容:战略决策是一个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分析工具:SMFA法、战略不确定性评估矩阵与脚本分析(Scenario Analysis)理论局限:1、适应学派思想带有浓厚的生态类比色彩,把企业的战略看成是设计一种生存在某种环境的动物。

生态类比思想逃离不了奥斯伯恩(Osborn)定律。

2、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

“高度特化和最完善适应的类型必将归于消灭,而原始、保守、比较少分化的类型,往往成为新的适应发散中心。

”思想渊源:产业组织学派的诞生是一个跳跃,但它是当时生产方式演变的必然结果。

随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出现,企业兼并浪潮导致、市场结构越来越集中。

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

战略家们纷纷从适应环境的框架中跳出来,从行业、成本与产品差异化上寻找竞争优势。

代表人物:梅森、贝恩、波特核心内容:企业的战略分析的中心在于产业组织的结构。

分析工具:SCP、PIMS、五力模型、价值链与钻石模型理论局限:1、行业集中度与利润率或价格并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2、战略选择并不是惟一的就一定能取得好的业绩。

3、过于强调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对企业本身的分析。

思想渊源:在产业界1980年代企业混合兼并的衰落,回归主业成为新潮流,实践证明行业吸引力无法保证企业产生好的经营业绩;日本企业的成功使人们感觉到企业内因在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彭罗斯、沃纳菲尔特、鲁梅尔特、巴尼、迪瑞克、库尔、蒙哥马利、哈默尔、普拉哈拉德、福斯等。

核心内容:企业的成功与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一个企业独特的资源与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这些资源的配置方式。

分析工具:无理论局限:1、无法确定企业众多资源中何种资源对企业成功起决定作用。

2、只提供分析视角,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分析工具。

3、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分析。

4、强调对现有资源分析,忽略了如何创造新的资源。

企业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换企业组织与领导角色的转换一种管理思想正确的未必有用,而有用的未必正确。

艾科卡认为企业界更喜欢有用。

他那种“有用的错误理论”是指那些尽管缺乏科学准确性,但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是对他们非常有实效的理论。

1、伊戈尔﹒安索夫2、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3、亨利﹒明茨伯格4、理查德﹒鲁梅尔特5、迈克﹒波特6、加里﹒哈默尔与C﹒K﹒普拉哈拉德1918年,安索夫出生于俄国远东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俄国人。

1936年,安索夫的全家移民到了美国纽约。

安索夫在斯蒂文斯技术学院获得了数学与物理学的硕士学位,随后获得了布朗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安索夫加盟美国军方军事智囊机构兰德基金会,参与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研制和计划工作。

1956年,安索夫进入洛克希德电子公司工作,后来成为该公司的副总裁。

1963年,45岁的安索夫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经营管理研究生院,从事专业的战略管理研究和教学。

1973年,安索夫应邀来到比利时的欧洲高级管理学院任教。

1983年,安索夫回到美国,在加州圣地亚哥任美国国际大学战略管理高级教授,开办战略管理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除此外,他还注册成立一家战略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向各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咨询服务。

2002年7月14日,安索夫病逝于加州的圣地亚哥,享年83岁。

去世前是圣地亚哥美国国际大学特级教授、安索夫联谊会主席、杰米尼(Gemini)咨询公司的董事。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 Ansoff,,1918-2002)2002)。

一、《公司战略》(1965)这本书开启了战略规划的先河,为1960年代的经理们第一次提供了完整的战略决策的步骤。

在这个新思维的平台上,产生了许多分析工具和流程图表。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 Ansoff,,1918-2002)2002)。

1、安索夫矩阵 2、“协同” 概念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 Ansoff,,1918-2002)2002)。

二、《战略管理概念》(1972)《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1973) 《战略管理》(1979)安索夫在1972年的著作中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而在《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中提出了战略规划并不能涵盖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战略规划只是战略管理其中的一个内容。

1979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对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三、《灌输战略管理》(1984)安索夫在这本书中集中阐述了他的新思想:将战略与管理跟混乱的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权变理论。

不仅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战略管理体系,还为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系列实践方法和措施,使自己的主张得以有效贯彻和落实。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 Ansoff,,1918-2002)2002)。

艾尔弗雷德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勒(AlfredAlfredD.Chandler,Jr.191 8—20072007)):伟大的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1918年 钱德勒生于美国特拉华州。

“二战”期间,他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海军服役五年。

1951年 钱德勒获得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 钱德勒在哈佛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霍普金斯大学。

1971年 钱德勒被哈佛商学院聘为企业史教授后,他一直在那里工作,直至近80岁退休。

2007年 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逝世,享年88岁。

钱德勒在哈佛求学期间,曾经直接受到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影响。

熊彼特以强调“企业的创新是经济发展动力”而著称,钱德勒则比任何学者都更多地为这个主题提供了实质内容。

艾尔弗雷德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德勒(AlfredAlfredD.Chandler,Jr.191 8—20072007)):伟大的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 一、 《战略与结构》1962年,钱德勒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

他以杜邦、通用等四家企业为主要案例,详细考察了20世纪前期美国大企业从直线职能结构向多部门结构转变的过程,并提出“结构跟随战略”的主题,即企业扩张战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跟随。

由于这部名著,钱德勒被认为是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而战略与结构的互动,也从此成为企业战略研究中的永恒主题。

艾尔弗雷德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德勒(AlfredAlfredD.Chandler,Jr.191 8—20072007)):伟大的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 二、《看得见的手》1977年,钱德勒的第二部主要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问世,并于1978年赢得了普利策历史奖。

在这本书中,钱德勒把美国大企业的成长和这个过程的另一方面——职业经理在管理职能上对企业主的替代——综合起来,定义为“管理革命”。

这一管理革命的结果,就是“看得见的手”(现代企业内部的行政协调)在许多方面代替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市场协调),成为现代工业经济中重要的资源分配手段。

艾尔弗雷德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德勒(AlfredAlfredD.Chandler,Jr.191 8—20072007)):伟大的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的奠基者之一 三、《规模与范围》1990年,即钱德勒72岁那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三部标志性著作《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动力》。

在这本书里,他的视野扩展到了世界舞台。

钱德勒从美、英、德三个主要工业强国各选取2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考察它们从1870年到1990年的动态发展。

他证明,是工商企业——通过其组织能力的发展——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