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天然高分子材料

合集下载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在纺织工业中,淀粉以其优异的成膜性、粘结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上浆、整理、增稠等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淀粉的基本性质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聚合度不同,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为线性结构,而支链淀粉分子则具有分支结构。

淀粉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并在部分葡萄糖单元上以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

淀粉的物理性质包括良好的成膜性、粘结性和增稠性,使其在纺织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此外,淀粉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上浆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淀粉在上浆过程中起到增加纤维间的粘结力、提高织物强度和耐磨性的作用。

淀粉浆料通过浸渍、喷涂或浇铸的方式施加在纤维上,然后通过热处理使淀粉凝胶化,形成坚韧的薄膜。

淀粉在纺织品整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淀粉整理剂可提高纺织品的防水、防皱和防污性能。

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淀粉膜,减少水分、油脂和污渍的渗透,达到防水、防皱和防污的效果。

淀粉在纺织品印染过程中用作增稠剂,可提高染料的利用率、染色均匀性和染色速度。

淀粉通过与染料形成复合物,提高染料在溶液中的浓度,从而加快染料的上色速度。

此外,淀粉还具有遮盖纤维表面缺陷的作用,使纺织品表面更加光滑。

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淀粉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

研究者通过改性淀粉分子结构,引入功能性基团,提高淀粉的性能,拓宽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例如,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和接枝淀粉等改性淀粉,具有更好的粘结性、成膜性和生物降解性。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淀粉,提高淀粉的性能。

发酵法生产的淀粉具有更高的纯度、更好的溶解性和更低的粘度,有利于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淀粉与聚丙烯酰胺反应

淀粉与聚丙烯酰胺反应

淀粉与聚丙烯酰胺反应1淀粉与聚丙烯酰胺的反应介绍淀粉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增稠剂和粘合剂。

聚丙烯酰胺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淀粉与聚丙烯酰胺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

2淀粉与聚丙烯酰胺的反应条件淀粉与聚丙烯酰胺的反应可以通过添加交联剂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乙二醇二丙烯酸酯(EGDMA)被用作交联剂,可以使得淀粉和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链相互交织,从而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反应过程中,pH值和反应温度也会影响反应速度和反应产物的质量。

3淀粉与聚丙烯酰胺的反应机理淀粉与聚丙烯酰胺之间的反应是通过酰胺键(amide bond)的形成来实现的。

酰胺键是一种共价键,它形成于聚酰胺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

在淀粉和聚丙烯酰胺的反应中,羧基和氨基分别来自聚丙烯酰胺和淀粉,它们之间的缩合反应形成了酰胺键。

4淀粉和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的应用淀粉和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这种复合材料可以用作吸附剂,用于清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染料和农药等有毒物质。

在医药领域,这种复合材料可以用作药物包埋材料,用于制备缓释药物。

此外,这种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生物材料,例如医用缝合线和人造血管等。

5结论综上所述,淀粉与聚丙烯酰胺之间的反应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好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交联剂,并进行充分的表征和评价,以保证复合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与应用

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与应用

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与应用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因其来源广泛、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阳离子淀粉醚作为淀粉的一种重要衍生物,不仅保留了淀粉的基本性质,还赋予了其新的功能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阳离子淀粉醚的制备2.1 原料与试剂制备阳离子淀粉醚的主要原料为淀粉和醚化剂。

常用的醚化剂有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此外,还需要氢氧化钠、乙醇、丙酮等辅助试剂。

2.2 制备过程制备阳离子淀粉醚的过程主要包括淀粉的碱化、醚化、中和、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具体过程如下:(1)将淀粉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搅拌均匀,使淀粉充分碱化。

(2)将碱化后的淀粉与醚化剂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使淀粉分子上的羟基与醚化剂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阳离子淀粉醚。

(3)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的盐酸或硫酸溶液进行中和,使反应体系呈中性。

(4)将中和后的产物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洗涤,去除未反应的醚化剂和生成的盐类。

(5)将洗涤后的产物进行干燥,得到阳离子淀粉醚。

三、阳离子淀粉醚的性质3.1 物理性质阳离子淀粉醚呈白色或略带浅黄色的无定形粉末,具有吸湿性。

其溶解性随取代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3.2 化学性质阳离子淀粉醚分子中含有大量的季铵盐基团,使其具有阳离子性。

同时,由于淀粉分子的多糖结构,阳离子淀粉醚还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

这些性质使得阳离子淀粉醚在许多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四、阳离子淀粉醚的应用4.1 造纸工业在造纸工业中,阳离子淀粉醚可以作为纸张增强剂、助留助滤剂和表面施胶剂等使用。

它可以提高纸张的强度、耐水性和印刷性能,改善纸张的外观和质量。

4.2 纺织工业在纺织工业中,阳离子淀粉醚可以作为织物整理剂、染色助剂和印花浆料等使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

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一、引言选矿技术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环保、可生物降解等特点,近年来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淀粉在矿物浮选和环保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选矿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1.淀粉作为浮选剂淀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吸附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浮选剂。

在矿物浮选过程中,淀粉通过吸附矿物颗粒表面,改变颗粒的表面性质,从而提高矿物浮选效果。

淀粉作为浮选剂具有以下优点:(1)可生物降解,降低环境污染风险;(2)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剂,降低生产成本;(3)具有较好的浮选选择性,可提高优质矿石的回收率。

2.淀粉改性浮选剂为提高淀粉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效果,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更优异性能的改性淀粉浮选剂。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1)接枝共聚: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将具有浮选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与淀粉分子结合,提高淀粉浮选剂的活性;(2)交联:通过交联剂使淀粉分子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浮选效果;(3)降解:通过控制淀粉的降解程度,调整其分子量和溶解度,提高其在浮选过程中的性能。

三、淀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1.废水处理淀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于废水处理。

淀粉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吸附、絮凝、降解等作用,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悬浮物。

此外,淀粉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

2.土壤修复淀粉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

淀粉降解产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淀粉可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四、结论淀粉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其在矿物浮选和环保领域的优势已逐渐显现。

为进一步提高淀粉在选矿领域的应用效果,可通过研究淀粉的改性方法,优化浮选工艺。

淀粉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淀粉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淀粉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淀粉基础介绍•淀粉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一般性应用•淀粉在特定高分子材料中的详细应用•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淀粉基础介绍来源结构淀粉的来源与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相容性030201淀粉的性质淀粉的改性方法淀粉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一般性应用这类塑料通常由淀粉与其他生物降解高分子共混或共聚制成,其生产和使用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降解塑料可持续性环境友好粘性优异易操作胶粘剂成膜性好耐候性强涂层材料淀粉在特定高分子材料中的详细应用增强可持续性改善机械性能降低成本改善加工性能淀粉具有天然的阻燃性能,与聚氨酯共混后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等级,降低火灾风险。

提高阻燃性能增强耐磨性增强生物相容性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淀粉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医疗、卫生等领域。

提高水溶性淀粉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可以提高材料的水溶性,便于在特定应用场景下使用。

改善膜性能淀粉与聚乙烯醇共混后,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成膜性能的复合材料,用于包装、涂料等领域。

淀粉在聚乙烯醇(PVA)中的应用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提高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稳定性改性技术研究复合材料研究加工工艺优化环保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拓展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1 2 3生产工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标准与规范制定加强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研究感谢观看。

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

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

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一、引言共聚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它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在共聚反应中,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体系。

淀粉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等领域。

而丙烯酸钠是一种无色无臭的固体粉末,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吸水性,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

二、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机理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机理进行。

首先,丙烯酸钠的双键会发生开裂,产生自由基,然后与淀粉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最终形成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具有淀粉的生物降解性和丙烯酸钠的水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两者的优点。

三、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条件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溶剂,常用的有水、乙醇等。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一般在60-80摄氏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数小时。

此外,还需要添加引发剂和稳定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稳定性。

四、淀粉与丙烯酸钠共聚物的性能与应用淀粉与丙烯酸钠共聚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能和应用。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吸水性,可以用于制备水凝胶材料。

其次,它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医用材料。

此外,它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和阻燃性能,可以用于制备抗菌纺织品和阻燃材料。

五、淀粉与丙烯酸钠共聚反应的研究进展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者们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引入其他功能单体等方法,探索了一系列新型淀粉与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例如,将丙烯酸钠与其他单体共聚,可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共聚物。

此外,还有研究者将淀粉与丙烯酸钠共聚物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形成复合材料,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领域。

六、结论淀粉与丙烯酸钠的共聚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它可以合成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淀粉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分析与优化

淀粉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分析与优化
淀粉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主要来自于原料破碎、分离、精制、干燥等工序,其中干 燥是能耗最大的环节。
高能耗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能耗分析 和优化。
02 能耗分析
直接能耗分析
直接能耗
指淀粉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淀粉 提取和加工的能源消耗,如电力
、蒸汽、压缩空气等。
电力消耗
淀粉生产中的电力消耗主要来自 于设备运转、泵、搅拌器、通风
淀粉在食品、化工、造纸、纺织 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作 为原料或添加剂。
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淀粉的生产通常以玉米、小麦、薯类 等为原料,经过清洗、破碎、分离、 精制等工艺流程,提取出淀粉。
在生产过程中,淀粉需要通过洗涤、 筛分、脱水、干燥等工序进行纯化和 干燥,以获得高品质的淀粉。
淀粉生产中的能耗问题
生产过程排放
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和排放所需 的能源消耗。
能耗效率评估
能耗效率评估指标
评估淀粉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效率 ,可采用单位产品的能耗、能效 比、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能耗效率优化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优化 措施,如改进工艺、更新设备、 加强管理等,以提高淀粉生产的 能耗效率。
能源管理策略
能源审计
对淀粉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进行审 计,识别高能耗环节和改进空间。
能源回收
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
04
优化效果评估
能耗降低效果评估
直接能耗
淀粉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耗包括电力、蒸汽、压缩空气等,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配置,降低 这些能耗。
设备和控制系统等。
蒸汽消耗
淀粉生产中需要大量的蒸汽来提 供热量,用于淀粉的提取、分离

淀粉验证实验报告(3篇)

淀粉验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淀粉的检测方法。

2. 熟悉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了解淀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淀粉分子由大量的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淀粉的检测通常基于其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特征颜色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豆- 玉米- 面粉- 淀粉酶- 碘液- 水浴锅- 研钵- 玻璃棒- 试管- 移液管- 滴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显微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淀粉提取(1)将土豆、玉米和面粉分别称取适量,分别研磨成粉末。

(2)取适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使淀粉溶解。

(3)将溶液煮沸,冷却后过滤,得到淀粉提取液。

2. 淀粉检测(1)取适量淀粉提取液放入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2)取适量淀粉酶溶液,加入淀粉提取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3)将淀粉提取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

(4)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

3. 结果分析(1)观察淀粉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的颜色变化,若呈蓝色或紫色,则说明淀粉存在。

(2)观察淀粉酶溶液加入后颜色变化,若颜色逐渐变浅,则说明淀粉被水解。

(3)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可判断淀粉的存在。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可进一步确定淀粉含量。

五、实验结果1. 土豆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蓝色,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2. 玉米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淡蓝色,说明玉米中含有淀粉。

3. 面粉提取液与碘液反应后呈淡蓝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4. 淀粉酶溶液加入后,土豆、玉米和面粉提取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淀粉被水解。

5. 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形态,可确定淀粉的存在。

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淀粉提取液的吸光度,可确定淀粉含量。

六、实验讨论1. 淀粉在不同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及提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同的淀粉品种,呈现不同的颗粒形状和颗粒尺寸
淀粉粒形
淀粉粒径 (m)
平均粒径 (m)
玉米 多面形, 单粒 6-21
16
马铃薯 卵形,单粒
甘薯
多面形, 有复粒
小麦
大米
凸镜形,单粒 多面形,复粒
5-100
2-40
5-40
2-8
50
18
20
4
20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不同的植物储藏的淀粉颗粒有不同的形式。
马铃薯>甘薯>木薯>玉米>小麦>绿豆。
3
• 淀粉在酸作用下加热逐步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及异 麦芽糖、葡萄糖。
(C6H10O5)n 淀粉
(C6H10O5)m 糊精
C12H22O11 麦芽糖
C6H12O6 葡萄糖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天然淀粉的来源
• 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块茎、籽粒、髓、果实、 叶子等
7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葡萄糖的合成反应
6CO2+6H2O
日光 叶绿素
C6H12O6+6O2
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式
8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形成糖苷反应
1
4
H2O α—葡萄糖
糖苷键
CC O
糖苷
麦芽糖【葡萄糖-α(1→4)葡萄糖苷】
9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第三章 淀 粉 Starch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本章主要内容
• 淀粉的来源 • 淀粉的结构(化学结构、颗粒结构、结晶结构) • 淀粉的糊化 • 淀粉的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淀粉的功能化) • 全淀粉塑料 • 淀粉共混与复合材料
直链淀粉的主要性质
• 聚合度为1000~4000,分子量为160,000~600,000 • 易溶于温水,水溶液黏度较小,溶液不稳定,静置
后可析出沉淀 • 遇碘变蓝
14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2)支链淀粉amylopectin
15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2
Natural Polymerຫໍສະໝຸດ : Starch淀粉的基本特性
• 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碳水 化合物(carbohydrates),分子式为(C6H10O5)n。
• 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块根和种子中。 • 为无色无味的颗粒,无还原性,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各种淀粉的n值相差较大,其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支链淀粉的主要特性
• 聚合度为1,000~3,000,000 • 支链淀粉平均聚合度高达100万以上,相对分子质
量在2亿以上,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 量最大的。 • 难溶于水,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溶于水,形成 粘滞糊精 • 遇碘变成红紫色
18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16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支链淀粉遇碘的显色反应:红紫色
直链在40个D-葡萄糖残基以上者与碘变蓝,以下者 则变红棕或黄色。糯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占70~80% ,30~20%为直链淀粉,碘钻入长短不一的螺旋卷 曲管内显出不同颜色,支链淀粉遇碘变紫色正是兰 、红混合色。
17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粉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 淀粉是由直链结构和支链结构的淀粉组成。 amylose : 直链淀粉 amylopectin : 支链淀粉
10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1)直链淀粉amylose
由D-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成的一条长链。
11
直链淀粉的螺旋链结构
直链淀粉是捲曲成螺旋状的葡萄糖长链。每6个 葡萄糖单元组成螺旋的一个螺距,在螺旋内部只 有氢原子,羟基位于螺旋外侧。螺旋结构的内腔 表面呈疏水性。螺旋结构由分子内的氢键维持。 直链淀粉一般也存在微量的支化现象,分支点是 α-(1,6)-D-糖苷键连接,平均每180-320个葡萄糖 单元有一个支链,分支点α-(1,6)-D-糖苷键占总糖 苷键的0.3%-0.5%。
不同品种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
淀粉来源
玉米 黏玉米 高直链淀粉玉米 高梁 黏高梁 稻米
直链淀粉 淀粉来源 含量 wt%
27 糯米 0 小麦 >70 马铃薯 27 木薯 0 甘薯 19
直链淀粉 含量 wt%
0 27 20 17 18
19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粉的颗粒结构与物理性状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直链淀粉遇碘的显色反应:深蓝色
螺旋管状内径恰可允许碘分子进入。直链淀粉遇碘时 ,碘分子便钻入管内呈链状排列,会吸引很多自由电 子,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复合物改变了原来碘的颜 色而变蓝。加热至沸时淀粉的螺旋结构完全破坏,蓝 色便消失。
13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21
玉米淀粉
马铃薯淀粉
小麦淀粉
豌豆淀粉
Corn starch
Potato starch
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 淀粉颗粒内部具有结晶结构。并且结晶结构占颗粒体 积的25~50%。
• 偏光显微镜: 呈现“十”字消光图样。
Potato Starch Under Polarized Light PLM Corn Starch Under Polarized Light PLM
• 我国目前所利用的淀粉中 80%:玉米淀粉 14%:木薯淀粉 6%:其他薯类(马铃薯、甘薯) 谷类淀粉(小麦、大米、高梁淀粉) 野生植物淀粉
5
木薯cassava
Natural Polymers: Starch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 淀粉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 • 淀粉的颗粒结构 • 淀粉的物理性状
支链淀粉是有数千个D-葡萄糖残基中一部分通过α-1,4糖 苷键连接成的一条长链为主链,再通过α-1,6糖苷键与由 20~25个D-葡萄糖残基构成的短链相连形成支链,支链上 每隔6~7个D-葡萄糖残基形成分支、呈树状分支结构。主 链、支链均呈螺旋状,各自均为长短不一的小直链。
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5~106,流体流体力学 半径为7~22nm。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9,但 流体力学半径仅为21~75nm,呈现高密度线团构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