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1]
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

n a n o t u b e s ,f r i c t i o n a nd we a r
0 引言
铜 基复 合材 料具有 较高 的强 度及 良好 的导 电导 热 性 、 减 磨 耐磨 性 、 耐蚀 性 等一系 列优 点 , 在摩 擦 减磨 材 料 、 电接触 材 料 和机 械零 件材料 等领 域发 挥着 重 要 的作 用 _ 1 ] 。随 着铜 基 复合材 料应 用 的越 来越 广 泛 , 其 对摩 擦 性 能 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因此需 要不 断开 发耐磨 铜基 复合材 料 。 颗 粒增 强是 常见 的 在 提高 复 合 材 料 整体 强度 的 同时 还
增强体 , 利 用 微 波烧 结 技 术 制 备 出了 ( 5 ~1 5 ) T i C - ( 5 ~1 O ) C的铜基 复合 材料 , 同 时 以纯铜 试 样 作 对 比, 在 销 盘式 摩擦试 验机 上测 试两 种材 料 的摩 擦性 能 。结 果 表 明 , 纯 铜磨 损量 远大 于含增 强体 的复 合材 料 , 并且随着 T i C和 C 含 量 的增加磨 损 率 呈 降低 趋 势 。这 是 由于 随着 石 墨含 量 的
愈加严格 。综述材料的摩擦磨损 性能 , 并简述 了
目前 铜 基 复 合 材 料 存 在 的 一 些 问题 及 展 望 。
关 键 词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复合材料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1.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材料,通过对其进行复合,可以有效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指标。
2.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目前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手工铺层法、机器成型、自动复合机材法、自动纺织机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复合材料的应用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电子等领域。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中,可以制作轻量化的飞行器部件,如机翼、尾翼、机身等。
4.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同时还具有重量轻、易成型、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相对于传统材料来说,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并且其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二、发展趋势1.材料的多样化和复合材料的集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复合材料材料的多样化和复合材料的集成将是其中的关键点。
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它们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钛合金和钢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飞行器,而纤维素和树脂可以用于制造家具和纸质制品。
2.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引入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如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3.绿色复合材料的开发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复合材料的开发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绿色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生物基复合材料和可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既具有较高的性能,又能够快速降解,并对环境产生较小的污染。
4.应用领域的扩大未来,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例如,目前一些复合材料已经被用于制造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纳米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Ab t a t s r c :R enf c d b t e n d fe e tpa tc e t pe ih A 1 O3, O2, C nd M g na pa tc e , o i or e e w e if r n r il y sw t 2 Si Si a O no ri l s f ur na oc m p ie e e n o ost sw r pr pa e by o d r e a l r e ho .Efe t o s r n he ng ha e o he e rd p w e m t lu gy m t d f c s f t e gt ni p s s n t
第 2 6卷 第 3期 21
大
学
学
报
Vo. 6NO 3 12 . Se t 2 ) 2 p . (1
J uR O NAI OF S HANGHAI UNI R I NG NEE I C ENC VE S TY 0F E I R NG S I E
M i r s r c u e a d Pr p r i s o s e s o t e g h ne c o t u t r n o e te f Di p r i n S r n t e d
Co p r M a r x Co p st s b n0 r i l s p e t i m o ie y Na pa tc e
F U Yunl n 1,GO N G o gyi SO N G e ng2 o g H n ng1。 K xi
( . 1 Col ge o a e i l g ne rn l fM t ra s En i e i g,S a g a e h n h iUn v r iy o g n e i g S in e i e st fEn i e rn c e c ,S a g a 0 6 0,Ch n h n h i l 2 2 i a; 2 S h o fM a e i l c e c n gi e rn . c o lo t ra s S in e a d En n e i g,H e a n n Un v r iy o ce c n c no o i e st f S i n e a d Te h lgy,L o a g 4 0 ) u y n 71 1 3,Ch n ) ia
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铜基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成为了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强化机制,为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从材料的制备工艺出发,详细分析了碳化物的种类、形貌、尺寸及其在铜基体中的分布状态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接着,文章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包括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弥散强化等。
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二、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通过引入碳化物颗粒来增强铜基体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其制备过程涉及到原料选择、粉末冶金、热处理和后期加工等多个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过程。
原料的选择是制备碳化物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关键。
一般来说,铜基体材料选用高纯度电解铜粉,以保证基体材料的优良导电性和塑性。
而碳化物增强相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碳化硅(SiC)、碳化钛(TiC)等具有高硬度、高热稳定性的碳化物粉末。
接下来是粉末冶金过程,包括混合、压制和烧结等步骤。
在混合阶段,将铜粉和碳化物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同时加入适量的成形剂和润滑剂,以提高压制过程中的成形性和烧结过程中的流动性。
混合后的粉末经过压制成型,形成所需形状的生坯。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烧结,使生坯中的粉末颗粒相互扩散和结合,形成致密的复合材料。
热处理是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将金属基体与其他增强材料(如纤维、颗粒等)组合在一起制成的新型材料。
它具有金属材料的优良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耐磨性等,并且能够通过引入增强材料来改善其综合性能。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多元化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不仅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金属作为基体材料,还可以结合多种不同类型的增强材料,如纤维、颗粒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可望得到更大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
未来,金属基复合材料将进一步向高性能、高温、高强度等方向发展。
2. 制备工艺的改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未来,人们将继续改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成型性和耐高温性能。
例如,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粉末冶金、熔融铸造等方法将有助于制备出更加优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3. 结构设计的优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其结构设计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优化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未来,人们将通过模拟分析和先进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开发出更加优化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
4. 新型增强材料的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增强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未来,人们将继续寻找新型的增强材料,并研究其与金属基体的相容性和增强效果。
例如,纳米材料、陶瓷颗粒等新型增强材料的引入,将进一步提高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5. 应用领域的扩大: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金属基复合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尤其是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总之,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将继续取得重大进展。
铜基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最新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摘要:纳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优异的力学性能, 与纯铜近似的导电、导热性能, 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领域的功能材料。
论述了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并对将来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颗粒铜基复合材料增强相引言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 优良的耐蚀性能和工艺性能等特点, 在电子、电力等工业部门有广泛的用途, 但铜及铜合金的强度低, 耐磨性差,高温下较易软化变形, 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因此, 如何在保持铜及铜合金优异性能的前提下, 使强度大幅度地提高已成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的主要任务。
颗粒增强就是将所需增强的颗粒分布在铜基体中, 使铜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 增强颗粒是位错线运动的障碍, 位错线需要较大的应力才能克服阻碍向前移动, 实现颗粒增强相与铜基体的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使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及高温下的性能大大提高, 同时, 颗粒只占基体的极小的体积分数, 因而不致影响铜基体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故材料的导电性、导热性又没有明显降低。
但是外加的增强颗粒较粗大, 容易在基体中发生偏聚, 热力学上也不稳定, 而纳米颗粒具有小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力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 呈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表明, 在增强一定的相体积情况下, 颗粒越细, 颗粒数越多, 粒子间距也越小, 材料性能改善得越好。
1 纳米颗粒增强相的类型及选用原则目前为止, 所采用的纳米颗粒增强相的类型很多, 有各种陶瓷、玻璃、金刚石、石墨等, 按照形态分类主要有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
各种纳米颗粒增强相见表1。
2 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一种中空结构的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比表面积大、导电和导热性能优良、热膨胀系数低及耐强酸强碱等特性。
SiC和SiO2纳米颗粒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03 .%、0 %、07 . 5 .%、1O .%、 1 % ( 量 分数 )与 电解 . 5 质
维普资讯
宗
跃 等 : SC和 SO 纳 米 颗粒 弥散 强化 铜 基 复 合材 料 的制 备 和 性 能研 究 i i2
51 1
SC和 SO 纳 米颗粒 弥散 强化铜 基 复合材料 的制 备和性 能研 究木 i i2
宗 跃 1 ,吴玉程 2 汪峰涛 2 ,王文芳 2
位 A;L为 电位针 间距 ,单位 c m。
中图分类号 : T 3 1 F 2 T 1. B 3 ;T 1 ; G13 5文献标 识码 :A 2 文章编 号: 10 .7 12 0 ) 0 19 3 (0 7增刊.5 10 0 1.3
表 1 原 料粉体 的各项性 能参数
p rt u iy p ri l i e a tc esz d ni e st y me t gp i t l n on i
为 2 .2 9 N,持续 时间为 2 s 4 0 ;根据 G 9 428 B19 ..8国家标
含 量较 少时在基体 中分布较 为均 匀,团聚较 少 ;随着复
合材料 中 nSC和 nSO2 量分数 的增加 , .i .i 质 材料 的密度 降低 ,电阻率升 高,而硬度 先升 高后 降低 ;两种复合 材 料 的软化温度 都达到 7 0 0 ℃以上 ,远远 高于纯铜 的软 化 温度 (5 ℃)提 高了材 料 的热稳定性 ; 粒含 量相 同时 , 1O , 颗 nSC的对铜基体 的增 强效果要 优 于 nSO 。 .i .i 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将金属作为基体材料,与其他非金属材料(如陶瓷、复合材料纤维等)进行复合制备的材料。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种类丰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聚合物复合材料等。
不同种类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2. 性能优良: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优势,综合性能较好。
例如,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
3. 制备技术成熟: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包括热压、热等静压、粉末冶金、特殊金属/陶瓷涂覆等多种制备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均匀组织结构和良好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未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变革材料设计: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方法,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应用。
例如,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和增加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2. 发展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将不断涌现。
例如,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具有很高研究和应用价值。
3. 应用拓展: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例如,开发具有轻质、高强度和高温耐受性能的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飞机、汽车零件、电子器件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性能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
标准组成( % ) A l( A l2 O 3) Cu
熔点 密度
电阻率 20 n !m
导电率 20
% IA CS
导热率 cal/ cm/ cm
/ a/
热膨胀系数 ~ 450 ∃ 10- 5
强性模量 M Pa ∃ 104
A l- 10 0. 1( 0. 1) 99. 8 1 082 8. 22
1. 92
! 56 ! 综述
梅山科技
2009 年第 1 期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宣守蓉 范鲁海 ( 梅山钢铁公司技术中心 南京 210039)
摘 要: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温强度、高导电、导热的特性,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以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复合材料为例, 综述其制备工艺、性能分析、强化机理及应用领域, 并 预示了其在冶金企业应用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 A 12 O3 ; 弥散强化; 铜基复合材料
Current Stat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X uan S hourong Fan Luhai
( T echnolo gy Cent er of M eishan Iro n & St eel Co. , Nanjing 210039)
∀ 奥罗万( O row an) 机制[ 4] 。奥罗万机理的 示意图见图 1。按照这个机构, 位错线不能直接 超过第二相粒子, 但在外力下, 位错线可以绕过第 二相粒子发生弯曲, 最后在第二相粒子周围留下 一个位错环而让位错通过。位错线的弯曲将会增 加位错影响区的晶格畸变能, 这就增加了位错线 运动的阻力, 使滑移抗力增大。
2 弥散强化机理 弥散强化铜基 复合材料( Cu A l2 O 3 ) 之所以
能在保持铜基体高的导电、导热性的同时具有高 的硬度和强度, 尤其是高温强度, 这与 A l2 O3 颗 粒的 存在密不可分。作为弥散相 的 A l2 O3 颗粒 对 Cu A l2 O 3 复合材料强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3] :
注: ( a) 位错线 通过前; ( b) 位 错线弯 曲; ( c) 形成位 错 环; ( d) 位错线通过后。
图 1 奥罗万机制示意图
的切变模量的平方根的积成正比, 与粒子间距的 平方根成反比, 且屈服应力的大小与位错有关。
3) A l2 O 3 颗粒的存在能够抑制静态和动态再 结晶 的进 行。 钉扎 晶 界 ( H all - P et ch) 强化 机 制[ 5] , 弥散强化铜材料中第二相粒子除了能钉扎 位错, 还能钉扎晶界、亚晶界, 所以材料可以在接 近铜熔点的温 度下工作, 其中钉 扎晶界 ( H all Pet ch) 是比钉扎位错( Orow an) 更为重要的强化 机制。
1 弥散强化铜研制方法[ 1 2] 目前弥散强化铜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较多。
主要有: 粉末冶金法、机械合金化法、复合电沉积 法、热还原法、反应喷射沉积法、内氧化法、原位形 变复合法等等, 统称为弥散强化法。简单地介绍 几种方法: 1. 1 机械合金化法
采用高能球磨 机使铜粉与细小 的 A l2 O 3 粒 子混合、变形, 直至形成合金固溶体, 并使 A l2 O3 均匀分布, 但晶粒尺寸较内氧化法的大且生产控 制困难。 1. 2 粉末冶金法
产 20 t 的生产规模, 适合用于 要求高强度、高导 电及耐高温的场合。
我国对铜基复合材料 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 70 年代, 洛阳铜加工厂开展过内氧化法生产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并建立了一条小规模生产 线。但由于种种原因, 产品质量未能满足用户要 求, 成本也很高, 故一直未正式投入批量生产。80 年代以来, 我国有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 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对 这类材料进行研究。 到 90 年代以后, 我国对该材料的研究给予了更大 的关注, 对添加弥散相的种类和方法也进行了探 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结 合我国铜资源特点的高性能铜基材料研究和生产 体系。
宣守蓉 范鲁海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 57 !
材料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其大部分硬度。同时由于 A l2 O 3 颗粒含量少, 且细小弥散分布, 所以能保持 铜基体的高的导电、导热性, 使材料可在接近铜熔 点的温度下工作。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与其他增强体相比具 有以下优点:
1) 陶瓷颗粒价格低廉, 尤其在大量应用时; 2) 可用常规的冶金加工方法如铸造、粉末冶 金以及随后的轧、锻、挤、拉、拔等二次加工, 降低 制造成本; 3) 微观结构均匀, 比基体具有更高的使用温 度; 4) 弹性模量和强度提高; 5) 热稳定性增强, 可在温度变化剧烈的环境 中使用, 这对于高技术( 如宇航结构材料, 核能技 术等) 尤为重要; 6) 更好的抗磨损性能; 7) 材料性能各向同性, 可利用传统的材料设 计理论进行结构设计。 正是由于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制造工艺 上与传统金属的制造工艺差别小, 适应性强, 成本 低, 性能优良, 使其成为最有发展前途、最有可能 实现产业化的材料之一。
1) A l2 O 3 颗粒的存在作为位错源, 增加位错 密度;
! 58 !
梅山科技
2009 年第 1 期
2) A l2 O3 颗粒的 存在阻碍位错在晶 界、亚晶 界运动, 从而阻碍晶粒长大、钉扎位错, 其强化模 型有两种: 一种是奥罗万 ( Orow an) 机制, 另一种 是安塞尔一勒尼尔机理。
# 安塞尔一勒尼尔机理。安塞尔等对弥散强 化合金的屈服提出了另一个位错模型, 把由于位 错塞积引起的弥散第二相粒子断裂作1 物理、机械性能
弥散强化铜与纯铜相比表现出优良的耐高温
据, 即当粒子上的切应力等于弥散粒子的断裂应 特性, 表 1、2 列出了美国 SCM 公司生产的 Glid
目前铜的颗粒弥散强化研究和应用的较多, 常用 的 氧 化 物 增 强 相 有 A l2 O3 、Zr2 O 3 、Y 2 O3 , CaO , Cr2 O3 , SiO 2 、Z rO 等等。其中 A l2 O3 强化相 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弥散强化相, 由于 A l2 O 3 粒 子的硬度高, 高温稳定性强, 且价格低廉, 对基体 金属表现为惰性, 且在高温下热稳定性好及与 Cu 基体的不溶性, 甚至在接近铜熔点的温度下都能 保持其原来的粒度 和间距, 所以 Cu A l2 O3 复合
Key words: A l2O3 ; dispersio n st reng t hening; co pper mat rix co mpo sit e
铜及铜合金是人类应用最早的金属, 也是应 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但在许多应用场合, 除了要求材料具备高的导电、导热性外, 同时还要 求材料具有足够高的强度、硬度和耐高温、耐磨损 性能。铜合金的电导率、导热率与强度往往成反 比关系。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 以下简称铜基 复合材料)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材料是指 在铜基体中直接加入或通过一定的工艺原位生成 热稳定性极高的, 呈弥散分布的第二相微粒 氧化物增强相, 能钉扎位错、晶界、亚晶界, 以阻碍 位错运动, 抑制再结晶, 从而使基体强度特别是高 温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内氧化法是在合金氧化过程中, 氧溶解到合 金相中, 并在合金相中扩散, 合金中较活泼的组元 与氧反应, 在合金内部生成氧化物颗粒, 即稳定的 陶瓷增强颗粒的过程。
内氧化法的关键工艺是供氧的方法, 即如何 使 Cu Al 转化为 Cu Al2O3。内氧化法目前主要 有压埋法、雾化法、流动气氛氧化法以及真空内氧 化法 等几种。雾化法是制备 A l2 O3 弥散强化铜 最常用的一种, 其工艺过程是: 熔炼稀释的铜铝固 溶合金, 用氨之类的高压气体雾化 熔体, 制得粉 末; 将制得的粉末与氧化剂( 细小的氧化铜粉末) 相混和; 将混和粉加热到高温, 铜氧化物分解, 同 时生成的氧扩散到铜铝固溶合金的颗粒中, 铝比 铜易 生 成 氧 化 物, 合 金 中 的 铝 优 先 氧 化 生 成 A l2 O 3 ; 在全部铝都被氧化后, 在氢或分解氨气氛 中将粉末加热, 以还原粉末中过量的氧, 最终制得 弥散强化的铜粉。A l2 O3 颗粒是一种硬且热稳定 性和化学稳定性极好的陶瓷颗粒, 控制内氧化过 程中形成的颗粒大小和间距就成为 Cu A l2 O 3 复 合材料制备成功与否的关键。此 A l2 O 3 颗粒尺寸 小就意味着数量多且间距小, 因此在 Cu Al 合金 的内氧化中主要是控制 A l2 O3 颗粒尺寸, 以形成 细小 而弥散分布的 A l2 O 3 颗粒。该方法的特点 是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 缺点是生产周 期长、成本高、反应所需的氧含量难以控制。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开发在国内外都异常活跃, 高软化温度, 高导电率 的铜基复合材料己成为开发的热点之一。氧化物 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经 取得重大进展, 80 年代初, 美国奥林公司首先推 出称作 CA194 和 CA195 的合金 , 日本也先后开 发出 KI F 1, M F202 等铜合金。同一时期, 美国 SCM 公司所开发研制 G lidco p 系列 Cu A l2O 3 铜 基复合 材 料, 其软 化 温 度 为 930 , 电 导率 为 92% IACS, 抗拉强度也达 540 M Pa, 并已形成日
力时, 弥散强化合金便屈服。这时候的材料强度 cop 的成分及物理性能和该合金在室温及高温下
以下式表示:
的机械性能。从中可以看出, Glidcop 各牌号的性
Te=
∃ b∃ * 2C
能均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 这是一般铜合金 ( 1) 所不具备的。
式中: * , 为第二相和基体的切变模量; b 为柏
然而并非所有 Cu A l2 O 3 复合材料中 A l2 O3 颗粒的存在都将对该合金的强化作出以上贡献。 研究表明: A l2 O 3 颗粒尺寸大, 间距大, 将不能起 到抑制再结晶的作用, 甚至会加速再结晶的进行。 因此, Cu A l2 O 3 复合材料的强 度, 尤其是高温强 度, 取决于 A l2 O3 颗粒间距和大小。弥散强化铜 基材料的软化点接近基体金属的熔点, 导电率可 达到 80% ~ 92% IACS, 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导电理论指出, 固溶在铜基体中的原子所引起的 铜原子点阵畸变对电子的散射作用较第二相引起 的散射作用要强得多, 因此固溶强化会大大降低 材料的电导率, 而弥散强化不会明显降低铜基体 的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