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路遥小说创作思想
路遥作品思想的现代性和情感的传统性

路遥作品思想的现代性和情感的传统性〔关键词〕路遥作品;思想;现代性;情感;传统性路遥曾在评论文章中说:“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又由于社会经历了持久广泛的大动荡,城市与城市,农村与农村,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尤其是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以及由于大量初、高中毕业生插队或返乡加入农民的行列,使得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相互渗透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样,随着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的冲突,文明与落后,新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内容,这一切矛盾在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都表现出来,是那么突出和复杂,可以说是立体的、交叉的”。
毫无疑问,作家的这种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与态度,必定会使其文学创作显得较为复杂,也影响到他在价值判断上的取舍与矛盾。
但在这复杂矛盾的背后,我们也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路遥在思想意识上是具有明显现代性的作家。
一、路遥思想意识的现代性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农民的思想意识异常封闭与落后。
因此,固步自封,安贫乐道,不思进取,逆来顺受似乎就成了中国农民的代名词,也成为众多作家描写的对象。
但路遥并没有从这个层面去揭示和反映生活,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利用典型的环境和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去表现人物,真正达到了“在典型的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的目的,并且使其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希望“箍双水村最好的窑洞”,“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甚至在双水村办起了机器声隆隆的砖瓦厂,这一切相对于他那逆来顺受、只图光宗耀祖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而孙少平更有一种自觉的、强烈的奋斗意识。
孙少平在双水村土生土长,但“农民意识”并未成为他追求理想的羁绊,相反都成了他挣脱束缚、实现人生抱负的动力。
试论路遥的创作精神

的动力。 这和法国的作家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有些 相 似之处 。 他 将丑 的外表 之人 描写成 拥有 世 间最美 好 的心灵 的神 的化 身 。将 生 活理 想化 , 让丑 陋 内含 美的元素, 让凄冷荒凉的黄土高原充满暖意。 2 . 路 遥理 想 主义 还 表现 在情 感 生 活方 面 , 用童 话 般 的语 言描写爱 情 ,将 中 国人 的爱 情柏 拉 图化 , 但 浪漫 中又 不失 中 国传 统 的才子 佳人 爱情 理想 , 这 和路遥研究西方童话作品有很大关系。 中西结合的 爱情在路遥作品中不止一处 , 比如“ 恋母情结” 、 “ 恋 父情节” 等, 路遥生活在一个物质困乏的年代 , 可他
试 论路 遥 的创 作精 神
李 鹏
7 1 6 0 0 0 ) ( 延安 大 学 中 国语 言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陕 西 延 安
摘
要: 路遥 , 延 安 大学 文 学院的 文化标 签 。路遥 墓 上 的碑 文 “ 像 牛一样 耕 耘 , 像 土 地一样 奉 献” , 就 是
他人 生 的真 实写照 , 也是路 遥精神 的体 现 。路 遥精 神值 得我 们这 个 时代 精 心呵护 。
( 二) 路遥 现 实主 义作品 中的理 想 主义 色彩
路遥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 然而他的作品中却 不乏理想主义色彩。 作品中尽显作家身上那种高尚 的情 操 、 不 屈不 挠 的生 命 力 、 关 注人 生命 的人 文 情 怀 。路遥 将人 的精 神生活 放在 首位 , 淡 化现 实生 活 中的各 种 苦难 , 追求 人 性 中的真 善 美 , 追求 生 活 中 希望 的光 芒 , 希 望人 们生 活 中充满 ” 正 能量 ” 。所 以 路遥 在现 实主义 创作 风格 的基 础之 上 , 又尽 显理 想 主义色彩 。 路遥 作 品 中理 想主 义色彩 主要 体现 以下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评论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评论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民内心的苦闷、挣扎和追求。
这部小说被誉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观念和人生观念。
首先,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非常具有意义。
小说描绘的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活情景,这是一个动荡、变革和困苦的时期。
小说的创作时代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呈现出了社会的冷酷与残酷。
因此,这部小说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其次,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生动、鲜明和真实。
小说以孙少安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村人民的封闭、苦闷和追求。
孙少安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他通过不断的奋斗和努力,最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身上的性格、情感和思想都非常真实和鲜活,让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内心的世界。
最后,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手法也非常出色。
小说的语言优美、简练、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叙事手法上,小说采用了线性叙事和透视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让读
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综上所述,《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民的心灵世界,更蕴含了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学力作。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路遥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备受赞誉。
自他于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以来,他的作品一直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而且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情感追寻了人类生活的真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
首先,路遥的小说创作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他广泛涉猎中国古代文化,融入了众多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智慧,路遥成功地将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社会的问题相结合,展现出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中国社会形象。
其次,路遥的叙事手法非常自由和灵活。
他善于运用多种叙事视角和时间结构,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
通过这种多层面的叙事方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此外,路遥的小说作品以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为特色。
他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和塑造,展现了人们不同的命运和生活道路。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路遥都能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并感受到他们的人性之美和悲凉。
另外,路遥的小说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情感渗透力。
他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厚意。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爱恨情感,表现出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情感深度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还能够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最后,路遥长篇小说的叙事脉络和结构架构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叙述,让读者沉浸其中,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而且,他的作品常常以复杂的剧情线索和错综的人物关系为基础,既展现了社会的多元性,又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特色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特色【虽然我还没有看过这部作品。
不过有许多好朋友对我推荐过这部书。
所以一直以来对它的感觉都很不错。
便将此文献在这里了!!】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文学新潮迭起,各种全新的创作理念扑面而来。
但举目文坛,你会发现颓败、绝望、平庸、无奈、商业炒作充斥其中,很少有能深深打动读者.震撼读者的文学作品出现。
是文学远离了读者,还是读者远离了文学?应该说,都不是。
人们照样在读作品,在读“依然神圣”的那些值得读的作家的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部小说在发表和播讲以后,接到过成千上万封感奋的读者来信,尤其在农村、工矿、学校、基层单位的青年中激起了波澜,形成了文学的社会反应相对沉寂时期里的一个少见的高潮。
而且时至今日,《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广大读者,尤其是出身底层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作品。
这从近年来各种畅销作家排行榜上赫然前列的路遥和近年来反复印行的各种版本的《路遥全集》,《路遥中短篇小说选》,《平凡的世界》以及连带出现的大面积的路遥作品盗板书中不难看出。
尽管路遥之于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坛不容忽视,《平凡的世界》名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榜首,但批评界对于路遥及这部小说仍然有太多的误解及由此导致的漠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遥被评论界淡忘了,他的名字已难得再从评论家的笔下出现,甚至我们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为高校中文系教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竟然也看不到他的身影。
从这之中更可折射出学者们对路遥的关注和研究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80年代以来的文坛上几乎找不到像《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读者之多,影响之广的作品,但是在理论研究上却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极度的反差恰恰验证了路遥的名言:“作家的劳动决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 回到路遥,回到《平凡的世界》——是我们无可回避的事实。
而本文将从创作特色方面对这部作品加以解构和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联系作者自身状况和他的其他作品,意在解构出《平凡的世界》的独特价值和个性风采,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和永久的魅力。
路遥的小说创作开题报告

路遥的小说创作开题报告路遥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深入人心的小说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路遥的小说创作进行开题报告,探讨他的创作风格、主题和影响。
一、创作背景和风格路遥生于中国的农村,他的创作背景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
他的小说常常以农村为背景,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路遥的小说风格扎实而真实,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饱满的世界。
二、主题和情感路遥的小说主题广泛而深刻,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生活。
他的作品中常常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挚和深情。
三、影响和价值路遥的小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引入了新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他的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小说创作计划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计划以路遥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为借鉴,创作一部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小说。
我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引起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五、结语路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赞赏。
通过对他的创作风格、主题和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将以路遥为榜样,努力创作出有深度和情感的小说作品,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平凡的世界简短点评

平凡的世界简短点评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作家路遥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巨作,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历程,展现了中国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人生的悲喜。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孙少安的农村青年,他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背景,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与家庭的困苦之中,他经历了悲欢离合,逐渐成长为一个从心底透彻理解世界的人。
小说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真实的情感赢得读者的信任,从而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塑造了一批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孙少安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他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中年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人生命运也经历了很多的风波。
小说中孙少安的成长就是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交织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他的思考、理解和认识世界的眼光、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体验,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路遥思想的适世性与局限性

路遥思想的适世性与局限性摘要一个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作家思想意识外化的结果,也即作家思想外现的流露。
总之这些文学作品表现的或先进或落后都能闪现作家思想最真实的光辉。
生》和《平凡的世界》作为两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思想性,其作品里相关艺术描写也一定程度上浸润着作家自己的人生看法和审美选择,我们可以从这些层面来探析路遥的内心世界。
透过小说可以对作家路遥本人进行较全的扫描,从人生观,生活观,道德观,爱情观四个方面分析后发现,路遥的思想文化,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宗一一儒家文化,他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现实加以诠释,带给了读者文学感受的同时还指出了前进方向,这是其思想先进性的一面。
但同时也不小心吸收了传统残留下的尘垢,自以为是地赋予人物不合实际的性格特征,这是其思想局限性的一面。
关键词人生观生活观道德观爱情观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70Abstract A writer's literary works are often the result of the externalization of the writer's ideology ,which is the revelation of the writer's thought. In short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literary works ,or advanced or backward can flash the most brilliant writerthought. "Life" and "ordinary world" as two typical works ,reflects its ideolog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work described in the relevant art but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nfiltrating aesthetic choice of writer's life view ,we can from the level of his inner world. Through the novel of writer Lu Yao himself over the entire scan ,from the view of life ,view of life,morality ,love view analysis four aspects that hi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authentic Confucian culture ,he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and the reality of interpreta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ders of literary feelings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which is of its positive thoughts. But at the same time ,accidentally absorbed the traditional residual dirt ,character opinionated endowed characters unrealistic ,this is the side of its ideological limitations.Key words outlook on life ;view of life ;morality ;view oflove0 引言因?榱讲孔髌罚?路遥成为伟大的作家而被大家所熟悉,部《人生》,“描写了一场极其复杂、令人思绪纷纭的人生悲剧,但在复杂的悲剧表象下隐约透出了生活的某种确定性”,①《人生》一经发表就成为了文艺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它里面所反映的问题正是那个时代最突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的文学创作思想漫谈摘要: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对中外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吸纳和个性化的个性的创新与发展,使路遥成为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
路遥的思想和文化意识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极大熏陶与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路遥极力表现着儒家所推崇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及农本思想,由此也构成了路遥精神追求的主体,并使儒化色彩成为了路遥作品的一大特色。
居在城市的农民作家,长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具有特有的创作思想,具有陕北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很浓的语言都体现他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其对生命的沉重感。
路遥的爱情观源于传统文化底蕴以及他自身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从农村走到城市,带着不可磨灭的“农村人”烙印,接受了城市的文化教育,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的理性意识,关键词:现实主义,儒家思想爱情乡土文化情感路遥与新中国同龄的路遥,出生于陕北的一个穷困农家,,在困顿中读完六年的小学,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才勉强读完中学,当过民办教师和临时工,这段心酸的经历,是她懂得人世间的冷暖和艰辛。
1980年,创作《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创作的高峰期。
中华读书报多次组织中国读者最喜爱的20世纪100部作品的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始终名列前矛。
一、凸显厚重的现实主义色彩路遥对现实主义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的。
在创作时,总是认真秉承着着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力求真实而本质地反映出作品所涉及的那部分生活。
他认为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人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
他创作了中篇小说《人生》。
小说发表后,人们对其主题和高加林的形象解读不一,有的说高加林玩世不恭,有的说高林有不断上进的自我追求,各家意见不一,展开争鸣。
这些说明了《人生》反映的生活和塑造的人物是多面的、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单一的,因而也是真实的。
更是现实的。
高加林这个形象既有明显的优点,也有明显的缺点。
既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也不是一个“完人”。
让读者感觉他就是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真人,感觉他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位初出茅庐,不安于现状,想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这个形象的典型性就在于此。
这充分说明现实主义仍然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路遥在把《平凡的世界》这贵重的礼物送给我们之后,就离我们远去了。
在当下文坛,像《平凡的世界》这样关注现实、能够使我们产生共鸣的作品已经是微乎其微,比它更好的,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愿又能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和美学理想的作品,却难上加难。
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路遥在各种文学潮流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不盲目跟风,不盲目追赶潮流,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坚持,追求自己的追求的独立品格,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二、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化意识路遥的思想和文化意识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极大熏陶与影响。
在他的作品中,路遥极力表现着儒家所推崇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及农本思想,由此也构成了路遥精神追求的主体,并使儒化色彩成为了路遥作品的一大特色。
儒家思想中“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始终保持向善之心,最终达到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实现优美的德性。
路遥说:“美好的品德对我们永远是宝贵的......不管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都是需要的,它是我们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最基本的保证。
”《人生》中的德顺老人是路遥所描写的具有优美德性人物的代表。
他有着一颗极其善良的心,有着乡土人生的全部知识,深懂如何做人的道理。
此外作品中的孙少安、孙少平、冯玉琴、马延雄......都体现着路遥追求理想人格的人生价值观,并凝聚了他对理想人格的礼赞和张扬,甚至于在他的作品中以理想化的真善美形象来体现这一价值倾向。
《人生》中的刘巧珍,纯朴、善良、真挚、不矫饰,虽土但不俗,不知书却达理,自卑而不自贱,她的品格是扎根在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之中的,她的可爱、善良和无私,让我们的精神为之升华,她的品质与人格,集中反映着儒家“仁爱”的思想和“人恒爱之”的人本主义道德原则,她是路遥理想中“完美人格”的化身,她的言行与思想意识完全符合儒家理想人格的标准,并由此而对人们的心灵产生震撼和融化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不仅是路遥所描写的“孝”的代表者,同时也是人伦关系表现刻画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他勤劳持家,毫无怨言。
在艰难的日子里,他虽然劳动最重,但绝不允许妻子为他吃“偏食”,并坚决反对“分家”,他固守的就是一家人的相融与沫;就在他事业发达的时候,他也同样时常关心弟妹,为他们买东西,并为妹妹善意不收他给的钱而痛苦难过;他时刻不忘箍出几孔新窑,先让父母亲来住。
孙少安的思想行动,正是人伦关系的具体外化,是路遥对儒家人伦关系“五伦十教”等思想的集中体现。
《平凡的世界》里善良、勤快、朴实的贺秀莲,在与孙少安共同支撑的大家庭里,俨然是个孙少安生活与事业上的助手,是儒家标准的“贤内助”,她为了自己的丈夫和整个家庭,整日奔波操劳,毫无怨言,是深懂“礼仪”的代表,其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路遥所塑造的“城乡交叉带”人物形象,其自身都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理性地面对现实,勇敢地承受挫折。
高加林、孙少平、高大年(《痛苦》),他们都是从农村成长走向城市的青年,他们从小对自己所面对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虽然经历磨难但是仍然以弱小的力量实践着“修身、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人生道路。
儒家不仅积极入世,而且强调身体力行,以“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状态实现自己的价值。
路遥汲取了儒家的这一营养,描写出了积极奋进、历经磨难而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这些不向挫折、不向命运低头的奋斗型人物,同时寄托着路遥“儒化”的审美理想。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就是一个正直、善良、执着的奋斗型的硬汉子,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内心充溢着一种强烈的憧憬新生活的情感冲动,并不懈地以自己的努力实现着他的目标与价值。
孙少平的意识是理智的,他要努力使自己“从思想挣脱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孙少平的成长经历与奋斗历程,是其“内修”品格在社会现实中的实践,是路遥将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注入奋斗者生存意识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路遥的作品中集中体现了儒家所推崇的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农本思想。
路遥在作品中对这些儒家思想的吸收和表现,一方面垫高了他笔下人物的思想境界,使其作品蕴藏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路遥把这些儒家思想与现代文化进行了整合,既构成了他作品创作思想的主体,又使儒化色彩成为了路遥作品的一大特色。
二、依托浓郁的乡土情感背景路遥是寄居在城市的农民作家,长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具有特有的创作思想,具有陕北的劳动生活场面,自然风光的描绘及乡土味很浓的语言都体现他深深的故乡情结,对生活内在矛盾的探索,对人生思想的审视,则表现其对生命的沉重感。
在《人生》中,路遥塑造了离开乡土、最后又回归乡土的高加林这一形象。
他是农民和土地的儿子,但他不满足于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不情愿象他的父辈一样生于黄土,刨挖于黄土,终老于黄土,所以他企图依靠个人的奋斗来争取自己的前途,但“作者有意识地让高加林离开土地后处于精神流浪和灵魂失重的状态,而让他再次返归土地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从而肯定了乡土对当时的一个农村青年难以摆脱的牵坠力,这也集中反映出路遥自己对乡土的深情和无保留的认同路遥是当代文学比较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用短暂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影响更为巨大,至今仍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城乡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在有关爱情的描写体现得尤其突出。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它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从回到土地到离开土地再重回土地的人生历程为框架,以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作为故事发展的矛盾。
刘巧珍是《人生》中传统文化的象征。
她自小在农村里长大,是一位善良、纯朴、温顺、多情的姑娘,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妇女的许多传统美德。
刘巧珍就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的爱直接干脆,不拖泥带水,而且很单纯无私,在爱情中,她想到往往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心爱的人。
甚至为了心爱的人,她可以自我牺牲。
“但她在爱情上缺乏自强自立精神,始终把自己放在依赖别人的位置。
穿着加林哥喜爱的米黄色短袖的巧珍永远不会理解加林的精神世界,更不可能达到精神的沟通。
”[故事的另一个女主人翁黄亚萍则无疑是位现代女性。
自小在城里长大的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
高加林跟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
他们俩在一起可以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生活过得多滋多彩。
黄亚萍的爱情是独立的,不依附于高加林。
所以在高加林走后门进城的事终于被人告发,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后,黄亚萍没有继续跟随加林。
“她的爱情观里潜藏着男女平等以及追求人的自由、解放等现代道德的合理内核。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李向前等人物之间的爱情纠葛,构成了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田润叶是一位非常纯情的女性,受过教育的她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她懂得主动去追求自己要的幸福。
她对少安的感情从小一直积淀到长大,在她眼里,只有少安才配做她的丈夫,所以她对少安的爱显得特别热烈、专注、无所顾忌。
润叶与少安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一起上小学,感情很深,“相好得谁也离不开谁了”。
两人年纪稍长,少安由于家里贫困回村当了农民,润叶则继续到县城读书最后进了县城当了老师。
这之后,虽然两人交往不多,可是一旦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了孙少安的身影……她无论是走路、吃饭、工作,面前总是站着个孙少安”。
当李向前一家三口和她二妈轮番向她进攻,她用信向少安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够得到少安的回应。
在等待少安答复的几个月里,她“在别人说合的婚姻和自主的爱情之间苦苦地挣扎”,传统的道德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她的手脚,使她最终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落了个带有悲剧性色彩的结局。
《人生》中,刘巧珍在加林教师职位被替回乡务农、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主动向他表达了爱意。
她的这份爱很单纯,她爱的是高加林,而不是高加林的身份和地位,即使加林只是个地位不高赚钱不多的农民,她也“愿意一辈子和他好”。
高加林回乡后一直愁眉苦脸,巧珍知道加林的心思,她主动对他说:“加林哥,你干脆想办法去工作去!我知道你的心思!看把你愁成啥了!我很想叫你出去!”而当加林开玩笑跟她说:“你叫我出去,不怕我不要你了吗?”时,巧珍哭着回答“不怕,只要你活得畅快,我……”加林进城后婉转向她提出分手时,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住桥栏杆,哽咽着说:“加林哥,你别再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