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心脏疾病症状学
诊断学--症状学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咳痰(expectoration)\咯血(hemoptysis)\呼吸困难(dyspnea)\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发绀(cyanosis)\心悸(palpitation)\恶心(nausea)\呕吐(vomiting)\便血(hematochezia)\隐血(occult blood)\柏油便(tarry stool)\里急后重(tenesmus)一、症状学1.发热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者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只要有下列原因:(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包括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血反映等。
(2)抗原-抗体反映,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脱水等。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癣以及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包括物理性,如中暑、日射病;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热型(fevertype):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维持39-40c以上,达数天或数周。
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较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心脏(视诊、触诊)-诊断学查体

关注健康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增强对心脏 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早发现疾 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诊断学查体:心脏(视诊、 触诊)
心脏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对于对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心脏的听诊
四个听诊点
心前区、心尖区、主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
五种心脏音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分裂心音、杂音、无音 (弱音)
心脏的触诊
随着科技进步,触诊在临床诊断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大。触诊融合多种实体 感受,对于心溢血、心肌萎缩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
心脏听诊的分点位置与音色
1
心前区
第一心音清晰,第二心音较弱,杂音较少
心尖区
2
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清晰,分裂心
音加强
3
Hale Waihona Puke 主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清晰、响亮,有分裂音,无杂音
主动脉瓣区
4
第一心音清晰,第二心音常常有响声较 大的支气管二度音
心脏触诊的使用方法
按压深度
•深 •浅
触诊位置
• 心前区 • 心尖区 • 主肺动脉瓣区 • 主动脉瓣区
心脏常见疾病的查体指标
• 心尖搏击比正常范围大 • 非正常收缩期杂音 • 心音过于清晰或过于低沉或有异常声音 • 心尖扪及心尖搏动范围扩大或左间隙增大
诊断学查体:心脏(视诊、触诊)-结论
视诊、触诊结合
在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的基础上, 心脏的视诊、触诊对于疾病的诊 断及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注意生活保健
《心脏疾病诊断》

慢性:主动脉普遍扩张,边缘清晰
升主动脉高度扩张 病变处搏动减弱或消失
.
主动脉夹层
MRI与CT: 可显示动脉内腔,管壁、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 提供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类型、附壁血栓及瘤体与动脉的
关系 MR信号:新鲜血栓——信号较高
陈旧血栓——中等或较低信号
.
肥厚型心肌病
X线
.
MRI
MRI .
影像诊断的评价
1. X线平片因只有1/4表现异常,诊断限度较 大;
2. 超声简便、易行、准确,应首选; 3. CT与MRI显示更全面,分辨率高于超声;
特别后者可多体位成像; 4. 血管造影 显示解剖及血液动力学确切,
但为损伤性检查。
.
.
先天性心脏病
.
概述
血流动力学: AI→LV容量增多→LV压力升高→LV ↑ →继发MI →LA ↑ ↓ PV ↑
.
不同程度的AI
.
MVR & AVR
.
风湿性瓣膜病的影像评价
X线平片 心脏整体形态改变及肺血改变,作
为筛查手段
超声 对瓣膜损害观察最直接,最简便,最重
要
MRI及CT 虽然分辨率更好,但价格昂贵 血管造影 一般情况下不做
.
冠心病: 肺动静脉 高压、 左心衰
.
.
.
.
.
.
.
.
.
心肌病 ( Cardiomyopathy)
定义:指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 分类:(WHO/ISFC)
1. 扩张型心肌病——充血型 2. 肥厚型心肌病 3. 限制型心肌病 4. 不能分类的心肌病
.
心脏疾病-症状学

• 心尖炎
诊断要点
病 史
问诊纲要
• • • • • • • 胸痛或不适的部位 放射区域 性质 加重或缓解因素 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发作方式 伴随症状
心 绞 痛
冠 心 病
心绞痛累及部位
Cardiology Division
胸痛部位和相关疾病
Cardiology Division
性质: 钝痛,气短
• • • • • • 压榨感 绞榨感 紧缩感 烧灼感 窒息感 涨破感
诱发和加重因素
• • • • • • 活动 步行 寒冷 饱食 过度激症状
• 出汗: 心绞痛
• 多汗:AMI,肺栓塞,主动脉夹层
• 突然发作和终止
–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房颤 – 阵发性房扑
鉴别诊断
• 缓慢发作和终止
– 窦性心动过速 – 焦虑状态
鉴别诊断
三.节律整齐:
– 窦性心动过速(100~140bpm) – 房扑(150bpm)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0bpm)
鉴别诊断
四.节律不齐:
•
哈尔滨治疗胸痛专科医院:
食道源性的胸痛
• • • • • • 食道痉挛或食道炎 胃酸反流 胸骨后和胃部烧灼感 餐后,仰卧位出现 (食道反流) 抗酸剂缓解 同劳力无关,硝酸甘油效不佳
•
哈尔滨哪家医院检查胸痛好:
主动脉夹层
• 突发
• 持续
• 剧烈 • 放射到背部和腰部
• 高血压病史
• 肢端脉搏不对称
肋软骨炎
• 肋软骨和肌肉局部的压痛
• 病侧上肢活动和咳嗽加重
功能性的胸痛
诊断学整理——心脏

诊断学整理——⼼脏视诊胸廓畸形1、⼼前区隆起:先⼼病;胸⾻下端及胸⾻左缘3、4、5肋间局部隆起,F4、PS等所致右⼼室肥⼤,⼉童期风⼼病⼆狭(MS),伴有⼤量渗出液的⼉期慢性⼼包炎;胸⾻右缘第⼆肋间及其附近局部隆起,主动脉⼸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常伴收缩期搏动。
2、鸡胸、漏⽃胸、脊柱畸形⼼尖搏动:正常第5肋间,左锁⾻中线内侧0.5~1cm,直径2~2.51.⼼尖搏动移位⽣理:体型、年龄、体位、妊娠病理:2.⼼尖搏动强度与范围改变⽣理:胸壁厚薄、剧烈活动、情绪激动病理:⼼脏疾病:左⼼室肥厚,强度范围增强;⼼肌受损,收缩乏⼒;⼼包积液,距离增加⼼脏外:甲亢、发热、贫⾎;左侧胸腔⼤量积⽓、积液、肺⽓肿,减弱或消失3.负性⼼尖搏动:⼼脏收缩,⼼尖搏动内陷;缩窄性⼼包炎、重度右室肥⼤,左⼼室向后移位;严重三尖瓣返流,⼼尖部在收缩期内向运动,胸⾻体下部左右两侧外向运动⼼前区异常搏动1.胸⾻左缘第⼆肋间收缩期搏动:肺动脉⾼压或扩张;瘦长青年⼈体⼒活动或激动2.胸⾻右缘第⼆肋间及胸⾻上窝收缩期搏动:升主动脉(主动脉⼸)瘤、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贫⾎甲亢3.胸⾻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室肥厚,多由先⼼病所致(房间隔缺损)4.剑突下搏动:右⼼室收缩期,腹主动脉触诊先全⼿掌,再⼩鱼际⼼尖搏动、⼼前区搏动及剑突下搏动1.⼼尖区抬举性搏动:左⼼室肥厚2.胸⾻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右⼼室肥厚3.⼼底部左侧触及与第⼆⼼⾳同时发⽣的短促的震动感,P2亢进,结合⼆狭,肺动脉⾼压4.剑突下搏动鉴别震颤猫喘,器质性⼼脏病;⾎流经过⼝径较狭窄部位,或偱异常⽅向流动;常见于先⼼病和⼼脏瓣膜狭窄⼼包摩擦感:胸⾻左缘3、4肋间,收缩期、前倾体位、呼⽓末更为明显叩诊(确定⼼界、判定⼼脏和⼤⾎管⼤⼩、形状、在胸腔位置)左侧轻叩,右侧重叩先扣左界,⼼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下⽽上,直⾄第⼆肋间;右界需先叩出肝上界,右锁⾻中线,⾃上⽽下,由清变浊则是,从上⼀肋间(⼀般为4),向上叩⼼浊⾳界改变的⼼脏因素和临床常见疾病听诊(⼼率、⼼律、⼼⾳、⼼脏杂⾳、额外⼼⾳)坐位或仰位,必要可改变(⼆狭,左侧卧位;主关,坐位且上半⾝前倾)先⽤膜型,再换钟型,不能隔⾐听诊区(按顺序):1.⼆尖瓣区(⼼尖区):左锁⾻中线、第5肋,内侧0.5~1cm2.肺动脉瓣区:胸⾻左缘第⼆肋3.主动脉瓣区:胸⾻右缘第⼆肋4.主动脉瓣第⼆听诊区:胸⾻左缘第三肋间;Erb区5.三尖瓣区:胸⾻下端左或右缘⼼率:⼀般选⼼尖,计数⼀分钟;正常成⼈60~100次/分,⼤多70~80;⼥性稍快,⼉童偏快(<3岁,>100次),⽼⼈偏慢;⼼动过速:成⼈>100;婴幼⼉>150⼼动过缓:成⼈<60 (可⽆临床意义,如运动员)⼼律:1.窦性⼼律不齐:青少年,吸⽓增快,呼⽓减慢,⼀般⽆临床意义2.期前收缩(早搏):规则⼼率,突然提前出现⼀次⼼跳,其后有较长间歇。
诊断学心血管系统症状学PPT教案

意识障碍
5.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稀释性低钠血 症、低氯性碱中毒、高氯性酸中毒等。 6. 外源性中毒:如安眠药、酒精、有机磷、 一氧化碳、吗啡等。 7. 物理性及缺氧性损伤:如高温中暑、日 射病、触电、高山病等。
疾病史。 ④有无服毒及毒物接触史。
典型病例
男患,65岁,因突发头痛5小时,昏迷1小时 入院.
有15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 250/150mmHg,血压控制不好.
BP230/160mmHg, HR 60次/min. 深昏迷,余 检查不能配合.
临床诊断? 脑出血。CT检查可明确。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2.胸痛部位 3.胸痛性质 4.疼痛持续时间 5.影响疼痛因素
发病年龄 青壮年 40岁以上患者
胸痛部位 胸壁 胸骨后、心前区、剑突下 胸背部 右下胸
胸痛性质 烧灼样痛 隐痛 刺痛 撕裂样痛 闷痛 绞榨样痛
持续时间 持续性 时间短暂
心 绞 痛
意识障碍
意识状态的正常取决于大脑半球功 能的完整性。意识“开关”系统(脑干网 状结构,感觉传导束)可激活大脑皮质使 之维持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人处于醒觉 状态。凡能引起大脑半球和“开关”系统 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的损害,均可发生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二、病因 1.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①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蛛
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后有发热,见于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②伴呼吸缓慢: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见 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农药等中毒,银环蛇 咬伤等;
③伴瞳孔散大:可见于颠茄类、酒精等中毒及 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诊断学》第9版课件—常见症状之心悸

主讲人:XXX
1.心脏搏动增强 2.心律失常 (1)心动过速 (2)心动过缓 (3)其他心律失常
3.心力衰竭 4.心脏神经官能症 5.β-受体亢进综合征 6.更年期综合征 7.其他
一、病 因
心悸(palpitation)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
二、发 生 机 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 (1)器质性心脏病 (2)代谢增强 (3)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2.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3.神经体液调节 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4.神经精神因素 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心悸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
三、伴 随 症 状
1.伴心前区疼痛 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2.伴发热 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伴晕厥或抽搐 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4.伴贫血 常见于急性失血、慢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 5.伴呼吸困难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伴消瘦及出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伴发绀 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和休克。
章节总结
1.心悸发作的诱因 劳累、进食(包括饮酒)、睡眠、药物服用和情绪等。 2.心悸发作的特点 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的心率、心律、伴随症状。 3.心悸发作的缓解方式 心悸发作起止方式有助于对心悸病因的判断。 4.和心悸相关的既往病史 心悸发作的病程及相关病因的询问。
心脏病的症状和诊断要点讲解

心脏病的症状和诊断要点讲解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不正常功能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及早识别和准确诊断心脏病非常重要,这样患者就能够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要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心脏病的常见症状1. 心悸和胸闷:心脏负责泵血供应给全身各个部分,当心脏出现问题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律或强力,同时伴随着胸闷感。
2.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部供应的氧气也会减少。
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或轻度运动时可能会感到气喘或呼吸困难。
3. 疲劳和虚弱:当心脏无法充分泵血供应全身时,身体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导致患者感到疲劳和虚弱。
4. 水肿:心脏病患者常常出现水肿,尤其是脚踝、腿部和腹部。
这是由于心脏泵血不畅造成静脉压力升高,导致液体积聚在组织中引起的。
5. 胸痛: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是心脏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患者可能会经历间断性或持续性的胸痛,胸痛通常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紧张时。
二、诊断要点1. 临床评估:医生通常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胸闷、水肿等,并了解其家族史、个人健康史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2. 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听取心音、测量血压和触摸颈动脉等以判断心脏健康状况。
3.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
它可以检测到是否存在严重的心电异常或心肌缺血,但有时候结果也可能是正常的。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一些关键指标,如胆固醇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等,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5. 心脏超声(心脏彩色多普勒):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声波传感器来观察和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大小、室壁运动、瓣膜功能和循环血流速度等方面的信息。
6. 应变成像(strain imaging):应变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超声技术,能够测量心肌的收缩能力和运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