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水电站面板堆石坝设计
面板堆石坝泄水建筑物设计

溢洪道设计 流量校核 3702m ³/s 设计 2660m ³/s1、进水渠为引流平顺,其进口形状做成喇叭口,为减小损失其长度不宜过长。
由于是在基岩上,引流段截面设计为接近矩形的梯形,边坡为1:0.5,。
由于溢洪道位于破碎带上,F17断层由此经过,渗漏稳定问题严重,应采用混凝土砌护兼做防渗铺盖,一般厚度0.3~0.5m ,不设止水、排水或锚筋,本设计取衬砌厚度0.4m 。
2、控制段通过调洪演算,溢流堰顶高程为598m ,堰上最大水头为max H =607.35 -598=9.35m ,则堰上定性水头d H =(0.65~0.85)max H =6.0775~7.9475m ,所以可以取堰上定性水头d H =7m 。
取流量系数为0.45,d H P 1=0.2,d H H 0=0.6。
所以1P =1.4m ,0H =4.2m 。
下游堰高P 2应大于0.6H d ,由调洪演算可知,溢流堰净宽65m ,闸孔数为5,闸门采用弧形闸门,闸门孔宽高为13×10m ,一般,对于露顶弧形闸门来说,其弧面半径R=(1.1~1.5)h ,故半径R 可取为7.15~9.75m ,初步拟定为9m 。
闸墩厚度设为1.5m ,共设4个。
边墩厚度设为2.5m 。
溢洪道总宽B=b+(n-1)D=65+4×1.5=71m 。
闸墩顶高程=校核洪水位+安全加高=607.35+0.4=607.75m 确定堰面曲线根据规范及工程经验,堰顶上游采用三圆弧曲线,下游为幂曲线,如图 所示。
幂曲线方程为;y H x d 85.085.12=故可的得幂曲线方程为:85.10956.0x y =其中: 1R =0.5d H =3.5m ;2R =0.2d H =1.4m ; 3R =0.04d H =0.28m ;1L =0.175d H =1.225m ; 2L =0.276d H =1.932m ; 3L =0.282d H =1.974m ;堰面曲线坐标计算表X 0.511.5 22.533.544.555.56Y0.03 0.10 0.20.34 0.52 0.73 0.97 1.24 1.54 1.88 2.24 2.63剖面衔接计算直线段和堰面曲线切点xc 、yc 确定溢流堰顶部曲线的长短对流量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当堰面曲线长度不足以保持标准实用堰的外形轮廓时,流量系数将受到影响而降低。
龙马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

建在弱风化岩基上 , 根据工程地形、 地质情况, 参考
已建工程 , 考 虑 填筑 要 求 , 并 确定 两 种 趾 板 形式 , A 型宽度 6m, 度 06m, 厚 . B型宽 度 8m, 厚度 08m。 .
收 稿 日期 :2O O9—1 —0 2 3
作者简介 : 杨再宏(95一) 男, 16 , 云南丽江人 , 教授级高工 , 主要从事水电工程水工设计及 咨询工作。
1 工程概况
龙马水 电站位 于云南省 普洱市 墨江 哈尼族 自治 县( 左岸 ) 江城哈尼 族彝族 自治县 ( 与 右岸 ) 的界河把
边 江河 段上 。坝 址 距 昆明 4 5k 距 墨江 县 城 1 1 2 m, 5 k m。坝址 以 上 流 域 面 积 870 k 2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4 m ,
云南水力发电
YUNN AN A I 1 R W TE P )
第 2 卷 6 第1 期
龙 马水 电站枢 纽布 置 设计
杨再宏 , 怀昆 , 孙 李 云
60 5 ) 50 1
( 中国水电顾 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 院, 云南 昆明
摘
要: 马水 电站地处狭谷 , 龙 泄洪最大水头 1 , 0 m 最大泄洪流量 6 4 3s 6 96m / 。坝址岸坡 陡峻 , 尤其是左岸 自 山坡较 陡, 然 给泄洪
2 枢纽布置
枢纽主 要 建 筑 物 有 : 面板 堆 石 坝 、 敞式 溢 洪 开 道、 引水发 电系统 、 地面厂 房 、 沙隧洞 、 游河道保 排 下 护 工程等 。根据地 形条件 , 右岸 布置开 敞式 溢洪道 , 溢 洪道超泄 能力 强 , 运行 方 便 , 安全 可靠 , 为 主要 作
为 50 00年一 遇 ; 房 设 计 洪 水 重 现 期 为 10年 一 厂 0 遇 , 洪水重 现 期 为 50年 一遇 。水 库 正 常 蓄水 校核 0 位 69 0m, 计 洪 水 位 69 4 校 核 洪 水 位 3 . 设 3 . 1m, 619 死水 位 650m。工程 区的地震 基本烈 度 4 .9m, 0 .
李仙江龙马水电站工程建设管理

询, 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阶段 , 降低工
程造价 主要做 了如下工 作 :
1 )优化 溢 洪 道 布 置 。根 据溢 洪 道开 挖 揭 露 的
际发 电股份 有 限公 司 、 京安融 能源投 资有 限公 司 、 北
云南思茅地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按股 权 比例 7 % 、5 、%投 资兴建 。 0 2% 5 龙 马水 电站设 计施 工总工期 为 4 个 月 , 一 台 8 第
年 7月份第一 台机组投 产发 电 ,07年 1 20 2月初第 二 台机 组投产发 电 ,07年 1 月底 第三 台机组投 产发 20 2 电 ,0 8年 6 底工程 完工 。 20 月
2 项 目组织机构
龙马水电站投资建设单位为云南大唐国际李仙 江流域 水 电开发 有 限公 司 , 立龙 马水 电站 项 目部 设 具体承担工程建设管理的事务。在李仙江水电公司 的直 接领导下 , 目部 配备 四位 管理 岗位员 工 进行 项 电站 工程的建设 管 理 , 中经 理 一 名 , 程 、 经 和 其 工 技 综合 管理各一 名 。附属 岗位采 用外聘 员工 。发扬一
个梯级。开发 目的以发电为主; 由拦河坝抬高水位 ,
拦河坝 最 大坝 高 15m, 大 壅水 高 度 10m, 机 3 最 2 装 容量为 20Mw。枢 纽工 程等别 为二等 , 4 工程规 模为
大 () 。 2型
龙 马水 电站 总投资 2 . 亿元 人 民币 , 12 由大唐 国
机组发 电工期 为 4 个 月 , 3 工程 于 20 03年 1 月 2 2 3日
正式开工建设 , 20 于 0 5年 2月 2 t 江截 流 ; 坝 0 E大 大
地质条件 , 经过模 型 试 验 , 组织 设 计专 家 人员 论 证 ,
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及处理效果分析

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及处理效果分析龙马面板堆石坝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堆石坝是以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简单的堆砌构筑而成,主要用于水库、中小型水电站等工程。
水利工程中,堆石坝具有很好的防渗和耐水侵蚀的特性,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渗漏问题。
本文将针对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
一、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1. 渗漏水下检查方法(1)定期巡视:通过定期巡视,观察龙马面板堆石坝表面是否存在渗漏情况,主要通过目视观察和听声识别来检查渗漏点。
(2)地下水位监测: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通过连续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来判断龙马面板堆石坝底部是否存在渗漏问题。
(3)水质分析:定期对堆石坝下游水质进行分析,通过对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来判断龙马面板堆石坝是否存在渗漏问题。
2. 渗漏水下检查工具(1)潜水装备:利用潜水装备对龙马面板堆石坝的底部进行潜水检查,观察底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渗漏点。
(2)水下相机:通过使用水下相机进行龙马面板堆石坝的水下检查,据此判断是否存在渗漏问题。
(3)水下探测仪器:利用水下探测仪器对底部进行探测,为渗漏点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堆石坝渗漏水下处理效果分析1. 渗漏水下处理方法(1)堵漏技术:对于发现的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点,采用注浆、灌浆等堵漏技术进行处理。
(2)补漏技术:在堆石坝表面发现裂缝等缺陷时,采用补漏技术进行处理,包括砌石和加固等措施。
(3)维修技术:对于龙马面板堆石坝的表面破损、龟裂等情况,采用维修技术进行处理,保证堆石坝的密封性。
2. 渗漏水下处理效果评估(1)堵漏效果评估:对采用堵漏技术进行处理的龙马面板堆石坝进行定期观测,评估堵漏效果是否明显。
(2)补漏效果评估:对采用补漏技术进行处理的龙马面板堆石坝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补漏效果是否良好。
(3)维修效果评估:通过对进行维修处理的龙马面板堆石坝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维修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5龙马水电站溢洪道工程体型优化过程概述1018

龙马水电站溢洪道工程体型优化过程概述张庆节杨再宏刘善均(云南大唐国际李仙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昆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四川大学高速水流实验室,云南成都)摘要:介绍龙马水电站溢洪道工程工程量及工期优化方案的研讨、制定和实施全过程以及优化后的成果。
关键词:龙马水电站;溢洪道优化;效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示号: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龙马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李仙江中段的把边江河段上,是李仙江流域梯级开发中的第四级,坝址距昆明公路里程425km,距墨江县城公路里程为173km。
本工程水库总库容5.904×108m3,装机三台,总容量240MW。
枢纽主要建筑物有:面板堆石坝、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左岸引水系统、地面厂房、排沙隧洞等。
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5m,坝顶长315m。
枢纽泄水建筑物由开敞式溢洪道、排沙隧洞组成。
校核洪水总下泄流量(P=0.02%)为6946m3/s,设计洪水下泄流量(P=0.2%)为5907m3/s。
溢洪道设3个溢流表孔,每孔净宽12m,溢流前沿总宽44m。
排沙隧洞由有压洞段、无压洞段、出口明渠段、事故闸门井、工作闸室组成,总长848.8m;有压段洞径4m,事故闸门孔口尺寸3m×4m,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尺寸3m×3m。
2 溢洪道优化的目的、任务2.1 溢洪道优化目的龙马水电站溢洪道泄洪水头为100m左右,最大泄量约6800m3/s;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为减轻溢洪道挑流消能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并方便运行管理,溢洪道泄槽用两道中隔墙分为3个泄槽。
出口采用挑流消能,挑坎相互独立、原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通过审查。
根据工程现场施工面貌及进度安排,按溢洪道分3个独立泄槽的设计方案,要在2007年汛期来临前建成溢洪道,并具备泄水条件,难度非常大,因此,提出如下优化建议:去掉泄槽中1#、2#泄槽之间中隔墙,相应调整挑流鼻坎体形;缩短引渠左导墙长度;引龙马水电站技施阶段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报告渠前端未开挖部分不再进行开挖。
龙马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

成果见表 2 筛分级配见表 3 , 。
表 2 河床 冲积层压实处理后 ( 碾压 l ) 2遍 试验成果表
路随坝体填筑的上升 , 在填筑临时断面的坡面形成 “ ” 之 字形 , 待后 期 填 筑 时 采 用 自下 而上 的方 式将 坝 体内道路予以回填并充分碾压 , 以适应大坝填筑上 升高度变化与坝体外部公路连接 的要求, 以最大 限 度地 发挥 每条 上坝 道路 的运 输 功能 。
面 , 取 预 留 20m保 护层 , 护层 开 挖用 手 风钻 造 采 . 保 孔 , 面爆 破 , 段 高 度 为 3~4m。推 土 机 及 挖 掘 光 梯 机集 渣 , 载机 , 掘机 装 自卸 汽 车出渣 。 装 挖
3 2 河床 冲 击层 处理 .
注 : 中洒水量为体积 比 表
根据设计要求 , 坝轴线下游堆石体地基挖除覆 盖层后 采用 1 宝 马 振动 平碾 碾压 l 压实 处 理 。 9t 2遍
在河 床 冲积层 压 实 处 理 前 , 河 床 部 位 趾 板 开 挖 过 在
4 2 填 筑施 工道 路布 置 . 旧家 箐 石 料 场 位 于 左 岸 坝 轴 线 下 游侧 一 冲 沟
表 4 各层填筑料 施工方法及压 实控制参数表
为了使开挖面有符合设 计图纸所示 开挖线 , 保持 开
挖后基 岩 的完 整性 和 开挖 面 的平 整 度 , 开挖 采 用 光
面爆破与预裂爆破相结合 , 自上而下 , 分层进行。对 建基 面及 边 坡 较 缓 或 岩 石 条 件 复 杂 不 宜 预 裂 的坡
为 获 得 填筑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的最 优 参数 , 不 同 对
坝 料 、 同层厚 、 同碾 压遍 数 、 同洒 水量 、 同碾 不 不 不 不
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及处理效果分析

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及处理效果分析摘要:龙马面板堆石坝渗漏量在2016年1月库水位上升过程中异常增大,2017年大坝渗漏量最大达222L/s,较国内已建同类面板堆石坝偏大。
2017年水下检查发现大坝左、右岸周边缝附近存在5个疑似渗漏区,2018年汛前采取抛投粉细砂、修复接缝止水缺陷等措施进行处理后,实测高水位下的大坝渗漏量显著减小到140L/s,且近两年渗漏量保持稳定,表明处理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渗漏水下检查处理效果1.工程概况龙马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墨江县与江城县的界河李仙江干流的把边江河段上,距昆明公路里程425km。
水库总库容5.90亿m3,电站装机容量240MW,正常蓄水位639.00m,死水位605.00m。
枢纽属二等大(2)型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左岸引水发电隧洞、地面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5m,坝顶高程643.00m,坝顶宽度10m,坝顶长315m,坝顶以上防浪墙高1.2m。
上游坝坡l:1.4,下游坝坡l:1.35,分别在603.0m、565.0m 高程设两台2.5m宽马道。
面板共有27块,每隔12m设一道垂直缝。
工程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2005年2月20日实现大江截流,2007年3月4日水库下闸蓄水,2007年7月8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同年12月全部3台机组投入运行,2008年10月10日库水位首次达到正常蓄水位639.00m。
2.大坝渗漏量分析龙马面板堆石坝防渗系统主要由混凝土面板、趾板、趾板基础的固结与帷幕灌浆、左右岸坝肩防渗帷幕、周边缝和垂直缝中的止水结构及面板与防浪墙间止水系统组成。
大坝渗漏量是面板堆石坝防渗体系工作性能的综合反映,渗漏量较小的面板坝,反映大坝施工质量和防渗体系渗控效果较好,反之如果大坝渗漏量较大或异常增大,则表明防渗效果较差或防渗系统某一环节出现了破坏。
龙马大坝总渗漏量由布置在坝后的量水堰观测。
水电站面板渗水处理报告

龙马水电站面板缺陷处理完工报告一、概述1.1工程概况龙马水电站是李仙江干流规划中七个梯级开发方案(崖羊山、石门坎、新平寨、龙马、居甫渡、戈兰滩、土卡河)中的第四个梯级。
工程以发电为主,机组台数为3台,单机额定容量80MW。
枢纽主要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左岸引水发电系统、地面厂房、排沙隧洞、下游河道保护工程等组成。
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P=0.2%)、5000年一遇(P=0.05%)校核,水库正常蓄水位639.0m,相应库容5.904亿m3,可调节库容3.341亿m3,为季调节,装机容量240MW(3×80MW),设计年发电量11.85亿KW·h。
枢纽工程等级为二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
龙马水电站挡水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643.0m,趾板最低高程为508.0m,最大坝高约135m,上游坝面坡度1:1.4,下游坝面坡度1:1.35。
面板混凝土为标号C25,面板厚度按式t=0.3+0.0035(640.2-h)计算,h为计算断面高程(单位m)。
1.2面板检查情况龙马水电站大坝库水位从EL.610m上升至正常蓄水位EL.639m时大坝渗水量增大明显,库水位在正常蓄水位EL.639m时量水堰处观测最大值为184L/s。
相比同类大坝渗漏量偏大,但在高水位运行两个多月没有出现渗漏量持续增加现象,大坝堆石体未发现冲蚀现象,渗漏量小于堆石坝体的排水能力。
对于这一情况,施工单位对大坝面板裂缝和表面止水进行了检查,同时云南大唐国际电力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面板进行了裂缝和脱空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大坝面板存在问题如下:1)右岸周边缝止水损坏表面止水GB三复合橡胶盖板已展开绷紧,揭开后发现,原设计1.2cm缝张开为4cm~5cm,且由于坝体沉降,面板相对溢洪道边墙产生位移向下沉降,面板底部铜止水拉裂(所处位置为EL.630.0m~EL.640.2m,拉裂斜长约14.3m),断裂开度最大约10cm,EL.630.00到EL.620.00范围铜止水鼻子拉开变形逐渐减小,EL620.00以下铜止水完好;右岸周边缝EL.630.0m~EL.640.2m铜止水拉裂右岸周边缝EL.620.0m铜止水完好,止水鼻子高度6cm2)大坝中部面板垂直缝接缝处混凝土挤压破坏A.面板L4(EL.626.54m~EL.629.85m)右侧0.3m范围内表层混凝土受挤压鼓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马水电站面板堆石坝设计
[E
i坝体分区设计
龙马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5m,坝顶长315m,坝顶宽10m,坝顶高程643.0m,上游设防浪墙。
上游坝坡1:1.4,下游坝坡1:1.35,分别在603.0m、563.0m高程设
两台2.5m宽马道。
上坝料为坝址下游左岸的旧家箐料场、右岸清水河料场和溢洪道开挖料,
其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
面板顶部厚度0.3m,渐变至面板底部,厚度为0.7m。
面板分缝分块根据地形、有限元
计算的坝体变形、施工条件进行分块,垂直缝间距12m。
根据运行期间对坝体各部位的要求,坝体材料进行分区设计。
分区的原则是:对料场
开挖料的特性认真研究,在保证工程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建筑物开挖的有用料;
各区坝料从上游到下游满足水力过渡要求,相邻区下游坝料对其上游区有反滤保护作用;蓄水后坝体变形尽可能小,从而减小面板和止水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根据料源及对坝料强度、渗透性、压缩性、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等要求,将坝体从上游到下游分为垫层区、过渡
区、主堆石区、下游次堆石区,并在面板上游设坝前覆盖料。
2A区为面板下的垫层区,考虑施工机械设备施工需要的最小宽度,确定垫层水平宽度
为3.0m ;3A区为垫层下的过渡区,亦考虑施工要求,水平宽度为 4.0m ; 3B区为主堆石区,为级配良好的砂岩堆石料;3C区为次堆石区,位于坝体下游部位,可利用建筑物开挖料和
砂泥岩料。
下游坝面块石护坡,厚度1m。
1A区为上游坝脚粘土铺盖区,1B区为上游坝脚回填石渣盖重区。
1.1垫层料
工程区天然砂砾料储量较小,垫层料采用料场弱风化以下岩体轧制而成。
对垫层料的
设计有如下要求:应有较高的变形模量及抗剪强度,能维持自身的稳定,对面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垫层料应具有半透水性质,在面板及接缝开裂破坏时,可以起到限制坝体的渗漏量并保持自身抗渗稳定,对细粒料起到反滤作用,渗漏发生时通过细粒料堵塞渗流通道自愈,
起到一定的挡水作用;施工中不易分离,便于平整坡面,使面板受力均匀。
垫层料的宽度按以上要求并考虑抗震、施工要求确定;级配根据工程经验和试验结果
确定,最大粒径80mm,特殊垫层料最大粒径30mm。
小于5mm含量30%〜50%,小于0.0 -3
75mm含量不大于8%。
经过试验,压实后渗透系数为(1.46〜7.15)X10- cm/s,相对密度不小于0.8。
垫层料设计干密度为2.24g /cm3,孔隙率不大于18%。
1.2 过渡料
在垫层料与主堆石料间设过渡料区,料源为料场开挖的弱风化以下岩石,物理力学指标要求与垫层料相近,即具有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对垫层料能起到反滤保护作用。
根据垫层料的级配确定过渡料区的级配,最大粒径为300mm ,小于100mm 含量大于15% ,
小于1mm含量不大于3%。
过渡料设计干密度为2.18g/cm3,孔隙率不大于20%。
经过试验,渗透系数为(2.36〜5.7)X10-1cm/s。
1.3 堆石料
上游主堆石料区为水压力的主要承载区,为避免面板产生较大的变形,要求有较高的压缩模量及良好的透水性,筑坝石料应有较高的干、湿抗压强度,在面板浇筑后,即使水库蓄水坝体的变形增量也不大。
可用于主堆石区的料源有弱风化、微风化及新鲜的砂岩。
下游堆石料区位于上游堆石区下游,坝料要求较主堆石区低,为充分、灵活利用建筑物开挖料,下游堆石料分为三个区:底部要求与主堆石区底部类似并具有足够的透水性, 顶部高程据下游最高水位确定为
550.00m;上部采用建筑物开挖的强风化砂岩料(湿抗压强度应大于40MPa ),对石料的抗压强度要求稍低;下游区为维持坝坡稳定,抵抗风化侵蚀, 保护其上游侧的软岩料区,对石料的抗压强度要求仍较高,采用弱风化及以下砂岩填筑。
堆石料最大粒径为800mm,小于5mm含量不超过15%,小于0.075mm含量不大于5%。
堆石料设计干密度为2.16g/cm3,孔隙率不大于21%。
1.4 坝前覆盖料区
面板上游的坝前覆盖料区由堵缝材料和保护料组成,当面板较低部位(不具备检修条件)出现裂缝、周边缝止水破坏等原因产生大的渗漏水时,堵缝材料随水流进入渗漏通道堵缝自愈。
堵缝材料采用粘土,顶部高程由水库放空的最低水位560.00m确定,宽度在满
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为10m ;保护料采用工程弃渣料,坡度由边坡稳定
控制,确定为1:2.5。
图1面板堆石坝最大横剖面图
2坝料试验成果
①原岩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明,溢洪道岩样大部分岩石的节理、裂隙孔洞发育,岩石
为弱风化及其上部,故孔隙率、最大吸水率偏大。
旧家箐石料场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变化较
大,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表现尤为明显,这是由于岩石本身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
②密度试验结果,过渡料最大干密度为 2.16g/cm3〜2.19g/cm3,平均2.18g/cm3;垫层
料最大干密度2.24g/cm3〜2.27g/cm3,平均2.26g/cm3,在满足试验级配条件下,密度值较大。
③压缩成果表明,堆石料的压缩系数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相应压缩模量值随压力的
增大而渐增,但压缩模量增加的幅度较缓,少部分有下降的情况,堆石料的压缩性符合一般粗粒料的压缩规律。
④ 垫层料的渗透系数为1.46 >10-3cm/s〜7.15 M cm/s,属半透水料。
过渡料的渗透系数为
2.36 >10-1cm/s〜5.70沐O-1cm/s,堆石料的渗透系数为 1 X10-2cm/s〜1 X10°cm/s,过渡料
及堆石料为透水性材料。
各组料的渗透系数与其自身的颗粒组成及岩性一致,满足设计要求。
⑤三轴试验成果表明,垫层料CD剪在㉛=1°°kPa〜5°°kPa范围内,有效强度$ cd 为40.5 ° 41.2 °过渡料CD剪的有效强度 $ cd为38.1 °〜38.2 °堆石料CD剪的有效强度 $ cd为37.0〜40.8 ;强度值较高。
此外,邓肯E —B模型参数中,初始弹性模量K和体积模量都比较高。
⑥旧家箐石料场和溢洪道开挖的弱风化及以下的砂岩料,堆石料压缩变形小,压缩模
量高,抗剪强度、初始弹性模量K和体积模量都比较大,其透水性、变形、强度及弹性模
量能满足龙马水电站堆石坝筑坝材料的要求。
以上石料浸水湿化后对其强度有一定影响,施工中应根据岩石情况分区使用。
试验成果与岩性、风化程度、密实度、试验条件有关,与原岩的物理力学性成果基本一致。
各石料的渗透性、压缩指标及三轴试验成果相互对应,成果平行关系好,反映了试验材料的基本特性。
小
于
某
宜
特
土
i
N
分
魏
4
¥
O
图2 石料颗粒级配曲线
3坝料填筑参数
坝体填筑标准根据坝料室内试验及现场碾压试验结果,并参考类似已建工程最终确定如表1。
表1 坝料填筑参数表
4坝体计算
4・1坝坡稳定分析
坝坡稳定分析采用二维线性计算,采用STAB2000进行计算,滑裂面为圆弧(毕肖普法)。
选取面板堆石坝典型断面进行计算,堆石体完全透水,不考虑面板作用。
坝料计算参
数依据堆石坝石料试验成果整理而成。
表2 坝坡稳定计算参数
表3 坝坡稳定计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