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水利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水利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引言水利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它采用混凝土和石块相结合的方式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过程,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1. 结构设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主要的结构设计要素包括坝顶宽度、坝体高度、坝基宽度等。
1.1 坝顶宽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顶宽度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设计,一般应考虑坝体安全稳定性和运维施工的需要。
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兼顾坝顶的自然蚀落和风力损坏等因素。
1.2 坝体高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体高度是根据工程需求和工程地形确定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坝体的稳定性和坝顶的承载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1.3 坝基宽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基宽度是保证坝体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计算和确定,以确保坝基的稳定性和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2. 材料选择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材料选择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
主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石块、钢筋等。
2.1 混凝土混凝土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主要构筑材料。
在选择混凝土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性、抗渗透性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坝体的稳定性。
2.2 石块石块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主要填充材料。
在选择石块时,应考虑石块的抗压强度、粒径分布等因素,以确保石块的质量和坝体的稳定性。
2.3 钢筋钢筋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主要加固材料。
在选择钢筋时,应考虑钢筋的强度、粘结性等因素,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坝体的稳定性。
3. 施工工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工艺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
主要的施工工艺包括基础处理、面板施工、堆石施工等。
3.1 基础处理基础处理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第一步,它包括坝基的清理、坝基的处理等工作。
在基础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坝基的平整度和牢固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设计说明书目录一、基本资料:1.1、工程概况:1.2、水文:1.3、工程质量1.4、建筑材料:1.5、坝线坝型及枢纽布置方案比选:1.6、主要建筑物:二、设计依据: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施工:3.1、趾板施工技术参数及布置方案:3.2、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3.3、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配合比要求:3.4、趾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3.5、趾板混凝土质量检验及控制措施:四、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4.1、填筑施工概况:4.2、主要工程量的计算:4.3、挤压式边墙施工工艺:4.4、坝体填筑施工工艺与组织:4.5、施工总进度: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5.1、面板施工技术参数及布置方案:5.2、面板工程量计算:5.3、施工总进度安排:5.4、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5.5、钢筋加工与安装工艺:5.6、止水材料施工工艺:5.7、侧模施工工艺:5.8、无轨滑模的结构设计:5.9、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要求:5.10、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5.11、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5.12、接缝止水施工工艺:5.13、面板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措施:5.14、雨季施工:5.15、面板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5.1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六、致谢:七、主要参考资料(载要):河面板芭蕉堆石坝施工组织设计一、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芭蕉河一级水电站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洲鹤峰县境内,地处芭蕉河中下游河段。
坝址下距鹤峰县城11.1km。
距在建的芭蕉河二级水电站7.6km。
为芭蕉河干流开发的“龙头”电站。
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
坝址位于柳月坪,控制流域面积303.4km2,多年平均流量12.6m./s,多年平均年经流量3.97亿m3 ,水库正常蓄水位647.5m死水位616.0m,总库容0.96亿m3,库容系数14.91%,为年调节水库;本工程属III等中型工程,工程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俺岸边开敞式益洪道。
最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word版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6 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7 趾板8 混凝土面板9 接缝和止水10 坝基处理11 坝体计算12 抗震措施13 分期施工和坝体加高14 安全监测条文说明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等。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1、2、3级坝和高度超过70m的4、5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包括坝体和趾板布置、坝料和坝体分区、面板及其止水系统、坝基处理、坝体计算、施工度汛、分期施工和抗震措施、安全监测等。
4、5级70m以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
200m以上的高坝应进行专门研究。
2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5055-19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7-199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T5082-1998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J 204—8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5006-92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HG2288-92 橡胶止水带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及其补充规定SDJ17-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其补充规定SL60-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169-199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237-1999 土工试验规程3 总则3.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应符合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及其补充规定、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中的有关规定,但坝高超过(SDJ12-78)中表3者可不再提级。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设计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设计某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9.5m,坝顶长427.79m,宽高比为 2.38,属狭窄河床高面板堆石坝。
其余枢纽建筑物均集中布置在左岸。
右岸坝体上、下游分布2个石料场,其底部高程与坝顶高程相近,距坝体水平距离100~150m。
坝址处河谷断面为不对称“V”形,左岸陡峭,为70°~80°的灰岩陡壁,高差300m左右。
右岸相对较缓,为35°~45°的坡地。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15日截流,2004年4月1日下闸蓄水,2004年10月1日第1台机组发电,2005年9月30日完建。
总工期为5年9个月,其中第1台机组发电工期为4年9个月。
2、坝肩开挖坝肩及坝基开挖工程量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左坝肩陡峻,开挖边坡高达300m,为工程施工关键项目之一。
开挖施工要尽量石渣落入河床,阻塞河道,另一方面又要求截流前尽可能开挖到河床水位附近,以保证直线工期。
左岸坝肩开挖必须通过泄洪洞、引水洞等建筑物进口,施工干扰较大。
2.1施工布置左岸开挖结合泄洪、发电引水系统进口开挖统一布置开挖公路,分高程布置了1087.5m公路、1117.5m公路、1147.5m公路、1227.5m公路,路基宽8m,泥结石路面。
另外在陡壁上游斜坡1030m高程布置了一条4号支洞,直通陡壁1030m高程,在4号支洞出口至下游地面厂房1000m高程布置一层截渣公路,宽15~30m,可拦截部分下河床石渣。
右岸开挖公路结合天生桥、卡拉寨两石料场上坝填筑道路进行布置,在高程1147.5、1097、1050、996m布置了4层开挖公路。
其中996m 公路是由进厂交通洞接3号施工支洞以交通洞的形式避开发电厂房基坑,通到上游围堰。
2.2开挖方法及进度安排左岸坝肩开挖由分岔支线公路进入开挖面,分别在1250、1175m高程分上、下游两区同时施工,采用边坡预裂、15m一层台阶微差挤压爆破开挖。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配合比设计一、前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通常用于防洪、蓄水等用途。
在堆石坝的建设过程中,边坡的设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堆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的配合比设计方面进行阐述,包括设计要求、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等内容。
二、设计要求1.稳定性要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的稳定性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和检验。
设计应保证边坡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包括自重、水压力、土压力、地震力等。
2.经济性要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的设计应当考虑经济性,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性要求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的设计应当考虑施工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尽可能简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
三、计算方法1.边坡稳定性计算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重稳定性自重稳定性是指边坡在自重作用下的稳定性,应按照公式计算:F1 = W1 - H1 * L * γ1F2 = W2 - H2 * L * γ2F3 = W3 - H3 * L * γ3F4 = W4 - H4 * L * γ4F5 = W5 - H5 * L * γ5其中,F1-F5分别代表边坡各处的稳定力;W1-W5分别代表各部分的重力;H1-H5分别代表各部分的高度;L代表边坡的长度;γ1-γ5分别代表各部分的体积密度。
(2)水压力稳定性水压力稳定性是指边坡在水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应按照公式计算:F = F1 + F2 + F3 + F4 + F5 - P * L其中,P代表水压力。
(3)土压力稳定性土压力稳定性是指边坡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应按照公式计算:F = F1 + F2 + F3 + F4 + F5 + F6 - W * L其中,W代表土压力。
(4)地震力稳定性地震力稳定性是指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计算。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板堆⽯坝设计规范混凝⼟⾯板堆⽯坝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SL 228-98主编单位:⽔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民共和国⽔利部1999-01-16发布1999-02-01实施前⾔根据⽔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板堆⽯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原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板堆⽯坝及有关的泄、放⽔等建筑物布置;坝体堆⽯或砂砾⽯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趾板与⾯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设计;分期施⼯和已建坝的加⾼;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适⽤范围修改为适⽤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70m以上的混凝⼟⾯板堆⽯坝设计。
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章,统⼀图⽰标记。
3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地基上不宜修建⾼混凝⼟⾯板堆⽯坝等规定。
4 强调了使⽤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料或砂砾料⽤作坝体填筑料,以提⾼技术、经济效果。
5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
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
补充提出了采⽤混凝⼟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层上的基本要求。
6 补充了需要进⾏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变形的基本要求。
7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
8补充了确定混凝⼟⾯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等的技术规定、⾯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
对周边缝⽌⽔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
9 适当简化了⼀般性观测项⽬,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
本规范解释单位:⽔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赵增凯蒋国澄曹克明杨德福杨世源王治明⽬录1 总则1.0.1为适应混凝⼟⾯板堆⽯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板堆⽯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SL 228-98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01-16发布1999-02-01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原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十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行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有关的泄、放水等建筑物布置;坝体堆石或砂砾石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土趾板与面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止水设计;分期施工和已建坝的加高;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一章,统一图示标记。
3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石地基上不宜修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规定。
4 强调了使用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石料或砂砾料用作坝体填筑料,以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5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
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工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
补充提出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石层上的基本要求。
6 补充了需要进行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变形的基本要求。
7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
8补充了确定混凝土面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等的技术规定、面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
对周边缝止水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
9 适当简化了一般性观测项目,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目。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增凯蒋国澄曹克明杨德福杨世源王治明目录1 总则1.0.1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面板堆石坝坝体结构设计全套布置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目录一、基本资料:1.1、工程概况:1.2、水文:1.3、工程质量1.4、建筑材料:1.5、坝线坝型及枢纽布置方案比选:1.6、主要建筑物:二、设计依据: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趾板施工:3.1、趾板施工技术参数及布置方案:3.2、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3.3、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配合比要求:3.4、趾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3.5、趾板混凝土质量检验及控制措施:四、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施工:4.1、填筑施工概况:4.2、主要工程量的计算:4.3、挤压式边墙施工工艺:4.4、坝体填筑施工工艺与组织:4.5、施工总进度: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5.1、面板施工技术参数及布置方案:5.2、面板工程量计算:5.3、施工总进度安排:5.4、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与施工组织5.5、钢筋加工与安装工艺:5.6、止水材料施工工艺:5.7、侧模施工工艺:5.8、无轨滑模的结构设计:5.9、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要求:5.10、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5.11、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5.12、接缝止水施工工艺:5.13、面板混凝土的温控与防裂措施:5.14、雨季施工:5.15、面板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5.1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六、致谢:七、主要参考资料(载要):河面板芭蕉堆石坝施工组织设计一、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芭蕉河一级水电站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洲鹤峰县境内,地处芭蕉河中下游河段。
坝址下距鹤峰县城11.1km。
距在建的芭蕉河二级水电站7.6km。
为芭蕉河干流开发的“龙头”电站。
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
坝址位于柳月坪,控制流域面积303.4km2,多年平均流量12.6m./s,多年平均年经流量3.97亿m3 ,水库正常蓄水位647.5m死水位616.0m,总库容0.96亿m3,库容系数14.91%,为年调节水库;本工程属III等中型工程,工程枢纽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俺岸边开敞式益洪道。
左岸放空洞右岸引水洞遂洞。
地面厂房及升压站等组成,电站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30MW,多年平均发电量0.901已KW。
H,保证出力5.1MW,增加下游梯级电量0.085亿KM。
H。
枢纽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79.3万m3,土石方填筑230.4万m3,混凝土10.12万m3,帷幕灌浆1.33万m 。
施工导流采用左岸遂洞导流,总工程期40个月。
工程静态总投资27404万元,总投资29126万元。
1.2 、水文:(1)、流域概况:芭蕉河地处鄂西南的武陵山区恩施自治洲鹤峰县境内,位于东经109。
45`~110。
01`,北纬29。
48`~30。
02`之间,束娄水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恩施自治洲鹤峰县与富恩县交界的太平乡文家河。
流域面积373.4km2,河流全长41.4km,总落差728m,两岸支流密集,基岩裸露,陡坡流急,平均坡降9.3%。
芭蕉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水岭海拔高程一般在1700m左右,上游高山竣岭人烟稀少,中,下游山间台地稍有农田种植,人类垦植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森林覆盖60%,植被良好,河流泥沙量不大。
芭蕉河一级水电站,坝址位于下游北佳镇柳月坪村,下距在建工程二级水电站坝址约7.6km,距芭蕉河河口12.3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034km2,占流域总面积的81.3%。
坝址以上河段长29.4km,平均坡降13.1%,总落差658m。
芭蕉河所在的搂水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支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多年平均气温15.4。
C,极端最高气温40.7。
C(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0.1。
(1977年1月30日)。
受山地形影响,流域水有随地势增高而递增的特征。
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986.4mm,鹤峰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70.6mm(1961~1985年)。
其气象特征值见表1-1。
年、月降雨量见表1-2。
表1-1 鹤峰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项目单位鹤峰多年平均降水量mm 1684.5历年最大1d降水量mm 277.8多年平均蒸发量mm 1000.5多年平均气温.c 15.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c 40.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c -10.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多年平均相对湿度m/s 0.6历年最大风速/风向m/s 140.ENE表1-2 鹤峰,芭蕉河一级坝址流域年,月平均浆雨量表地址各月平均(mm)年平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鹤峰30.7 40.3 79.1 158.1 225.2 277.6 232.4 211.5 180.4 134.1 74.4 35.9 1770.6一级坝址34.8 41.4 86.4 179.6 250.9 279.5 357.4 235.3 228.8 154.6 80.3 39.4 1986.4流域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YUE ,占全年降雨量的85.6%。
尤以7月为多,是流域多发季节。
芭蕉河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
但流域周遍有鹤峰,太平针,中营,雪落塞等雨量站,鹤峰站以上流域内有中营,坪山,燕山坪,大坪等雨量站基本能控制流域雨。
邻近娄水干流鹤峰水文站为本工程水文设计的依据站(2)、径流:芭蕉河属山溪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雨所致芭蕉河流域无实测径流资料,其径流系列是依据邻近流域搂水干鹤峰站(依据站)1960~1998年实测资料,以流域面积比和雨量比(1962~1985年资料)为参数推算得到。
芭蕉河一级坝止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2.6m/s,多年平均年径流为3.97亿m 。
由鹤峰站推算的多年平均流量系列中,径流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径留流量的84.6%,11~3月为枯水期,其径流年分配基本与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相吻合;且该流量系列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丰~平~枯水过程,连续最枯段又发生在1992~1994年,流量的年际变化反映该站径流系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推算的坝址径流系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本流域的降雨量特征。
(3)、洪水:本流域无实测流量资料,坝址设计洪水推算方法与径流一致,也是以领近娄水干流鹤峰站为依据站采用设计洪水移置法和设计流域暴雨洪水法等多种方法推算。
再经设计洪水合理性分析,发现暴雨洪水计算的成果精度较差,坝址设计洪水推荐采用鹤峰站设计洪水移置法成果。
进而推算得出芭蕉河一级坝址设计洪水。
成果见表1-3表1-3 芭蕉河一级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项目各频率(P%)设计值0.05 0.1 0.2 0.5 1 2 5Q(m3/s)4350 3910 3480 2910 2500 2080 1540W(亿m3) 1.32 1.20 1.08 0.922 0.802 0.687 0.531W(亿m3) 2.24 2.07 1.87 1.60 1.41 1.21 0.948(4)、泥沙:芭蕉河流域内无泥沙实测资料。
一级坝址泥沙沿用下游二级坝址可研设计成果。
即借用清江恩施站年均悬移质含沙量0.539kg/m3,推移质为悬沙的20%估算。
一级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21.4万t,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4.28万t,总输沙量25.7万t。
泥沙容重1.3t/m3,折算水库年淤积总量为19.8万m3。
1.3 、工程质量:(1)、区域地质:芭蕉河流域总体地势西北高。
东南底。
芭蕉河为树枝状水系,河谷深切,山岚叠嶂。
穷峰险峻,属典型的构造剥蚀岩熔和构造侵蚀中山地貌。
本区出露的地层为古生界寒武纪至中生界三迭系沉积岩,其中泥盆系,石炭系发育不全,除寒武系下统金顶三组,志留纪,泥盆纪以及三迭中统巴东组为滨浅海相碎屑岩外,其余地层均为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岩溶发育。
本去构造部位处于新华夏系湘边镜隆褶带的北端,挽近期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欣斜试隆起为特征。
芭蕉河流域无活动性断裂,矩坝址100km范围内历史上未发生过MS>5.0级或6度以上的地震,属于区域构造稳定的弱震区,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芭蕉河流域位于<6度区,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定为<6度.(2)、库区地质:芭蕉河一级水库位于芭蕉河中下游河段,属于山峡谷型水库.干流回水至鹤峰县矛坪乡洞溪坪,库段长13.34km;支流许老河回水至犀牛洞电站,距河口长度为 4.4km .库区芭蕉河干流平面呈“ר”行展布,河流在许老河口以上流向大致由南西至被北东,许老河口以下,河流突转向南东直至坝址。
库区出露地层均为下古生结寒武系~志留系下统沉积岩.碳酸盐地层占80%以上,其岩溶发育受岩性控制,岩溶管道,洞穴的发育方向主要受结构面的控制。
库区地质构造简单,属于新化夏系北东向构造行迹的八字山背斜控制了本区构造格局,干流库段均位于八字山背斜近轴部南东翼,支流许老河段横越了八字山背斜轴到达其北西翼.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向压(扭)性为主,八字山断裂是其代表。
水库四周为崇山峻岭所环绕,地形分水岭宽厚,虽然库区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发育,但分水岭地下水位均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且水库周边有志留系和泥盆系沙岩地层组成的相对不透水层封闭良好,不存在水库岩溶渗透问题;调查表明,沿八字山断裂带月不存在向邻谷渗透之虑。
库区不存在矿产,文物等淹没问题,芭蕉河流域水土保持良好,固体径流来源少,水库淤积对工程影响甚微。
库区共发现2处规模较大的变形岩体或滑坡,其中阴坡变形岩体位于柳月坪坝址右岸上游约0.6km的谢家溪下游侧,分布高程从548.00m(河床)至900.00m(陡崖下),面积13.5万m3,体积270~300万m3;王家村滑坡位于柳月坪坝址上游约6km的(沿河里程)干流左岸王家村,分布高程自900.00m至河边(高程595.00m)。
顺河方宽400m左右,垂直河流方向长约700m,面积约25.3万m3,体积900万m3左右。
王家村滑坡体和阴坡变形岩体虽表面物质松散,但自然状态下为稳定边坡。
水库蓄水对稳定性影响很小,可能造成表面松散堆积物产生局部变形和小规模塌滑,但对其整体稳定性及工程安全影响很小。
工程运行期应进行有效的边坡变形监测,以策安全。
综合而言,水库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具备成库条件。
(3)、坝址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建坝河段位于芭蕉河下游柳月坪至芭蕉河湾之间,长约1.5公里,平面上大致呈弓形,以中部河湾为界,河湾以上属柳月坪坝址(上坝址)河湾以下为落山坝坝址(下坝址)。
坝段内河谷深切,呈“V”形,上坝址为斜向谷,两岸地形连续完整,但冲沟发育,按坡陡峻,一般为40~~60度,右岸发育3#堆积体,下坝址为横向谷,岸坡相对较平缓,岸坡在35~~50度,河谷宽度较上坝址宽50~~80米,右岸地形连续完整,发育⑤、⑥两条冲沟,左岸因背后的溪沟(老沟)深切,临河山体相对单薄。
上坝址基岩主要为龙马溪组(S11N)上部和罗惹坪组(S11R)下部,以中硬的条带状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饱和抗压强度72.4—154.0 MPa下坝址基岩为罗惹坪组(S11R)中上部,以沙质粉沙岩为主,饱和抗压强度为20.1—30.5 MPa;岩石较软弱,且普遍具有崩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