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内容1、歌曲:《非洲赞歌》

2、鼓乐:《鼓舞》(片段)

3、舞蹈:《凯特舞》

设计思路

关于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风格特点为主线,让学生从歌曲、鼓乐、舞蹈三个不同艺术形式去感受、体验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图片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歌唱、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的运用,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整节课师生共享着非洲音乐,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一步步探究着非洲音乐

的特点,它不再那么神秘,那么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师生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学生们不再羞涩、犹豫、彷徨,他们大胆的尝试着各种音乐的表现形式,随音乐宣泄着个人的情感。我认为这是本课的创新之处。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

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

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

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演唱非洲歌曲;听辨、模仿非洲音乐

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

及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了解非洲音乐在非洲的重要地位及独

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欣赏、参与活动、创作,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

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模仿非洲鼓乐的练习,进行即兴创作,让学生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体验感受法、提问法、对比法、

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1、老师演唱一段非洲歌曲。

2、点题:1、老师演唱非洲歌曲。

提问:

(1)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

(2)你们是从哪方面听出来的?

2、老师点题:非洲歌舞音乐

以教师表演非

洲歌曲创设课

堂教学情境,激

起学生的好奇

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热

情。

二、走进非洲音乐。

(一)、非洲音乐---歌曲

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片段。1、欣赏非洲歌舞音乐《非洲赞歌》

(主题旋律部分)

(1)学唱《非洲赞歌》主题旋律。学唱《非洲赞

歌》,为下面分

析音乐风格特

点做好准备。

2、师生探究。(1)节奏

(2)旋律

(3)歌词

3、教师总结:A、视唱旋律

B、填词演唱

C、歌曲处理

(2)学生自主阅读P78,了解非

洲音乐知识。

(3)教师介绍非洲音乐。

(4)带着问题欣赏《非洲赞歌》

片段。

A、歌曲的演唱形式。

B、节奏、旋律的特点。

讨论:

(5)通过拍击节奏,引导学生发

现节奏重复的特点。

(6)通过唱旋律,引导学生发现

同音重复和旋律重复的特点。

(7)通过唱歌词,引导学生发现

歌词重复的特点。

(8)再听歌曲的开始部分,引导

学生悟出乐器奏出的节奏在模仿

语言的音调。

音乐与语言紧密联系。

学生进行自主

学习,获取新

知,能培养学生

良好的自学习

惯。教师随后总

结概括,进一步

帮助学生理解

加深记忆。

教师引导学生

从节奏、旋律、

歌词上分析得

出:重复是非洲

音乐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

非洲音乐与语

言的关系。(密

切)

(二)、非洲音乐----节奏

1、节奏听辨及模仿。

2、节奏变化练习。1、听赏《鼓舞》第一部分的基本

节奏。

(1)听辨并拍出节奏。

(2)听辨重音位置。

(3)讲解非洲节奏基本形态——

单线型。

(4)节奏错位练习:

两声部进行合作练习,老师用手

势暗示重音位置。

(5)讲解非洲节奏基本形态——

多线型。

(6)变化重音位置练习。

A、老师拍出三条不同重音位置的

节奏。

通过听辨、模

仿、节奏错位、

变化重音位置

的不同练习,让

学生亲身体验

非洲音乐复杂

多变的特点。

3、拓展:情景模拟——考试之后。

4、学习、了解非洲鼓。

5、欣赏非洲音乐《鼓舞》。B、学生说出重音位置。

C、学生练习。

(7)情景创编——考试之后

A、让学生根据非洲节奏特点,用

四小节节奏模拟出考试之后个人

不同的心理状态。

B、学生分组讨论。

C、学生展示。

D、分组练习各组节奏。

E、合奏。(老师加入演奏中,即

兴敲击节奏助兴)引出非洲音乐

的即兴性这一特点。

(8)介绍形态各异的非洲鼓,从

材质、形状、演奏姿势上来介绍。

(9)学生自主阅读P80,了解圣

鼓的社会地位。

(10)老师介绍布隆迪“圣鼓”。

(11)完整欣赏《鼓舞》,学生

模拟敲鼓的动作与姿势跟随音乐

的节奏舞动。

(12)引导学生了解呼应歌是非

洲音乐的常见形式。

组织学生根据

所学进行节奏

创编,提出更高

的要求,培养学

生的创造力。同

时再次感受非

洲音乐的特点。

认识非洲常见

的鼓以及简单

的演奏姿势、手

法。使学生理解

鼓在非洲音乐

中的重要作用

与地位。它是来

源于生活的。

(三)、非洲音

乐----舞蹈

1、欣赏非洲舞蹈《约鲁巴阿杰舞》。

2、师生交流。

3、师生讨论:

4、教师总结:1、欣赏非洲舞蹈《约鲁巴阿杰

舞》。

讨论:

A、非洲舞蹈特点。

B、看或听到到我们前面学习过的

音乐特点了吗?

师生讨论非洲音乐的特点。

1、音乐与语言联系紧密,喜欢打

击乐器,尤其是鼓。

2、非洲音乐的节奏分为单线条和

多线条两种节奏形态。

3、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

歌曲中旋律、节奏、歌词多重复。

4、在非洲歌舞不分家,舞蹈伴随

着歌唱与鼓的演奏。

5、有较强的即兴性。

让学生从舞蹈

中感受非洲人

随节奏、韵律舞

动肢体,宣泄情

感,它同样也来

源于生活。

帮助学生梳理

本节课重要的

知识点:非洲音

乐的特点。再次

加深记忆。

三、课堂小结1、将知识升华:介绍非洲音乐对

其他种类音乐的影响。

2、提出课后要求。总结提高,开拓、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非洲鼓教案

非洲鼓乐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

非洲歌舞音乐 教案

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二、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新授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 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运用鼓; 2、节奏复杂。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 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6 6 :|| 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回答:1、乐器名称?(马林巴)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6.6 6 3| 5. 5 5 2 | 6.6 6 3 |1 1 1 5 | 6. 6 6 3 | 2 5.| 3 6.| 5 1. | 6 .6 6 3 | 2 5 5 || 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

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钟祥市实验中学魏妮琴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 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 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师:播放跳街舞片断。 2、(师)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 (生)街舞。(师)班上谁会跳街舞?请同学们推荐一位进行表演。 (师)对跳街舞的同学予以肯定。(鼓掌)街舞又称hip-hop舞,由于它无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一种本能体现。最能张扬显示自己的个性,深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街舞成型于美国,但追根溯源却要推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非洲歌舞音乐的魅力吧(幻灯片展示课题)。

二、导入新课 (一)了解非洲地理人情。 1、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非洲。 2、(师)播放幻灯片,讲解非洲图片、地理位置等知识。广袤而 神秘的非洲原野,赤脚奔跑狩猎的非洲黑人,给予我们无限 的遐想空间。我们欣赏的非洲音乐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 的非洲黑人音乐。下面就从两段乐曲中具体感受非洲音乐的 特点吧。 (二)欣赏《鼓舞》和《男孩之舞》(片断)。 1、师:简介两曲的内容,提问:A;两曲主要运用了什么了乐器 表现了什么情绪?B:除了鼓声外,还听到了些什么声音?C; 两曲有何区别?(生)答:A主要乐器为鼓,情绪热烈激动, 震撼人心。B还听见了歌唱声、叫喊声等。C后曲比前曲鼓点 更多线条,多层次和多声部。 (师)大家回答很正确,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它乐器都无法比拟的。(展示幻灯片)它有数百种鼓型,大的如水缸,小则如茶杯,持鼓方式可夹于两腿间、腋下或挂于颈上等。除此之外,马林巴也是非洲代表性乐器之一。 2、(师)问: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生)节奏。(师)对非洲音乐中节奏非常突出鼓是非洲人亲密的伙伴,他们常用丰富多变的鼓声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快乐、激动或悲伤等,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非洲常用节奏型来作以下练习:(展示幻灯片)2××|××××|××·××·‖ (1) 4 2×××|××××××××|××·××·‖ (2) 4 2×××|××××××|××××·‖ (3) 4 2×××××|××××××|×·××·×‖ (4) 4 要求:①速度要一致,整齐热烈的。②练习方式:A:逐人连续练习

非洲鼓教案

非洲鼓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洲鼓乐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

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分析 本课系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非洲歌舞音乐》,。 1、《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间音乐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独唱歌曲。卡拉巴罗比是加纳的罗比部落的著名音乐家。被称为非洲西部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演唱伴以非洲古老的马林巴,故演唱形式是“歌唱和马林巴演奏”。2/4拍,全曲可分六个乐句,为单乐段歌曲。音乐狭窄,歌曲采用曲调与伴奏、说唱、独奏等交替进行,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2、《门库尔雅》是一首由两架马林巴琴演奏的坦桑尼亚民间乐曲。其中一架高音琴、一架低音琴。两架马林巴紧密配合,快速、连续的琴声像珍珠一般晶莹、清脆,既像清澈潺潺的流水,又像不断散落的雨滴。 3、《鼓舞》。这是布隆迪“圣鼓”表演的一个片段。“圣鼓”表演时,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敲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学情分析 学生这个年龄处于好奇好动好学的时期,应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节奏的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学生对非洲的风土人情可能不太了解,先让同学们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把非洲音乐与非洲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包容万象的理解音乐。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设置适合他们能力的问题,要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几首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非洲音乐的节奏和马林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感受、体验并掌握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2010南非足球世界杯主题曲《OH Africa Aicon》视频 大家刚才进课室时听到的音乐是2010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问:音乐带来的感觉、情绪是怎样的? (热烈、奔放的) 问:根据演唱者肤色、演奏乐器(鼓)、画面背景判断哪个国家?(非洲) 问:大家对非洲印象是? (撒哈拉沙漠、斑马、热带雨林等等)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非洲,感受非洲歌舞音乐的魅力。 二.鉴赏非洲歌舞音乐 (一)《鼓舞》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分析: 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分析: 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设计思想: 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 ----"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 1)《鼓舞》(片段) ( 2)《男孩之舞》(片段) ( 3)非洲歌舞(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 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 (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 ( 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 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街舞又称hip-hop 舞,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二、体验导趣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二)欣赏《鼓舞》(片段) 师: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鼓。

非洲歌舞音乐 教案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安溪音乐校际组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第五单元。这个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所以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 1)《鼓舞》(片段) ( 2)《男孩之舞》(片段) ( 3)非洲歌舞(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 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 (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 ( 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 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街舞又称hip-hop舞,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能够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设计思想: 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 ----"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二、体验导趣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相关非洲的图片。) (二)欣赏《鼓舞》(片段) 师: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 生:鼓。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准确。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还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非洲歌舞音乐》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 《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 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2671425.html,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 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自主欣赏。通过自主聆听,感受音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咿唷嘞啦》教案

《咿唷嘞啦》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感受非洲音乐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的丰富艺术感染力。 3、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曲,进一步感受非洲音乐鲜明特点,以及与现代音乐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咿唷嘞啦》,感受非洲歌曲一领众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咿唷嘞啦》的节奏特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动一动吧。 学生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律动。 师:这段音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生:现代、热烈、奔放。 师:同学们都有各自的感受,其实这是一首来自非洲的现代歌舞曲。 二、寓教于乐: 1、自主感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遥远而神秘的非洲音乐。但是,请大家注意,这里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并不是指整个非洲大陆的音乐,而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先给大家推荐一首原汁原味的非洲音乐来听听看。 (1)播放《咿育嘞啦》原唱: 师:能告诉我你的感受么?大家可以从旋律、节奏、情绪、音乐形象等方面谈谈。 生回答。 师总结特点:旋律起伏不大,节奏很自由、原始,像一个人在哼唱;伴奏单一、粗糙、装饰

少,以鼓为主,创设了一种纯朴、原始的生活情境。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咿唷嘞啦》,它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咿唷嘞啦”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一种欢乐的衬词。 (2)聆听范唱: A、师:为了同学们能更加清晰理解这首歌曲,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中文版的《咿唷嘞啦》,师:这首歌曲有怎样的情绪? 生:欢快、活泼。 B、师:让我们再来聆听感受一下,同时注意看歌曲共分几部分? 生:三部分。 2、学唱歌曲: (1)师:对。我们从歌谱中已经找到了这三部分的划分,下面我们用“la”来轻声模唱一下。 (2)师:同学们在模唱时有没有注意到是几声部演唱的。 生:两声部。 师:对,有领唱与齐唱相呼应式演唱形式,这也是黑人演唱的主要特点之一。下面我们也分声部模唱一下。领唱声部用“li”,齐唱部分用“la”模唱。老师先示范一下。(要求轻声唱)。(3)师:接下来我们把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歌词填唱一下。(相呼应式演唱形式)。老师领学生齐。 (强调领唱声部与齐唱声部的声音对比,轻声唱。) (4)师重点教唱学生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地方 (5)第二部分击掌RP说唱。 (6)老师领,学生合。 (7)男、女各领唱。 (8)学生代表领唱。 (要求大家声音不用很大,注意美感,情绪、以及装饰音,共同体会演绎非洲音乐的情绪,火爆、热烈、狂野,节奏有疏密,力度有对比,感受强烈的舞蹈性,体会一领众合的特点。)三、体验感受: 师:同学们的演唱非常精彩。同一首歌两种演绎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足以说明音乐的魔力所在。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非洲音乐味道吧。下面我要给大家(表情神秘)隆重推出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伴奏乐器——鼓(课件展示鼓的图片及非洲歌舞视频)简介传讯鼓。

音乐课非洲音乐公开课教案

非洲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接触或熟悉非洲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体会非洲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与西洋音乐以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了解非洲乐器姆比拉和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判断个别国家主要受到什么音乐文化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认识姆比拉(图片展示) 片琴有着许多称谓,如手指钢琴,拇指钢琴等等,作为一个统称,按照当地传统的演奏乐器分类法可分为三种,它们分别分布在北非,赞比亚流域和南非地区,而出现在南非的这种乐器就称为姆比拉。 姆比拉是由一套长短不一,由固定调音的金属或竹子的舌簧组成。这些舌簧的一端连接在一块常带有箱形或葫芦形共鸣器的音板上,这使得演奏者能够因拨动键片而产生“嗡嗡”的共鸣声。演奏的乐手常由年轻人担当,他们在娱乐或求爱时用其为歌曲伴奏。 作为非洲重要的乐器之一,姆比拉也被赋予了"神灵"的力量。这种想象在人们无法与自然抗衡时,经常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姆比拉在用作娱乐的同时,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奏出的音乐常被视做"祖先"的声音。并排的琴键好像人们和神灵依偎在一起;奏出的声音代表婴儿出生使得啼哭声等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姆比拉在黑人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一种乐器,而成为人与神之间虔诚交流的工具,它在现实与生灵世界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找到了一种向神灵表达与倾诉的道路。 二、欣赏姆比拉演奏视频,感受自然音高和节奏的独特结合。 三、认识非洲鼓(图片展示)

黑非洲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这里居住的大多为黑人。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四、欣赏非洲鼓演奏视频 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独奏和重奏鼓的节奏复杂多变,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集体击鼓或一个人同时击多只鼓时,鼓声气势磅礴,有如万马奔腾,雄壮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在东非的斯瓦希里语中,“鼓”和“舞”是同一个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动中,何时奏乐,何时起舞,以至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进行都要听从大鼓的指挥。在布隆迪,10名男舞蹈演员头顶大鼓,边敲边上场,围成半圆形,然后演员们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圆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员们轮流上前击奏。他们时而凌空跳跃,时而旋转舞蹈,并且伴以歌唱,强烈的节奏、密集的鼓点、热烈狂欢的场面,十分精彩。 欣赏《鼓舞》。 鼓在非洲常常还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如在乌干达的国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因为乌干达在成为共和国前,为四个王国,每个王国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称和音色。这种鼓只有王室的婚丧嫁娶、新王登基、对外宣战时的隆重场合才能使用。对属于不同权力等级的人来说,鼓的数字是有规定的。 非洲鼓还常用来传递信息和语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送各种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鼓手们一个接一个地重复着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点可以在两小时内达到。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

初中音乐《鼓的语言》教案

鼓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扩展视野,理解、尊重多元音乐文化。 2.了解非洲鼓及其节奏、非洲音乐特征,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模仿非洲音乐表演的简单动作大胆表现出来,由此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走进音乐xx”。 以谈话的方式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继续在非洲的音乐王国里漫游,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活动方式:“非洲音乐王国旅游”自始至终以四个旅游小组为单位进行。结束后,比较哪一组的收获最多。 师:跟着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踏步,走进音乐王国。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得最好、最投入。 [通过“非洲音乐王国旅游”的方式,拉近与非洲音乐文化的距离,并以小组的形式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2.复习歌曲《依呀呀噢咧噢》。 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投入地演唱。 3.“分享收获时间”。 学生展示并演奏简易的自制打击乐器,了解家庭作业——简易打击乐器的制作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同时为后面有关非洲鼓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展开。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要求:①仔细观察录像中所展现的内容,如:人们的服饰打扮、舞蹈动作,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等;②将所看到的内容记录在“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 [培养仔细观察、整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2.出示课件: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 [通过整理,加深印象。] 3.聆听鼓独奏《战士的舞蹈》,体会鼓的韵味,感受、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 [强化视听感受。] 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对演奏乐器的印象和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 听赏《战士的舞蹈》,共享组队(同桌二人组),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 分享、交换意见。 [促进思维,加强合作探究。] 小结: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而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之一。鼓不仅可以用于音乐,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和象征,甚至还可以传递各种信息。在非洲,不论是制造鼓的材料,还是鼓的形状,或是持鼓方式、演奏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说明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 省潍坊第四中学 敏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省潍坊第四中学 敏 一、基本信息 [教材] 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课型] 高中音乐鉴赏课 [年级] 高中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执教教师] 敏 二、教材分析: 教学容取材于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歌舞音乐》。本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畴划分的,不是按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因此在教学中可称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学习和欣赏非洲音乐、舞蹈和鼓节奏的模仿与创编,使学生了解非洲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三、设计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非洲鼓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将鼓乐中的节奏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与开阔视野。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爱"探究"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聆听、和参与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洲音乐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娱乐、社交、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联系。 2、了解非洲音乐融歌唱、伴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 3、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受体会非洲鼓节奏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黑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包括鼓(音色)和鼓的节奏,了解非洲鼓在非洲音乐中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表演道具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高体音美说课稿高中音乐说课稿《非洲歌舞音乐》(带教案)_0319文档

2020 高体音美说课稿高中音乐说课稿《非洲歌舞音乐》(带教案)_0319 文档

EDUCATION WORD 高体音美说课稿高中音乐说课稿《非洲歌舞音乐》(带教案)_0319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 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 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 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 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 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 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

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

非洲的鼓乐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鼓乐。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少,同时由于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甚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鼓乐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非洲鼓乐的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于是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布隆迪《鼓舞》从《鼓舞》中体会音乐鲜明的节奏特点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也从中获得鼓乐的节奏特点一:整齐节奏;在欣赏加纳《鼓乐》从中体会鼓乐节奏的特点二:跨节奏。让学生能从愉悦的体验中了解鼓乐魅力。为了达成目的我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教师实践演奏,学生实践体验。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 四、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第五单元。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鼓舞》(片段) (2)《男孩之舞》(片段) (3)非洲歌舞(片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 (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 (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街舞又称hip-hop舞,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设计思想: 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二、体验导趣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高中音乐_非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多媒体课件 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教师组织学生同时打击节奏,并鼓励学生自主创编节奏打击。强调学生注意打击时的速度和重音的位置。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由于对音乐知识的匮乏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了解的非常少,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街舞片段,能更好的贴近学生,引起共鸣,在讲授非洲音乐的时候,引领学生学打节奏,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感,体验其音乐魅力。 在北美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欣赏的是轻松愉悦的北美民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唱歌曲比较容易接受。

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与练习,学生对整节课的掌握情况比较理想,从原先对非洲与北美音乐的几乎一无所知,到后来的系统了解掌握,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评测练习 一、练习《鼓舞》中的典型节奏 二、教唱《白桦林好地方》 课后反思 一、学情把握不到位: 尽管当前音乐课已经逐渐走进课堂,但学生的一些音乐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少,同时,学生关起门来读书,对于社会 建设与发展的信息了解太少。因此, 造成课堂导入部分学生没有理想中的反映,没有一下子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中找到

非洲音乐教案

非洲歌舞音乐教案 曲阜一中艺术部刘倩 教材分析: 《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 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 (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鼓舞》 (2)非洲歌唱 (3)非洲歌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播放影片《我是谁》的视频片段。 ( 2)提问刚才听到的是哪个大洲的音乐(非洲) (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 二、授新 (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

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 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 (二)欣赏《我是谁》中的另一个片段 请学生说出对非洲歌舞音乐的最初步的印象,并说出为片中舞蹈伴奏的主要乐器。由此引出鼓是非洲人最喜欢的乐器。 并介绍鼓在非洲的地位及作用: 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非洲有几十种基本鼓形和数百种鼓的变形,大如水缸到小如茶杯,鼓的形状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还有各种飞禽走兽,甚至还有人形的鼓。持鼓的方法有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持在肩上。击鼓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演奏带有很强的即兴性。(介绍非洲鼓的时候大屏幕展示各种鼓的图片。) (三)欣赏《鼓舞》(片段) 1、欣赏鼓舞部分,音乐中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节奏。 2、练习模打节奏。(此练习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学生很容易把握,并通过实践可以明显感 受、体会到非洲节奏的特点:高度发展,复杂多变,多层次多线条。) 3、提示学生在这个作品中除了听到鼓声和有特点的非洲节奏外还有什么声音?(由此导入到 非洲歌唱这一环节。) (三)欣赏一段非洲劳动号子音乐视频 1、学唱歌曲里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作品,留意演唱形式及音乐旋律的特点 3、总结演唱形式为呼应歌,旋律特点:旋律多重复、音域窄,乐句短小。 (此作品旋律简单易上口,在此环节可以和学生进行呼应歌的拓展练习) (四)欣赏非洲舞蹈 1、播放两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留意其舞蹈特点:随意摇摆,躯干中部动作 2、学习简单动作:跺脚击掌扭腰(注意节奏感) 3、了解非洲舞蹈分为传统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两大类。

非洲鼓基础课程教案

非洲鼓课程第一课: 认识非洲鼓(Djembe):非洲鼓的起源、演奏形式、演奏场所 非洲鼓的分类:传统Djembe 与现代Djembe 基本演奏姿势:站姿和坐姿 基本演奏手法一:B A S S 起源简介: Djembe是非洲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在非洲最大的文化遗 产之一。在非洲许多部落他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性虽然大同小异,但还是有一些宗教意义的差异性。Djembe 被用作打击乐器的是被成为曼丁凯的西非土著部落。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 2 世纪 伟大的马里帝国。 演奏形式、场所: Djembe 的鼓腔大部分是西非的马里和周围的卡伊地区制造。曼丁凯人经常会在晚会,满月,春季,夏季和冬季收获时,婚礼,洗礼,等庆典活动中演奏当地的D i a n s a 节奏。用Djembe 演奏舞蹈也是最受当地人热衷的娱乐形式,类似这样的庆祝活动和音乐文化很快地传播到了塞内加尔以及其他非洲地区。另外,它也同样被运用到宗教仪式上。现在在所有的非洲打击乐器中,Djembe已经成为极受西方世界追捧和最流行的打击乐器。 传统Djembe 与现代Djembe: 传统绳编Djembe 是非洲人民智慧于文化的结晶,鼓腔上的手工雕刻图文,精湛的编绳技巧,原始的音色共鸣,让我们很难

想想它只是一件简单的打击乐器。 现代Djembe 采用机械压制鼓腔的方法,舍弃了传统的绳编压圈方法,采用了更方便的金属鼓耳压圈方法,保证了每一个鼓音色的统一。 传统Djembe优点:纯手工打造,带有雕刻图案,外形美观。音色纯正,带有原始韵味。 传统Djembe缺点:不方便调音。每个鼓音调和音色有差别。 现代Djembe 优点:调音方便,随意。机械制作音色音调基本相同。 现代Djembe缺点:外观简洁。音色较硬,脱离了原始韵味。 站姿和坐姿: 站姿:全身自然放松,鼓面与身体保持45 度左右夹角,高度以双手能轻松扣住最前方鼓圈为准。两肩稍打开,双手自然垂下。 坐姿:上体放松,双腿自然打开,把Djembe放在双腿中间夹住,鼓腔着地。鼓面向前倾斜30度。演奏时两肩打开,大臂与身体呈30度左右夹角,双手放在鼓皮上。 演奏手法一:B A S S BASS 是Djembe 鼓中最低 沉的音,由于Djembe 鼓腔的特 殊结构,使他的共鸣效果要好于 其他手鼓,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