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文化转向之我见

合集下载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摘要: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发展的风生水起。

在安德烈·勒菲维尔的带领下,各翻译理论家及翻译家越来越重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

同时,他们也从翻译当中注意到了“文化霸权”现象。

本文在分析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因素的同时,也在反思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以及译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地位。

关键词:文化转向;勒菲维尔;意识形态;翻译一、翻译研究的转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先后经历了两次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

而事实上这也实现了三大根本性突破:首先,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语言间的对等研究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

其次,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最后,翻译研究不再把翻译看成是语言转换间的孤立片段,相反,它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谢天振,2003)。

近些年来,文化转向也在国内成了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文化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

如今,“忠实”已经不再是译者在译文中追求的唯一目标,源语和目标语间的文化差异更是译者关注的重点。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曾表示,“翻译是根植于有关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是文化内或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间字对字的对等,它是两种文化功能上的对等。

”(谭载喜,2004)翻译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译者在翻译实践时应该更加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失去文化内涵的作品索然无味,也会让读者一头雾水。

二、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上世纪70年代,伊塔玛·埃文-佐哈(Itamar Even-Zohar)提出多元系统理论,这为翻译文化研究学派奠定了基础。

1976年,佐哈在卢汶会议上提交的《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论文标志着文化学派成立(谢天振,218)。

90年代,安德烈·勒菲维尔(Andre Lefevere)提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问题。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论文:文学与翻译的文化转向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交流的扩大,文学与翻译作为两种文化传承和互通的重要方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向与变化。

本文将就文学与翻译在文化转向中的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文学的文化转向文学是一种反映人们思想、情感和生活的艺术形式,而文学的发展也伴随着文化的转向。

在中国的文学史中,曾经经历过“古今之变”、“诗赋之争”等多次转向。

而在当代,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学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变化。

1. 多元化的文学风格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多元化的文学风格成为了当下的主流。

文学创作的风格和表达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在局限于一种单一的创作风格。

比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的“丰乳肥臀”等文学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刻板印象,在文学创作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2. 新思想与人类关怀当代文学作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情感和命运,注重思想表达和人类关怀。

从余华的《第七天》到莫言的《蛙》再到韩少功的《长恨歌》,现代文学作品呈现出更为深入的思想内涵,并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色彩。

3. “中国式文艺”成为时代诉求“中国式文艺”的概念,是近年来文艺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标志。

它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和文化气质,表达着中国人民对于文化认同的需求。

二、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艺术形式,也承载了文化传承与互通的重要职能。

在当代,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时代的变革,翻译也呈现出以下的转向与变化。

1. 文化传递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翻译在文化传递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在全球化时代中,翻译成为文化传递、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桥梁,在跨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重视原文的细节与思想表达现代翻译呈现出高度细致、深入思考以及对原文作品的热爱和敬重。

翻译者不仅要求精通目标语言,也要对原著有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比如,《红楼梦》英译本的翻译,要求对红楼梦的逐字逐句的掌握,并具备很强的翻译功底和文化素养。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翻译是文化的媒人,起着不同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桥梁作用”。

面对不同文化差异,面对事实上存在的矛盾,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从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对文化的反作用,意在强调翻译上的语言问题往往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在研究翻译问标签:文化;翻译;交流;影响引言在翻译研究的解构主义大潮中,国内外学者同时向文化转向伸开了双臂。

但对文化富有思辨性的理解并不是首先出现在翻译领域。

从人类学视角而言,当代世界的状况,不是简单地通过在时间或空间上轻而易举地制作一些供比较的替换物可以说明的,它们固有的问题和全球性的特性具有持续性影响。

世界依然充满着文化差异,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可能性已为人所知,或者至少已经被人们考虑到,而且所有的异文化世界都已经被现代生活所参透。

因此,现在重要的问题,不是别的地方存不存在理想生活,或者古时候的生活是不是较为理想,而是任何地方日常生活过程的意义以及可能性的新组合如何可以被发现[1]163。

可见,翻译研究应该如同翻译实践一样,尊重文化的差异性,诠释差异的复杂性。

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我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而言,季羡林在为《中国翻译词典》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多的国家或民族间,翻译都是必须的。

否则思想就无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2]。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可以说,翻译是因人类互相交流的需要而生,文字与文化的差异是翻译诞生的原动力,从这一点出发,寻求思想沟通,促进文化交流,却是翻译的目的或任务所在。

在人类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翻译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若把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那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决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文化交流中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的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涉及的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翻译的文化转向

翻译的文化转向

文化既是人类创造的价值,有具有民族、地域时代的特征,因此不通文化需要沟通。

这种沟通离不开翻译,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

可见,文化及其交流史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的产物。

翻译活动离不开文化。

过去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一度囿于语言学藩篱之中,集中研究语言系统的差异、语言形式的转换。

但是由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翻译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在语言学层面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翻译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得到辩证的解释法国翻译学家亨利梅肖尼认为“奈达运用语言学的语言学声称转换理论及结构主义语义学所建构的翻译科学,实质上并非建立在科学的意思之上,因为它在实质上排除了一切文学翻译,将形势与内涵对立起来,将科学与艺术对立起来”,基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他明确提出了翻译的文化意识,将语言与文化置于同一的“历史性”中加以考察。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翻译的研究,重视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这就是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

文化的转向促使了翻译文化观的确立,使得我们能够认识翻译的文化本质,以广阔的跨文化视界,从文化交流与发展这个高度来理解翻译活动,阐释翻译活动的本质界定翻译的作用。

我们看到,翻译不是一个从文本到文本的翻译过程,因此我们的研究也要跳出以往较为狭隘的文本对比视野,从历史、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去认识翻译活动,解释翻译现象,不仅研究“怎么译”,更要注意探讨“译什么”和“为什么译”。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几点思考文章简要介绍了文化转向的由来,概述了目前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果。

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提出了文化转向方面的研究应更加重视创新的建议和期望。

标签:文化转向翻译转向现状和不足在Susan Bassnett和Andre Lefevere在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Translation,History & Culture)(1990)中收录了一系列有关文化转向的文章,这应该是“文化转向”概念的首次亮相。

尽管他们对“文化转向”并没有进行详尽的描述,但不能否认他们的开拓性作用,因为在此之后“文化转向”就迅速传播开去。

其后,在两人合编的另一文集《文化建构》中再次讨论了文化转向的问题。

“我们把翻译研究中的这种重心转变称之为‘文化转向’……翻译总是关联着其他因素的制约。

这些制约因素……就是翻译研究的焦点,这段话可以算是Bassnett 对‘文化转向’内涵的描述,但还是失之于笼统。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翻译研究也卷进了这股文化转向的潮流之中。

国内翻译学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在目前的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在中国正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在众多的学术刊物上都能见到与之相关的论文,如《犯规与规范——走出文化转向的困惑》、《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所带来的启示与困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述评》、《译学文化转向的意义和向语言学回归的必然》、《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论翻译的文化转向堆翻译本体论的消解》,此外还有一些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

虽然与文化转向相关的论文很多,但是以此为题著书的却很少见。

王洪涛的《翻译学科建构与文化转向》可谓是特例,作者“在充分肯定翻译研究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研究今后发展的方向,构想了一个所谓‘社会翻译学’,并对社会翻译学做了阐述和界定”。

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反思

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反思
( ) 比( aa ei 九 排 P rl l m) l s 排 比修 辞 格 是 将 一连 串 结 构 相 似 、 义 相 关 、 气 一 致 的 意 语 词 句 并 列 使 用 , 比结 构 富 有 节 奏 感 , 式 整 齐 、 奏分 明 、 排 句 节 声 调 铿 锵 , 利 于强 调 语 势 , 且 重 点 突 出 , 发 感情 , 有 感染 有 并 激 富 力 和 说 服 力 。 试 看 下 面 一 则 推 销 杂 志 的 广 告 : rvds o Ipoie u t y
( ) 复 ( e e t n 四 重 R p ti ) io 为 加 深 印象 、 出主 体 及 展 现 情 感 等 , 告 英 语 常 采 用 重 突 广 复 修 辞 格 。如 众 所 周 知 的 非 常 可 乐 广 告 :xr ria oa E t odnr C l, a y E t odnr h i .非 常 可乐 。 常选 择 ) xr ria C 0 e( a y c 非 。这 样 的 广 告语 给 消 费 者 反 复 刺 激 , 强 了渲 染 的效 果 , 深 了消 费 者 的 印 象 , 增 加 使 广 告 有极 强 的节 奏 感 . 于 传 播 。 易 ( ) 韵 ( h mi ) 五 押 Ry n g

句 法 和语 义 内容 等 方 面 都 有 区 别 , 因此 , 翻译 不 能始 终 字 当句 对 。译 者 必须 采 用 灵 活 的手 段 ,他 提 倡 直译 和 意译 的有 机 结
文 化 转 向 文化 学 派
取 向

引言
随着 世 界 各 民 族 文 化 交 流 的 日益 频 繁 ,相 关 学 科 、跨 学 科 . 别 是认 知 科 学 的迅 速 发 展 , 特 翻译 方 面 的研 究 也 呈 现 出 多 元 化 的局 面 势 , 究 领 域 研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从勒菲维尔“文化转向”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往往会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译者需要综合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包括语法结构、词汇意义、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在这个背景下,勒菲维尔(Lefevere)提出了“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的翻译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勒菲维尔看来,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转化。

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以勒菲维尔的“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探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并以勒菲维尔的论述为例,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因素对于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相同的事物可以被赋予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文中的“tea”对应中文中的“茶”,而在日文中则是“お茶”。

这种语言层面的差异往往源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并选择最贴合目标语言文化环境的表达方式。

否则,翻译结果可能会产生歧义,甚至失去原本的意义。

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化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中国古代诗词时,由于中西方诗歌的形式和韵律有很大区别,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来保持原诗的韵味和意境。

如果译者忽视了文化因素,盲目地进行语言转换,就会导致原著的风格和情感在翻译过程中丧失。

文化因素对于翻译的忠实度产生影响。

勒菲维尔指出,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接受程度和审美标准。

译者需要在语言准确性和文化贴近度之间寻找平衡,保证翻译作品既忠实于原作,又能够被目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

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随着国际交流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翻译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国际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而且也凸显了它在推动人文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

中国的翻译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以及新的文化理论观念的影响。

翻译文化转向是在西方翻译学研究史中发生过的一场改革运动,它将翻译从一种只被看作是保持语言和语言之间相似性的技术活动转变为一种文化性的实践活动。

然而,这种文化转向不仅宣扬新的理论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改变了人们对翻译的看法,使翻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而为翻译和译学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的影响,使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都受到了影响。

首先,翻译文化转向运动的崛起,使中国的翻译从单纯的口译和书面翻译,转向对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在新的文化转向框架中,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不再仅仅是用来满足语言上的需求,而是要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翻译研究的价值。

同时,中国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也受到翻译文化转向运动带来的新的文化理论观念的影响,新的文化理论观念强调跨文化理解和实践,并有助于探索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跨文化理解和实践的理论框架。

受此影响,中国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注重多文化概念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个旨在促进更加紧密的跨文化理解和实践的理论框架。

总之,翻译文化转向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与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它从技术性的翻译实践,转向更加关注文化差异和文化传统的研究,并且把翻译学研究纳入文化方面的视点。

此外它提出新的文化理论观念,强调发展多文化概念,更加开放的跨文化对话,使中国的翻译技术和翻译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全球文化交流,并为社会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 规范,但这些原则和规范都是为了满足不 同的需要。不同的翻译总是为了满足一定 文化或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
我见
文学翻译: 一、翻译在文化中的作用:对于原语文化来说,有着很好的 宣传效果,便于其他国家了解该国文化与精神;对于目的语 文化来说,翻译能够使本国得以大致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并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程度丰富本国文化,对于翻译文学的 发展也有益处。 比如:《格列佛游记》儿童译本、侦探小说、对近代作家有 所启发等。 翻译反映一定的文化,起到文化交流与传播媒介的作用, 新时期不断丰富本国文化。 二、文化对于翻译的意义:现代文化的与时俱进,世界文化 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了翻译策略、内容、方法、 角度的不断变化。反过来,不同时期的翻译可以反映出各领 域文化的变化与发展。
翻译的文化转向 之我见

何为翻译的文化转向? 我见-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向(主要 以小说、文言诗词为例) 广阔前景-漫长大道
时间:1990年,以《翻译、历史与文化》为标志
主要代表人物:勒弗维尔(Lefevere)、巴斯奈 特(Bassnett)
理论背景:之前的描写学派强调的是目的语文化 的对翻译的影响,而他们的观点是颠覆性的,他 们不但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同时还强调翻译 对文化的意义。因而翻译绝不仅仅是复制和模仿, 而是文化协调和操文化难以全部展现 名言诗词中可见频繁:
1.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 Guilin landscape overshadows those elsewhere,and Yangshuo landscape tops that of Guilin.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I would like to compare West Lake to Xi Shi,the ancient beauty.Charming she looks whether richly made up or only slightly so. 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Just as there is paradise in heaven,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on earth. 因此翻译的文化转向中,文化也会受限,译者可以努力做到 某文化所要表达的语义对等,但很难达到文化上的形式对等。
比如:《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 《魔侠传》——《堂吉诃德》《一树梨花压海 棠》——《洛丽塔》《鬼眼》——《灵异第六感》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 台》、《化蝶》 莫言的获奖作品
文化对翻译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不同时期不同 民族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主体(赞助人、译者、 读者等),导致翻译也会有所变化。 另外,就算是植根于各国的传统文化意象或是词 汇,翻译也需要谨慎,以防与原语出入过大。
勒弗维尔总体思想核心:
翻译研究与权力、思想意识、赞助人结合起来, 重点考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翻译和制度、学 说、政府、学术界支持以及私营企业资助等方 面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翻译是种重写,使原文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 具有巨大力量。
巴斯奈特:“翻译就是文化内与文化间的 交流 ”, “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 文化功能上的等值”。 • 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而不应停 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 • 翻译不应局限于对文本的描述,而应重 视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