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

合集下载

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

王清任的几个逐淤汤

血府逐瘀汤-方论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
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 血府逐瘀汤本方从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 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 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 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 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当归 生地各 9 克 桃仁 12 克 红花 9 克 枳壳 赤芍各 6 克 柴胡 3 克 甘草 3 克
桔梗 4.5 克 川芎 4.5 克 牛膝 10 克
血府逐瘀汤-主治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
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3
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 睛、青盲等目疾。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 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
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血府逐瘀汤-主要适应病
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 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 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 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 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其它: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脑瘤、 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及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选自《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之欧阳治创编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之欧阳治创编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1.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血神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为: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

方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乃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方,也是女人调经种子的要方,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方为: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方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种子安胎第一方)6.身痛逐瘀汤是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的效方,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

方歌为: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化瘀经方

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化瘀经方

龙源期刊网 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化瘀经方作者:刘芳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5期清朝名医王清任堪称中医史上化瘀血第一人,著有经典医籍《医林改错》。

他对中医最大的贡献是对气血的论述。

他认为,人之所以得病,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气血不足,一个就是气血堵了。

不足与堵塞都会造成瘀血,所以治疗上要活血化瘀。

不通则痛,我们身体很多部位的疼痛都是瘀血造成的,只要把瘀血化掉,无痛一身轻。

为清除身体的瘀血,王清任开出了4张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子。

1.通窍活血汤专清头面部以及四肢的瘀血组成:赤芍6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姜9克,大枣7枚,老葱9克,麝香0.15克,黄酒250克。

头面部的瘀血会导致头痛,就是疼痛部位固定不移那种头痛,晚上加重,白天减轻。

脱发的原因很多,一大原因就是瘀血。

王清任说,如果是瘀血导致的脱发,服用此方3剂就可看到效果,服用10剂就可以长出新发。

这个方子的药要用黄酒来煎煮。

先用黄酒把药煎煮15分钟,然后把药渣去掉,再把麝香放入,再次煎煮到水开。

2.血府逐瘀汤清除胸中的瘀血组成: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6克,川芎4.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牛膝9克,桔梗3克,甘草8克。

血府逐瘀汤治瘀血导致的胸痛,疼痛白天减轻,晚上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加重。

有的人很奇怪,晚上睡觉必须露出胸部,一块薄布也不能盖。

胸中烦闷,发热,心烦不得眠,刚睡下就想起来,起来坐一会又想睡,如此就是胸中有瘀血,血府逐瘀汤就可治疗。

3.膈下逐瘀汤清上腹部瘀血组成:炒灵脂6克,当归9克,川芎6克,丹皮6克,赤芍6克,桃仁(研)9克,红花9克,乌药6克,延胡索3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甘草9克。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1】1.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血神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为: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

方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乃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方,也是女人调经种子的要方,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方为: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方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种子安胎第一方)6.身痛逐瘀汤是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的效方,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

方歌为: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师说,病⼈有胸闷、唇紫暗、脉涩者都可运⽤⾎府逐瘀汤。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六个逐瘀汤都⾮常有⽤,给你们布置个任务,你们三天之内把这六个逐瘀汤都背下来。

六逐瘀汤介绍如下。

通窍活⾎汤乃治疗头⾯部瘀⾎神⽅也,⽅药为桃仁、红花、⾚芍、当归、川芎、⽼葱、⽣姜、⼤枣、麝⾹、黄酒。

⽅歌为:通窍全凭好麝⾹,桃红⼤枣酒葱姜。

当归川芎⾚芍药,表⾥通经第⼀⽅。

会厌逐瘀汤是治疗咽喉部瘀⾎的良⽅,⽅药为桃仁、红花、⽢草、桔梗、⽣地黄、当归、⽞参、柴胡、枳壳、⾚芍。

⽅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桔地归⽞。

柴胡枳壳⾚芍药,⽔呛⾎凝⽴可痊。

⾎府逐瘀汤乃治疗⼼胸中瘀⾎奇⽅也,⽅药为桃仁、红花、当归、⽣地黄、川芎、⾚芍、柴胡、桔梗、枳壳、⽜膝、⽢草。

⽅歌为:⾎府逐瘀⽣地桃,红花归芎草⾚芍。

柴胡桔梗枳⽜膝,⾎化下⾏不作劳。

此⽅⼴泛⽤于冠⼼病、⼼绞痛,乃⾄周⾝瘀⾎疼痛等各种病症中。

病⼈⾆质暗红,⼝唇紫暗,⾆下静脉瘀滞,六脉弦涩或紧。

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药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牡丹⽪、五灵脂、乌药、延胡索、⽢草、⾹附、枳壳。

⽅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芍乌药元胡⽢。

归芎灵脂红花壳,⾹附开郁⾎亦安。

此⽅⼴泛⽤于肝郁⽓滞,怒伤两胁及上腹部,导致⽓滞⾎瘀形成的痞块诸病。

少腹逐瘀汤乃治疗⾎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也是妇⼈调经种⼦的要⽅,⼀般于⽉经当天服,连服3~5剂,能令少腹⼦宫内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药为⼩茴⾹、⾁桂、⼲姜、当归、川芎、⾚芍、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

⽅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种⼦安胎第⼀⽅)。

⾝痛逐瘀汤是治疗周⾝经络⾎脉被瘀⾎阻闭的效⽅,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是周⾝风湿疼痛久不愈,只要是瘀⾎阻滞,皆可⽤此⽅活⾎⾏⽓,祛风除湿,通痹⽌痛。

⽅药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草、羌活、秦艽、五灵脂、⾹附、川⽜膝、地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一、组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线(6克) 、牛膝三线(9克) 、桔梗一钱半 (5克) 、柴胡一钱 (3克) 、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 (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2.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3.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4.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5.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四、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五、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六、方解本方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

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

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

近代以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加减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证,有一定效果。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圣愈汤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圣愈汤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淤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圣愈汤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9克、赤芍6克、生地9克、川芎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桔梗5克、甘草3克、牛膝9克。

【功用】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用于瘀血停滞胸中,而见胸痛、头痛、内热烦急、心悸、失眠、呃逆干呕,以及夜间潮热等症而兼有瘀血表现者(如舌边紫暗或有瘀斑、唇色青紫、两目暗黑等)。

本方可用于心绞痛、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以及闭经、痛经等见有瘀血证候者。

膈下逐淤汤【组成】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用法】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四物汤【组成】熟地15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

【功用】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或血虚兼瘀的病证及妇女月经不调。

桃红四物汤【组成】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桃仁9克、红花6克【功效】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方名】圣愈汤【组成】熟地(20克)白芍(15克)川芎(8克)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15克)黄芪(18克)【功用】补气,补血,摄血。

【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

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

五个“逐瘀汤”方歌

五个“逐瘀汤”方歌
少腹逐瘀汤: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淤汤: 身痛桃红当归芎,
艽羌牛夕没地龙,香附灵脂通痹痛。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源自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五个“逐瘀汤”方歌
展开全文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用四物,桃红柴枳牛桔草。开胸行气祛血瘀,胸痛头痛诸症消。
通窍逐瘀汤: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淤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淤汤的应用区别【提问】如何明确区分,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淤汤等等活血化瘀方剂的应用?
【回答】学员lzh11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三方多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1、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汤中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2、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

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

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中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大,主治瘀血结于膈下,两胁及腹部胀痛有结块者。

3、少腹逐瘀汤
中配有温通下焦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强,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

【处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瘀少腹之痞块,月经不调、痛经。

4、通窍活血汤
方中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