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3

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3
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3

第三章医学原虫

一、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也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器官组织,引起肠外阿米巴病。

(1)形态:

①滋养体。

②包囊:无色透明、圆球状。

(2)生活史: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

(3)致病:①虫株毒力;②致病机制;③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细菌共生作用;宿主的功能状态);

④临床表现:无症状带虫者,有症状患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法、浓集法、活组织检查、体外人工培养法;②免疫诊断:抗体检测方法有ELISA、IFA、IHA法,抗原检测方法有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③DNA诊断。

(5)流行:世界性分布。我国人群感染率在0.25%~2.99%。流行因素: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带虫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防治原则: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非致病阿米巴

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非致病阿米巴有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和齿龈内阿米巴等。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此类阿米巴引起的病症凶险,死亡率高。

二、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1)形态:①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卵圆形;②前鞭毛:梭形,基体处发出1根鞭毛,游离于体外,摆动活跃。

(2)生活史:①在白蛉体内发育;②在人体内发育。

杜氏利什曼原虫

(3)致病:①致病机制:人体感染主要见于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器官增生尤为明显;②临床表现: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不规则发热、脾显著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清球蛋白明显增高。

(4)实验诊断:①病原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法、培养法、动物接种法;皮肤组织检查法;②免疫检查:检测血清抗体,方法有直接凝集试验、IFA、IHA、ELISA等,检测血清循环抗原;③DNA法。

(5)流行:主要见于中国、印度、地中海沿海国家三大区域。在流行病学上分为3种:人源型又称平原型;犬源型,又称山丘型;野生动物源型又称荒漠型或自然疫源型。

(6)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杀灭病犬;防治白蛉。

阴道毛滴虫

主要寄生于女性阴道和尿道内,也可寄生于男性尿道和前列腺内,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或前列腺炎。

(1)形态: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有折光性;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2)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期而无包囊期,寄生于泌尿生殖道。

(3)致病:滴虫的感染与阴道内环境有关:pH升高趋于碱性,滴虫可大量繁殖,可引起滴虫性阴道炎;也可引起泌尿道感染。

(4)实验诊断

病原检查:①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培养法;②尿液检查:镜检或培养;

③前列腺分泌物检查:镜检或培养。

(5)流行:世界性分布。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虫者。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6)防治原则:卫生宣传、预防和治疗患者。

蓝氏贾第鞭毛虫

寄生在人体小肠及胆囊,引起贾第虫病,有旅游者腹泻之称。

(1)形态:滋养体:形似纵切的半个梨;包囊:椭圆形,囊内可见鞭毛。

(2)生活史:滋养体寄生于人体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也可寄生于胆囊。于回肠下段和结肠内形成包囊。

(3)致病:可无症状(带虫者)或有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4)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首选粪便检查,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查包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肠检胶囊法、小肠活组织检查。

2)免疫检查:抗体检测有ELISA、IFA法和抗原检查CIFA法。

3)DNA诊断。

(5)流行: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平均感染率为2.65%。

(6)防治原则: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注意饮食卫生。

其他鞭毛虫有:人毛滴虫、口腔毛滴虫、脆弱双核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的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母婴传播

C.经口传播

D.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阴道毛滴虫的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虫者。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预防黑热病必须消灭医学节肢动物是

A.蚊虫

B.白蛉

C.革螨

D.软蜱

E.蜚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黑热病的病原虫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其中间宿主在白蛉体内发育。

中华白蛉可传播的疾病是

A.森林脑炎

B.黑热病

C.流行性斑疹伤寒

D.野兔热

E.丝虫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杜氏利什曼原虫引发黑热病,通过白蛉进行传播。

B型题

A.取痰液检查虫卵

B.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虫卵

C.抽取羊水检查速殖子

D.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滋养体

E.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1.肝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肝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虫卵。

2.肺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肺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取痰液检查虫卵。

3.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

4.弓形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弓形虫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死胎,通过抽取羊水检查速殖子。

5.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实验诊断依靠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滋养体。

A.经口感染

B.经皮感染

C.经呼吸道感染

D.经阴道感染

E.经媒介昆虫感染

1.阴道毛滴虫的感染方式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阴道毛滴虫经阴道感染。

2.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方式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卡氏肺孢子虫经呼吸道感染。

3.蛔虫的感染方式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蛔虫经口感染。

4.血吸虫的感染方式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血吸虫经皮感染。

A.厚薄血涂片法

B.骨髓穿刺法

C.碘液染色法

D.染色试验(Sabin-Feldman)法

E.十二指肠引流法

1.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十二指肠引流法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

2.检查结肠内阿米巴原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碘液染色法检查结肠内阿米巴原虫,见到其滋养体或包囊。

3.检查疟原虫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检查疟原虫使用厚薄血涂片法。

三、孢子虫

疟原虫

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和肝细胞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1)形态

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胞质被挤向周边呈环状,核位于一侧,形似指环。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体大、有伪足,外形不规则,胞质中出现疟色素,有空泡13个,核1个。

3)裂殖体:近圆形,空泡变小或消失,核开始分裂,随后胞质分裂,包绕每个核形成裂殖子。

4)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1个核,疟色素均匀分布。

(2)生活史: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都需在人和雌性按蚊两种宿主体内发育,经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1)在人体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配子体形成。

2)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3)致病:红内期裂体增殖期是主要致病阶段:可引起周期性寒热发作、贫血和脾肿大。

1)潜伏期:疟原虫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期间。

2)疟疾发作: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发热和出汗3个连续阶段。

3)贫血:多次发作后可出现贫血。

4)脾肿大:急性期脾明显肿大,慢性期脾纤维化。

5)凶险型疟疾:最常见脑型:高热、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失调,可死亡。

6)疟疾再燃和复发:患者发作后未作治疗或经不正规药物治疗,疟疾发作停止后,血内少量残存的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它们又可重新大量繁殖,引起发作,此称为疟疾再燃。间日疟初发停止后,若血内疟原虫已被彻底清除,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发育为红外期裂殖体,释放大量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引起发作,此称为复发。

(4)免疫:包括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带虫免疫与免疫逃避。

(5)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血涂片吉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法(厚、薄血膜法)、血涂片吖啶橙染色法等。

2)免疫诊断:抗体检查有:IFAT、ELISA法等;抗原检查有:固相免疫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3)DNA诊断(恶性疟诊断)。

(6)流行: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和海南地区尚有流行。流行基本环节:血液中有雌、雄配子体的现症患者和带虫者为疟疾的传染源;输血也可导致疟疾,称为输血疟疾。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7)防治原则

1)消灭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2)常用抗疟药物:氯喹、伯氨喹啉、乙胺嘧啶。

经典例题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增殖期是主要致病阶段,在寒热发作时的血片中,可见各种形态的疟原虫,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胞质被挤向一边呈环状,核位于一侧形似指环。该阶段为疟原虫的

A.孢子体

B.配子体

C.裂殖体

D.早期滋养体

E.晚期滋养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疟原虫早期滋养体(环状体)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胞质被挤向周边呈环状,核位于一侧,形似指环。

经输血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疟原虫

C.血吸虫

D.隐孢子虫

E.肺吸虫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疟原虫可经输血感染。

刚地弓形虫

(1)形态:主要有5种形态:在中间宿主体内为滋养体和包囊;在终宿主体内为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2)生活史:属需宿主转换型,完成生活史需1种以上的脊椎动物。①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②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3)致病:有毒力相关抗原、期特异性抗原致病。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孕期的胎儿,可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畸胎等;获得性弓形虫病常有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表现。

(4)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取急性感染者的脑脊液、胸腔积液和羊水等直接涂片法,免疫酶染色法,虫体分离法。

2)免疫诊断:染色试验(DT)、IFT、IHA、ELISA。

3)DNA诊断。

4)影像学检查。

(5)流行:人群感染相当普遍,我国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5.3%。

(6)防治原则:预防为主,加强畜、禽管理和检测;定期检查孕妇血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卡氏肺孢子菌

(1)形态:①滋养体:多态性;②包囊:圆形或椭圆形。

(2)生活史:包囊经空气传播进入肺内,发育为滋养体。

(3)致病:在健康宿主体内,本虫呈隐匿状态,当宿主免疫力下降(如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治疗、艾滋病),则大量繁殖,引起肺泡上皮受损,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卡氏肺孢子菌

(4)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痰液或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包囊(检出率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活检(检出率高)。

2)免疫检查:有IFA、ELISA法等,但检测血清抗体不适于肺孢子虫病的诊断。

3)DNA检测。

(5)流行:世界性分布。

(6)防治:接受免疫抑制剂者和携带HIV者,应警惕诱发本病;及时药物治疗本病。

隐孢子虫

(1)形态:①卵囊:圆形或椭圆形,含4个子孢子及一团残留体;②裂殖体;③配子。

(2)生活史: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在同一宿主内,卵囊随粪便排出,具感染性。

(3)致病: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内的纳虫空泡内,空肠上端感染最严重,可引起腹泻;本病是艾滋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隐孢子虫

(4)实验诊断

1)病原检查:主要检查粪便中或肠黏膜刮拭物的虫体、粪便检查卵囊,方法有: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2)免疫诊断:IFA、ELISA法。

3)分子生物学检测:PCR、RFLP等。

(5)流行:至少有74个国家(包括我国)、300多个地区有病例报道。

(6)防治原则:加强饮水、食物管理、个人卫生,保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经典例题

艾滋病患者易合并感染的寄生虫是

A.肝吸虫

B.阿米巴

C.隐孢子虫

D.肺吸虫

E.蛔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隐孢子虫是艾滋病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隐孢子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是

A.小肠上皮细胞

B.腹腔

C.肝细胞

D.肠腔

E.肺组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隐孢子虫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内的纳虫空泡内,空肠上端感染最严重,可引起腹泻。

隐孢子虫的感染阶段是

A.滋养体

B.卵囊

C.裂殖体

D.配子体

E.包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隐孢子虫的感染阶段是卵囊。

隐孢子虫对人体的致病特点是

A.机械性损伤

B.化学毒性损害

C.掠夺宿主营养造成维生素缺乏

D.虫体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

E.机会性致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隐孢子虫对人体的致病特点是机会性致病。

对隐孢子虫病作病原学检查时检出率最高的方法是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浮聚法

C.金胺-酚染色法

D.改良抗酸染色法

E.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隐孢子虫病作病原学检查时检出率最高。

严重隐孢子虫病腹泻症状为

A.霍乱样水便

B.脂肪吸收不良性水样便

C.周期性稀便、恶臭

D.“果酱样”血便

E.脓样性血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严重隐孢子虫病腹泻症状为霍乱样水便。

能够检获到弓形虫速殖子的标本是

A.腹水

B.胸水

C.羊水

D.脑脊液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弓形虫速殖子主要在羊水中检出,也可见于腹水、胸水、脑脊液等。

B型题

A.粪便检查卵囊

B.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活检包囊及滋养体

C.体液查滋养体

D.血涂片查不同发育期虫体

E.免疫荧光法

1.疟原虫的病原学检查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疟原虫的病原学检查法通过血涂片查不同发育期虫体。

2.弓形虫的病原学检查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弓形虫的病原学检查法为体液查滋养体。

3.隐孢子虫的病原学检查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隐孢子虫通过粪便检查卵囊。

4.卡氏肺孢子虫的检查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卡氏肺孢子虫的检查法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活检包囊及滋养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