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在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在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徐倍;钱明平;柴丽;盛春君【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36)002【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位患者130个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结果,将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术前穿刺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手术的行US-FNAB的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中,细胞学诊断阳性48个,阴性42个;手术后病理,恶性44个,良性46个,细胞学结果和实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FNAB细胞学诊断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67%、90.48%、91.11%.结论 US-FNAB对TI-RADS4a类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总页数】5页(P93-96,101)【作者】徐倍;钱明平;柴丽;盛春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7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9【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J], 郑斌;詹维伟;倪晓枫;周伟;胡赟赟;姚洁洁;朱樱;张晓晓;朱家安2.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诊断价值 [J], 汤颖;刘彦君;崔海峡3.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评价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J], 楼军;雷志锴;孔凡雷;赵林芳;丁金旺;吕祝英4.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B)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J], 陶南生;孙秋水;吴斯琪;陈海霞5.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B)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J], 陶南生;孙秋水;吴斯琪;陈海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针吸取细胞块技术在体表淋巴结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胞块石蜡切片检查 , 疑难病例加做免疫 细胞 化学染 色 , 比较联合 细胞块切 片诊 断结果 与单纯 常规涂 片细胞学
检查结果 , 分析两者诊断准确性 。结果
为 6 . %( 72 )诊 断鳞癌符 合 率为 7 . % ( 4 2 ) 联合 细胞 块 切 片诊 断腺 癌与 组 织学 诊 断符 合 率 为 5 4 1/ 6 , 0 O 1/ 0 ;
第5 卷
第9 期
・
8 41 ・
断 引。我 们尝 试细 针 吸取 细胞标 本 制作 细 胞 块技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术, 用于体表淋巴结肿块 的细胞病理诊 断以提高诊 2 结 果 断正 确 率 , 取得 了较 好 的效果 , 报告 如下 。 也 现 6 O例患 者 中 , 针 吸 取 细 胞 学 涂 片 染 色亮 丽 , 细 1 资料 与方 法 核浆结 构 清晰 , 核仁 、 核膜 、 核染 色质 等 结构 易 于观 1 1 临床资料 . 选取 20 - 2 1.I 090 5~ 001 在本院门
・8Biblioteka 40 ・ C ieeJunl f e l i dcn ,etm e 02, o me5 N m e hns ra o w Ci c Mei e Spe b r 1 V l , u br o N na l i 2 u 9
细针 吸取 细 胞 块 技 术 在体 表淋 巴结 肿块 诊 断 中 的应 用
C ia hn
[ s at O jci T vsgt tedan scvleo n ed si tno e l k( N C Abt c] bet e oi et a igot au f enel apr i f lbo r v n i eh i i f e ao c l c F A B)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瘤病理结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瘤病理结果及临床价值分析作者:周丽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瘤的病理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FNAC。
结果经本组FNAC病理诊断良性肿瘤28例(38.4%),恶性肿瘤为45例(61.6%)。
患者经术中冰冻切片或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肿瘤为26例,恶性肿瘤为41例,FNAC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1.8%,假阳性率为8.2%。
结论乳腺FNCA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诊断方法,能更方便、直观的检测出肿块的性质,在乳腺肿瘤早期发现及明确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医生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乳腺肿瘤;冰冻切片;早期乳腺癌乳腺肿瘤是妇女常见病之一。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导致妇女乳腺肿瘤的发生率呈不断的上升趋势。
据临床资料统计表明,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
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较高,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85%~90%以上[1],但是,一旦癌细胞出现转移,五年生存率仅仅为18%[2]。
因此,早期确诊肿瘤的良性和恶性,可以对临床医师选择手术的方式提供更有利的指导,从而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分别对73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分析其在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3例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53.8±4.1)岁。
患者均因乳房胀痛及肿块就诊,其中单侧为61例,双侧为12例;乳腺皮肤有橘皮样改变为3例,同侧腋窝可扪及肿大淋巴结为4例,乳头溢液者为3例。
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FNAC检查,肿瘤最大3.2 cm×4.0 cm×4.0 cm,最小0.4 cm×0.4 cm×1.0 cm,术后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研究【摘要】本文研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
通过介绍技术原理和方法,分析现有临床应用情况,并总结质量控制措施和临床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该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活检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加强质量控制。
结论强调质量控制是关键因素,未来研究应注重其提升。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着重于优化技术和完善质量管理,以提高活检准确率和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关键词】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临床效果、研究方法、研究意义、重要意义、关键因素、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约有50%的人会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情况。
一部分结节是恶性的,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甲状腺结节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还改善了手术决策的正确性,减少了手术的需求,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并评估其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质量控制措施,评估该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及时和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医学界提供可靠的证据,推动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了解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疾病,但也可能是甲状腺癌的早期表现。
随着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临床意义愈发凸显。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组织检查联合分子标志物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进展

结节 ;直径超过 1 c m 的实性低 回声结节或者直径 1 ~ 1 . 5 c m
的实 性等 回声、高 回声结节 ;直径 1 . 5 - 2 . 0 c m 的 具 有 任 何
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组织检查 ( u l t r a s o u n d - g u i d e d
变 或 不 能 确 定 性 质 的 滤 泡 样 变 ,则 有 5 %~ 1 0 % 的恶 变 率 J 。
、
超声引导 甲状腺 F N AB概述及 适应 证
对于无 法确诊 的细胞 学结果 ,分子 标志物 的出现为其 提供
了一 种 新 的特 异 性 的辅 助 诊 断 方 法 。
( 一 )概 述
・
综述 ・
超 声 引导 细针 穿刺 抽 吸 活 组 织 检 查 联 合 分 子标 志物 诊 断 甲状 腺 肿 瘤 的 进展
贺亚萍 徐辉雄
甲状 腺 超 声 影 像 检 查 无 辐 射 、 安 全 、 可 反 复 进 行 , 已 成 为 甲状 腺疾 病 筛 查 的首 选 方 法 。 对 可 疑恶 性 的 甲状 腺 结 节
用 , 目前 已被 广 泛 应 用 J 。有 学 者 对 超 声 引 导 和 无 超 声 引 导 的 甲状 腺 细 针 穿 刺 的 诊 断 结 果 进 行 比 较 - z , 结 果 表
二 、分子标志物联合超 声引导 F物质 ,其在
i f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b i o p s y ,US . F NA B) 可 有 效 诊 断 其 良
可疑超 声特 征 的囊 实性 混合结节 ;直径超过 2 . 0 c m 的囊实
性结节或海绵样结节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实践指南解读

“足侧朝向位”即穿刺操作者站位于患者头端,面向患者足侧 。此站位方式与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所取站位方式相反。优点是穿刺操作者站位于患者头端,因站位居中,故穿刺操作距离甲状腺较近,易于术者便捷、有效掌控进针方向和深度,且上臂肌肉和腰部肌肉不易疲劳。缺点是穿刺时声像图与常规检查声像图方位显示相反,易造成穿刺操作者对甲状腺结节的方位误判,发生穿刺结节识别错误。但是,通过加强针对性适应训练,可有效提升此站位的声像图方位识别能力。
端侧式入路
穿刺进针点选择在探头一端外侧进针 (下图),端侧式入路有利于穿刺全过程中清晰显示针尖、针体,穿刺操作安全性高,针尖位置显示确切,穿刺取材有效,可较好地提高操作者穿刺信心,是所有穿刺均适用的进针方式。
15
FNA 是借助针腔内负压吸引力而完成的,标本均是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针腔。细针刺入目标病灶拔除针芯后,细针针腔内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处于自然负压状态,针腔产生毛细现象,提针时针腔内负压更加明显,负压将标本吸进针腔内。遇结节质地较致密、或伴有钙化时,针腔内自然负压不足以吸入足量的标本,需要在穿刺针针座连接上可造成更大负压的抽吸装置,如常用的注射器。在人工回抽注射器持续提升针腔负压过程中,提插穿刺针可吸取较多标本。
8
“头侧朝向位”即穿刺操作者站位于患者颈部右侧或左侧,面向患者头侧 ,与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所取站位方式相同。优点是穿刺声像图与常规检查声像图方位显示保持一致,有利于穿刺操作者准确判别甲状腺结节的上、下和左、右方位,不易发生穿刺结节识别错误;缺点是穿刺操作者站位偏于患者颈部的右侧或左侧,距离甲状腺相对较远,容易造成穿刺者上臂肌肉和腰部肌肉疲劳。
19
“9+X针道”穿刺模式是指在甲状腺纵切面声像图上,将目标结节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区,然后在横切面上对每个分区再分为前、中、后三个小分区,使用同一根穿刺针对9个小分区相继、连续穿刺取材,故整个病灶一次进针,便可从9个针道上吸取标本。“X”指不确定针数,若目标病灶内有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异常丰富或无信号、弹性超声应变比值较大等特殊声像表现区域,则对其额 外增加穿刺取材(targetedbiopsy),吸取物涂布于另一张载玻片上,此即 “9+X针道”穿刺模式的概念 。“9+X针道”穿刺模式在取材部位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取材数量的充足性、取材质量的优化性、特征声像图表现对应性方面均体现出 FNA 当前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须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须知
细针穿刺细胞学(FNC)检查是通过细针吸取,采集细胞标本,观察人体实质性器官的肿瘤及非肿瘤性组织的异常变化的细胞学表现的一种检查手段。
通常用来检查实质性脏器的肿瘤,确定细胞的良恶性质及可能的组织类型。
适应症:
1、体表肿物:乳腺、甲状腺、淋巴结、前列腺、皮下软组织、骨关
节等部位的肿物。
2、腹腔肿物:肝脏、胰腺、肾上腺、腹膜及腹膜后、腹腔内肿块及盆腔内肿块。
3、胸腔肿物:肺、纵隔及胸膜等部位的肿物。
禁忌症:
1、出血素质、包囊虫病等
2、难以控制的咳嗽、严重肺动脉高压、进行性肺气肿。
3、严重心血管病患者。
检查前:
1、了解患者病史,明确针吸部位、大小、硬度、深度等。
患者体位
可采用坐位或卧位,视部位而定。
2、患者皮肤需洗净,碘酒酒精消毒。
3、向患者解释清楚针吸是无损伤的安全的。
检查中:
1、检查时须配合医师摆位。
2、避免运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师。
检查后:
1、棉签按压穿刺部位至少10分钟,24小时内避免洗浴。
2、偶尔可出现针吸部位血肿,通常较小,极少有不适感,可自行吸
收。
3、肺穿刺患者约20-30%出现气胸,通常几天内可吸收。
约1-3%气胸
需采取治疗措施。
临床应用实用技巧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实用技巧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成像引导下进行穿刺操作的技术,具有高精度、安全可靠等优点,已在临床肿瘤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穿刺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穿刺技术原理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主要通过超声成像系统实时引导把需要穿刺的肿瘤或病变精确定位,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将穿刺针精确插入肿瘤或病变部位进行取样。
这主要依赖于超声对组织的成像能力和针尖的可视化。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操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和角度,然后在超声监控下进行针尖的实时定位,并同时观察针尖与肿瘤或病变的关系;最后通过监测针尖所在位置进行穿刺或吸取样本。
二、操作步骤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保持舒适的体位,例如平卧或坐位,肿瘤或病变所在部位需要暴露。
2. 超声探头选择和放置:根据具体部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并将其放置于需要穿刺的部位上,切记保持良好的接触。
3. 调节超声成像:将超声仪器设置为合适的模式,调节增益、深度、聚焦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确定穿刺路径和角度:根据超声成像结果,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和角度,以确保针尖能够准确插入肿瘤或病变部位。
5. 针尖定位与监控:将穿刺针插入皮肤并逐渐推进,同时通过超声成像实时观察针尖的位置,确保其准确插入目标组织。
6. 穿刺或吸取样本:当针尖达到目标组织时,可以进行穿刺或吸取样本,一般需要多次穿刺以获得足够的组织样本。
三、应用范围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在肿瘤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活检:对于无法直接触及或需要精确定位的肿瘤,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可以通过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类型。
2. 弥漫性病变的诊断: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弥漫性病变的定位和诊断,如肝脏弥漫性病变、脾脏弥漫性病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3 ·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 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任宏义 朱连清 黄勇进 冯斯奕 陈争春 黄海晏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对 149 例患者 167 个浅表肿物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将穿刺细胞学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 果进行对照分析。 细 胞 学 诊 断 结 果 分 为 良 性 、恶 性 、可 疑 恶 性 及 吸 出 物 不 足 4 类 。 结果 超声引导下 167 个结节共计实施 穿刺操作 293 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96.2%,二次穿刺成功率 100%。 167 个结节中,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 20 个结节为恶 性,147 个结节为良性;经细胞学诊断 132 个(79.0%)结节为良性,14 个(8.4%)结节为恶性,6 个(3.6%)结节为可疑恶性,15 个(9.0%)结节为吸出物不足,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 79.2%,特异性为 87.5%,准确性为 91.0%。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 细胞学检查对于浅表肿物诊断具有实时观察、准确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标本满意率及病理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体表肿物 诊断的首选方法。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167 个结节,每个结节穿刺 1~3 次 进行涂片,共计实施穿刺操作 293 次,一次性穿刺成 功率 96.2%(282/293),见图 1、2。
· 54 ·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年 12 月第 14 卷第 12 期 MMJC, Dec 2012, Vol 14, No.12
2.2 取材满意率 在 167 个结节中,根据涂片中细胞 的 成 分 、形 态 及 特 征 表 现 ,作 出 诊 断 的 共 计 152 个 (91.0%)结节,15 个(9.0%)结 节 因 血 液 成 分 较 多 或 细胞量不足,未能作出诊断。 2.3 诊断结果 见表 1。
表 1 诊断结果(个)
声复查,结节明显缩小,提示为良性病变。 2.3.3 吸出物不足 15 个结节,其中手术切除 2 个,1 个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 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其 余 13 个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 10~21 个月,未 发现结节出现恶性表现。 2.3.4 细胞学诊断 132 个结节为良性病变,经结合临 床资料后,9 个予以手术切除,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病 变 4 个,均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其余 5 个为良性结 节,分别为 4 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 个为慢性淋巴 细胞性甲状腺炎。 其余 123 个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 间为 10~21 个月,未发现结节出现恶性表现。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 对 149 例 患者共计 167 个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 学 检 查 , 男 53 例 (35.6% ), 女 96 例 (64.4% ), 年 龄 11~76 岁,中位年龄 48 岁。 体表肿物中,甲状腺结节 114 个 (68.3%),颈 部 淋 巴 结 32 个 (19.2%),乳 腺 肿 物 12 个(7.2%),躯干及四肢肿物 9 个(5.3%),结节 最小者为 6.0mm×5.3mm,最大者为 36.0mm×31.8mm, 可触及结节 88 个,触诊阴性及难以定位的结节 79 个。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为 PHILIPS IU22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仪,探头为 L12-5,频率 5.0~12.0MHz。 超声 引导下穿刺距离小于 3.0cm 者 ,采 用 5ml 一 次 性 小
部位
结节数
甲状腺
114
淋巴结
32
乳腺
12
躯干及四肢 9
合计
167
良性 91 23 10 8 132
恶性 8 5 0 1 14
可疑恶性 4 1 1 0 6
吸出物不足 11 3 1 0 15
2.3.1 14 个结节细胞学诊断为恶性,其中甲状腺结节 8 个,均做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 7 个,分 别是乳头状腺癌 5 个,滤泡性腺癌 1 个,髓样癌 1 个,良性结节 1 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另外 5 个结 节为淋巴结,1 个为左侧腘窝囊实性包块,细胞学诊 断均为肿瘤转移,以上 6 例患者均有明确肿瘤病史, 故未作手术。 2.3.2 6 个结节细胞学 诊 断 可 疑 恶 性 ,5 例 患 者 作 手 术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 2 个,分别为甲状腺乳 头状腺癌 1 个,髓样癌 1 个;良性结节 3 个,分别为 甲状腺腺瘤 1 个,结节性甲状腺肿 1 个,(右侧)乳腺 局灶性旺炽性增生 1 个。 剩余 1 个结节未作手术,进 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 13 个月,经抗炎治疗后超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细针吸取细胞学 体表肿物 诊断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国内外早已广泛开展,对 人体各部位及器官的肿瘤、炎性包块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更能 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标本满意率,本研究对 149 例 患者 167 个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 查及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单位:432000 湖北孝感,湖北航天医院功能科
针头塑料注射器,大于 3.0cm 者采用 21G PTC 针连 接 10ml 注射器。
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确定病变部位,观察了 解病灶大小、形态、性质等,以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 及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确定取 材部位:①实性结节,取材部位为血流丰富区;②囊 实性结节,在加压后,抽取囊壁或结节内实性部分, 另外,抽取的囊液离心后做细胞学涂片。
根据病变部位嘱患者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常 规消毒皮肤后,探头外包裹手术手套,左手持超声探 头,适当加压固定肿物,右手持注射器在超声引导下 斜行刺入肿块后,注射器交由助手操作,在保持注射 器负压状态下,退至肿块边缘,改变角度再次刺入继 续抽吸,如此多次后,去除负压,退针,将吸出物推置 载玻片上,用推片法将抽吸的标本均匀涂片,每个结 节穿刺 1~3 次,涂片 3~4 张,并用 95%的无水酒精固 定,进行病理检查。 拔针后穿刺点局部按压 5~8min 后消毒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