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概念整理
初中物理概念整理

物理概念

一.测量

1.1长度的测量

国际上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

国际单位制具有统一、简明、精确、实用等优点。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

1微米=0.000001米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的起始读数与最大读数之间的范围。

最小刻度是指刻度尺上相邻刻度之间的长度。

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即使测量的方法正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差异,这个差异叫误差。

误差的产生不仅跟测量工具有关,还跟测量的人有关。

1.2体积的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米3,符号是m3。

测量体积常用量筒、量杯。

用10的整数次幂来记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二.电的初步知识

2.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人们利用同种电荷间的相互排斥的特性制成了验电器。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由更小的粒子——原子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两个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恢复成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叫做电荷的中和。

2.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

2.3静电感应现象

把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使导体的两端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

利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导体带电叫感应起电。

2.5怎样使小灯泡发光

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在物理学中,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电键等元件组成的电流回路叫电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使用电源时,决不允许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源的正、负极间,否则会短路。

2.6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灵敏电流针是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在电流和测量电流强弱的仪器。

2.7电路的连接方法

把两个小灯泡顺次连接在电路里的连接方法叫串联。

把两个灯泡并列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的连接方法叫并联。

三.电和磁

3.1磁体和磁场

能吸引铁屑的性质叫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能长期保存磁性的磁体叫永磁体。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磁体之间的互相吸引和排斥是通过它们周围的磁场进行的。

小磁针N极在磁场中某一点所指的方向是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在磁场中画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这样的曲线叫磁感[应]线。

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而成为一根根小磁针,它们就按照磁场的方向排列起来。磁感线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地磁场。

严格的说,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方向,而有一定的偏角,这个偏角叫磁偏角。

3.2电流的磁场电磁铁

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现象就叫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它也有N、S两个磁极。

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这条确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性质的方法叫右手螺旋定则。

通电螺线管有三个特点:(1)断开电键后磁性消失。(2)增强通电螺线管内的电流、增加螺线管线圈的圈数或者在螺线管内放置一条软铁,都可以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加强。(3)改变通电螺线管内电流的方向,通电螺线管两端极性会发生改变。

人们利用通电螺线管的这些特点制成了带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

电磁铁的优点:(1)磁性的有无可以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的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

3.3电磁继电器

电磁继电器是由电磁铁、衔铁、触点组成的。

四.热和冷

4.1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计上刻有字母o 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冰水共存物的温度为0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将—273o C作为测量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每一开的大小和每一摄氏度的大小相同。T=(t+273)K, t=(T—273) o C

绝对温度是宇宙中物质低温的极限。

测量温度之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的玻璃细管的容积大是为了使温度计测量的温度更精确(改变相同温度时液体长度改变大些)。

体温计离开人还能显示体温,主要原因是因为玻璃泡附近的内径有一处特别细的弯道。

在物理学上称大量的分子、原子、电子的无规则运动为热运动。

温室效应是大气对地球的保暖作用的俗称。

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接触,不能取出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行。

4.2热膨胀

物质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收缩,但质量不变,这叫做热膨胀。

跟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叫热现象。

相同条件下,不同固体的热膨胀现象是不同的,气体的热膨胀程度最大,固体的热膨胀程度最小。

相同条件指原来的体积相同和温度的变化相同。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有些物体在某一温度变化范围内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现象。

4.3热膨胀知识的应用

固体热胀冷缩的程度虽小,但如果受到阻碍,产生的力却很大。这种力往往会起到破坏的作用。

五.物态变化

5.1溶化和凝固

物质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固体可以分成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的溶化温度叫熔点,杂质和外界压力会影响晶体的熔点。

晶体不同,熔点也不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熔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熔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5.2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的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蒸发时温度会降低,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增大液体表面积、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能加快液体蒸发。

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5.3 液化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气体液化要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液体汽化要吸热。

在一定温度以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气体液化后体积会变小。

电冰箱是根据物质汽化时吸热的原理制成的。

5.4 升华和凝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固态物质升华时要吸热。气态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七.简单的光现象

7.1光的传播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种线叫光线。

光源发射出的光总是向四周发散的。

我国战国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墨翟的弟子在《墨经》一书中,叙述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试验。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0000千米/秒。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先指出真空中光的速度是宇宙中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光在一年里传播的速度约为9×1012千米,这一长度叫1光年。

光在水里的速度比在玻璃里的大。

7.2 光的反射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改变方向再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入射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

反射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线、反射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光的反射定律。

光路是可逆的。

光线射到平滑的地方发生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射到粗糙不平的地方发生的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7.3平面镜成像

表面是平的镜叫平面镜。

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镜中的像是虚像,它有许多光点组成。

7.4球面镜

用球的内表面作镜面的叫凹面镜。

用球的外表面作镜面的叫凸面镜。

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能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叫凹面镜的焦点。

凸面镜能观察到的范围比镜面大小一样的平面镜大。

7.5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叫折射线。折射线和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叫小于入射角。

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等于0O 时,折射角也等于0O 。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是不同的,水对光的折射程度比玻璃小。同种介质对不同光的折射程度也是不同的。

7.6 光的色散

从1666年开始,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太阳光和各种不同颜色的光之间的关系,在1672年发现了太阳光中的奥秘。

太阳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把太阳光通过棱镜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光带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种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

由太阳光分解而成的各种色光中只有与玻璃颜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其他的色光都被玻璃吸收掉了。在太阳光照射下,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主要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与它所能反射的光的颜色。

八.光学仪器

8.1 透镜

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光轴上的点叫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个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凸透镜能成像,这种像是通过凸透镜的光实际会聚而成的,叫实像。

8.2照相机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像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

8.3幻灯机

当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物体放在焦点内;物体放在1倍焦距,2倍焦距之间,但太靠近焦点,像太大;物体、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无法成像。物体放在两倍焦距处,光屏上成等大的像。

8.4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个像不是由实际光会聚而成。

九.物体的运动

9.1运动和静止

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取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是任何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9.2直线运动

物体所作的运动,按它经过的路来分,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我们把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里经过路径的长度叫路程。

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9.3运动的快慢——速度

我们把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v=s/t

9.4 平均速度

物体作变速运动时,运动的快慢在改变,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v-=s/t

第十章.质量和密度

10.1物体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质的质量。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

1吨=1000千克(1t=1000kg)

1千克=1000克(1kg=1000g)

1克=1000毫克(1g=1000mg)

任何物体,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有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

10.2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物质

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使用天平的方法:

a.天平要放在水平台上

b.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上

c.调节螺母使横梁水平,指针在刻度板中央,使天平平衡

d.将物体放在左盘中

e.在右盘上增减砝码,使指针接近刻度板中央

f.调节游码,使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

物体质量=右盘上的砝码总质量+游码所示的质量

10.3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密度是一种特性。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质量/体积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资料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 千克kg m=ρ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 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Ω 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 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 比热c 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单位换算: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声光热力部分 1. 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声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2.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3.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4.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公式表示: v= ,速度的 主单位是米/秒.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7.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 质制成的. 8.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 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9.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10.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 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11.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1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1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 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4.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16.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 17.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18.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x108 米/秒. 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9.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 20.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 所成的像是虚像。 2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2.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23.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5.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6.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 27. 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 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计算公式是ρ= .密度是物 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29. 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0. 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人教版初二物理所有概念及知识点总结免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 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概念整理复习汇总: (一)序言 1.测量的目的:为了准确的进行定量的比较。测量后记录数值和单位。 2.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一拳的宽度大约为10厘米,大拇指的宽度约为1厘米,一步大约长为1米。 4.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为m。 5.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克。中学生50千克。 6.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7.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这时天平水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水平;(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示数。 8.时间本身的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1h= 60 min=3600 s. 9.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秒。 (二)声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 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发声体的结构有关。(2)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程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5.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三)光 1. 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等现象可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 最大,是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8。 8 3.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特点:(1)(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千克kgm=ρ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Ω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 比热c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c=Q/m △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N/kg。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初中物理透镜及透镜相关概念

初中物理透镜及透镜相 关概念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透镜及透镜相关概念: 名 称 概念说明 透镜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它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 塑料、水晶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下图甲所示,中间 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下图乙所示,边缘厚、中问薄的透 镜叫凹透镜按其厚薄的形 状可分为两 类:凸透镜和 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每个透镜都有 一条主光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 做透镜的 光心,如上图所示 用字母“O” 表示,可以认 为薄透镜的光 心就在透镜的 中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 凸透镜的焦点,如下图甲所示。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 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 凸透镜两侧各 有一焦点,且 对称,用字母

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如下图乙所示 “F”表示 焦 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如上图甲所示 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折射本领。 凸透镜两侧焦 距相等,用字 母“f” 表示?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凸 透 镜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光学性质: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基本规律、概念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折 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成像规律 物距:u>2f,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f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 1 S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物理概念汇总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m千克kgm=ρv 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v=s/t 密度p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牛顿(牛)NG=mg 压强P帕斯卡(帕)PaP=F/S 功W焦耳(焦)JW=Fs 功率P瓦特(瓦)wP=W/t 电流I安培(安)AI=U/R 电压U伏特(伏)VU=IR 电阻R欧姆(欧)ΩR=U/I 电功W焦耳(焦)JW=UIt 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 热量Q焦耳(焦)JQ=cm△t 比热c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c=Q/m△t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公式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 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 比热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c=Q/m△t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率:P=UI=W/t=I2R=U2/R

常用数据: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v=s/t ③单位换算: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概念 声、光、热 1、物理研究的就是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是340m/s,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人耳朵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的条件就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0、1秒)。 5、声音的三要素就是:①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与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就是不同的。) 6、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就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与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与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7 光在均匀介质中就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就是3x108 m/s、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 内, 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ON)两侧, 反射角(∠γ)等 于入射角(∠i) 在反射时,光路就是可逆的。 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就是定向反射 (如镜面、水面);(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就是我 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瞧到物体的原因。 9、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就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 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就是虚像。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10、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她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时光路也就是可逆的。当光从水或其她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光心。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12凸透镜成像规律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原理就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3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成虚像时物距越远,像距越远,像越小。一焦分虚实:F 以内成虚像,F以外成实像。二焦分大小:2F 以内成放大的像,2F以外成缩小的像 14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就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1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就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16、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就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就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17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分度值、 18、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就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19、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凝固:冰雹 20、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2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与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 沸腾就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就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2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与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2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4、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就是降低温度, 二就是压缩体积、 25、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液化的例子:云、雨、雾、露的形成;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哈气”;烧开水士的“白气”26.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 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凝化的例子:雪、霜、雾 物距(u) 成像正倒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 v ) 应用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倒立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f < u <2f 倒立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u < f 正立放大虚像透镜同侧放大镜 A B O N iΥ 光的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