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力》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本节是力学开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由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部分构成。“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3)、理解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常见的力。(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通过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的解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力的概念的建立、力的示意图及其画法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对生活中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进行区分。做好施力物与受力物分析与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对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对探究活动充满渴求。但学生仍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所以力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学知识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但这些多是零碎的、肤浅的,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的深层含义。

三、教法分析:

1、情景化教学。

2、实验教学法。

3、直观性教学。

4、讲授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通过举一些事例让师生、生生交流与讨论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两类主要的作用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表不同的观点,在不同观点的冲击下,学生则会形成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会合作学习。

2、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一个启发者,他只是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加深对力的概念的了解。

五.教学程序设计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情景引入:首先播放视频,并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进行掰手腕的比赛,实际的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然后马上提出问题:生活中经常提到谁的力气大谁的力气小, “物理中是怎么定义力的呢”.这样的引入方式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体现了情感目标。)

2、实验探究得出新知

探究点一:力的产生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我以多个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一类是可以体验感知到的,比如人推车的力、人把水桶提起来的力,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如人举杠铃的力、马拉车的力。目的让学生能通过体验、观察、感知力的存在。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梳理:人推车;人提水;人举杠铃,中间的动词“推提举”在物理上统称为“作用”,前面给出作用的是物体,后面接受作用的也是物体,从而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里通过讲解和示范力的产生,学生探索后总结力的概念,达到了从感知力向认识力的初步过渡,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突出了重点。然后播放力的产生的视频,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教师提问:人推车;人提水;马拉车,之中的力有何联系。让学生思考发表见解,老师总结得出结论:前面的名词为施力物体,后面的名词为受力物体。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它们是同时存在的。然后请学生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①人对车

的推力;②马对车的拉力;③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

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将空的易拉罐捏扁、橡皮泥可以捏成任意形状、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然后请同学来展示他们小组都做了哪些实验,最后总结出当有力作用在这些物体上时,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指导学生实验:请一位同学将乒乓球抛出,另一位同学将乒乓球接住,并通过播放打棒球的视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演示实验:小铁球从纸筒滚出,若旁边放有磁铁,小球将偏离原来路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力的两类作用效果:1、对物体施加力时,会使物体发生形变;2、对物体施加力时,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这个环节我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体验实验、演示实验三种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感最后有所悟,得出力的两类作用效果,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这里我还会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实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然后我会通过几张图片来让学生实际练一练:这些图片体现了力的哪些作用效果。这个教学片段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充实学生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

发生变化,可以判断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探究点三:力的示意图

指导学生实验:固定手推门的位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时,效果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改变用力方向时,力的效果也不同。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个教学片段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切身体验。

为了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引出力的示意图,并讲解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点。

探究点四:力的相互作用

首先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穿旱冰鞋互相推的时候两个人都向后退去;学生感受实验:手拉橡皮筋同时橡皮筋也在拉手、提水桶时感觉有向下拉手臂的力、手用力拍桌子手也会疼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突出了难点。

3.课堂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自行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老师再做最后的点评和总结。

六.说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