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铁路..

合集下载

图说晚清铁路史话二

图说晚清铁路史话二

铁道知识史海寻踪詹天佑参建的滦河大桥1892年当津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修筑到滦县时,需要横架一座铁路大桥,由于滦河河床泥沙很厚,水流湍急,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解决不了在河底打桩的问题,建成的桥墩屡次被洪水冲毁。

参加修建的詹天佑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认真研究了河床的地质构造,决定采用“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使桥墩的桩基工程顺利完成。

1894年2月该桥竣工,为单线桥。

1935年因改建双线,在此桥上游约45米处修建滦河新桥。

在修建过程中抗战爆发,导致施工几经停建,直至1943年滦河新桥才投入使用。

(图1)火车邮政的开通当中国大地出现了铁路,火车邮运的历史也就从此开始了。

早在1895年,津奉铁路通车后,海关邮局就开始用火车在图说晚清铁路史话(二)中国铁道博物馆雯雾该线运送邮件了,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火车邮运。

1902年10月,大清邮政在北京至山海关的火车上又开设了火车邮局,对散发在火车上的信件进行分捡和收寄业务,这是我国最早的火车邮局。

1903年在总结7年来火车邮政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铁路邮政章程》,从此火车邮政业务逐步地转向正轨化、规范化。

图1滦河铁路大桥(前为老桥,后为新桥)大清邮政车图3修筑中东铁路的筑路工人铁道知识年第期图6清末设立的淞沪铁路公司铁道知识史海寻踪“T ”字形铁路的修建1897年8月,由俄国人出资的中国东省铁路(也称中东铁路)开始动工兴建(图2),它是一条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中间从哈尔滨向南到大连的一条“T ”字形铁路。

在筑路中,工人们住在简易的帐篷里(图3),每天只付给10戈比的经费,且霍乱流行,3000多工人被传染,死亡率高达62%以上。

到1903年2月,全线竣工通车,交给设在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管理局管理和运营。

该路名为中俄共同修筑、经营,实为俄国独占的侵略工具。

作恶多端的“护路”骑兵1896年中东铁路公司任命外里海第四步兵旅长格尔恩罗斯上校为中东铁路护路队司令,组建首批护路队(图4)。

铁路牵引动力01

铁路牵引动力01

Rail和早期蒸汽机车 和早期蒸汽机车
1、最初的“Rail”
2、牛顿设想的蒸汽机车
3、史蒂芬森蒸汽机车
4、汉科克的蒸汽机车(1833)
1874年英国Rorndom工厂制造,仅有2根动轮轴,车轴排列为 0-2-0式, 总重1320公斤,轨距762毫米,时速24至32公里。吴松铁路铺设期间,先 导号就被用来运输施工材料,1876年7月该路正式运营后,先导号是主要 的牵引动力


主要技术参数
制造厂 四方厂 大连厂齐齐哈尔厂 沈阳厂 首台生产年份 1952 累计产量/台 455 用途 干线货运 轴式 1-4-1 轨距/mm 1435 整备质量/t 103.85 粘着重量/t 79.94 动轴轴重/t 19.98 轮周功率/马力 1545 模数牵引力/kg 24030 总效率 7.25% 单位马力质量/kg 59.59 构造速度/km/h 80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 145 固定轴距/mm 4419 机车总轴距/mm 10192 煤水车总轴距/mm 6376 机车及煤水车总轴距/mm 19780 最大高度/mm 4780 最大宽度/mm 3080 机车及煤水车总长/mm 22634 煤水车装煤量/t 14 煤水车装水量/m3 30 火箱型式 圆顶宽箱 过热器型式 A型 蒸汽压力/大气压 14 炉床面积/m2 5.09 火箱容积/m3 8.6 汽缸数目 2 汽缸直径/mm 580 鞲鞴辅行程/mm 710 最大遮断比 88%
龙号机车. 由英国制造,运行于唐胥铁路。有2根动轮轴,为1-2-0式,动轮直径 762毫米,机车长约5.7米,车身上标有英文Rocket of China(中国火箭), 机车水柜两侧各镶嵌一条金属龙形图案。因此,这台机车有了"中国火箭 号"和"龙号"两个名称

慈禧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慈禧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慈禧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1. 引言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清朝为了应对西方的压力,试图自我救赎的一次努力。

哎,咱们的慈禧太后在其中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她就像一位厨师,把各种各样的调料放进锅里,煮出了不同的味道。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慈禧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别小看这位太后,她可是有两把刷子的。

2. 洋务运动的背景2.1 历史压力要知道,在慈禧时代,西方列强纷纷来中国“讨生活”,就像一群抢着分蛋糕的孩子。

中国的老百姓可谓是左右为难,内忧外患,情况不容乐观。

慈禧意识到,不改变,就会被时代抛弃。

2.2 提升自我于是,她就开始鼓励学习洋务,开设学校,学习洋人的科学技术。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老虎学会了爬树,突然变得灵活了不少。

慈禧的这个举动,真是为国家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3. 洋务运动中的慈禧角色3.1 决策支持慈禧不仅支持洋务运动,还亲自参与决策。

她就像一位船长,掌握着舵,把船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虽然她当时并不是特别了解科技,但她的决心让很多人有了底气,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2 经济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慈禧在其中可是个重要的推手。

她批准了兴办工厂、开设铁路等计划,这就像是在为国家的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试想一下,铁路一开通,运输变得快捷,贸易兴旺,整个国家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4. 文化交流4.1 学习西方文化慈禧也在鼓励文化交流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她支持一些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

就好比让孩子们去外面的世界见识一下,回来后能给家里带来新鲜的点子,大家都觉得开眼界了。

4.2 现代化思想的引入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把西方的思想带了回来,开启了人们的思维。

慈禧就像是为知识的大门打开了一个缝隙,慢慢地,让大家看到了新世界的光亮。

虽然有些传统的人可能不买账,但她却在无形中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5. 结论总的来说,慈禧在洋务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

虽然在某些方面她也遭遇了不少争议,但她的决策和支持,确实为国家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头,首先北行列车从1进入2,也就是青 龙桥站,然后车头变车尾,车尾变车头, 倒着驶入3。走人字形铁路可以避免开凿 隧道。
• 现在为了提高列车流量,在西侧也修建
也一个人字形铁路,叫青龙桥西站。北 行列车走西站,南行列车走老青龙桥站。
• 竖井开凿法是指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的挖井方法,
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 “两端凿进法”→← • “竖井开凿法”→<|>← • 这是詹天佑在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时发明的。施工队经过居
庸关,看见居庸关山势高,岩石层厚,所以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的 方法;而八达岭隧道特别长,为了早点完成任务,打击帝国主义。所以打 一个竖井,增加打隧道的面数,采用竖井开凿法。此外詹天佑还创造了 “人”字形铁路。体现了詹天佑的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 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被誉 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 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 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 如图所示,京张铁路从图的右下角向左
上角通过1、3之间的高山。
• 经过此路段的早期列车都有前后两个车
第一条自办铁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洋 务运动代表人李鸿章、左宗 棠、刘铭传、张之洞等主张 兴修铁路,以“求强”“求 富”。
唐胥铁路
中国最早的标准轨铁路 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
紫光阁铁路
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
以六千银元的极低价格,将机车“卖” 给李鸿章,其中“有小火车一列,上 等极好车一辆,上等坐车二辆,机车 一辆,行李车一辆,中等坐车二辆, 陈设华美,制作精良,器具材质光 洁”。这些就是对当时慈禧太后小火 车情况的真实记述。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三个爱国故事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三个爱国故事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三个爱国故事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三个爱国故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都听过不少故事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三个爱国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故事一:留美九载英才早成140年前,上海港,一艘轮船鸣笛启锚。

船上有30名穿统一马褂的幼童,12岁的詹天佑就在其中。

他留给父亲詹兴洪一纸“倘若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文书,奔向此行目的地——当时被称为“花旗国”的美国。

做为第一批留美幼童,1872年,詹天佑和同伴们在海上飘行了40天,抵达旧金山,7天后搭乘横贯美国中部的大铁路,抵达留学的目的地康涅狄格州。

彼时,大洋彼岸的大清帝国,还没有一寸铁路。

在美国家庭中生活、学习了几个月后,第二年春天,詹天佑进入“海滨男生学校”学习。

他的数学成绩极其优秀,老师们鼓励他今后投身科学技术事业,毕业后报考耶鲁大学的理工科专业。

14岁的詹天佑从“海滨男生学校”毕业后,进入“山房高级中学”。

他进入山房高级中学学习的第二年,正值美国建国100周年。

美国各地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庆祝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在费城举办的百年博览会。

就在这个规模巨大的博览会上,詹天佑被集中了当时世界尖端科学技术、威力巨大、魅力无穷的铁路机车深深迷住了。

这也成为他日后报考耶鲁大学学习理工科的重要原因。

高中毕业后,詹天佑报考了耶鲁大学,选学土木工程系的铁路工程一科。

之所以选择铁路建造作为一生的事业,是因为他受到了西方以铁路起飞带动经济起飞的理论以及他所亲见的美国铁路的迅速发展与巨大作用这一经济现实的影响。

詹天佑感悟到,闭塞贫穷的中国,要走上近代化之路,首先要建成四通八达、遍布全国甚至连接世界的铁路网。

詹天佑如愿以偿进入耶鲁大学。

大学的学习实践提高了詹天佑的实践工作能力,也养成了他求实、细致的作风与学风。

他刻苦钻研、好学深思,在一二年级时两次获得数学课的奖学金与奖章,大学毕业考试,他的数学成绩考了全校第一名。

就在此时,一则意想不到的消息令这些留美学生沮丧气愤:清政府下令要求他们立即回国。

慈禧坐火车

慈禧坐火车

整整100年前。

1902年1月3日,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皇宫里的全部人员,由正定火车站乘上了专门为皇家准备的特别列车,驶向北京。

1901年10月20日,李鸿章等人和八国联军议和成功,国内局势渐趋平稳,蜷缩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决定“回銮”北京。

1899年8月15日,清廷从北京往西安逃亡时,为防八国联军追击,走的是山高路险的山西境内。

回京时,慈禧选择了虽然远一点儿,但道路较为平坦的河南河北。

慈禧暗中支持义和团闹事的时候,把电器和铁路都作为洋人祸害中国的重要工具来看,除了杀洋人之外,就是毁电杆、扒铁路、烧火车。

这次回京,也不知是为了加快速度免受颠簸,还是为了讨好洋人以示友善,慈禧决定从正定火车站乘比利时铁路公司的火车回京。

1901年12月31日,慈禧一行到达正定府,从北京专程到正定府来迎驾的官员们早已先期到达。

比利时铁路公司的杰多第和清廷负责迎驾的铁路总理盛宣怀早已把特别列车安排停妥,单等慈禧下令开车。

慈禧令钦天监占卜决定行期,钦天监的官员们不敢怠慢,占卜认定1902年1月3日上午9点半是吉日吉时。

慈禧决定延至1月3日上午9点半开车。

钦天监还算定了到北京的时间,应该是1月7日的下午2点钟。

铁路方面的总工程师说,如要保证1月7日下午2点到北京,那就得在中途的保定车站早上7点开车,怕不方便。

但慈禧主意已定,不能更改。

隆冬时节早上6点,天还很黑,皇宫的卫兵们手执火炬为皇家的车舆引路。

特别列车一个火车头拖着21节车厢:先是附属的装货车厢9节,装着慈禧在西安期间和沿路上收受的金银珠宝等贡品,还有载运仆役骡轿等的专用车厢数节和铁路办事人员的车厢;接下来是二等车厢2节,坐着王公大臣们;一等车厢一节,为光绪皇帝的专车;二等车厢一节,坐着荣禄、袁世凯等重臣和内务府的列位官员;又一等车厢2节,1节为慈禧专车,另1节坐着皇后和嫔妃等皇家的女眷们;二等车厢2节,坐着宫里的一般侍从太监们;再下来又是一等车厢一节,是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专车;最后是比利时铁路公司杰多第的事务车厢。

1-中国铁路发展基础知识

1-中国铁路发展基础知识

中国铁路发展史
正在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的重点项目。大桥于1957年建成通车,震惊世界。
中国铁路发展史
1958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开通,图为当 年的建设者正在激烈的讨论施工方案。
中国铁路发展史
1964年,模范机组“毛泽东号”机车组被铁道部授予“学 大庆红旗”称号。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08年,京沪高铁开工,拉开了中国城际铁路专线的序幕, 仅2008年一年,全国新开工建设的铁路达到了8000余公里。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这是第一条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 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刚一开通就创造了每小时350公 里的中国纪录。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09年12月,武广高铁新干线全线投入运营,这标志这我国从机 车制造,到铁路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列车运行控制、铁路运营管 理等方面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技术。领衔全球率先步入高速铁路 新时代。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10年春运,中国开始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中国铁路发展史
2011年6月,京沪高铁率先实行网络售票,高铁时速降到300以内 。
中国铁路发展史
中国铁路发展史
第二条铁路出现在1875年的上海。英国人在引诱等方法都失败 之后,索性用欺骗手段于1875年底,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 国资本集团擅自将钢轨和机车运进了上海。上海官员并没有阻 止,因为从没见过铁路。1876年8月,紫禁城收到了从上海传 来的消息,在英国人修建的吴淞铁路上,火轮车轧死了一个行 人,当地百姓群情激奋。慈禧太后对宣武门铁路的态度,使清 朝大臣对铁路也充满了恐惧,他们不允许这个东西存在,要把 它消灭干净。在拆上海这条铁路时,清政府竟然先花了28.5万 两银子将其赎回,然后拆掉。

北京早期的铁路概况

北京早期的铁路概况

北京早期的铁路概况一百多年来,北京铁路建设历经沧桑巨变,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清未曾建立了一些铁路,是为北京早期的铁路,主要的有如下一些。

1、宣武门铁路同治二年(1863年),洋务派李鸿章首发修建铁路之议,奏请慈禧太后批准。

当时同治皇帝才7岁,不懂理政。

慈禧对铁路一无所知,没有复文。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同当时的顺天府尹议妥,允许英国商人杜兰德悄悄地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一条1000米长的铁路,铺设铁轨,试行火车。

一辆蒸汽机车,6辆客用列车,并招聘数十名摩登少女着华丽服装,不停地向观者招手示意。

经费全由英商投资,只求慈禧赏光。

不料慈禧没有露面,她偏听某些保守派大臣意见,说修建铁路有三大弊端:资敌、扰民、失业。

还说修铁路有伤京城风水。

慈禧太后便示意英商,将这条铁道路枕拆除,铁轨、火车头和列车运回英国。

这件事就这样搁浅了。

虽未建成铁路,但英国人认为在北京宦武门外大街举办了一次火车展示,大清政府为其提供了一个免费广告场所,是一个好的商机的开始,所以挺高兴。

宣武门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

但并不是商业运营铁路。

不过,清来修建铁路的热潮,就是从宣武门外修建铁路起步的。

《申报》记载了当年北京市民观看火车的情景:“此处紊称僻静,罕见过客,今忽有火车经过,即见烟气直冒,而又见客车六辆、皆载以鲜衣华服之人,乡民有不诧为奇观乎?是以尽皆面对铁路、停工而呆视也。

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荷锄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嘻笑者,至于小孩或惧怯而依于长老前者,仅见数处,则或牵牛惊看似作逃避之状者,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2、紫光阁铁路光绪四年(1878年),李鸿章同英国商人谈判议妥,由英方在慈禧太后身边修建一条铁路专列,从中南海的紫光阁直达北海静心斋,全长约2000米。

英国商人为何为慈禧太后修专列?主要是为了争取同清政府达成火车交易。

这一招非常有效。

慈禧太后亲自登上这列驰骋子宫廷禁苑的专列,大开眼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资 三 班 江 刘 加 文 鹏 强
慈 禧 与 铁 路
中国铁路开端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 国诞生。40年后,1865年7月,英国商人杜兰德 跑到北京,为宣传大英帝国“领导世界新潮流” ,在宣武门外铺设了这段“袖珍铁路”。据徐珂 的《清稗类钞》记载,“英人杜兰德于同治乙丑 七月,以长可里许之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 门(宣武门)外之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 如飞,京人诧为妖物。” 消息传开后,京城的老佛爷慈禧听到后, 她是惊恐万分,立即下令拆除这段袖珍铁路。可 是这么一来,英国在北京的外交官和商人就不服 气了,他们到总理衙门去游说,表示铁路有利于 中国,但依然没有改变“袖珍铁路”被拆除的命 运

看着洋人在中国大肆办铁路,有个人坐不住了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李鸿章早就鼓吹“师夷之 长,试办铁路”,但他坚持认为铁路要中国人自 己办。因此他提出了赎回吴淞铁路的办法。赎回 吴淞铁路在当时不失为既维护了中国主权,又有 利于中国铁路发展的上策。 一年后的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如期付 清了赎买铁路的28.5 万两白银,并于当天下午2 点钟正式收回铁路。从此时起,吴淞铁路归属中 国,成为中国第一条营运性铁路
这年42岁的慈禧一脸错愕的问道,铁路,什 么铁路。原来慈禧还不知道这次英国在中国修建 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大铁路。 1872年,美国驻上海副领事布拉特福拜访当 时的上海道台沈秉成,谎称“因货物吞吐不便, 请沈大人批准外商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以造福地方 ”。沈秉成相信了他的话,然而布拉特福前脚出 门,后脚就找到了英国商人偷偷开始修建上海到吴淞镇止,全长14.5公里。
为促使慈禧向西方各国开战,1900年6月16 日,主战派代表端郡王载漪假冒洋人的身份伪造了 一个要慈禧交出政权的“八国外交团会照”。慈禧 看到这个照会后,大发雷霆,说:“大胆洋鬼子竟 然敢干涉我大清家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久便 向八国开战。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在攻破北京城 前,慈禧就发不及簪,狼狈地逃到了西安,在得知 自己捅了大篓子之后,赶紧向八国联军求和,签订 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要求中国赔偿4.5 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每个人要赔一两白银,这对 中国是极重的负担。
有一次,慈禧嫌汽笛声太刺耳,就说:“火车倒 是快,只是动静大,恐怕会震坏皇城的气脉,让 太监拉着跑吧。”于是乎,太监用黄绸子拉火车 又成为世界铁路史上又一大奇观。 李鸿章这招果然见效,慈禧逐渐改变对铁路的偏 见,转而支持洋务派在中国修铁路的主张。1891 后,台湾巡抚刘铭传修建了台湾铁路;1894年湖 广总督张之洞建成大冶铁路。 不过皇宫小火车只能激起慈禧一时的兴趣,要想 根本上改变慈禧对铁路的态度,需要一个契机
1877年10月,在老佛爷的旨意下,拆铁路的闹 剧又上演了。1877年10月,铁路开始被拆除, 到年底,连路基都被铲除了。上海民众既惊讶又 不解,纷纷感叹“唉,以后又只能骑骡子出门了" 。拆除吴淞铁路,从此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闻 。 1884年,中法战争在越南北部爆发,由于运输不 利,中国差点大败。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和兵 部侍郎曾纪泽共同给慈禧太后上书”中国应尽快 修铁路,以富国强兵”。可是慈禧一直犹豫不决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李鸿章知道,中国 能否办铁路的决定权在慈禧太后手里。
于是李鸿章决定在皇 宫内修一条铁路跑火 车,给这位深居宫中 的老妇人,玩玩现代 化。李鸿章借西苑三 海拓建的机会专门从 法国进口一批特殊的 列车设备以进贡的名 义献给慈禧。这批设 备包括一台火车头和 6节乘客车厢
其中有1节上等豪华车厢、2节上等普通车厢、2 节中等车厢、1节行李车厢,装饰极为精美。有了列 车,自然要修铁路。光绪十二年(1886年),西苑 铁路开始动工,从中海到北海,全长约三华里,两 年后竣工,成为中国第一条皇家专用铁路。

由于外商心怀鬼胎,所以在购地筑地过程中 ,采取一系列狡猾的手段。不仅对土地给予高价 补偿还聘用当地的老百姓来当筑地工人,让他们 有钱挣,同时考虑到中国百姓的传统风俗,宣布 凡是遇到百姓的房屋,坟墓一概绕过,如有侵占 照价赔偿。当时的上海百姓大都比较开通,对修 铁路抱着欢迎的态度。 1875年6月,路基工程基本完成。一年后的 1876年7月1日,吴淞铁路火车试运行。眼看铁 路快修成了,当地的官员开始慌了,说好修马路 结果修成了铁路,这可犯了老佛爷的大忌,只能 先瞒着。
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欺压百姓,激起民 众普遍的愤恨,于是在中国北方大地上出现一个 全新的反侵略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他们提出:“ 扶清灭洋”的口号,开始反抗洋人,拆毁教堂, 破坏铁路,间断电线。当时西方列强便以此为借 口,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1900年6 月10日,英、法、日、俄、德、美、意奥八国军 队由天津出发乘五列火车进犯北京,理由是保护 使馆,历史上称为“庚子事变”。 面对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清朝内部吵得不可开交 ,分为主和与主战两方。就在和战双方争执不下 时,
当时的上海火车站
吴淞铁路

当时的上海火车站人来人往,老百姓背着大包 小包登上火车,急匆匆地赶往吴淞镇。吴淞铁路 通车后的一年中,靠火车往返上海吴淞两地的多 达十六万一千三百三十一位,数量惊人。 如今铁路已经归属中国,百姓又这么喜欢,结 局可谓是皆大欢喜,可是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为 什么还要跪求慈禧太后要拆除吴淞铁路呢?一方 面,由于深受舅舅林则徐的影响,沈葆桢对素来 英国人没有好感,以前英国人来倾销鸦片,现在 又来办铁路,在他看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另一 方面,作为南洋大臣,控制的地盘首冲就是上海 ,现在李鸿章插手吴淞铁路,他认为侵犯了自己 的地盘
左图是西方列强为丑化中国做的宣传画,描述了乱 揭盖子而遭报复后大吃一惊的中国人
辛丑条约
事实上,庚子事变才是慈禧对铁路感情的拐点, 被动地打开了骨子里关闭已久的城门,让她不得 不直面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她 不得不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 政改革。 在1901-1905年期间,清廷先后颁布三十多道 上谕推行新政,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 个方面,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修建铁路。 虽然慈禧的新政以失败告终,但铁路昂首阔步迈 进中国人的世界了
宣武门外飞驰的火车
堂堂大清国的统治者为什么会怕一条500米长 的“袖珍铁路”呢?1757年开始,清政府彻底实 现闭关锁国政策,所以说慈禧对当时世界发生的 剧变,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自从下令拆除“袖珍铁路”之后,慈禧对铁路 的印象就停滞不前了。直到12年后,她再次面对 了这个怪物。1877年九月的一天,慈禧太后接见 专程从南京来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沈 葆桢有个名垂青史大名鼎鼎的舅舅,那就是主持 销烟的林则徐。这次沈葆桢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就是拆除英国人擅自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谢 谢 观 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