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8)》[1](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消化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历时2年、多次讨论、数易其稿后制订完成,并于今年6 月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发布。
共识发布后得到广大同行的普遍肯定,认为本《共识》对老年人消化酶与消化不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指导性,同时我们也收到了一些意见、建议甚至质疑。
现就《共识》有关内容以及同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和说明,供临床参考。
一、老年人消化不良的特点消化不良可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一般将经常规检查(内镜、影像学、生化等)证实存在相关器质性疾病的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 OD),其他则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2]。
临床上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胃动力、胃泌酸和内脏感觉异常等身体或精神心理因素是FD 的主要病因,但罗马基金会在罗马Ⅳ标准中已提出,所谓功能性疾病也必定是有某种客观的病理生理因素在起作用,仅因习惯仍沿用“功能性”一词;同时认为增龄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3],增龄相关的消化酶分泌不足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显然,老年人是FD 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上消化道和肝胆胰器质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因此老年人也是OD的高发人群。
由此可见,老年人消化不良常常是FD 与OD 叠加,较之中青年人发病率更高、病情更重。
二、老年人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因素——胰腺外分泌不足人体分泌消化酶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胃底腺、胰腺等,其中胰腺最为重要,其分泌的消化酶最全(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量最大,还能分泌大量的碳酸氢盐。
但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胰腺,无论是结构还是功能均已全面退化。
结构上的退化显示,老年人胰腺质量减轻[4]、体积缩小[5]、质地变硬[6]、胰管扩张[7-8] 等,尤其是胰腺组织脂肪化、纤维化、腺泡实质减少[9-11],而且胰腺外分泌功能细胞(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退化(如腺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空泡化明显,胞核固缩,胞内线粒体脱水、肿胀和空泡化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且排列松散,脂滴、溶酶体数量增多,细胞顶部酶原颗粒减少等)[12]。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饱胀、早饱、灼热、隐痛、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可伴有腹泻;经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者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如存在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
亚洲不同地区为8%~23%。
老年人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均存在生理性退化,是FD的高发人群,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老年人也是上消化道和肝胆胰器质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因此,也是OD 的高发人群。
不论是FD还是OD,补充消化酶制剂都是重要而常用的治疗措施。
一、消化酶与老年人消化不良(一)消化酶与老年人FD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内脏高敏感、胃酸分泌异常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FD除前述因素外,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减退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
1. 唾液腺及其分泌酶的增龄改变:唾液腺体积随增龄无明显变化,但其功能性腺实质的比例随增龄逐渐降低,而纤维间质和脂肪组织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唾液腺分泌功能也随增龄而下降。
2. 胃底腺主细胞及其分泌胃蛋白酶原(PG)的增龄改变: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随增龄胃底黏膜腺体萎缩,结缔组织增生明显,胶原沉积,主细胞数量减少,导致PG分泌减少、浓度和活性降低,从而对胃的化学消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3. 胰腺及其分泌胰酶的增龄改变:老化的胰腺不仅使胰液、胰酶分泌量下降,胰酶的活性也明显降低,对各种促分泌因素的反应时间延长、反应能力下降,导致小肠对脂肪的吸收率降低。
(二)消化酶与老年人ODOD可分为胰腺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和非胰腺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2类。
1. 胰腺疾病:2. 非胰腺疾病:(1)胃疾病:(2)肠疾病:(3)肝胆疾病:(4)糖尿病:(5)其他疾病:二、老年人消化不良的评估(一)临床评估1. 消化不良症状评估除按照《老年人FD诊治专家共识》的要求进行评估外,应特别关注:(1)患者的食欲情况:(2)是否有警报征象,如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无法解释的身体质量减轻(>身体质量的10%),并做必要相关检查。
57.《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解读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科老年病科郑松柏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09-17郑松柏教授,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老年消化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老年消化协助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等杂志编委。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前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
鉴于老年人共病多、多重用药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为规范诊治流程、合理应用相关药物、提高老年人FD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老年医学、消化病学和临床药学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老年人是FD高危高发人群发达国家消化不良发病率为15%~41%,亚洲不同地区发病率为8%~23%,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8%~35%。
比利时一项多中心调查报道,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随增龄增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达24.4%。
我国广东地区普通人群的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
老年人FD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1.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
老年人的胃电活动和胃动力变化主要包括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胃电图测定胃电活动发现老年人胃电波幅较青年人显著降低,基本胃电节律紊乱比例明显高于青年人;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餐后胃蠕动和收缩力降低,胃排空延迟,低体力活动者多见;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神经系统的老化(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ajal间质细胞丢失)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复方消化酶制剂对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疗效及不良影响

复方消化酶制剂对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疗效及不良影响发表时间:2014-07-18T15:09:40.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王颖[导读] 消化功能减退(FD)为老年患者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只表现为消化系统的功能运作障碍。
王颖(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医院消化内分泌科 122400)【摘要】目的分析复方消化酶制剂对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的疗效及不良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40例给予常规西药多潘立酮10mg,3次/d,记为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消化酶制剂2粒,3次/d,记为观察组。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效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9.52%(25/42)和78.57%(33/42),而对照组分别为40.00%(16/40)、62.50%(25/40),前者优于后者(x2=8.939,P<0.05);观察组治疗后胀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出现药后轻度腹泻,对照组2例轻度头痛,尚能耐受,两天后症状缓解消失。
结论复方消化酶制剂可促进胃肠动力,改善消化功能,副作用小,适用于老年患者。
【关键词】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复方消化酶制剂不良影响【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016-02消化功能减退(FD)为老年患者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只表现为消化系统的功能运作障碍,而排出器质性病变,由胃肠动力异常引起的疾病,与老年患者消化液分泌量降低有关。
消化道正常动力作用失常,明显降低老年患者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1-2]。
因此采用效果突出、安全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干预是治疗主要方向。
复方消化酶制剂可符合以上治疗需求,本文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2例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均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并通过数字编号进行分组。
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在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在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消化不良疾病特点,采用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查阅消化不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观察组数据并予以米曲菌胰酶片剂治疗,收集对照组数据并予以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
结果:明显改善了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P<0.05。
结论:消化不良疾病患者予以米曲菌胰酶片剂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消化不良;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常见消化不良疾病患者,患者由于胃部蠕动不足以及胃部动力障碍,出现了消化疾病,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临床症状是喂部饱胀、上腹疼痛、胃酸嗳气、食欲欠佳以及恶心呕吐等,可对患者日常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利用药物治疗本病患者病情[1],由于药物相关研究较多,临床上对如何有效治疗本病患者进行了相关分析,选择两种药物,分别是米曲菌胰酶片剂以及复方消化酶胶囊。
本文重点研究了消化不良疾病患者予以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的总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入组100例患者。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择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观察组数据:男女依次是30例及20例,年龄区间23岁至78岁,中位54.5岁,对照组数据:男女依次是31例及19例,年龄区间22岁至77岁,中位54.0岁。
二组患者资料相似,经t检验或者X2检验,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收集对照组数据并予以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每次用药1粒,每天用药3次,口服。
收集观察组数据并予以米曲菌胰酶片剂治疗:每次用药1片,每天用药3次,口服。
二组患者均治疗半个月。
1.3效果研究[2]治疗之后,基本消失症状,为明显好转,明显改善症状,为好转,其他情况为无效。
总有效率是前二者相加所得。
1.4统计学计算参照统计学软件SPSS22.0,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x2以及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024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药物治疗

2024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解读药物治疗2024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对于药物治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以下是对这些意见的解读。
首先,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类型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胃动力异常型、胃酸分泌不足型、胃酸分泌过多型和胃食管反流型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消化不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对于胃动力异常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促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胀、饱胀等症状。
对于胃酸分泌不足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酸激动剂,如雷尼替丁。
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胃酸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部不适的症状。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胃灼热等症状。
对于胃食管反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择抗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以减少胃酸的反流。
同时,还可以选择抗反流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以改善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减少胃液的倒流,缓解胸骨后灼热感等症状。
此外,共识还指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和逐步加量的原则。
具体来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对于初次用药的患者,可以选择较低剂量的药物,并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逐步调整剂量。
此外,共识还强调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应了解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此外,应注意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药物,以免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类型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和逐步加量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解读药物治疗重点

于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抗酸剂。在2015年FD共 识中提出,PPI和H2RA可作为FD尤其是EPS的 经验性治疗。最近发表的Meta分析发现PPI治疗 对表现为EPS亚型的FD患者有显著疗效,而对动 力障碍为主的FD患者疗效不佳[4],因此对餐后不 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以下简称2015年FD共识)。本文旨在对2015年 FD共识中的药物治疗进行解读。 一、抑酸剂依然举足轻重 胃酸与FD发病,尤其与上腹痛综合征
syndrome,PDS)患
者不推荐首选PPI制剂。对于抑酸剂治疗FD的疗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04.006 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
P0
2
3
4
于器质性疾病的排除,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 查,并推荐在初诊患者中及时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 查排除恶性疾病;对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 一步行H.pylori检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 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
o
(epigastric pain
内在联系。已有研究证实,胃酸刺激可以影响胃的 运动和感觉功能¨]。大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 抑酸剂对部分FD有效,故目前各国共识意见均认 为抑酸剂可作为FD治疗中的常用药物。抑酸剂主 要分为两类,即H2受体拮抗,H2RA)和PPI,其疗效持久,优
见(201 5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4):217—229.
6
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一 一~一菁|一 一 澈 一一一~一一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那些事(二)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那些事(二)消化不良是指位于上腹部的一个或一组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还可包括其他,如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及嗳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述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
老年人(年龄≥60岁)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是FD高危人群。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FD的症状及发病原因等,这期我们主要讲述老年FD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首先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如以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为主的患者,建议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低脂饮食、少食多餐等;以上腹痛综合征(EPS)为主的患者则建议食用胃排空较慢、对胃分泌刺激较少的食物;心理治疗等。
关于您的症状是餐后不适综合征还是上腹痛综合征的问题可参考上期科普: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一)。
二、药物治疗1. 促动力剂、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是FD的一线治疗药物。
与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相关的患者,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与上腹痛综合征(EPS)相关的可选用抑酸剂,必要时合用促动力剂。
经验性治疗的时间一般为2~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促动力剂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常用抑酸药有:H2 受体拮抗剂(H2RA)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有: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
2. 根除幽门螺杆菌(HP): HP感染的老年患者,根除HP治疗,除改善FD的症状外,还能减少发生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淋巴瘤的风险。
目前推荐的根除HP疗法为四联疗法(铋剂+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但对于高龄(≥80岁)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因此,对合并HP感染的高龄FD患者,应建议在应用促动力药、抑酸剂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根除H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饱胀、早饱、灼热、隐痛、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可伴有腹泻;经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者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如存在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
亚洲不同地区为8%~23%。
老年人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均存在生理性退化,是FD的高发人群,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老年人也是上消化道和肝胆胰器质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因此,也是OD 的高发人群。
不论是FD还是OD,补充消化酶制剂都是重要而常用的治疗措施。
一、消化酶与老年人消化不良
(一)消化酶与老年人FD
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内脏高敏感、胃酸分泌异常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FD除前述因素外,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减退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
1. 唾液腺及其分泌酶的增龄改变:唾液腺体积随增龄无明显变化,但其功能性腺实质的比例随增龄逐渐降低,
而纤维间质和脂肪组织的比例逐渐增大,因此唾液腺分泌功能也随增龄而下降。
2. 胃底腺主细胞及其分泌胃蛋白酶原(PG)的增龄改变: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随增龄胃底黏膜腺体萎缩,结缔组织增生明显,胶原沉积,主细胞数量减少,导致PG分泌减少、浓度和活性降低,从而对胃的化学消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3. 胰腺及其分泌胰酶的增龄改变:老化的胰腺不仅使胰液、胰酶分泌量下降,胰酶的活性也明显降低,对各种促分泌因素的反应时间延长、反应能力下降,导致小肠对脂肪的吸收率降低。
(二)消化酶与老年人OD
OD可分为胰腺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和非胰腺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2类。
1. 胰腺疾病:
2. 非胰腺疾病:
(1)胃疾病:
(2)肠疾病:
(3)肝胆疾病:
(4)糖尿病:
(5)其他疾病:
二、老年人消化不良的评估
(一)临床评估
1. 消化不良症状评估除按照《老年人FD诊治专家共识》的要求进行评估外,应特别关注:
(1)患者的食欲情况:
(2)是否有警报征象,如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无法解释的身体质量减轻(>身体质量的10%),并做必要相关检查。
2. 全面了解是否患有前述胰腺疾病和非胰腺疾病情况,并做必要的生化、影像及内镜检查予以
明确。
(二)实验评估
1. 粪便常规:
2. 粪脂肪检查:
3. 粪弹性蛋白酶测定:
4. 呼气试验:呼气试验是一种测定胰酶活性的间接方法。
此外,还有胰泌素试验、胰泌素-CCK试验、 Lundh试验和月桂酸基试验等,可供临床选用。
三、消化酶制剂在老年人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一)消化酶制剂应用的适应证和时机
1. 老年人FD可在一线治疗(促动力剂或抑酸剂)的基础上,辅以消化酶制剂治疗,当一线治疗无效时,则应积极给予消化酶制剂或促动力剂联合消化酶制剂治疗。
2. 老年人在消化酶生理性排泌量减少和活性降低的基础上合并OD,消化酶的缺乏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则应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积极、适时补充消化酶制剂。
3. 老年人胰腺疾病相关OD常需补充胰酶含量高的、较大剂量的胰酶制剂,急性胰腺炎可在恢复期逐步开放饮食时,酌情补充胰酶制剂,以减轻胰腺的外分泌负担。
4. 老年人非胰腺疾病相关OD,只要能够进行肠内营养,即可补充消化酶制剂,并可明显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慢性胃炎患者存在上腹饱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时,也推荐应用消化酶制剂。
(二)常用消化酶制剂的成分、疗效、特点及安全性
1. 多酶片:多酶片每片含胰酶300mg、胃蛋白酶13mg,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胰酶,外层为胃蛋白酶。
,目前仍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
2. 胰酶肠溶胶囊:胰酶肠溶胶囊是一种胰酶替代剂,每粒胶囊含胰酶150mg,相当于脂肪酶10000欧洲药典单位、淀粉酶8000欧洲药典单位、蛋白酶600欧洲药典单位。
该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老年人 FD和OD的治疗,尤其是
胰腺疾病相关OD的治疗,如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后及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胰酶肠溶胶囊缓解各种消化不良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但急性胰腺炎早期和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期禁用。
3. 复方消化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具有独特的剂型设计,胶囊内含3种成分不同、相互独立的膜衣片,分别含有木瓜蛋白酶50mg、淀粉酶15mg、熊去氧胆酸25mg、胃蛋白酶25mg、纤维素酶15mg、胰酶50mg、胰脂酶13mg。
可用于治疗老年人FD和无胆道梗阻的OD患者,对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有良好疗效。
但急性肝炎和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
4. 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是一种新型消化酶制剂,每片含阿嗪米特75mg、胰酶100mg(淀粉酶3000活力单位、蛋白酶150活力单位、脂肪酶3000活力单位)、二甲硅油50mg及纤维素酶10mg。
该制剂具有促进胆汁分泌、补充多种消化酶、减少肠腔气体等多重作用,主要用于因胆汁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对各种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较高。
但肝功能障碍、急性肝炎、胆道梗阻及胆绞痛患者禁用。
5. 米曲菌胰酶片:米曲菌胰酶片每片含有胰酶220mg[脂肪酶7400U(欧洲),蛋白酶420U (欧洲),淀粉酶7000U(欧洲)]、米曲菌霉提取物24mg[纤维素酶70U(Fip)、蛋白酶10U(Fip)、淀粉酶170U(Fip)],该制剂在制作工艺上
采用pH值敏感的复合包衣技术,确保胃酶和胰酶分别在胃和小肠准确定位释放。
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米曲菌胰酶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较高。
但急性胰腺炎早期和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期禁用。
以上消化酶制剂各有其特点,为临床医生个体化治疗老年人消化不良提供了方便,在临床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