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
X线平片联合MRI诊断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

的关键环节 , 千万不可依靠单一指标来排 除和 确定诊 断和手术
时机。( ) 3 全面 、 细致的物理检查对诊断有积极 作用 : 临床发 ① 现即使在发 病早期 自觉疼痛在上腹 部或脐周 时 , 其触痛部 位也 在右下腹部 , 当形成腹 膜炎 时其触 痛范 围有 时扩 大 , 仍 以右 但 下腹部为重 , 此点对 诊断颇 有 意义 。同时 , 我们 也发 现急性 阑
3 2 手 术 时 机 与 术 后 并 发 症 的相 关 性 阑 尾 术 后 的 并 发 症 发 .
后出现的症状 , 这些症 状 的出现顺 序在 诊断该 病 时非 常重要 。
有人 认 为 以上 症 状 的 出现 顺 序 发 生 改 变 时 , 要 怀 疑 阑尾 炎 的 就 诊 断 是 否 正 确 。另 一 方 面对 转 移 性 右 下 腹 痛 的 动 态 观 察 也 非
l 0至腰 1 脊神经 的分 布区域 , 于右髂 嵴最 高点 、 位 脐与 右耻骨
嵴之 间的三角 区皮肤 。当 阑尾 穿 孔后 该征 即消 失。检查 方法
有针刺法 和皮肤提 捏法 , 以前 者较 为敏 感 , 局部 皮肤 感觉 过敏
可 与 阑尾 腔 膨 胀 的程 度 有 关 系 。 我 院 已将 该 检 查 法 列 为 常 规 ,
诊 断该 病 的体 会 : 1 分 析 症 状 出 现 的先 后 次 序 在 诊 断 中 起 着 ()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该 病 的发 生 、 展 和 变 化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先 后 发 次 序 规律 。初 期 常 有 上 腹 痛 或 脐 周 痛 , 则 出 现 恶 心 、 吐 , 继 呕 数 小 时 或十 数 小 时 后 转 移 至 右 下 腹 部 疼 痛 , 肌 紧 张 、 热 为 最 而 发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诊断PPT课件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 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小于 其基底的宽 度。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大于 其基底的宽 度。
保守方法可缓解, 复发率较高。必 要时需微创介入 治疗。
脱出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多有明显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破裂
多需要微创介入 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在临床患者中则为 43%。 尽管其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 确。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分型 临床症状和体征 纤维环 髓核 后纵韧带 影像表现 治疗
退变型
无
或有钙化
含水量减少
完整
无
膨出型
生理退变,可有反复腰痛, 很少出现根性症状
松弛但完整,外周 纤维环匀称超出椎 体终板边缘的正常 生理限度,
皱缩
完整
最弥漫少量向外 鼓起
无
突出型(纵韧带下型)
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 窄症状
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 不连接,游走
完整/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不 连接,游离到椎 管内病变的上或 下节段、椎间孔 等
需手术治疗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磁共振影像诊断讲课

治疗方案选择
01
保守治疗:适用 于轻度腰椎退行 性变患者,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康复训练
等
02
微创手术:适用 于中度腰椎退行 性变患者,包括 椎间孔镜手术、
椎体成形术等
03
开放手术:适用 于重度腰椎退行 性变患者,包括 椎弓根螺钉固定 术、椎体融合术
等
04
综合治疗:根据 患者病情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如药物治 疗联合康复训练, 微创手术联合开
放手术等
预后评估
评估腰椎退 行性变的严
重程度
预测手术 治疗效果
评估保守 治疗效果
评估患者 心理状态
评估生活 质量
预测康复 时间
02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向四周膨出,压迫神经根
03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水、变性
04
椎间盘钙化:椎间盘内出现钙化灶,提示退行性改变
05
椎间盘真空现象:椎间盘内出现低信号区,提示退行性改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椎体退行性变
F 椎体退行性变引起的椎管狭窄
E
椎体滑脱
D
椎体压缩性骨折
C
椎体终板下囊肿
B
椎体终板硬化
A
2
扫描技术
扫描参数:TR、 TE、层厚、 FOV等
扫描范围:腰 椎、椎间盘、
神经根等
扫描序列:SE、 T1、T2、 PDWI等
扫描方位:横 轴位、矢状位、
冠状位等
扫描时间:根 据患者情况及 扫描序列决定
影像分析方法
01
观察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磁共振影像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

下移位型
• 椎间盘突出、髓核下游离(T2WI) 椎间盘突出、髓核下游离(T2WI)
硬膜囊内型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分型表(表1) (表1
椎间盘膨出
腰 椎 间 盘 退 行 性 变
椎间盘突出
中央型 中央旁型(侧后型) 侧向型(椎间孔型、外侧型) 过侧向型(椎间孔外型、远外侧型) 前型 单侧型 原位型
D、过侧向型,也称椎间孔外型,远外侧型较为 过侧向型,也称椎间孔外型, 少见,可压迫后神经节。( 。(图 少见,可压迫后神经节。(图6) E、前型:以往很少注意,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 前型:以往很少注意,CT和MRI应用于临床后 开始引起重视,有作者报道占椎间盘突出的20% 20%, 开始引起重视,有作者报道占椎间盘突出的20%,其 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而多样化,如腹股沟疼痛、 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而多样化,如腹股沟疼痛、骶髂关 节痛、臀部痛、髋痛及下肢外后方疼痛等。( 。(图 节痛、臀部痛、髋痛及下肢外后方疼痛等。(图7)
四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脊柱外科 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也是骨科、 影像科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椎 间盘在解剖、生理上的复杂性,以往 对其发病机制、临床和影像认识不无 问题,随着影像技术日趋完善,CT、 问题,随着影像技术日趋完善,CT、 MRI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对其认识 MRI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对其认识 也不断深入,日臻完善。
一、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分型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分型颇为紊乱,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分型颇为紊乱,其分型依据一般均为与临床 症状、体征相关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程度, 症状、体征相关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程度,下面例举两种比较客观的 分型方法。应当指出,下面两种分型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分型方法。应当指出,下面两种分型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 相互有联系的。 相互有联系的。 ⑴ 依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与受压神经的关系分型 A. 中央型,突出部位位于椎管中央,临床以马尾压迫症状为特 中央型,突出部位位于椎管中央, 。(图 征。(图1)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精品PPT课件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
CT检查对椎间隙局部扫描
未能显示椎间隙水平以外椎管内结构
中 央 型
中央旁型
中央旁型
外侧突出
外 侧 型
椎间盘在纵向方向上 的移位
脱出、 游离型
髓核脱出、增强未强化
一、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39%以上的腰痛原因为椎间盘来源。
•椎间盘退变与炎症、髓核脱水、椎间高度降低,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力 学传导功能损害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为退变伴随椎间盘中神经纤维长入,炎 症介质对这些神经终端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受 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
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腰痛
1、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疼痛(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终板骨软骨炎
2、退行性变继发椎管狭窄
韧带、小关节、脂肪堆积等改变对神经、脊髓压迫 导致的疼痛
腰椎周围连结: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的神经及血管
神经 血管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分型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 信号,T 2 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 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 1 WI和T 2 WI上均为低信号。 前两型为主,大部分病例只累及一个椎间隙改变, 仅有一个间隙终板炎合并多个间隙椎间盘突出较 多见。I型逐渐转变为II型,或面积逐渐增大。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退行性病变一概述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
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
严重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可以引起腰腿痛甚至神经损害,影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病因1.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椎间盘组织承受人体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劳损较其他组织为重。
腰椎间盘经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退变。
研究证明,接近20岁的椎间盘已经有退变,20~30岁间有的已经明显退变,纤维环出现了裂痕。
而30岁以上的椎间盘均有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网状变性和玻璃样变,失去原来的层次和韧性,产生不同裂痕,继而完全破裂。
2.椎间盘髓核的退变椎间盘髓核是富含水分、有小分子弹性粘糖蛋白的组织,内含软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幼年是含水量可达80%以上,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时可达70%,椎间盘含水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内在压力水平和弹性状态。
髓核的退变多在骨关节和纤维环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在腰椎负荷量加大的时候,椎间隙压力增高而椎间盘变性加速,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变性的髓核沿着裂隙而突向边缘,这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
3.软骨终板的退变椎间盘的软骨终板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变薄、钙化和不完整,并产生囊性变和软骨细胞坏死,纤维环的附着点松弛,伴随髓核水分减少,软骨终板不能再生修复。
软骨终板的退变会使椎间盘体液交换的半透明膜作用减少,加速腰椎间盘退变。
4.腰椎椎体的退行性变腰椎表面受损后,骨膜上下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如血肿中,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
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化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的骨赘(骨刺)。
骨赘的形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重平面的作用。
但是骨赘椎管内和椎弓根发展就会对脊神经和硬膜囊的压迫产生不同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5.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椎间盘和小关节构成椎体间的一个三角形的支架结构,以稳定椎体间的关系。
[腰椎影像]“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病”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
![[腰椎影像]“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病”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1293f8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c.png)
[腰椎影像]“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病”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病定义●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病是指由于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复杂的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的椎-盘复合体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症状和体征●常为正常衰老退变的一种表现●通常无症状●轻微创伤后可表现为腰疼或神经根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以正常,或者出现感觉、运动和(或)反射异常●腰椎活动范围可能降低●腰屈曲、伸展、旋转或侧弯可使症状加剧流行病学●发病高峰在40~60岁之间●可于创伤早期发生●发病率:男性=女性●几乎60岁以上的患者都会发生●有遗传倾向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并不是常规的评测背痛机制的手段●MRI是评测椎间盘的主要手段●椎间盘造影术可以鉴别盘源性疼痛●CT可以在有检查禁忌时替代MRI●X线只能显示椎间盘空间缩小影像学表现●在T2加权MR影像上髓核呈低强度信号●椎间盘高度降低●盘内气体呈非常低强度信号区,但最好用CT观察●继发性椎体终板Motic退变分级:■Ⅰ型:骨髓水肿■Ⅱ型:骨髓脂肪变性■Ⅲ型:骨硬化■常呈混合型终板退变●T2加权MR影像信号强度增加和椎-盘侵蚀也许是因为椎间盘感染●常与增生性关节退变相关其他检查●当出现神经根病变时建议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诱发性椎间盘造影可作为一个有效的诊断工具,明确疼痛的责任间盘鉴別诊断●椎间盘炎●莱特综合征(Reiter syndrome)●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冷、热疗,单纯止痛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物理治疗,包括柔和的牵伸、关节活动训练、深部热疗和力量训练,对部分患者有益●保守治疗无效或疼痛限制日常生活活动时可行硬膜外阻滞可以缓解症状●整骨疗法或脊柱按摩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出现持续性痛或进展性神经系统症状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图1矢状位CT扫描显示数个椎间盘狭窄,L2~L3和L3~L4因椎间盘退变而出现盘内气体;L4~L5轻度椎体滑脱图2矢状位T1加权MR影像显示L3~L4和L4~L5椎间盘狭窄(A),相应椎间盘T2加权MR影像呈低强度信号(B)。
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MR表现及分型

15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1月 第2卷第2期31(2):155-158.[2]汤文瑞,张焱,程敬亮,等.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窦良恶性肿块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9).[3]黄红艳,黄文虎,舒锦尔,等.MRI高清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对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12):850-854.[4]吴莉莉,陈基明,丁俊.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6):588-590.[5]袁冬存,梁志莹,黄穗乔.成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不同MRI表现及其鉴别[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6):487-492.[6]王永哲,杨本涛,鲜军舫,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鼻腔、鼻窦实性肿块的适宜b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0):1481-1485.[7]肖玲,陈璐,王媛媛,等.鼻腔鼻窦常见恶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6):986-989.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习惯的改变,腰背部疼痛的人群普遍存在。
人们以椎间盘突出、膨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Schmorl结节来就诊、治疗,此时,病变已进入中晚期,而忽略了造成这些病的早期原因是腰椎间盘的退变。
椎间盘退变系指椎间盘的生物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椎间盘生物力学功能下降。
现搜集2016年2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腰部不适患者90例的腰椎MR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2 资料和方法2.1 一般资料现搜集2016年2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腰部不适患者的MR检查资料。
研究组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15~65岁,平均40岁。
2.2 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Achieva双梯度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仪,腰椎相控线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39%以上的腰痛原因为椎间盘来源。
椎间盘退变与炎症、髓核脱水、椎间高度降低,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力
学传导功能损害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机制为退变伴随椎间盘中神经纤维长入,炎
症介质对这些神经终端的刺激而产生疼痛。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根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的MR诊断
腰椎退行性病变相关腰痛
1、椎间盘退变所致的疼痛(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终板骨软骨炎
2、退行性变继发椎管狭窄
韧带、小关节、脂肪堆积等改变对神经、脊髓压迫导 致的疼痛
腰椎周围连结: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解剖
椎间盘的神经及血管
神经 仅纤维环外1/3有神经支配 脊神经前支和灰交通支 ----纤维环前、外侧面和前纵韧带 窦椎神经 ----- 纤维环后面及后纵韧带 血管 椎间盘内无血供 其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排除均通过终板扩散
Ⅰ型
II
型
终板骨软骨炎鉴别诊断
椎间盘感染性疾病椎间盘结核、脓肿、化脓性关节炎
多起自椎体,骨质破坏明显,界模糊,椎间盘呈高信号,临床有明显感染症 状。 终板炎,椎间盘退变为低信号,骨质破坏不明显,病变区与正常骨质分界清 楚。临床症状较轻。
三、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症
定位体征+影像征像 治疗不同方法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受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
确诊椎间盘源性痛后主要应用非手术疗法,多采用微创介入椎间盘内热疗法,如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射频椎间盘内电热凝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IDET)或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nuloplasty, IDETA)等。腰椎融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不明确, 比保守治疗的优越性亦不明确。
脱出、 游离型
髓核脱出、增强未强化
许莫氏结节
经终板的突出-----Schmorl结节
前许莫氏结节
许莫氏结节
神经压迫的四个水平
1、 椎间盘水平 2、 侧隐窝水平 3、 椎间孔水平 4、 椎间孔外水平
1、 椎间盘水平 2、 侧隐窝水平 3、 椎间孔水平 4、 椎间孔外水平
?
椎体滑脱、 椎间盘脱出
←
滑脱、卡压
五、继发椎管狭窄其他退行性变因素
侧隐窝变窄
椎小关节突肥大 椎间盘膨出 黄韧带肥厚
关节滑膜囊肿压迫神经根
滑 膜 囊 肿
腰椎退行性变MR检查注意点
在有定位体征条件下,建议连续层面扫描。
横断面发现病灶、注意到椎间孔外区域。 矢状位有利于对椎间孔水平及侧隐窝水平神经根观察。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类型
分型 临床症状和体征 纤维环 髓核 后纵韧带 影像表现 治疗
退变型
无
或有钙化
含水量减少
完整
无
膨出型
生理退变,可有反复腰痛, 很少出现根性症状
松弛但完整,外周 纤维环匀称超出椎 体终板边缘的正常 生理限度,
无
突出型(纵韧带下型)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 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
关,但与性别无关,正常椎间盘很少见。 正常人群中6%存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在临床患者中则 为43%。 尽管其与疼痛明确相关,但其与腰痛疗效的关系,尚不明 确。
二、终板骨软骨炎病理
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
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 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脂肪浸润→纤维化及钙 化。 活检研究提示为炎症性改变,包括退变,再生, 反应性骨形成,终板水肿和血管肉芽组织。但炎 症的确切原因未明确。
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 不连接,游走
完整/破裂
与相应椎间盘不 连接,游离到椎 管内病变的上或 下节段、椎间孔 等
需手术治疗
定位体征
正 常 椎 间 盘 影 像 表 现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
CT检查对椎间隙局部扫描
未能显示椎间隙水平以外椎管内结构
中 央 型
中央旁型
中央旁型
外侧型突出
外 侧 型
椎间盘在纵向方向上 的移位
MR检查(T2WI)
纤维环后外围异常高信号影, 椎间盘呈低信号
椎间盘源性痛-------诊
断
症状性诊断,客观体征极少,确诊较困难,易漏诊、误诊。
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MRI示:椎间盘退变表现;
T2加权像显示椎间盘后方有高信号区。
二、终板骨软骨炎临床表现
主要位于腰椎远端,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及年龄相
破裂
至椎管
完整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小于 其基底的宽 度。 椎间盘突出 的距离大于 其基底的宽 度。
保守方法可缓解, 复发率较高。必 要时需微创介入 治疗。
脱出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多有明显症状体征
破裂
至椎管
完整/破裂
多需要微创介入 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纵韧带下型/硬膜 内型)
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 窄症状
生理变化
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 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椎间盘退变的形态学演变
椎间盘退变最初的形态学表现为髓核脱水、纤维 环撕裂及软骨终板裂隙形成。 随之发生软骨终板下骨硬化,孔隙变小,椎间盘 与锥体髓腔内营养成分交换受阻,椎间盘内酸性 物质聚集,基质降解产物堆积,进一步加重孔隙 堵塞,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髓核和纤维环退 变。 椎间盘退变的晚期表现为失水的椎间盘弹性减小, 椎间高度下降。随着纤维环裂隙的增大,逐渐失 去对髓核的包容,可能导致髓核脱出。
分型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 信号,T 2 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 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 1 WI和T 2 WI上均为低信号。 前两型为主,大部分病例只累及一个椎间隙改变, 仅有一个间隙终板炎合并多个间隙椎间盘突出较 多见。I型逐渐转变为II型,或面积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