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课文中的北京人复原头像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京人的学习初步树立历史学习的证据意识,初步认识历史是人类不断进步和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京人的特征

2、难点: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三、教学设计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导言课初步了解了历史这门学科。今天,我们就开始正式学习本学期的内容。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下:人类是如何起源的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大胆猜想)

学生思考回答:从妈妈肚子里来、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元谋人

师:我们国家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什么呢?

生:元谋人

展示元谋人发现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除此之外我国境内还有许多古人类的遗址:观察课本插图。

3、北京人的发现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做多的国家之一,为什么课本中重点介绍北京人?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多,发现时间早。

3、北京人的特征

观察课文中北京人复原头像:对比北京人和现代人外部特征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讨论。

4、北京人的生活和发现的意义

了解了北京人的外部特征后,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北京人的生活情况。观察课本中的三幅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力,来说一说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可以是某个生活场景,也可以是一

整天的生活情况。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第一,北京人生活在打制石器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第二,北京人会使用火而且会保存火种。可以讨论火使用的意义。第三,北京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和分工。第四,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群居和居无定所,共同劳动。第五,北京人发现的意思。

5、讨论课后活动第2题。可以穿插到北京人的生活活动中。

6、知识拓展:山顶洞人(对比北京人的生活:外部特征、石器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7、板书设计

一、我国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元谋人约170万年

二、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裴文中

三、北京人的生活: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教学反思:在文字出现之前化石和考古文物是我们了解古人类生活的主要证据,这不光是本课的难点,甚至可以说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在本单元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强调化石和文物的作用。在难点突破方面,我主要是展示考古发现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合理的发挥想象和思考,从历史文物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树立了历史证据的意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