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矿物及应用

合集下载

功能矿物材料简介功能矿物材料简介在材料学科中通常把材料分为三类即金属材料、有机材料或高分在。。。

功能矿物材料简介功能矿物材料简介在材料学科中通常把材料分为三类即金属材料、有机材料或高分在。。。

Chap. 4超细功能粉体用于高性能陶瓷4.1 概述4.1.1 陶瓷材料的发展要求20世纪初,陶瓷开始步入工业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提出了各种要求,促使研究向高纯、超细单相材料过渡,通过对材料的组成、工艺和显微结构的研究,促进对单组分材料研究的深化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普通瓷→高铝瓷O3瓷→95%Al2O3瓷→99%Al2O3瓷,其发展过程就是→75%Al2一个很好的例子,使材料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304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 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9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3053074.1.2 超细粉体与新型陶瓷材料由于超细粉体的独特性质,它不仅是制备新型陶瓷材料的基本原料,本身也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

超细粉体的性质与新型陶瓷材料的功能性密切相关(见下表),这有助于新型陶瓷材料的设计和材料结构、性能的改进。

308原料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我国陶瓷工业的现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目前我国引进的大多是国际一流的设备,但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究其原因——并非我国陶瓷原料的品质不佳,而是陶瓷原料的加工力量不足。

新型陶瓷材料领域也是如此,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r. Haggerty所指出“当前妨碍陶瓷材料广泛使用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可靠性,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高强度的陶瓷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陶瓷材料。

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优秀课件

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优秀课件

IgG
32~212
0.72
IgA
3.5
0.13
IgM
8.7
0.04
❖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 1962年,Porter首先提出IgG分子的化学结构模式。 后来证实,其他几类Ig也都具有与IgG相似的基本 结构,所有Ig的基本结构均由4条多肽链,即2条相 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借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对 称结构。活性Ig可以是这种基本结构单位的单体或 聚合体。对于聚合态免疫球蛋白IgA和IgM而言,比 IgG基本结构多了附加的多肽链。此外,Ig为糖蛋 白,糖基连接于重链。
⑶体外补充:主要是来自乳、蛋。在牛初乳和常乳中,Ig总含 量分别为50和0.6mg/mL,其中约80%~86%为IgG,人乳免疫 球蛋白主要以IgA为主,含量为4.1~4.75μg/g。体外注射丙 种球蛋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以 及传染性肝炎、麻疹、水痘、腮腺炎等的防治。
❖ 免疫球蛋白的分类: 按结构分五类:IgG、IgA、IgM、IgD和IgE共5 种,多数为丙种球蛋白(γ-球蛋白),其中IgG 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 白的70%,所以,人血浆内的免疫球蛋白大多 数存在于丙种球蛋白中。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含四条异 性多肽链,分子量较大的为 重链(H链),较小的为轻链(L 链) 。两条H链和两条L链的氨 基酸组成完全相同。Ig多肽链 内的二硫键连接形成的110个氨 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结构称为 Ig的结构域或功能区。重链和 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 的序列变化很大,为可变区(V 区),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 稳定的区域,为恒定区(C区)。
补充:免疫、抗原、抗体及补体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 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产 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 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 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及中。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具有抗体 活性以及与抗体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所有抗体都 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补体:存在于血清中协助免疫反应的一组血清蛋白质,可被抗 原-抗体复合物或微生物激活,使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

化妆品中天然成分的功能性与应用

化妆品中天然成分的功能性与应用

化妆品中天然成分的功能性与应用在当今的化妆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关注,天然成分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了热门选择。

天然成分不仅能够为肌肤提供有效的护理,还相对较为温和,不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化妆品中常见的天然成分的功能性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植物提取物1、芦荟芦荟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植物,在化妆品中应用广泛。

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其主要功能是保湿和舒缓肌肤。

当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或者出现过敏症状时,芦荟提取物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肤的不适。

此外,它还能增强皮肤的水分保持能力,使肌肤看起来更加水润光滑。

2、绿茶绿茶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衰老的速度。

长期使用含有绿茶提取物的化妆品,能够改善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的产生。

同时,它还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痘痘肌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3、洋甘菊洋甘菊提取物具有出色的舒缓和抗敏功能。

对于敏感性肌肤,它能够减轻肌肤的红肿和瘙痒,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

此外,洋甘菊还具有调节油脂分泌的作用,能够使肌肤保持水油平衡。

二、花卉成分1、玫瑰玫瑰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历史悠久。

玫瑰提取物富含维生素 C、类黄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美白的功效。

它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淡化色斑,使肌肤变得更加白皙。

同时,玫瑰的香气还能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具有一定的舒缓压力的作用。

2、薰衣草薰衣草提取物具有抗菌、消炎和平衡油脂分泌的功能。

对于油性肌肤和痘痘肌,薰衣草能够有效地清洁毛孔,减少油脂堆积,预防痘痘的生成。

在肌肤受到刺激时,薰衣草还能发挥舒缓作用,减轻肌肤的不适感。

3、金盏花金盏花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对于痘痘肌和有伤口的肌肤,金盏花能够加速皮肤的修复过程,减少疤痕的形成。

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保湿效果,能够使肌肤保持柔软。

三、水果提取物1、柠檬柠檬中富含维生素 C 和柠檬酸。

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背景
目前,生态环境材料已经成为了全球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 生态环境材料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推广困 难等。因此,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促进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1: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概 念和特点
主题1:生态环境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谢谢观看
1、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4)生物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生物活性矿物,如生物玻璃、生物陶瓷等。这些 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可用于生物医学工程、药物载体等领域。
2、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制 备方法、选择依据和优缺点
2、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依据和优缺点
(1)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机械研磨、热 处理等;化学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 物进行合成。
(2)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如利用磁性矿 物和生物活性矿物等建立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3、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3)能源开发: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在能源开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利用 光功能材料和电功能材料开发太阳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
3、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例
背景
背景
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特定物理、化学、生物性能的天然或人工矿 物材料,能在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材料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能源 利用及医药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正文
1、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主 要功能和特点
1、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光功能材料:主要包括各种荧光矿物,如稀土元素掺杂的荧光矿物。这些 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光能转化等领域。

功能性矿物及应用

功能性矿物及应用

功能性矿物及应用功能性矿物是指具有特殊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能够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重要帮助的石材或矿物质。

功能性矿物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陶瓷、玻璃工业、化妆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一、建筑材料功能性矿物在建筑材料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常见的建筑材料中,都含有众多的功能性矿物,如石膏、方解石、硅酸盐、钙镁石和古生物化石等。

这些功能性矿物在建筑墙体、地面、屋顶和装修材料的制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硅酸盐矿物常用于墙体和地面的装饰。

硅酸盐矿物的耐火性好,不易受潮,防霉、防蚀、防酸碱,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在建筑材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陶瓷陶瓷是功能性矿物的主要应用领域。

陶瓷材料通常由硅酸盐、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和氧化锰等功能性矿物制成,其硬度和耐磨性都非常高,在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高档餐具制造中体现着其重要价值。

三、玻璃工业在玻璃工业中,功能性矿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制作玻璃的原材料中,硅酸盐矿物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石英砂是玻璃制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而铝氧化物和钛酸盐等矿物质可增强玻璃的硬度和透明度。

四、化妆品功能性矿物在化妆品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云母、滑石粉、金闪石等,这些矿物质有着极强的光学效应,能反射和折射光线,使化妆品更加美观、自然。

同时,这些矿物质还有极强的抗氧化功能,能对皮肤起保护作用。

五、医药在医药领域中,也有许多功能性矿物应用。

例如,氧化锌因其缓和和吸附作用广泛用于医用药膏中,另外,氧化钙等硫化物也在医药制剂和医用材料制作中广泛应用。

六、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全球热门话题,而功能性矿物在环境保护中也有广泛应用设备。

例如,碳酸钙、硅酸盐矿物、氧化铁、铝氧化物等被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烟气脱硫和烟气脱氮等环保设备中,有效解决了环保领域的难题。

综上所述,功能性矿物是现代产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也可以有助于环保和生态建设。

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应用

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应用

四、结论
四、结论
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应用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灵芝 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我们有望利用这种天然药物资源为人类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然而,在推动灵芝功能性食品研发与应用的道路上,我们仍需解决一些挑战,如 提高提取工艺、完善功效评价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等问题。未来,我们期待在灵 芝功能性食品领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 全的产品选择。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1、灵芝的营养成分:灵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三萜、黄酮类化合物等 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2、研发流程:从灵芝中提取有效成分,通过科学配方和加工工艺,制成具有 特定功能的灵芝功能性食品。这类食品需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和功效学实验,以确 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3、新型灵芝功能性食品: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出许多新型灵芝功能性食品, 如灵芝胶囊、灵芝茶、灵芝保健品等。这些产品以灵芝为主要原料,针对不同消 费群体和特定功能需求进行研发。
三、灵芝功能性食品的应用
三、灵芝功能性食品的应用
1、增强免疫力:灵芝功能性食品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预 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1、多糖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 多种生物活性。灵芝多糖能激活免疫细胞,增强人体抵抗力,并对肿瘤细胞具有 直接抑制作用。
2、三萜
2、三萜
灵芝三萜是另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表明,灵芝三萜对多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过 敏症状。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食品; (2)、以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特点来分类 (3)、以产品的形式来分类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二、功能性因子的分类
1、活性多糖类 2、活性多肽和活性蛋白质类 3、功能性脂类 4、功能性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 5、功能性维生素类 6、自由基清除剂类 7、功能性甜味料类 8、活性菌类 9、其他活性物质类
一、酪蛋白磷酸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结构:磷酸丝氨酸(Ser-P) 2、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2)、促进骨骼对钙的利用 (3)、抗龋齿作用 (4)、提高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率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二、酪蛋白的磷酸肽的制备工艺
1、酶解—沉淀法 2、酶解—离子交换法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第二节 磷脂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一、磷脂的生理功能
1、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2、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力 3、促进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4、促进体内转甲基代谢的顺利进行 5、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预防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二、影响活性多糖功能的因素
1、活性多糖的结构 (构象) 2、活性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3、活性多糖的分支度 4、活性多糖的溶解度 5、提取方法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第三章 活性多肽及其加 工技术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第一节 酪蛋白磷酸肽 (CPP)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五、我国功能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许多产品是在低水 平上重复
2、获得批准的功能食品多,投入市场的产 品少
3、对功能食品的管理和监督不严 4、国民对功能食品的认识尚存在偏差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环境治理领域用矿物功能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应用(二)

环境治理领域用矿物功能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应用(二)

环境治理领域用矿物功能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应用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对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其中,矿物功能材料及其技术装备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矿物功能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应用。

二、工作原理矿物功能材料是以矿物为原料,经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后,呈现出特殊功能的材料。

在环境治理领域,矿物功能材料主要通过吸附、催化、过滤等作用,实现对废水、废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净化。

1.吸附作用:矿物功能材料具有多孔性,可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

例如,活性炭、沸石等是常用的吸附剂。

2.催化作用:某些矿物功能材料可促进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光催化反应等,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毒性或分解为无害物质。

如二氧化钛(TiO2)在光催化反应中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3.过滤作用:矿物功能材料可对废水、废气进行过滤,有效去除其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如纤维球、活性炭纤维等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对当前环境治理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所需矿物功能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2.选取原料: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矿物原料,如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等。

3.生产制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矿物原料进行处理,制备出所需的矿物功能材料。

4.技术装备开发:为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开发相应的技术装备,如自动化生产线、高效搅拌设备等。

5.现场应用:将制备好的矿物功能材料及技术装备运至环境治理现场进行应用测试,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

6.效果评估与反馈:对应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反馈并调整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持续优化治理效果。

四、适用范围1.工业废水处理:适用于石油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各类废水处理。

2.废气治理:适用于各类工业窑炉、锅炉、电厂等排放的废气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矿物及应用一、礦物材料礦物材料(Mineral Materials)是70年代末由地質學工作者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並专门快發展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

礦物材料定義為: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具有應用價值的天然礦物、岩石及其製成品和仿製品。

其含義包括四個方面:能被直截了当利用或經過簡單的加工處理(如破裂、選礦、切割、改性等)即可利用的天然礦物、岩石;以天然的非金屬礦物、岩石為要紧原料,通過物理化學反應(焙撓、熔融、燒結、膠結等)製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人工合成的礦物或岩石;這些材料的直截了当利用目標要紧是其自身具有的物理或化學性質,而不局限於其中的個別化學元素。

礦物材料屬於無機非金屬材料範疇,但涉及範圍卻十分廣泛。

礦物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是許多學科綜合的結果,涉及範圍专门廣泛,本文僅對其中的一些重要發展方向加以探討。

奈米礦物材料奈米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風靡全球,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裏,仍將是材料領域的研究重點。

奈米科學在礦物材料領域的應用起步較晚,但天然礦物中的各種奈米級結構早己引起重視。

許多天然礦物(如沸石類、粘土類礦物及其改性化合物)具有奈米級孔道結構以及離子交換、吸附性能;絕大部分天然礦物具有奈米尺度的參雜結構,層狀結構的礦物的層間結構可被擴充或壓縮。

在不久的將來,奈米科學和奈米技術的研究成果將在礦物材料研究領域產生更為廣泛的影響,礦物的奈米級結構的研究、奈米級礦物材料的合成、製備、改造、性能研究及應用將成為礦物材料重點研究的方向。

其中,奈米級的礦物粉體的製備、礦物孔道結構的改造及其應用將得到優先發展。

環境礦物材料90年代初,日本學者山本良一(Yamamoto)第一提出了環境材料的概念,专门快在世界各國興起了全球性的環境材料研究、開發和應用熱潮,並成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最強勁的發展方向之一。

環境材料是指那些對資源和能源消耗最少,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再生迴圈利用率最高或可分解使用的,具有優異使用性能和特別優異的環境協調性的材料,以及那些直截了当具有淨化環境,修復環境能力的材料。

也有人將其稱為生態材料、綠色材料。

隨著環境壓力的增加人們在研究、設計、製備材料和使用、廢棄材料時,強化環境意識,不片面追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性能或功能而忽視環境問題;在滿足用戶對材料性能的要求的同時,應盡可能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重視材料在整個使用壽命週期中與環境的協調性,並將其作為重要評價指標。

因此,環境材料與其說是材料的一類,不如說是針對材料研究、設計、開發、生產、使用而提出的一種新理念、新要求,這種理念適用於各種材料。

一样而言,天然礦物是一類資源豐富、價格低廉、能源消耗最少、污染少、與環境協調性最佳的材料。

一些天然礦物還具有淨化環境和修復環境的功能,是理想的環境材料,如沸石、矽藻土、海泡石、蒙脫石、麥飯石、膨脹珍宝岩等許多具有選擇性吸附、過濾性能的礦物材料已被廣泛應用於農、工業生產和環境污染治理。

以蒙脫石、沸石等層狀、多孔狀礦物研製的抗菌材料已用於日用消費品。

鐵的硫化物礦物可用於處理重金屬污染物。

具有奈米或微米級尺度的多孔結構的礦物材料和用於載體、催化、過濾媒介的礦物材料以及對已有材料的"綠色化"改造,將是環境礦物材料研製、開發的重點。

廢氣、廢水治理、工業用水淨化、居室淨化等領域將是環境礦物材料研究和應用的要紧領域。

能源礦物材料尋求新能源和節約現有的能源,是全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能源礦物材料要紧包括節能礦物材斜和儲能礦物材料兩種類型。

材料的節能既體現在其生產過程中能耗較低,更體現於它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減少能量損失的作用。

稻殼、軟木、爐渣等傳統的節能材料以及岩棉、礦棉、矽藻土、膨脹珍宝岩、微孔矽酸鈣、加氣混凝土、泡沫玻璃等新型節能材料以其優良的隔熱性能在工業管道、鍋爐、窯爐、熱交換器、冷藏設備和房屋建築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類材料要紧利用其自身在三維空間內的高氣孔率所賦予材料的低導熱率而使材料具有一定的絕熱性能,今後它仍將是隔熱材料的主體,但在進一步提升材料強度、降低導熱係數、減小容重、改善施工性能等方面還需加強研究。

與此同時,具有高反射係數的絕熱塗層、薄膜材料將會成為礦物材料發展的要紧方向。

自然界的礦物因種類不同,組成和結構各異,蘊含著許多特異的性能。

它們或具有多種同質異構體(如石英),或具有高的熱容和相變能,或具有专门高的表面電性,或具有良好的光、電、聲轉換效應。

從能量的吸取、貯存、轉換和輸出性質來研究礦物的物化性質及其在儲能(包括儲熱、儲光、燃氣儲存及化學能儲存等)、節能領域中的作用,將為新型能源材料的開發研究提供一個新的途徑,並在礦物材料領域中形成一個新的分支。

功能礦物材料礦物特性的研究、表徵,以及對礦物材料性能與其成分、結構、形成機制之關係,是礦物材料研製開發的基礎。

老礦種新用途和新礦種的開發差不多上基於對礦物性質的新認識。

對已知礦物的潛在性能和各種不同礦物的专门性能的系統研究和記錄,不僅對開發礦物資源的應用途徑专门有效,而且對開發具有专门性能的功能性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測試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礦物吸附、交換、催化、助熔、增韌、補強以及光、電、磁、熱、聲、核、表面、界面等性能及其在各種物理、化學場作用下變化的研究,變得更為直截了当和富有成效。

這些研究將為開發礦物材料的新功能、新用途,促使礦物材料向功能化方向發展提供技術保證。

因此,一些具有吸附、交換、催化、增強、生物相容性等功能的礦物材料,特別是具有感知、回應、預警等資訊功能的礦物材料(如濕敏、熱敏、壓敏、光敏、隱身、抗菌、除臭、紅外輻射、光電轉換、磁電轉換、化學泵等功能)將會受到高度重視和研發應用。

在建築領域,新世紀的建築要求建材向更加舒適、安全、節能、保健等多功能的"生態建材"方向發展,在新一輪的新型建材開發中,礦物材料必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1)會呼吸的牆壁(可自動調濕的壁材)(2)自潔性的材料(二氧化鈦TiO2光觸媒)(3)奈米複合材料(聚合物/層狀矽酸鹽)二、高科技產業及功能性礦物所謂高功能性粉體要紧是指一样礦物的超細微粉,因為量子尺寸效應,其表面分子的排列、電子分布的結構及晶體結構均發生變化。

由於比表面積增大,表面能大,表面活性高,對於聲、光、電磁、熱力學等特性均會呈現新的效應。

因此,若將礦物磨成超細微粉,粉體對於微波,電磁波,紅外線,紫外線等均具有一定的吸取特性。

同時一样的非金屬礦物均具有防臭、抗菌的功能。

本文在探討使用高分子混摻法(Polymer blend)製作多功能性之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 PU)產品,如抗紫外線(Ultra-vi olet cut, UV-cut)兼具導電性聚氨基甲酸酯及抗菌防臭功能技術。

意即以聚氨基甲酸酯溶液添加定量之導電微粒,以探討其抗UV、抗靜電及抗菌防臭功能之影響。

三、紫外線紫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如圖1所示為電磁波的分類,其波長大於X 射線而小於可見光線,其中波長200~400nm屬於紫外線範圍。

其波長介於200~400nm,其又可分為UV-A,UV-B與UV-C,其波長分別為320~400 nm,290~320nm,200~290nm,其中UV-C因被臭氧層隔離一样並未到達地面。

從太陽所放出的光線只有47%到達地球表面,也确实是說地球大氣層將其大氣吸取了19%而反射部分達34%。

地球表面的光譜能量分佈,由圖1資料顯示得知,紫外線大約佔6.1%(其中B紫外線佔0.5%,A紫外線佔5.6%),這些紫外線到達地球表面的量會隨著季節和時間而有所變化。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把紫外線依其波段分為長波長、中波長及短波長三種,其分類如表1所示。

中長波長UV-A (320~400nm)最接近可見光,它會深入真皮部助長黑色素生成促進皮膚老化。

中波長UV-B (290~320nm)會引起曬傷、皮膚起紅斑及水泡等。

短波長UV-C (180~290nm)會引起黑化致癌。

而慶幸的是290nm以下短波長紫外線會被大氣中二氧化碳吸取而無法到達地面,部分長波長UV-A及中波長UV-B會被臭氧層吸取,但隨著臭氧層被氟氯碳化物破壞,據測定臭氧層每破壞10%,地面紫外線強度就增加20%,臭氧濃度減少1%,紫外線之量增加1.7-1.9%,近年來由於臭氧層之破壞日益嚴重,且波長愈短之電磁波其能量愈大,對人體健康之影響愈多。

圖1電磁波波長在200~400nm間屬於紫外線範圍四、紫外線防護原理防止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可於紫外線未達表皮前,予以吸取、除去或利用反射原理阻礙紫外線到達表皮層。

一样紫外線遮挡加工的方式是採用紫外線吸取劑和散亂劑二者配合使用,物理性的散亂劑要紧是無機顏料,利用該物質對光的高曲折率將紫外線反射而防止侵入皮膚。

此種方式要紧用於PET纖維聚合前混入無機陶瓷粒子,使陶瓷粒子能均一分散於紡絲熔液中,待抽絲後可得紫外線遮挡纖維,利用此原理,經過多次實驗結果發現導電金屬微粒混摻至聚氨基甲酸酯對於紫外線遮挡亦有不錯的遮挡成效。

當然深色化聚氨基甲酸酯產品亦有此效益,但其會隨使用時間之增長其抑制成效會有衰減之現象,因此利用添加微細粉末來維持其對UV之抑制成效,且因為導電微粒的性質不會隨使用時間之增長而改變,因此其產品成效不會隨使用時間之增長,其抑制成效會有急速衰減之現象。

表1不同波長紫外線對人體健康之危害五、靜電發生及其作用與防護原理靜電的產生是一種自然現象,靜電的產生過程,是當二個非導體的表面相互接觸摩擦後分離,其表面會有一些過量消散不去的電荷,一样靜電產生有兩種方式:藉由(1)直截了当接觸分離而帶電,包括:電荷的移動、電荷的分離、電荷的緩和。

(2)因靜電誘導而帶電。

一样認為,當兩種物體直截了当接觸而分離會產生電荷的移動、電荷的分離、電荷的緩和過程。

電荷的移動:一样物體具有正負電荷,呈現中性,然而當A、B兩種呈現中性的物體接觸時,如圖2a所示,在接觸面產生電荷的移動,一方面物體表面累積界面產生電荷的移動,一方面物體表面累積過剩的正電荷,另一方面另一個物體表面累積過剩負電荷(圖2b),但不會產生靜電現象,只是兩種物體結合在一起,整體上兩種物體是呈現中性。

電荷的分離:其次,藉由機械力量將兩種物體加以分離(圖2c),於兩種物體上各殘留一些電荷,因此產生靜電作用。

電荷的緩和:靜電產生時,並不是所有電荷累積殘留於物體上,而是依物體本身靜電特性,藉由靜電的洩漏、中和產生電荷的緩和。

觀察上述過程所產生的靜電現象,可察覺到在電荷分離的進行緩和過程,在緩和過程後產生靜電。

圖2a 圖2b 圖2c因靜電誘導而帶電,當帶電體接近被誘導體(導體或絕緣體)邻近時,在靠近帶電體側的被誘導體邊累積相反電荷,而在被誘導體較遠邊,則累積相同電荷。

此時被誘導體的表面電荷正負是呈現在一個平稳狀態,帶電量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