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可追溯到公元11世纪,这一时期标志着欧洲教育体系的根本转变。

在此前的时代,学术知识主要通过修道院传授,而大学的出现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

一、大学的起源与背景在了解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大学的起源与背景。

大学一词源于拉丁语的"universitas",意为集体、整体。

最早的大学起源于欧洲的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在中世纪早期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集于这些教会学校,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术社群。

这些学者们渴望自由地追求知识,并希望能够相互交流、辩论。

因此,大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学者们追求知识自由的回应。

二、最早的大学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地。

在这些地区,一些修道院和教堂开始建立自己的学校,致力于传授各种学科的知识。

著名的大学城如巴黎、牛津和剑桥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大学以自由辩论和学术研究为特点,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

这也为欧洲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三、学科的发展与教学方法在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范围逐渐扩大,包括神学、法律、医学和哲学等。

这些学科代表了当时欧洲社会最为重要的领域。

大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展。

传统的修道院教育强调默写、背诵和讲授,而大学则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学生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社群,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

学术自由意味着大学教授和学生有权自由地追求知识,并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学自治则意味着大学拥有相对的自我管理权,可以自主制定课程、选拔教职员工,并且有自己的决策机构。

五、大学的社会影响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为欧洲的学术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知识的平台,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学术进步。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

93海外文摘1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缘起12世纪正值欧洲学术复兴蓬勃发展的时代,城市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发展,一个个城市成为一个个经济文化中心。

巴黎,弗洛伦萨,罗马,柏林等等城市吸收带动着各自文化圈的学术发展。

有学者推断,在欧洲任何一个中等大小的城镇中都有的文法学校存在,只不过后来,大部分的学校都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这些文法学校就像一个个细胞,组成了较低层次的教育系统。

而大学是“学者的行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这种探索完全建立在个人的好奇心和兴趣上,是无功利性的。

欧洲中世纪著名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承担了当时最伟大的智力任务,使学习古代经典作品与学习基督教的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严谨的智力训练和卓越的学术水平,使这些大学受到世人尊敬并获得了许多专门的权利。

在当时宗教势力和封建王权的争斗中,一些大学树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能够始终保持独立,拥有特权和豁免权,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发展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学府。

2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2.1 教师特点在中世纪,大学里的教师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常驻学校的专职教师,还有一类是巡回讲演或在政府教会有正式工作的兼职教师。

但是无论哪一类教师,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比较敬业,当时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要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是过分依赖学生。

与今天不同,中世纪的大学教师是学生们选出来的,他做的每件事都需要学生们付钱,薪水也主要由学生们提供,所以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师道尊严”。

三是贫穷。

当时的大学为了保持学术地位上的独立性,不会随便从贵族教会那里接受有目的的资助,同时当时的普遍观念也认为,贫穷是保持质朴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是需要面对独身问题。

这源自于传统的修道制度,例如巴黎大学就明确规定结婚者不能够在该校任教。

这一规定后来被一些大学陆续废除,直到18世纪晚期才成为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世纪已经成为过去,中世纪大学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些不复存在,有些仍然存在,仍然能引起今天的思考。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暗夜里的花朵----中世纪大学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以前。

由于反动的农奴制, 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 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 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然而, 就是在西欧的“黑暗时代”, 在教会刚刚从封建贵族制中获得解放的历史关节点上, 却结出了中世纪大学这一灿烂的花朵。

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公元10世纪至公元11世纪,欧洲封建制度进入巩固和发展时期,封建王权逐渐加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开始出现缓步上升的趋势。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业,手工业者也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多聚居于一处从事商业和贸易,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这些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外,十字军战役又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早期发挥了重大教学作用的修道院在中世纪晚期改变了其侧重点。

它们“更加重忏悔、祈祷和隐居生活”, “对教学工作的兴趣降低了”。

这就导致西方社会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

而社会日益强大的教育需求却非常渴求得到满足。

于是,中世纪的大学便应运而生了。

雅克·勒戈夫认为, “大学社团组织的起源, 正如其他职业的社团组织那样, 常常很难弄清楚。

它们靠积累的成果通过每次都提供了可能的偶然事件, 慢慢地组织成功。

这些成果经常在事后才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

”有学者认为, “大学, 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 都仅仅是行会的一种特殊形式: 大学的上升仅十一世纪时期在欧洲城市中广泛盛行的巨大结社运动的一波而已。

”甚至可以说, “在十一世纪时, ‘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

1137年意大利的萨来诺医学院改为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的承认,它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一所比较注重医学的综合性大学。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篇一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一、引言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欧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历史背景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条件以及文化传统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结构、骑士文化、教会势力等因素都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学术机构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大学。

三、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早期的欧洲大学多为教会或皇室所设立,主要传授神学、法学、医学等学科知识。

这些大学通常以一种行会组织的形式存在,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学术传承。

在教学内容上,神学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哲学、数学等其他学科也得到了相应的关注和发展。

2. 中世纪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世纪欧洲的大学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

大学的教师多为学者或教士,他们在大学中教授课程并传播知识。

学生们在大学里学习各种知识,同时参加学术辩论和交流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一时期的大学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欧洲的大学开始逐渐摆脱教会的束缚,开始更加注重人文主义教育。

大学的课程设置逐渐扩大,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

同时,大学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术机构,拥有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大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四、特点分析1. 学术自治与独立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的学术自治和独立性。

大学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学术传承,教师和学生享有相对的自由和权利。

这种学术自治和独立性为大学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2024年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范文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篇一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一、引言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对中世纪社会的知识传播、学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还为后来的现代大学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等多方面的变化,是欧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描述和分析,探讨其发展特点和影响。

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背景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于中世纪初期,其发展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教会掌握着教育大权,教会学校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逐渐增强,原有的教育机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出现学术团体和学者聚集地,逐渐形成了中世纪大学的雏形。

这些大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传统,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成为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和学术界的中心。

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都成为了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学。

三、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发展过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精神,强调独立思考和自由探讨。

这种学术氛围使得学术研究得以自由发展,推动了当时欧洲社会的文化繁荣。

其次,中世纪大学具有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师制度。

这些大学以教师为核心,拥有各种专业的教师和学者,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术课程和深入的研究方向。

此外,中世纪大学还具有组织性强的学生团体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四、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世纪大学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大学吸引了大量的学者和学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了欧洲文化的进步。

其次,中世纪大学为后来的现代大学奠定了基础。

许多现代大学的制度和模式都源于中世纪大学,如学位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论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史称西欧中世纪.是欧洲的整个封建时期。

中世纪前期(公元5—11世纪),封建统治阶级子弟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教会学校,一是宫廷学校和骑士学校。

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城市兴起和新兴市民阶层的发展以及阿拉伯文化的传播.西欧开始出现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知识的进步要求,于是,世俗性的教育发展起来,逐渐出现了近代大学。

12世纪初,意大利创办了波隆尼亚法律学校,1158年,波隆尼亚的法律学校发展为波隆尼亚大学,这是欧洲最早近代大学。

1231年,意大利又在医学研究基地的萨拉诺,创立教授医学的萨拉诺大学.这是西方早期的分科大学。

接着,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办起了大学。

在法国,以巴黎圣母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巴黎大学,1180年获路易七世的正式承认。

在英国,1167年创办牛津大学,1209年牛大学的部分教师移居剑桥,创办了剑桥大学。

14世纪上半叶在捷克创立了布拉格大学,等等。

到14世纪时,西欧已办起40多所大学。

虽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生活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性和明显的等级性,但是.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不能不说是西欧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生活中的一种进步现象,它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雏形和萌芽状态,我们应当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客观、辩证地评价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中世纪大学对当时社会、对高等教育史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在教育上的垄断权,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生活,在相当程度上准备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运动在西欧的封建社会早期,教会不仅是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势力,而且宗教神学思想在上层建筑和思想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垄断了教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识字,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也渗透着宗教神学的精神,迫使科学和哲学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屈从于教会的权威,宗教蒙味主义的黑暗统治,严重地扼杀了人类的智慧活动,阻碍着科学文化的发展。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1. 引言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在知识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会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体系和学术自由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大学教育的起源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是教育的中心,起初主要以教授神学为主。

最早的大学可追溯到11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如博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

在教育目的方面,中世纪的大学强调培养教士和教会人员,而且大部分学科都是围绕着神学展开。

3. 大学教育的组织结构中世纪的大学教育按照学科领域进行组织,通常包括四个学院:神学、法学、医学和文学。

每个学院都由教授和学生组成,教授负责讲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讲和讨论来学习。

大学还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由校长和教务委员会协助管理教育和学术事务。

4. 学术自由的概念与保障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注重学术自由,尽管有宗教或政治背景的限制,但依然给予学者一定的独立性。

学术自由包括学者的研究自主权、言论表达自由和学术争议的自由。

大学教育为学者提供了讨论、辩论和研究的平台,促进了知识的进步和学术的繁荣。

5. 学术自由的限制与挑战尽管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赋予了学者一定的学术自由,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宗教机构对学术活动有一定控制权,一些教条主义和信仰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此外,政治压力和社会约束也对学术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6. 学术自由的影响与遗产中世纪的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持久的遗产。

大学教育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者,他们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自由的理念也为后世爱因斯坦、笛卡尔等学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7. 结论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为知识传承和文化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有一些限制和挑战,但它仍然是欧洲学术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大学教育与学术自由,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的教育体系和学术环境,并为其改进和发展提供启示。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特点及其意义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

在教育领域同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对欧洲社会的前进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代欧美的大学多受其影响,有的则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的。

本文将从它的产生及其特点来阐析它的发展轨迹及其对后世的开创性意义。

公元10世纪,在教育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缓步上升,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

这就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逃亡农奴重建的城市兴起了,经过战争,新兴的城市获得了自治权,一些富裕的市民成为最初的富有者——新兴资产阶级。

这使大学的创办有了社会基础。

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促使,使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并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这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世俗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使大学在这种二元政治中有了立足之地。

经院哲学内部蕴含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

在这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了。

除了12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创立的博洛尼亚大学外,在英国、法国等地也先后建立起了大学。

如英国设立牛津大学,1209年从牛津大学分出的部分师生又设立了剑桥大学。

法国以巴黎大学开办最早,是所神学院。

到13世纪末,欧洲的大学已增加到20多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中世纪“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得多了”。

中世纪大学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

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历史上称为中世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摘要:欧洲中世纪中晚期,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在其自身特征与欧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结合的条件下应运而生。

欧洲中世纪大学在繁荣发展的几个世纪里,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它的成立不仅促进了欧洲乃至世界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就更是欧洲文化发展壮大的强大理论来源,并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思想和知识的基础。

本文就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欧洲文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欧洲中世纪大学欧洲文化重要作用
欧洲中世纪中期,封建制度在欧洲最终确立并成熟,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方式表现出对于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从8世纪开始,欧洲社会生产力就开始逐步回升,至十四世纪达到顶峰。

在这段时期里,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崛起,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贸易范围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大”
[1],然而,看似喜人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丞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不外乎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人员的匮乏以及规范经济社会秩序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因而,此时的欧洲急需成立一批能够专门培养精通管理和法律的人才的机构,中世纪大学的成立迫在眉睫。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市民阶层开始崛起,从而冲击了欧洲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出现了数股政治力量相抗衡的局面。

这一局面反映在文化领域便是各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十字军东征更是将拜占庭文化传遍欧洲,使得西方人领略到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无形中开创了欧洲崇尚文化的风气,“各国君主则纷纷以创办大学为荣,大学的兴起迎来一片繁荣景象”[2]。

大学的兴办对于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中世纪大学成为欧洲文化沟通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
当西欧处于文化的黑暗时期时,却正是阿拉伯世界以灿烂辉煌的文化显世之时公元7、8 世纪兴起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古代东方诸多民族、宗教融合的结果,它产生初期就表现出勤于学习、尊重知识的特点。

在西欧学术复兴的过程中,阿拉伯世界一场伟大的百年翻译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学作为新的研究机构当仁不让成为新知识传播的场所。

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在大学中传播和应用,带来西欧世界的学术复兴和繁荣。

二、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中世纪的大学体制为学者们的学术活动提出了各方面保证。

中世纪大学里崇尚探讨和辩论的风气使其获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所依赖的基础——新的理智与科学的训练。

西方那种批判的理性和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很大程度上出现于此时,为近代科学奠定基础,推动文艺复兴的开始。

而但丁、蒲伽丘、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弗朗西斯·培根等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大学的土壤。

“当日诸大学的影响所及,使所有中世纪各种机关的旧日束缚,全行解放,且大有助于促进个人主义的发展和引导文明与进步的火光到前面的路上去”。

[3]
三、中世纪的大学形成了主宰西方文化的专业知识分子层
亚里士多德在《行而上学》中曾讲,科学的价值不在于作为实现某种崇高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它是自成目的的活动,它是自由的人进行的自由的思考,它有着内在的价值。

因此,中世纪大学表现出的知识分子职业化就使这种理想变为现实。

大学兴起以前的知识分子身份多重,既传道授业,追求真理,又充当帝王的军师。

这样的结果使他们成为乞儿或工具。

但中世纪大学通过知识活动的行业化,使知识分子以“分子”方式显示,使他们价值体现。

因此,也只有这样才会让“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四、中世纪大学学术环境宽松,各种学术成就层出不穷
与中世纪欧洲制度森严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员享有学术自由。

所谓学术自由主要指大学成员教学与研究的自由, 英国学者科班说:“学术自由思想的提出以及永久地警戒保护它的需要,可能是中世纪大学史上最宝贵的特征之一。

”早在公元33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曾赐给医生和教师以特权,这是中世纪对大学教授和学生授予特权的基础。

1158 年,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颁布了一项保证学者安全活动令,规定学者在国内受到保护,如遭到任何不合法的伤害将予以补偿。

该法令被看作是向学者保证其学术活动不会招致惩罚的最早步骤。

除了学术自由以外,初期的大学大多拥有国王或教皇颁发的特许状,享有自治权,具体表现在:大学可自己设置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此外,大学享司法权,对违背法律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处理,不受所在地司法当局的干涉,当教师或学生与外人发生诉讼时,也由大学教授审理案件;大学还有迁徙的权利,如果大学受到本地当局、其他行会或市民的勒索或遭受迫害,大学有
权停止讲课,甚至可以迁移到其他城市。

同时,学校管理也相对松散,“学生可以随意游学。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进行学习,随意在各地大学间游学,并不受学校的限制”。

[4]
这种宽松的学术环境为大学学员开展富成效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保障和便利的条件。

以法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为例:欧内乌斯( Irnerius) ]通过注释、改写、改编、节录的方式, 形成了《旧学说汇纂》、《新学说汇纂》、《学说汇纂补遗》等教材, 作为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使法律学科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5];格拉西安(Gratian)于1140- 1150 年编成著名的《教会法令集》。

他“把分散在各种书籍里的教会法令集中到一本书加以体现,并且附以教父们权威性的观点。

在法令的编排上, 他遵循一种便利原则, 以理性的态度将各种不同的主题集中到一起。

”[6]这部《教会法令集》成为大学传授教会法的主要内容, 推动了教会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等
同时,中世纪大学在经院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不容忽视:随着大学的发展,教会的势力也慢慢渗透进大学,经院哲学逐渐成为大学的主要内容。

当时兴起的两个托钵修会即多米尼克修会和法兰西斯修会,它们的活动中造就了大批著名的学者。

如法兰西斯修会的著名学者哈列斯的亚历山大、波那文图拉、罗吉尔·培根等;属于多米尼克修会的大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以约翰·艾克哈特等。

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学者成为中世纪神哲学的中坚力量,创造了庞大而完善的经院哲学体系。

“现代法国著名的中世纪哲学家吉尔松在其名著《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史》中称经院哲学体系为庞大的‘思想大教堂’,在其中,亚里士多德和阿拉伯科学的所有知识都被基督教传统有机融合在一个可以理解的统一体中,是中世纪文明发展的最高峰。

”[7]这也预示着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建构思想体系时代的来临。

中世纪大学的学术成就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的等各个领域,为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中世纪大学翻译并重新编纂了诸多古代典籍,为欧洲文化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
十字军的东征带来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使欧洲人重新认识到古希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价值。

将古希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典籍翻译成拉丁语一一欧洲人的国际语言一一成为大学学术研究的重要工作。

正因为古代典籍的翻译, 知识的激增发生了才推动了大学的发展。

翻译虽然不是新思想的创造, 却是新思想的转换, 是一种知识体系的加工过程, 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劳动, 是中世纪的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活动。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教科书大部分都是通过编纂而形成的。

一些经过学者翻译、评注的古代典籍和一些学者的原创性著作手稿数量稀少, 十分昂贵, 且内容深奥, 对于学生来说, 既买不起, 也不可能完全读懂, 因此, 将这些著作编成简明易懂的教科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巴黎大主教彼埃尔∀朗巴德把圣经改编成常识性质的语录汇编, 后来成为了神学院的基本教科书。

编纂实际上是知识体系的选择过程。

通过编纂, 作者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对于知识的理解融入到通俗的教科书中, 形成了新的知识和课程体系, 其本质也是一种学术研究活动。

雅克∀勒戈夫明确指出:“今天被人藐视的编纂工作, 在中世纪曾是精神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传播了思想, 还发展了思想”[8]。

结语:综上所述,产生于欧洲中世纪中晚期的大学使得原本黑暗压抑的欧洲社会透露出一束希望的曙光,大学学术研究的自由以及知识的理性精神有力的推动了欧洲文洲思想的开放和文化的发展。

并为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欧洲社会迎来思想文化大飞跃的明天已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锡强.中世纪欧洲的大学[J]. 徐州师院学报,1979,
[2]姜文闵.欧洲大学的兴起及其特点[J]. 河北大学学报,1982,
[3] [美]格莱夫斯.中世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0,45,96.
[4] 曹孚, 滕人春等. 外国古代教育史[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5] [6] 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湖北教育出版社
[7] 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M].华夏出版社,2000:261.
[8] [ 法] 雅克∀勒戈火.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