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艺术精神及意义
先锋的专业名词解释

先锋的专业名词解释作为一个融合了各种学科和领域知识的智能机器人,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关于先锋(vanguard)的专业名词。
先锋一词源自军事术语,用来形容在战场上率先冲锋的部队或个体。
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先锋也可以指代各个领域中引领潮流、推动进步的人或事物。
本文将从艺术、科技、商业等不同角度阐释先锋,并探讨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先锋的艺术意义在艺术领域,先锋常常与革新、突破和实验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视角挑战传统观念,创造前所未见的作品。
先锋艺术家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和传统的美学标准,他们追求不同寻常的表现方式,通过跨界融合、媒介创新和概念的颠覆来打破常规。
先锋艺术作品激发观众的思考,引发共鸣和争议,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音乐方面,先锋音乐涉及到对声音的实验,逃离传统旋律结构,在声音的质地、节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先锋音乐家以他们独特的演奏技巧和声音处理技术,开拓了新的音乐领域,重新定义了音乐的边界。
类似的实验精神也在电影、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体现,先锋艺术家们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现实的思考和探索,引导观众思考并挑战观念。
先锋的科技意义在科技领域,先锋扮演着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
先锋科技涉及到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创新的领域,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先锋研究者通过设计智能算法和模型,使机器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如图像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从而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智能互动。
先锋科技解决了很多以前被认为困难乃至不可能的问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除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也是先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技术先锋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工程等手段,开拓了新的医疗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纳米技术先锋则将人造材料制造到纳米尺度,展现了材料科学的新境界。
这些先锋科技的突破不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思考。
先锋的商业意义在商业领域,先锋企业以其创新意识和先发优势,引领行业的发展。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20世纪初俄罗斯艺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革命情绪和社会变革的精神。
这一艺术运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艺术家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革命理想的宣扬者的角色。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社会革命激化时期。
当时的俄国社会和政治环境混乱不堪,人民面临着贫困、压迫和不公正的现实。
一些艺术家开始反对传统艺术的限制和束缚,试图通过创新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并呼吁社会变革。
在这一时期,马尔维奇成为了先锋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至上主义”的概念,强调艺术家应该超越个人利益,将自己置于社会利益之上,为社会变革奉献自己的艺术才华。
马尔维奇认为,艺术家的使命是通过艺术表达社会真相,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变革。
在艺术形式上,俄国先锋艺术家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实验手法和表达方式。
他们的绘画作品经常采用激进的几何形状和抽象的色彩,以此来突破传统艺术的限制。
他们还尝试使用不同的媒介和材料,如拼贴、壁画等,以达到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创新和实验。
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批判和反思。
艺术家们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呼吁人们思考并行动起来,推动社会变革。
他们相信艺术家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言论来展示社会的真相和理想。
由于俄国历史上的政治动荡和政府对艺术的限制,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并未取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发展。
尽管如此,它的思想和艺术实践对后来的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和全球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代表了20世纪初俄罗斯艺术与政治的交融。
它试图通过艺术创作表达社会真相和理想,并呼吁社会变革和公正。
尽管受到政府限制和历史环境的阻碍,但它对当时的艺术和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俄罗斯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材料—贝利马丽斯名词解释:(3个)1、地下文学:在“文革”期间,与“遵命文学”相对立的,还有一种文学倾向,那就是“地下文学”,与当时公开出版物所体现的文化专制迥然不同的是,“地下文学”完全是由群众自发进行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以手抄、油印等手段进行传播的文学,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
“地下文学”的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文革”初期,他们大多是革命热情甚高的“红卫兵”。
同时在书籍的交流中,俄苏的小说和诗歌占有最大的比重,俄罗斯文学特有的沉郁、凝重和忧伤传达着当时青年们内心的失落感,同时也孕育了他们最初的文学冲动。
如食指的《相信未来》、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2、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
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
代表作品有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3、百花文学: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尽管“双百方针”仍未摆脱阶级斗争的大前提,但它确实标示着文艺政策向宽容和相对自由的方向作出了实际调整。
敏锐感受到文学环境变化的作家、批评家很快响应繁荣和发展文艺的号召,受压抑的创造力被释放出来,一批探索性、批判性的新作品问世,不少观点新颖大胆,甚至质疑既有规范的理论文章得以发表,一时文学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变化与新局面。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先锋派艺术,又称为先锋主义艺术或先锋形式,是一种以激进的概念和方向,超越传统艺术形式的艺术,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越发多样化。
为了解释先锋派艺术,首先需要理解它的定义。
先锋派艺术指的是20世纪初以来,以激进、革新、超越传统艺术形式为主要特征的新艺术形式。
其内容涉及到一系列改变社会声音的独立媒体、多伦多的行为艺术表演、派别艺术的宗教批评以及概念性艺术等。
先锋艺术的本质在于探索艺术的新方法,新可能性,创造出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艺术表达。
先锋派艺术不仅激励了当今各种形式的艺术,而且它也在当今社会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
它赋予了艺术以新的可能性,在很多方面它都是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它不仅探索了艺术的空间,而且也建立了一个新的艺术观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激发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想象。
先锋派艺术伴随着20世纪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已经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其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可能是最早的先锋派作品,有些当今艺术家也被归类为先锋派艺术家,比如林肯拉维尔和曼德拉布罗。
许多先锋艺术家也将艺术与社会、政治和哲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他们认为艺术的实质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而是一种社会实践。
先锋派艺术表现了20世纪后期艺术家们对探索新可能性的追求,它也开启了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看法,让人们更加重视艺术的可能性和潜力。
先锋派艺术也让人们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独特的视角。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让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先锋派艺术是一种活力四射、变化多端的艺术形式,它以其颠覆传统的、无畏的精神,以及在当今社会影响深远的本质,激发了许多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并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
论先锋与先锋艺术

中率领先头部队的将领。无论是西方的相对 多人还是中 家 ,后来指各时期具有革新实践精神的艺术家。”④可以
国的一人 ,它们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内涵 ,那就是 “先锋 ” 看出 ,先锋进入艺术领域 ,首先是因为其所具有的政 治
是在大部队整体行进之前采取行动 ,其作用是为主体部 气质,而政治性所具有的严肃强硬意味以及超前的精神
围的巨大潜质。另一方面,“先锋 ”被引入政 治领域又使 所需要 的另类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因此顺理成章地被冠
理艳与铆作 lc riti ci sm And c reationI总第131期I 2009.6I批评视界
以“先锋”的名头。
是艺术种类之一种 ,先锋在上述 两个短语中 ,分别充 当
艺术领域的“先锋 ”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由政 了主语和定语的不同作用 ,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捷 军 事技 能全 面 的少 数 人 。
具有强烈的政治工具性 。这种工具性体现为借助激进的
先锋“一直到 19世纪上半叶它才进一步衍生成一 艺术表达方式表现一种现实的理想,进而在这一表达中
种政治概念 ,流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中间 ,被用来 指未 寻求实现的可能。雷纳 多·波乔禾U在《先锋派的概念》说
在法文中写成 :Avant-garde。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 ,“先
“先锋 ’与艺术发生关系是 19世纪后半叶的事情 。
锋”最初都是一个军事学概念。在西方“先锋 ”最初指部 《剑桥百科全书》载 :“先锋派(Avant-garde),最初 用以指
队作战中的先头部队 ;而在中国,它的意思是作战过程 19世纪 中叶 法国和俄 国往往带有 政治性 的激进艺 术
队的军事行动开路。它的特征 :一是人数少 ;二是较之主 理想色彩是其被 引入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名词解释
先锋派艺术是一种重要的20世纪艺术流派,它发源于欧洲,在20世纪50-70年代发展到高峰。
先锋派艺术家崇尚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各种艺术形式,以追求更深层次的自我意识和社会现实为目标。
先锋派艺术从形式上来看,主要包括表现主义、去正统化的抽象表现、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媒体艺术等。
表现主义主要体现在对批判社会的反对性精神,强调以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改变观念的手段,并采用抽象表现手法,追求意象表达,表现出一种反射性的、封闭式的、发散式的艺术形式。
观念艺术则是先锋派艺术最为核心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种解构性的艺术,主要由著名的画家、雕塑家、装置艺术家、视觉艺术家和媒体艺术家等人才组成。
先锋派艺术作品共同特点是抛弃传统艺术家、作品结构以及不断挑战主流艺术观念,强调艺术家的全新思考模式和表达方式,挑战凝固不变的权力结构,从而实现新的构想、思想和意识形态。
先锋派艺术也注重观念、社会责任和精神实践,它的作品经常具有政治或社会评论的特点,敢于质疑以往的传统,反映当时新的时代舞台上的社会生活,甚至可以说是20世纪文化遗产的力量之一。
先锋派艺术曾经在20世纪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改变了艺术的表现和思考模式,而且也对当时的社会精神和文化习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受到广大艺术家的欢迎,它的一些概念也被用于新的艺术形式中,以促进全球艺术发展。
总而言之,先锋派艺术是一种重要的20世纪艺术形式,它以反射性的观点重新审视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文化,对艺术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艺术家以及新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先锋艺术如何走向媚俗

先锋艺术如何走向媚俗【摘要】先锋艺术曾以其大胆创新、审美挑战而备受瞩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了媚俗。
本文从先锋艺术的特点入手,探究了其走向媚俗的原因,包括商业化、观众口味的变化等因素。
分析了媚俗和商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观众口味变化对先锋艺术的影响。
提出了如何找到平衡点、重新定义先锋艺术的方向和维护其独立性等建议。
通过本文的讨论,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先锋艺术走向媚俗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关键词:先锋艺术、媚俗、特点、原因、失去创新性、商业化、观众口味、平衡点、重新定义、独立性。
1. 引言1.1 先锋艺术的定义先锋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通常指代那些在艺术领域中率先探索新方向、挑战传统观念的艺术形式。
先锋艺术常常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审美标准,以其创新性和前卫性引领着艺术发展的潮流。
先锋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但其共同点在于突破常规的艺术表达方式,引起观众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思考。
先锋艺术的特点包括对传统规范的挑战、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审美价值的重新定义等。
先锋艺术家常常是敏锐的观察者和思想家,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引领着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
先锋艺术在艺术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也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先锋艺术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继续保持创新性和独立性,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2 媚俗的概念媚俗是指过分迎合大众喜好或市场需求,缺乏独创性和深度的表现形式,为了追求商业成功而放弃艺术自由和原创精神的现象。
媚俗的艺术作品常常重复使用市场化的元素和传统的艺术语言,短期内可能受到观众喜爱,但缺乏深层次的表达和反思,无法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快餐文化的普及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向媚俗的方向发展,追求瞬间的热闹和商业成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论先锋艺术及其特征

The Avant-Garde Ar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作者: 张小平[1]
作者机构: [1]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03
出版物刊名: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6-9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先锋;先锋艺术;先锋精神;现代性
摘要:“先锋”一词从诞生之日便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特征,当被引入艺术领域,其自身的特质与内涵同艺术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紧密集合,使先锋艺术以独特的品格和意味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先锋艺术成为审美现代性在艺术领域的一种激进表达形式,一种带有强烈反叛精神和超前意识的形式,其在时间上的流动性、叛逆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在空间上的本土化、边缘化的特点,使其成为艺术发展与探索的方向性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锋艺术精神及意义————————————————————————————————作者:————————————————————————————————日期:对传播与解读的拒绝与接受——先锋艺术的精神及其命运刘俐莉摘要:先锋艺术虽以其异端的形式与前卫的姿势被人关注,但更本质的应是源于先锋作家内心蔑视权威的反杭和追求自由的猜神品格。
和传统艺术、流行艺术及大众艺术不同,先锋艺术逃避成为主流和中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被传播及解读的拒绝,这种拒绝使得先锋艺术及艺术家备受误解、命运多桀。
但作为其内核的先锋精神却可以被解读和传播。
本文从先锋的历史生成、精神追求及其遭遇的命运着手解读先锋艺术缘何选择拒绝传播和解读,并进一步探讨先锋精神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先锋审美现代主义异端性边缘性传播解读或许,由于先锋艺术最先介入的是语言及形式的革新:绘画领域中新的色彩组合、画面安排和利用、新的形式和平面感等;音乐创作上,新的音调、组合产生了一种和谐连续乐调的新奇感;文学领域中的新词语、新格调、新的叙述手法,仅就叙述来说都是新语言的同义语,等等。
所以,表面上看来,先锋艺术关注的仅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标新立异的形式实验此起彼伏。
从而,先锋艺术的形式冒险与文本主义的批评态度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结合,它们彼此认为对方是自己唯一合适的伙伴,都只把语言自身的构造过程及其规则看作是从“创作”发生的仅有的事实,使得人们常常仅经由文本性的参照对比,就欣喜宣布“先锋”的诞生,并在文本性的形式探索稍有衰退后就宣告了先锋的消亡。
当我们把社会中的极少一部分人称作“先锋”,或把社会文化中的极少一部分称作“先锋文化”时,其所指究竟是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不同往昔的外在形式吗?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们反思现代先锋小说,从乔伊斯、普鲁斯特,到罗伯-葛里耶、米兰·昆德拉的漫长过程,每一流派及至每一作家的文本形式均显现出不可重复的独创性,但最吸引人们去对他们关注及感知的却往往并不仅仅是他们创造的文本形式。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共同的先锋性?笔者认为重要地是流淌在文本形式创新之下独特的艺术精神。
因为对于后人,先锋的技巧形式很容易学到,而先锋精神只能从艺术家自己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缺乏了这种精神,艺术家就丧失了去体现艺术自主性的能力。
本文拟从现代先锋艺术开始,试对其概念、产生背景进行梳理,从中得出其特征、精神实质,并探索其命运,又从其命运中进一步论证其精神实质,先锋艺术存在的意义。
一、先锋的涵义为了考察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廓清先锋的基本概念及涵义。
在艺术发生与发展中,任何概念的形成必是历时性的,有其历史生成过程,先锋这一概念亦是如此。
“先锋”,在西文中为“Avant-grade",又可译为前卫。
所谓“先锋”是指一支武装力量的先头部队,作为军事术语,其意义在于开拓前进道路。
1878年,巴枯宁首先借用先锋一词,这个借用是为政治目的,还远不是后人予之的那种美学内涵。
但随着隐喻外延的渗入,该词携其大部流行用法进入了美学范畴。
在十九世纪中末期,渴望变革的年代里,随着对创新的强调,产生了艺术家自觉接受的一种思想,即认为艺术应当成为引路的先锋。
圣西门最早赋予先锋一词以现代文化的涵义,呼吁艺术家应该“走到所有知识大军的前列”①,成为社会解放的先锋。
自此,“先锋”引至艺术领域,但他是把先锋艺术当作了社会解放进程中的一部分,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体或艺术革新的意义。
随着“先锋”一词在艺术中不断被使用,“先锋”就成了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仁人志士的代名词,是艺术和文化中的一种先驱现象,泛指一切在思维上具有超前意识,在艺术上大胆突破与创新的人们。
“先锋”的概念虽产生于现代,但艺术上的先锋性或前卫性却古己有之。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艺术史上任何时期都有先锋存在,它就是某个特定时期站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创造。
但只有到现代,先锋才成为一种思潮或运动,甚至成了当代文化的现状,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因为现代人总想追求与众不同,现代社会变化的又是如此飞速。
在现代文化中,我们无处不遭遇到先锋的存在。
哈贝马斯说现代性是“一个未完成的计划”。
这种根本性的未完性形成了对社会个体的无限发展意识形态压力,把变革求新植入个体自我意识的深层。
求新的意识必然包含着反叛的意识,先锋行动首先喻示了现代自我意识:在与传统的持续对立中,不断树立自身的新风格。
先锋精神与现代精神紧密相联,并深植其中。
先锋在现代社会的集结正是基于下列事实:在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艺术变得更为边缘化,他们的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分散,这是前此的艺术很少遭受的命运。
在进入现代之前,无论有什么前卫性艺术的萌芽,它总是渴望进入主流,希望被社会承认,从而进入大众的关注中心,最终被主流意识形态改造或淹没。
而先锋艺术即现代艺术,其意义是“行动的意义”,其内①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80页,赵一凡等译,三联出版社,1992年版。
容是“以反传统和现实的持续不断的反叛为绝对命令”①,决定了它没有最终目标,只是不断地抗争,在抗争中传递。
当然,这里我们指的是对先锋精神的传递,而不是只重形式的伪先锋创作,只有拥有这样不灭的先锋精神,“一些先锋成功了因而不先锋了,另一些新的先锋又会跟上来,新的风潮、新的争论、新的嘲讽与审判宣告也自然地跟上来。
”②先锋与先锋之间以自由精神的追求作为传递的火炬,并将永远熊熊燃烧。
如果说军事上的先锋仍据其与主力部队的联系而存在,艺术上的先锋则据其自身与主流之间的距离来判断。
主流就是艺术先锋的真正敌人,艺术先锋总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秩序,指向未来,一经被主流所融会,它就失了自身的价值。
于是,现代先锋总处于危险的境地,永远抗争是它的不变的追求与希望之所在。
二、先锋精神的内涵由于我们上面说先锋性古己有之,但是真正有完全反叛与自由精神的先锋却只产生于对自山与反叛如此渴求的现代社会,所以,我们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先锋精神才真正产生。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先锋艺术蔑视权威、追求自由,甚至拒绝传播及解读的艺术追求。
先锋主义从一开始就与现代主义相纽结,甚至被互用,几乎成了对方的代名词。
然而在现代主义己进入了学院的大门成了经典,现代精神也几乎成了现代人得以自夸的基本属性,后现代主义似乎已经取而代之,并也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的当下,先锋是否已经同现代主义一样成为历史的遗物?先锋精神是否也已经停留在历史的书页上? 在阐释先锋精神之前,我们要先对这些问题进行廓清。
先锋与现代主义有重合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先锋是任何现代主义的先驱者,现代主义比先锋更具稳定性,而先锋比现代主义更具变异性。
二者却具有共同的恒定主题:蔑视权威、积极创造崭新的自我。
无论在形式上怎样花样翻新,现代主义的一个恒定主题是蔑视权威,不仅要挣脱传统艺术的锁链,而且要摆脱人类传统文化,摆脱与历史进程相关的任何枷锁,先锋尤以这个前提为根基。
作为现代派的前卫,先锋奠定了现代派借以进入新领域的基点,在这个新领域中,现代派才能顺应自身的发展。
是先锋使我们感知到现代文化。
在一定时期,先锋以其前卫性、异端性,以其铺张、扭曲,对现实主义和比例的攻击使我们感知现代主义。
没有其夸张,现代的每一方面都会稳步地进入现在的现实主义,进入我们所称的现代性或当代。
现代主义又摄取了先锋派,并予其以声望。
先锋本质上反抗进入主流,它的特性使它力图在中心之外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的品格,尽管不无孤独的寂寞与误①肖鹰:《封闭的游戏——作为当代形象的今日先锋》,三联《今日先锋》,1997年第7期。
②王蒙:《先锋文学要失败了吗?》,三联《今日先锋》,1994年第2期。
解的痛苦,却无怨无悔,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先锋艺术的灵魂,就是拒绝主流、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形式的新奇与技巧的迥异只能是它的外围表征与必然带来的结果。
时至今日,有人提出现代主义被作为“高雅文化”的“内在冲力己告罄”,文化主导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但如若我们参照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后现代主义的全部内容无非是对迄今为止已经文本化的西方文明的一种再审视、再思考和再建构”①。
这种“再审视,再思考”或许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拨,但“再建构”却是对过去思考之后的再出发,这种再出发同样是一种先锋的姿态,它希望的是剥离现代主义的束缚,创造自我的新质。
我们可以说,尽管从表层上看,后现代主义是指向以“现代性”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批判运动,但它的反叛过去与追求自由、创新的精神仍是衍生于现代主义的内核之中的,而不是完全断裂的无中生有。
或许他们不再像以往的先锋艺术强烈追求形式的怪异、扎眼,也或许在当代社会观念的更新可谓瞬息万变之机,世人已对所有现象都能坦然接受了,它的“异”的特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当今“先锋”已不再一味追求超凡脱俗的形式探索,而更积极寻找一种与大众艺术精神的契合点,但先锋的探索精神与反叛意识仍根植于探索者心中,未丧失并永不丧失。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乐观的认为,“当我们宣告现代主义运动正濒于死亡或已死亡时,我们是在声明先锋尚未出现或尚无法识别。
”②而蔑视权威、追求自由,甚至拒绝传播及解读的艺术追求至今仍然存在,只是不再像当今世界进入现代社会初期那样,被关注,被误解,被攻击。
三、先锋艺术的特征通过我们对先锋精神的探索,我们发现先锋的灵魂,就是拒绝主流、追求自山独立的精神品格。
形式的新奇与技巧的迥异只能是它的外围表征与必然带来的结果。
“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如托马斯·曼的小说中,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形式的试验,然而其中现代主义精神却表现得极为强烈,它是一种既使人解放又使人遭殃的力量。
与此相反,有些作品对现代主义表面上的方法与技巧仿效或模仿得非常成功,但它们缺乏那种生气勃勃的精神……认为只要看到实验的迹象,就能看出现代主义观点的想法是错误的。
”③能蔑视权威、拒绝现实的力量,除了享有自足性、想象性等超现实功能的先锋还有什么呢?从一开始,现代先锋艺术便是在证实事物不以现实形态照样能够发生和存在。
这就是先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异端性,即创新性①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三联出版社,1998年。
②【美】弗莱德里克·R·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陈永国、傅崇川译,第20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③王蒙:《先锋文学就要失败了吗?》,《今日先锋》1994年第2期,三联出版社。
和前卫性,这正是其被命名的根据。
异端性、前卫性是其先锋艺术存在的基本方式,这一特征使得它把自己与前此的艺术分开,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
无论赞成抑或抨击先锋的人、或给先锋冠以追求时髦的罪名的人都视先锋为“对抗的”,而事实上,先锋更感兴趣的是开创一种独立的风格,它能界定的并非是作为反抗的结果,而是它自身的本质,它保持对传先锋精神的体现才是先锋的真正意义,异端形式只是走向自由与对抗的途径,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